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界图
字体: 16 + -

第一卷雪与血——第二章 戡乱

    而且在元老院里还有几个贵族并不是正统贵族,而是有财富的大地主,他们大多都应该是会投同意票的,就因为谘议院能够购买这一条,因为能够购买的话,那对于他们那种有钱的大地主来说是一件极为划算的事。

    那大地主就是在身份上低着那些公爵或主教很多级。

    但是他们很富有,如果能用钱了当的事,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优势,那几个大地主都觉得只要这项法律一出,他们就可以“翻身”,可能就不会再受那几个大贵族的颐指气使。他们几个会购买很多的谘议院,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权力”。

    这些地主不用说,他们当然觉得减少贵族越多的封地,那么他们就有机会购买更多的谘议院,一方面能削弱自己在政治上的敌人,一方面又能够让自己得利,他们当然同意这个政策。

    而当时有特别几个大贵族,有着太多的封地,这要不光是威胁到了基辅大公的统治,甚至还影响到了其它的几个封地比较小的贵族家族,而且如果实行这一法律的话,那么大贵族就会相对被削弱,这样相对来说,是加强了基辅大公,而削弱周边贵族。

    这对大贵族是绝对的不利,但是对于一些小贵是不利也有有利的方面,所以那些由多候爵或伯爵而拥有较多佣兵权[注]的家族们他们为了稀释那给大贵族的利益,自然也愿意投通过票,这样一来,无非就是让他们少了几座压在他们前面的大山。

    而格列夫不担心那些大地主拥有谘议院,因为始终最后谘议院最高层依然是属于自己控制……虽然司法权并不在格列夫手里,但是最高谘议院格列地是交给自己最信任的几个人,而且大地主没有实际的兵权,除了有爵位勋章的以及少部分的特别保民官外,其它私人是不允许有组织武装权的,而没有组织武装权的大地主即使得到再多的谘议院,这对基辅大公都不能构成威胁。

    而这项法案一开始就是格列夫提出来的,不过要将它拟定并确定实施依然只有两院有这一项权利。

    本来格列夫是想直接解放封地,这一来可以减少自己的威胁,加强与巩固中央。二来他刚上位,解放贵族大面积封地,以国家名义廉价凭租给自由农民,这么做自然是得民心,三来,也能解放耕地,因为贵族大面积霸占着耕地,租金又高,让很多的民众失业不说,并且因为租金高而贵族不愿意退让,所以导致有很多荒地,这对于整个国家长久的发展可不是一个好的循环。

    所以格列夫仔细反思后,决定必须政改。

    不过又怕那些大贵族因为不妥协于这一项规定,而筹兵而起,向圣拉比斯操戈,所以便保留了小部分的封地,以及购买谘议院的权利,这样来说能够让那些贵族还是退而求次的接受了这一方案。

    其中能够购买谘议院的这一条,也故意勾引于大地主支持自己,始终政治这种游戏最大的就是利益资源的吸引,利益的交换,以及利益的利用。政治是最实在的,也是最虚无的,如果不小心在那一条上没有算好,都会让自己腹面受困。

    要取信于民,因为水当真能覆舟。但不能完全的依靠民,因为他们始终是弱者,而依靠弱者是斗不过强者的,但你得需要弱者的支持,因为他们占绝大多数,而很多所谓的“公正”并不是让每个人都平等,而是让大多数人得到合适的利益。

    而强者,那就需要自己去培养,除了自己成为强者外,还需要绝对有力的强制力,比如说现在留里克德家族手下二十万的亲兵队。

    再加上拥护于留里克德家族捷潘、瓦伯家族共计近六十万大军,这便不论是对外还是对内,军队才是真正有力的强者力量,不说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城邦,一个部落,军队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内能拨乱反正,外能抵御外侵。

    当然,可以不废一兵一卒瓦解那些贵族他们的力量,用这些政治手段,利用权力方法,这是上上之策,所以熟悉这些权力规则,也强者必备的。

    其实这项法案在通过的时候还是有一个家族极为不满,那便是大贵族伊凡家族。

    他们觉得以他们的势力已经可以与基辅大公抗衡,因为当时他们家的封地当时横跨六个州,并且这六个州每个州至少有二分之一的土地属于他们管辖,并且当时他们佣兵十八万,这的确是不小的实力,始终伊凡家族是从留里克德家族第一世,留里克德·厄瓦希那起的开国元老家族,再加上几代人小心的经营,自然是家雪球一样,权利越来越大。

