人神左右
字体: 16 + -

第三十八章 旅行

    人们常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其实人生更像是一场旅行。不用带着太多的目的性,也不用留下刻意的痕迹,只是顺其自然地旅而行着。

    朱萧逸一直很喜欢旅行,在他二十几年的地球生活中,旅行是他生命的一个重要主题。他的旅行有一个特点,就是独自。独自的旅行,往往会显得孤单和寂寞,却也会让整个旅行充满了自有和空间,充满了不可测的意外和惊喜。最重要的是,在地球,这种旅行是一种时尚。作为一名学艺术的90后,有什么理由拒绝这种时尚呢?

    登临仙界一个月零三天之后,他被迫要开始一次新的旅行。在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被迫开始一场独自旅行,大抵上不会太愉快。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将会面对什么,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和不可测。好在他的性子有些孩子气,又很温和,倒是很快就将不愉快和其他负面的情绪丢到了一边,沉浸在旅行的乐趣中。

    飞舟,是仙界最常用的长途交通工具。不论是神族还是凡类,都是可以搭乘。在仙界,神族只是万千生灵的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生灵是无法修行的凡类。要维系整个仙界的运转,神族和凡类必须通力合作。因此哪怕在台面下有些见不得人事情发生,在台面上,大家还是相对公平地享受着社会资源。

    乘坐交通工具,费用是必须的。既然有费用,自然就会分出个三六九等来。整体上说,价钱还算公道。青云宗虽不是什么大宗门,但是安排一间靠窗的上等房间的财力还是有的。

    此刻,朱萧逸有些百无聊赖地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景色。仙界的风景和地球没有太多的差别,尤其是从数千米的高空向下俯瞰,云还是云,山川还是山川。顶多就是偶尔路过的城市会展示一些仙灵之气的建筑群。

    飞行过程中,有时也会看到几只路过的飞禽,起初会觉得颇为新鲜。不过看的多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朱萧逸有些出神,他回想起在青云宗的日子。一个月时间里,他最主要学习的是仙界的常识、历史以及社会构架等方面的知识。这便于他更快地融入仙界的生活。语言在这里不是一个大问题,地球过往数千年里,不断有凡类获得神力,从而降临仙界的。每一位降临者都会将最新的地球文明带过来。至于带来文明的准确性,就只能看降临者的学识和能力了。

    #x看☆c正¤版-章节*@上j/

    仙界从种群上被划分为地球族、土著族和奥伦族。地球族是所有从地球界面降临的生灵形成的族群,位于整个界面的东部。奥伦族是所有从奥伦界面降临的生灵形成的族群,位于整个界面的西部。土著族是仙界的原住民,主要集中在整个界面中部一块狭长地带。

    地球族和奥伦族几乎是同时降临,两族分别从东西两侧向中部占领仙界。土著族似乎很清楚自己无力抵抗入侵,纷纷放弃了故土向中部迁徙。

    一百年时间不到,地球族和奥伦族的军队终于碰面了。两族似乎有世仇一般,完全没有释放任何和平相处的信号,直接开启了长达数千年的旷世之战。双方势均力敌,死伤无数。

    作为仙界真正的主人的土著族,却安份地待在中部的狭长区域。凭借险恶的地理环境,旁观着双方大战。

    随着大量的生力军被消耗掉,一千年前地球族和奥伦族很默契地,没有经过任何的和谈,突然停止了这场战争。除了在边防依旧驻扎着大量军队,两族将重心放回了发展自身,休养生息。双方都很明白,重启战端只是早晚的事情。最终谁能获得胜利,就看他们能利用有限的时间提升多少战力。

    发展需要资源,资源分布于不同区域。势同水火的两族自然不可能直接通商,处于中立地位的土著族很聪明地在战后现身,充当两方互通有无的桥梁。就这样,整个仙界形成了一个不算很对称的三足鼎立的局势。

    仙宫又名翡翠之城,是地球族的首都,也是地球族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它的位置离前线仅一万多公里,用飞舟只需一天时间就可抵达前线的卡斯坦要塞。之所以把首都设在离前线这么近的位置,是因为当时高层希望人民,尤其是上层阶级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不要因为和平而安于享乐。

