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山神养成计划
字体: 16 + -

第22章 开工了

    “这蓝莓到底是什么东西?和那蛇莓一样么?”

    刘婶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水果,好奇得不行,一边移植蓝莓苗一边问:“那蛇莓漫山遍野的多得很,吃都没得人吃,这蓝莓真的能卖上好价钱?”

    这些小乡小镇的,乡亲们平时买水果,多是苹果橘子香蕉,夏天则以西瓜为主,别说蓝莓,就是其他相对便宜一些的水果,也少见得很。

    因为镇子上没有水果批发市场,水果商们拿货自然要跑得远一些。但凡不耐存放,抑或是价格高一些的,基本上没什么人敢拿。

    曾晓也是到了外头念大学,才知道水果原来那么多种多样,色彩缤纷。

    民以食为天,可见吃对人类来说,占了多大的比重。吃美味的食物不但有营养,更能让人身心愉悦。

    在外头尝过那么多的美味后,再来到这样连食物都没有太多选择的小地方,无疑是一种折磨。

    曾晓将手中的蓝莓苗放进坑里,笑眯眯道:“蛇莓全国各地都有,不管南方北方,随便往草丛里一扒拉就能摘上满满一篮子,淡然无味又常见得很,当然没人愿意吃。蓝莓就不一样了,它的营养价值高,种植要求也比较苛刻,所以不可能做到全国各地大小城镇都供应得上。物以稀为贵,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这么听来,倒是前景不错。”刘婶乐呵呵的挖着坑,“只是咱们都没有种植经验,如果这玩意儿真的像你说的那么难种,我们又要怎么保持产量呢?”

    曾晓自是不能坦言转世重生一事,只避重就轻的说:“所以我才种一小块地试试,如果能成功,就要大面积种植了。”

    有前世的经验,又有神奇空间里的神土帮助培育,成功是妥妥的事情。

    说起来,自从来到碾子村后,她的空间就开始快速的扩张。尤其最近经常往山上跑,也不知道空间是不是吸收了山里的灵气,扩张的速度那叫一个飞涨,每天都能大上一小圈,如今已是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了。

    想想刚得到空间的时候,空间不过二十平方大小,也就一间单身宿舍的长宽,再加上小水洼占据的位置,种植了一些赖以为生的盆景后,几乎就没了落脚之地。

    来到碾子山后,短短几日,便涨了一倍,如今更是长势惊人,原本那小水洼,已经能称得上是个小水塘了。

    也不知道照着这个的涨势,一年后的空间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它无止境的生长下去,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平行世界呢?

    曾晓越想越有意思,有了期盼,干劲更足了。

    她不求这个空间能像小说里那样神奇,让她成为另一个世界的主人。只希望空间能好好的保存下去,让她在这个现实世界中好好活着。

    经历的越多的苦难,就越发的明白,只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蓝莓苗不多,只用了半天功夫就移植完毕。那一小块郁郁葱葱的嫩芽随风飘摇,在春雨的滋润中一点一点的舒展开来,看着就赏心悦目。

    先前种下去的泓森槐,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根已经扎稳了,光秃秃的树干上开始抽出新芽,正在以飞快的速度生长。

    曾晓算了算时间,发现在普通的泥土里混入神土后,对植物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这些树苗刚拿回来的时候,只有三米高,如今却是猛蹿了不少,树干也粗了一小圈。

    本应半年才能长成的模样,如今只用了一个多月,便有了初步的模样。想来到明年这个时候,槐刺就能脱落了。

    特地在各种造林苗当中选择了泓森槐,也是有着未来规划的。这种树速生性好,材质重而坚硬,耐磨抗冲击,还防水防腐,是做木工的好材料。

    除此之外,槐树本身就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槐花和槐花蜜都可以吃,茎叶加工成饲料后,可以显著促进畜禽的发育,再加上泓森槐树干笔直,其间隙地可以用以养殖禽畜或种植其他低矮的农作物,可谓是一举两得。

    所以这一片泓森槐林,不仅仅是防护林,还能创造很高的经济效益,带来后续利润。

    她的字典里从来没有退缩二字,既然干了,就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一场。

    在“诚信禾苗培育基地”订购的禾苗,均在约定的时间准时送达,同时送达的还有曾晓定的那一百九十斤旱稻苗。

    这个时候种旱稻苗还早了些,曾晓索性就帮着太爷爷插秧,顺便也好看看这样好的土地,为何会导致产量不足预期。

    自从第一场春雨下来后,就延绵不绝,一日接一日的没个停。不过曾经令人厌烦的湿冷天气,现今看起来却是那么的喜气。

    田里到处都是披着蓑衣弯腰插秧的村民,曾晓嫌蓑衣太重,特地买了一套衣裤分开的雨衣,下田的时候也方便一些。

    这副身子缺乏锻炼,终归是比不上前世那样强健。才插了小半亩地,腰就酸得不行,双手撑着膝盖,好半天都直不起腰来。

    太爷爷远远的看到她这个样子,就笑了,大声喊道:“晓晓,你没做惯这个活计,强撑着会损了腰的,赶紧到一旁休息休息去。”

    “哎,晓得了。”

    有气无力的应了一声,她抬腿往田埂边去。脚上的水鞋被湿泥啜着,每走一步都犹如千斤重。

    不到十米远的距离,她愣是走了五分钟。到了田埂后,也顾不得上头的杂草和泥巴,一屁股坐了下去。

    哪知道抬眼一看,顿时觉得汗颜。

    村尾方家的田就在太爷爷的田旁边,这个时候,一家老小不用上班上学的都赶着春水天一起来插秧。

    就连那才六岁的方家二妹子,也手脚利落的不停忙活,动作均匀利索,看起来熟练的很。

    曾晓脸红的转头,她一个两世为人的人,居然还比不上一个还没上学的姑娘家,真是……

    这个念头还没过去,她忽然眼神一凝,落在了太爷爷的那亩水稻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