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家的故事
字体: 16 + -

第三十二章仙居杨梅

    仙居,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仙居立县,名永安。到了北宋景德思念(公元1007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诏改今名----仙居。随着经济发展,旅游业的开发,仙居以著名景点神仙居而出名。神仙居,古代名山,又名韦羌山。现在是国家5a级风景区。

    乘着旅游业的顺风而得名的仙居杨梅因其色美,味甜、个大、核小,大的比乒乓球还大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偏爱。甚至到后来还流传着这样一句:日杨梅三百颗,不辞长做仙居人,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于是,在后来的几年,大家都在自己的山地上开始种植杨梅。大姨夫也开始加入种植杨梅的行列。

    原本大姨夫自己家就有20来株杨梅,之前都是任凭它们在山上自生自灭,成熟时,有几个吃吃就行,也懒的管理。自从仙居杨梅名声打响,销售价格一路飙升,大姨夫开始上山除草施肥,修枝监果(就是长的太密的杨梅剔除掉一些,可以让留着的杨梅长的更大更饱满),还把他那在外做生意的弟弟那十几棵杨梅树叶管理起来。

    所以,大姨夫每年都使在杨梅季这段时间里,是最勤劳的。杨梅的果期很短,只有短短的十几天。果农们都是天不亮就上山采摘,挑着担子去杨梅市场去卖,杨梅的价格每天都跟股票似的在变,这完全看市场以及收购商。同样的杨梅品质,今天可能15块,明天可能就只能卖8块,但是对于果农来说,这也是没办法的。

    一到摘杨梅的时候,大姨就放下手中的活,每天和大姨夫天没亮就去杨梅山摘杨梅,然后去杨梅市场卖,等回到家基本时候快中午,大姨来不及洗澡休息,就要立刻做饭,两人就早饭连中饭一起吃。

    摘杨梅本身就是体力活,加上大家加的杨梅山坡又陡,站杨梅树下,时间久了,小腿都直发抖,摘起来就更费劲儿。说来也是巧,每年的摘杨梅忙的时候,大姨的月事也总在那几日来。尽管大姨浑身不适,却还是坚持上山摘杨梅。大姨夫连半句关心的话都没有,甚至杨梅山回来,大姨还是得做饭。

    外公本想着,前去帮忙,能摘一些算一些。但是,大姨夫嫌外公摘的不好。的确,不经常摘杨梅的人,是摘不好的,因为有时候,你看着是黑了的杨梅,结果摘下来却还是红的,这全凭经验摘的。摘不好,卖相差,到时候又卖不出好的价钱,所以,外公帮忙摘了几个早上,大姨夫就让外公不要来了,怕是摘不好。

    所以,每年那么多杨梅,都是大姨和大姨夫两个人自己摘。每次大姨都是抱怨,说明年无论如何都不管他了,让他自己摘,可每次一到杨梅季,大姨身体再不舒服,也还是挑起篮子上山。关键是,每年卖的杨梅的钱,全部在大姨夫口袋,大姨一份手得不到。大姨自己也觉得可笑,在大姨和大姨夫两人之间,只有大姨放不下大姨夫,而也只有大姨夫,可以做到对大姨不管不顾,却还挑三件四。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明白,大姨为什么要活的如此卑微。真的是爱情里的奴役吗?为什么大姨夫可以如此的践踏和无视大姨的付出。作为局外人,也作为父母的外公和外婆,只能默默心疼自己的女儿,却无法插手他们夫妻之间的事。而我们呢,心里总是会默默怜悯大姨。

    其实,现在想来,首先是大姨自己没有学会尊重和爱惜自己,把自己放的过于低姿态,才会让大姨夫越来越无视她的付出,才会觉得大姨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本就有些自私小气的大姨夫,只会被大姨越惯越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