    仙宫是由木族的奎拓大师设计督造,整体的设计理念是“自然的祥和与安宁”。这个设计理念曾引起过很大的争议,毕竟与高层在此建都的初衷不符。不过首都建成钢铁之城也确实不合适,对内的祥和和安定也是必须的。最终通过民主的票选,这个设计以微弱的优势得以通过。

    从远处看去,整个城市就如同一张圆形的绿色地毯,慵懒地铺在大地之上,各色的建筑是地毯上一枚枚别致的花纹。走到近处,你会发现来到的不是一座城市,更似一座森林。土石建筑与绿植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居住其中你不会变得懒散,只会变得平静而安定。奇妙的是,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洗礼,没有经过任何修缮,这所城市不仅没有变得陈旧,反而显得更加迷人多姿。让人不得不赞叹木族高超的建筑工艺,让城市拥有了自己的生命。

    朱萧逸这次旅行的终点是仙宫的蒙学院。蒙学院,原名启蒙学院,早期大部分教授神力启蒙的学院都叫这个名字。

    仙宫蒙学院的第二任院长谷古觉得四个字的名字太过啰嗦,很任性地将“启”字去掉了。后来,由他创造的神基微培养教育方法,为地球族培养出了数位天君。使的蒙学院成为仙界地球族里首屈一指的启蒙学院。在他故去之后,为了表达对他的纪念,蒙学院的名字就沿用至今。

    蒙学院的规模并不大,在所有启蒙学院里只能算是中等,每年招收的学员也就区区三十人,且全部都是大龄的初级修仙者。

    所谓大龄的初级修仙者,一部分是在步入成年之后而觉醒神力的地球族人。另一部分则是年幼就觉醒了神力,但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进行修仙的地球族人。当然,偶尔也会有一两个从地球降临的插班生,朱萧逸就是此类。

    仙界关于神力的教育,一直存在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修仙,是否要从娃娃抓起。

    以家族或宗门为代表的宗法派,自然是持支持态度,他们的理由是以史为鉴。在征战仙界的那段历史中,越早的修习神力,将意味着越早拥有战斗力,也意味着会增加生存下去的几率。同时,年幼的修仙者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方便按照教育者理想的方式去塑造。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跟奥伦族的战争过于激烈,为了整体族群的生存利益,地球族不得不恢复了废弃的宗法制。

    随着和平时代到来,尤其是翡翠之城建立之后。为了打破宗法制,学院开始盛行起来。以学院为代表的学术派开始持反对的态度,他们从学术的角度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会增加神族和凡类的种族隔阂。整个地球族单纯从神力这个层面上划分,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为神族和凡类。整个族群所形成的社会体系能够良性运转下去,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修仙从娃娃抓起,势必从年幼的时候就中断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神族的朋友只有神族,凡类的朋友只有凡类,双方缺乏共同的价值基础,势必在一些摩擦上会出现极大的分歧和争执。

    第二个理由,是会打乱一个孩子正常的生长过程,从而限制了其发展的可能性。神力即便是与身俱来的能力,要理解、掌握和运用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过早的修行意味着娃娃们要消耗极大的心力去修行,他们的童年生活就可想而知。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娃娃们的心理缺失,引发很多麻烦的社会问题。比如神族孤僻症、神族忧郁症、神族幼稚症等。之所以要在这些症状上加上神族两字,并不是带有某种歧视的意思,主要这些病症的神族会给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

    第三个理由,是拥有与心智完全不匹配的巨大的力量,会引发很多灾难性地后果。停战后的一千年来,不断上升的未成年神族犯罪率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各地建立的启蒙学院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持反否定态度的学院派斗争的结果。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益彼此渗透,在教育态度上双方的态度日趋暧昧。绝大部分启蒙学院现在都开设了少年班,唯独蒙学院依旧坚定地走在自己坚信的道路。尽管这使得它的地位在整个地球族里变得颇为尴尬。

    “蒙学院”,烫金的三个大字刻在一块浑然一体的大石碑上。颜色很俗气,却并不影响它的书生意气。

    院门不是很大,两侧写着一副对子——“闻道有先后,达者无长幼”。入学后朱萧逸才知道,这副对子也正是学校的校训。

    当朱萧逸到达此次旅行的终点时,地球上来自瓦洛兰大陆的英雄们也来到了各自旅行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