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下(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字体: 16 + -

第80章 留侯论①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②。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③,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④,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⑤,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⑥,其平居无罪夷灭者⑦,不可胜数。虽有贲、育⑧,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⑨,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⑩,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吏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注释〕①张良,字子房,韩国人,因辅佐刘邦平定天下有功,封于留(今江苏沛县东南),称留侯。苏轼认为,张良之所以能在反秦灭项的斗争中起重要作用,就在于他有大智大勇,能“忍小忿而就大谋”,而这正是秦代卓有远见的隐者教育指点的结果。文章见解新颖,议论透辟,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滔滔如长江大河。②节:操守。③匹夫:指普通的人。④所挟持者:指怀抱的理想。⑤子房受书于圯(yí夷)上老人:圯,桥。老人。指传闻中的黄石公。《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游下邳(péi培)桥上,遇黄石公。黄石公故意掉鞋于桥下,叫张良捡来给他穿上。张良照办了。黄石公说:“孺子可教矣!”并约他五天后一早来见。前两次,张良都比老人迟到,受到老人的责备.第三次,张良夜半就来到桥上等候,老人来后,送给他一部兵书,告诉他:“读此则为王者师矣。”⑥鼎镬(惑获):指油锅,与刀、锯同是刑具。这里代指酷刑。⑦夷灭:诛除,杀害。⑧贲(bēn奔)、育:孟贲和夏育,相传为古代的勇士,能力举千钧。⑨“子房不恕”句:秦始皇灭掉韩国后,张良时刻想替韩国报仇。他求得一大力士,用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结果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搜查刺客,张良改名逃跑,才得脱险。⑩间不容发:发,发丝。形容情形十分危急紧迫。“千金之子”句:千金之子,指富贵家子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朱公曰: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史记·袁盎列传》:“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本句即用其语其意。伊尹、太公:伊尹,商初大臣,辅佐商汤王灭掉夏桀,建立商朝,太公,即吕尚,周初大臣,辅佐周武王灭掉商纣,建立周朝。荆轲、聂政:战国时刺客。荆轲曾受燕太子丹的派遣,刺杀秦王;聂政曾受韩卿严遂的指使,刺杀韩相侠累。事均见《史记·刺客列传》。倨(jù句)傲鲜(xiǎn险)腆(舔舔):傲慢无礼。折:折辱。袒(tǎn坦):解衣露体曰袒。逆:迎。郑伯;郑国君。会(kuài快)稽:今浙江省绍兴县。臣妾:奴仆,男奴曰臣,女奴曰妾。归臣妾于吴,即到吴国作奴仆。素:旧关系。仆:供役使的人。仆妾,即奴仆。项籍:项羽名籍,羽是其字。淮阴:指淮阴侯韩信。韩信破齐后,派人请求自立为假王,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于荥阳,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提醒汉王不要得罪韩信,以免生变。刘邦领悟过来,立刻改口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齐地立韩信为齐王。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称(chèn趁),相称。《史记·留侯世家》:“太史公曰,‘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太史公,即司马迁。

    〔译文〕古时被称作豪杰的人,一定有出众的操守。感情上有不能忍耐的事,普通人受到侮辱,就拔剑挺身和人争斗,这是不能算作勇敢的。天下有大勇的人,突然遇到变故不惊慌,无故受到触犯不发怒。这是因为他怀抱的理想和志向很远大。子房在桥上的老人那里接受到兵书,这事很怪。但是,又怎知那不是秦代的隐士出来指点他呢?看看老人用来隐约地表露出自己用意的做法,都含有圣人贤人给人警戒的意义。而世人不觉察,以为是鬼怪,已经是大错了。况且老人的用意并不在送书上。在韩国灭亡、秦国正兴盛的时候,秦统治者使用残酷的刑罚来对付天下人,平常无罪被杀害的,多得数不尽。即使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没地方施展他的勇力。执法太凶残的,那起初的气焰是不能触犯的,而末势可乘。子房不能忍耐愤愤不平的心,凭着勇士的力量,任性用铁椎伏击秦始皇,在这个时候,子房虽说没有送命,但亡命逃走之间情形非常紧急,也已经是够危险的了。

    富贵家的子弟,不死于盗贼之手,是什么道理?是因为他十分珍惜自己的身体,盗贼不能得手杀害他。子房凭他压倒世人的才能,不用伊尹、吕尚安邦定国的大计,却偏偏采取荆轲、聂政的行刺手段,因为侥幸才没有送命,这正是桥上老人为他感到深深惋惜的事。因此老人傲慢不客气地狠狠地折辱他。子房能忍受这种屈辱,这以后才可以成大事,所以老人说这个小子可以教育。楚庄王带兵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袒胸露背牵羊来迎接,表示请罪。庄王说:“郑国的国君能委屈自己尊重别人,必定能信用他的百姓。”便退军三十里许平。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困在会稽,后来到吴国作奴仆,三年不倦怠,最后终于灭掉吴国。有报复仇人的志向,却不能委屈忍耐,是普通没有见识的人的愚勇。老人认为子房才学有余,却忧虑他的器量不大,所以狠狠地折辱他少年任性逞强的坏脾气,使他忍耐住小小的忿恨,去实现安邦定国的大谋。怎么讲?如果不是有多年的旧交情,突然在荒野的地方相遇,把他作奴仆一样使唤,自然地顺从而不见怪,这种忍耐性正是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慌,项羽不能使他发怒的原因。瞧那汉高祖之所以胜利,项羽之所以失败,就在能够忍耐与不能忍耐的差别上。项羽不能忍耐,所以百战百胜,轻易使用武力。高祖忍耐得住,处处保存自己的实力,等待项羽实力消耗了再去消灭他。这是子房教给他的法子。当淮阴侯韩信灭亡齐国后,想自立为王时,高祖发怒,在话语中和脸色上表露出来。照这件事看来,高祖仍然有刚强不忍的性子,要不是子房,还有谁来成全他的大事呢?

    太史公司马迁猜想子房的模样,以为他一定长得魁梧不凡,其实他的相貌却象女子,与他的志气并不相称。我却认为这正是子房之所以是子房的与众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