    当时会议后,伊凡家族的人便密谋造反,于是与当时会议上不允许通过该公案的二十二家贵族里的其中几家私通,准备来次政变。

    然而却因为信人不当,被某几个家族联书告密,接着留里克德·格列夫知道了这事,还不等伊凡家的人发展起来,便亲自带兵,一路向着东南方向,以叛国罪斩杀伊凡的家主:伊凡·斯摩,同在路上还斩翻了一个伊凡家的候爵。

    暂时平定了这场造反。因为始终伊凡家族曾经是留里克德第一世,留城克德·厄瓦希时便有的元老家族,论其历代功勋,所以并没有将他们都全部绞杀,而是同意他们的子嗣妥协的话,还是依然保留着他们的贵族的地位,但因为他们犯了法,会解散他们大多数的的军队,从原来允许的十八万编制改成十万,并且彻底解放他们的封地,只给部分的年限租地供其养家业。

    而伊凡家族的长子,伊凡·哥罗因为自己父亲的死亡,又深知自己无法倘若要与留里克德家抗衡,那便地牺牲伊凡家族上上下下,于是最后他在清晨在城外自缢而亡,并写下咎责血书,挂在自己的胸前。

    这挂于胸前的血书,这无非就是让留里克德家以及瓦伯家军看到的。

    格列夫也的确看到了,在准备进城的时候就看到了那挂在城外的人,他知道那是伊凡·斯摩的长子——伊凡·哥罗。

    据说是一个不错的武士,听说曾能以一人之力对抗数十名百济外侵者,可见其身手不凡。

    并且他的确是一个文武德馨的人才,在周围一直得到民众的爱戴,因其屡得战功在三十岁未到便被授予候爵。这么一个人才选择这样死去格列夫自然有些惋惜。

    那血书是白织,上面写的主要是,叛国之事所有罪过都是由他自己怂恿父亲所造成,所以他深觉忏悔希望对其家族从轻发落……看得出这伊凡·哥罗是为了保护自己有家族。

    或许伊凡·哥罗这一步并不多余,始终这样一来,哥罗将所有罪都揽在自己身上,就与旁人无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洗清了自己父亲的那叛国罪,因为他说这都是自己看父亲老来昏花,而自己又贪功贪名,所以才怂恿自己父亲的,而自己的父亲又是慈父,为自己背责。他的意思想将这叛国罪加在自己身上,而留自己的父亲一世英明。

    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伊凡·哥罗认为,父亲的荣誉不能受损,因为父亲是公爵,他想保留着父亲的公爵勋章,这是家族的荣誉,在罗达斯很多时候荣誉便代表着权力。

    格列夫自然也知道伊凡·哥罗的意思,心里佩服这位家族英雄,所以最后还是留下了伊凡家的公爵勋章。并也顺着伊凡·哥罗的意愿,将他列为案件主凶。

    保留着其父亲的公爵位,但收回了其父亲的主教勋章,并撤去主教的五万兵权,再加上伊凡·哥罗以及另一位战死的伊凡家候爵共计三万兵权,所以将原来的十八万拥兵权改编为十万。

    然而这样一来伊凡家里其他的男丁能抗事的没几个,有的尚小,不谙人事;有的年岁虚长,心智尚幼。虽然家族里倒有几个伯爵,但因为家主斯摩以及大公子哥罗一死,谁也不敢乱来。最后伊凡夫人也只能选择妥协。

    至于其它贵族,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很多都签署了条约然后购买了自己曾经封地大小的谘议院,这样他们虽然会上交大量的食物为交换条件。

    而且购买了谘议院,虽然一些小事那些贵族与大地主能够通过关系肆意。但是基辅大公还是有绝对的约束权,如果做的过分的,还是能够军事制裁,始终有留里克德家族有一只只对基辅大公负责的军队。

    始终这属于家族军队,在之前属于留里克德军。家族军队,这是祖上留下来的,任何贵族家族只要有爵位的都是有拥兵权,允许有自己的军队的,而数量是根据其爵位来算,有一些人因为功劳高,所以一个人会有多个爵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功劳甚高所奖赏的,但是这样一来,他们拥有的军力越多,对皇室子孙却成了一种威胁。

    注解:在罗达斯里的拥兵权是根据爵位等级来算的,基辅大公、公爵、主教、候爵、伯爵、子爵、男爵的佣兵权分别是十五万、十万、五万、一万五千、五千、以及几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