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劫之明末宏图
字体: 16 + -

第一百一十一章:政变(一)

    时间退回到二月二十五日,文华殿大火,众皇子不幸葬身火海。周皇后连夜革了史可法、吕大器等南京一重臣的职,随即,又令九省总督卫景瑗重新组阁。

    可卫景瑗接旨之后,并不敢按照旨意的要求来。史可法等众,有魏国公为后台,手中有着一定的兵权。而且周皇后一怒之下所行,其实打破了南京官场的平衡,马士英一党一夜之间似乎掌握了南京官场的主动权。而卫景瑗虽然身负皇命,名义上执掌这九省的军政大权,但实际上他初到南京,根本没有几个人会真正的听从他。

    周皇后虽然给予了卫景瑗极大的希望,但是这以希望从一开始就注定落空。史可法等人入狱的当晚,魏国公徐弘基就连夜拜见了卫景瑗,在九省总督府里,他们二人分宾主落座,昏暗的灯光营造了一种足以令人窒息的压抑氛围。

    徐弘基冷冰冰的问道:“卫阁老,皇后此举你怎么看?”

    卫景瑗知道徐弘基会这样问,可是该如何回答他心里实在没有谱,一面是皇后,不得不查;一面是东林旧党,不能严查。可如今事情逼到这一步上,他必须做一个抉择。

    徐弘基见他没有回答,于是又问道:“阁老大人,事关江山社稷,大人如今奉了皇后懿旨,可谓是位极人臣了,这事总归要拿出个主意来吧!”

    听着徐弘基略带讽刺的话语,他的手不住的颤抖起来,半天缓缓说道:“魏国公,皇后懿旨以下,我等臣子实在难以违抗。史大人、吕大人等事本阁也只能奉旨彻查了!”

    “他们是冤枉的!”徐弘基猛地将手中的茶杯摔向地上,站起来厉声说道。“皇后一道懿旨,无凭无据就革职了这么多的官员,皇后一时怒起,可以理解。但大人总不能糊涂吧!皇后给予你如此大的信任,不是为了让你阿谀奉承,大人你可懂得从了皇后这道懿旨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就废了江南大半官场!”

    “魏国公请勿动怒。”卫景瑗稳坐在椅子上,脸色阴沉的说道。“你所说是不假,可今晨他们上殿请求皇后废太子而立潞王这也不假。本阁不敢说这事是巧合,可着二者之间恐怕不管另谁想来都难免有所牵连吧!”

    “那你总不能就把着当做他们谋害太子的证据吧!”徐弘基怒气冲冲的反问道。

    卫景瑗听到这也缓缓的站了起来,他摆手说道:“魏国公切勿这样讲,本阁并没有认为这就是证据,我只是说这两件事前后难免会令人联系起来!我到以为这事到是查查的为妙,如果果真如魏国公所言,一切都是误会,那样也算是还各位大人一个清名了!”

    徐弘基听罢走上前来咬着牙子说道:“卫景瑗,当下是什么时候,你不是不知!史大人,吕大人意味着什么我想你是明白的!你现在彻查,可不得不令本公多想了!”

    “魏国公言重了,本阁初到江南,能怎么样?我只懂得王法律条、皇命在上!所以我只能这样做了,还望国公爷可以了解!”卫景瑗反驳道。

    “既然卫阁老这样讲,那本公可要提醒大人一句。皇后革了众位大人的职,可接下来,应天府,乃至整个江南,不知阁老大人镇得住还是镇不住!”徐弘基意味深长的问道。

    卫景瑗看着徐弘基的样子,心里早已是怒火中烧,他依旧空着着自己的脾气,强做镇定的说道:“送客!”

    徐弘基听罢仰天长笑:“送客?笑话!敢问阁老大人,这九省总督衙门是谁的宅子?”

    “你想干什么?”卫景瑗实在忍不住自己的脾气了,也厉声回到。

    “本国公家里来了客人,想把宅子收回去。我想阁老大人不会介意吧!”徐弘基张狂的笑道。

    卫景瑗听到这,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又气,又悲,又凉……他呆呆的怔在哪里,不知道该说什么,更不知道该做什么。他,他毕竟是堂堂的九省总督,新上任的大明首辅大臣,就这样被人呵斥,本人驱逐……

    徐弘基看着卫景瑗的样子到是丝毫不介意,还继续讥讽到:“卫大人请吧!”

    “你!”卫景瑗身体不由自主的向后倒去,一旁的差人急忙上前扶起,他指着徐弘基颤抖着说道:“你!你不要欺人太甚!”

    “送客!”徐弘基并没有因此动情,而是一屁股坐在客厅的主位上,冷冰冰的说道。

    卫景瑗站在那,差人扶着她,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差人小声问道:“大人我们怎么办!”

