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家的故事
字体: 16 + -

第四章三姐妹出远门赚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完成学业的三姐妹内心也是蠢蠢欲动,想要走出农村,看着村里有几个从大城市回来的改变,让他们几个更加笃定要出去闯一闯。在和父母商定后,决定跟同村的俞小狗夫妇去山东东营,做补鞋。

    于是,姊妹三人揣着家里给的几十块钱,便坐上了前往他乡的火车。即便被挤的都快变成肉饼,但好奇和新鲜感却使他们异常的兴奋。当然出门在外也是十分的小心,紧看好行李的同时,负责保管钱的妈妈,还时不时悄悄的抹一下肚子,为啥?因为钱都缝在了内裤上,那可以说是,那时候防小偷的最高境界了,以至于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出现了有里袋的内裤,十分受欢迎。

    经过几天几也的舟车劳顿,终于到达了东营,来的时候正是正月,大冷天的,北方更甚。姊妹暂时在小狗夫妇的出租屋将就了几天,等买好修鞋机和一切必需品,找好房子后,便搬出来了。不得不说,开始狗子夫妇对他们的帮助真的很多,前面说的那些都是他们带姊妹一起去的,而且还教他们怎么修鞋,订鞋跟,去哪里进货等等。后来在妈妈赚到的一笔钦的时候,12块,12块对于现在的我们不算什么,但在那个时候,12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姊妹三开心了好几天,并请狗子夫妇吃了顿饺子。

    之后,姊妹三人努力的干,风雨不停。从出租屋到摆摊的地儿,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三人都是背着修鞋机,包袱走路过去,大晴天还好,要是刮风下雨,还得撑伞,便是十分艰难。三人挤在一间10几平米的小屋子,一张用木板搭的“大床”除去放衣服,剩下的狭小空间就是放修鞋机以及修鞋的东西。另在小屋外边搭了一个小棚,妈妈自己用黄泥糊的一个炉子,就是做饭的灶台。日子虽艰辛,但三人却很快乐。赚到钱除却必要的开支,三人都寄回了家,弟弟要读书,要取媳妇儿,还要建房子,想到这些,三人更是埋头苦干,省吃俭用。

    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有回报的,经过一年的努力,三姐妹已经给家里汇了将近600块,虽说和其他那些一年能赚1000多或者2000多的老手艺相比,600块不算很多,但是对于初来乍到的姐妹仨却是一笔大大的财富。为了省路费,三人决定留在东营过年,顺便再守几天摊位。

    大年三十晚上,三人入乡随俗,买了肉包饺子。想想这一年,平时上摊就开水馒头对付一下,就算晚上回家,都不见荤腥,大部分都吃挂面。从刚开始钉鞋总是被自己的锤子锤到,到后来慢慢的利索和工整的手艺,都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不放弃换来的。夏天晒的睁不开眼,冬天仨人都生冻疮,套着露出半截手指的手套,依然不影响质量和速度。

    三人一边吃饺子,一遍回忆着一年的经历。窗外下起了鹅毛大雪,昏黄的等下,三人围桌而坐,所谓的桌子其实是在垃圾场拖回来的一个正方形木箱,也算废物利用。尽管日子艰苦,却反而激发了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为之努力的拼劲。

    家乡这边,外公和外婆还有舅舅围坐着吃年夜饭,桌上唯一的一盘肉是自己家养的,本是卖给杀猪的,后又自己买回一点点可以过年。饭桌上,外公拿出一叠汇款单,对舅舅说到

    “这些都你姐姐们一年往家里汇的钱,说是给家里造新屋,好给你取个媳妇!”

    “爸,把这些收起来,你也知道我不是读书的料,这些钱你们给姐姐存着,以后当嫁妆吧!”舅舅答到,他何尝不知道他上学的学费和现在宽裕的生活费都是几个姐姐在外面辛苦赚来的,所以不能用姐姐的钱给自己造房子。

    舅舅就暗自决定,为了外公他们,最多再去混个学期,他自己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再去也是浪费钱。还不如早些出去早些赚钱。

    外公听了舅舅说的话,也不勉强,就自己儿子目前的成绩,即便再逼也没用,好歹上过高中也是不错哩。于是就把决定权交给舅舅自己。

    一家人天各一方,都彼此牵挂着,尤其对于父母来说更甚,外婆到最后都没有吃几口饭,大过年的也是强忍泪水和情绪,想着三个女孩子远在他乡,心里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