    “走!”卫景瑗凄凉的说道。那一刻没人注意到,两行清泪,缓缓的划过了这位老人的脸颊。

    在差人的掺扶下,卫景瑗出离了九省总督府。那一夜的应天,天是那么的黑,伸手不见五指。凌晨的大街上,看不到半点灯光,寒风挂过,冷到了每一个人的骨子里,下人一连敲了好几家客栈的门,都没人搭理。

    卫景瑗站在着寒风中,眼泪哗哗的流着,往前看,长夜慢慢、寒风凛冽;往后看,举目无亲,叫不应天灵地灵。那一刻,他甚至有了死的想法。一阵寒风吹过,随风扶起的官袍,在那刻,好似在无情的嘲笑着他,嘲笑着君臣伦理,嘲笑着道德仁义,他苦笑着吟到:

    国破沦亡星辰暗,寒夜凄风日月晦。

    长悲金牌十二道,至今犹记腊月八!

    卫景瑗的贴身随从上前来,将卫景瑗掺扶着坐到一家店铺的门口,谁也没有说话,就是那样静静地坐着。偌大的应天府,竟然容不下他一个卫景瑗。

    到了第二天,卫景瑗找到了倪元璐和吴孟明。听闻昨夜之事也都义愤填膺,同朝为官,谁也料不到徐弘基将此事做的这么绝情。倪元璐看着满面凄凉的卫景瑗安慰道:“卫大人,我到有几句话,你不妨听一听。”

    “倪大人,你说吧!”卫景瑗有气无力的说道。

    倪元璐点了点头说:“我给大人举个例子,一个小人遇见一群君子。就像一滴油滴进一锅热水里面一样,水可以接纳油,却绝不能融到油里面去。而一个君子遇见一群小人,就像一滴水滴到一锅滚油中一样,必然是两败俱伤,方可罢休。”

    卫景瑗听罢苦笑了一声说:“倪大人啊!我就问你一句,我下一步该怎么办?”

    “卫大人我就直言了!”倪元璐起身说道。“我等都是皇上破格提拔的,为的就是保大明的江山!如今逢此不幸,我等就应该视死如归!不忘皇上的寄托!”

    “倪大人!你既然这样讲,我听你的!”卫景瑗听罢也起身,他拉住倪元璐的手说道。

    倪元璐点了点头说:“接下来,每一步都不好走啊!卫大人,多保重!”听着倪元璐的话,卫景瑗没有在说什么,他只是点了点头,便急急忙忙的走了。

    当天差人在城内寻了一件民宅,虽谈不上雕梁画栋,倒也还看的过眼。接着,他就开始着手准备组阁的事宜。暗流涌动的应天府里,他的每一步都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他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应天巡抚左懋第,他知道此人不但有忠心,更重要的是此人熟悉江南官场的情形。另一个就是马士英,毕竟他与江北四镇关系密切,牵扯到应天的安危。第三个,山西巡抚蔡懋德,皇上特旨救下来的人,其才能肯定不用怀疑,另外他是外省人,难以参与到江南的党争之中。关于人选,他暂时只能确定这三个,慎重考虑决定之后,他先把这三个人报给了皇后,皇后也没什么异议,只是点头说道:“一切全凭卫阁老安排。”

    左懋第和马士英接旨后便星夜兼程,到二十八号终于赶到了应天,卫景瑗或许没有料到,自己在把马士英调到应天的同时,也把祸事调到了应天。

    应天的本来城防是由魏国公徐弘基掌控的,所以那一夜他才敢那样对卫景瑗。这一切,卫景瑗虽然知道,但是初到江南的他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还不甚清楚。可马士英不同,他与东林素来不和,与史可法等人可谓是势不两立。徐弘基到底站在那一派,他心知肚明,虽然明面上大家都过得去,可背后早已是风起云涌。

    所以,马士英再来应天之前,命令黄得功率其部暗中向应天周围转移,虽然他是告诉黄得功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可其实他是在做两手打算,如果不能顺利的拥戴福王为帝的话,那么他就要发动政变,强立福王!

    关于这一切,卫景瑗自然不可得知,但他也知道马士英不是一般人物,万不可轻视。同时,左懋第对马士英入阁,也是忧心忡忡。但圣明一下,也只好如此,于是乎新的内阁班子就这样订了下来:首辅卫景瑗,次辅马士英,接着是左懋第,蔡懋德。

    对此安排最不满的还是要属东林党和复社,因为这四个人中,没有一个是东林。而且,自己的政敌马士英还一飞冲天,到了次辅的位置,可东林、复社的领头人物史可法等众如今却深陷牢狱,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江南的官场改天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