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劫之明末宏图
字体: 16 + -

第二十章:监军府的来客

    王承恩一行是十九日早到达山海关的,到达时,王永吉和吴三桂是出城相迎,甚是欢喜。毕竟王承恩是皇上的贴身太监,跟皇上的关系自然不一般,另外人家是来做监军的,以后就是同僚,而且还一并带来了一百五十万饷银。除此之外,王承恩还带来了吴三桂的家人,于情于理,也都该如此大礼相迎。

    王承恩与王永吉、吴三桂等在城外叙礼完毕,便进了城。吴三桂特意在城南给王承恩选了一坐上好的宅院,作为监军府,晚上,当然少不了接风宴。处于王承恩的身份,在座的官员个个都是极具奉承……

    第二天早,王承恩来到山海关宁远军营,宣读了调宁远兵进京的圣旨,王永吉和吴三桂二人倒没露出什么异样,很自然的接了旨。但王承恩的心里明白,事情不可能这么简单。李昱晗其实一共给了王承恩三份圣旨,一份是调兵圣旨,一份是吴三桂的升迁圣旨,另一份就是杀蓟辽总督王永吉的圣旨。王承恩只读了第一份,其余两份他还留在紧要的关头在用。

    到了晚上,一个神秘的身影,神不知鬼不觉的闪入了监军府。

    监军府的大厅里,那个人施礼道:“臣辽东巡抚黎玉田叩见王公公。”

    王承恩一脸诧异的看着跪在自己前面的这个人,急忙扶起来问道:“黎大人为何如此装束来见老夫?”

    “昨日宴席上,我与公公是见过面的。”黎玉田说道。 “今早公公又去了军中宣读了调兵的圣旨。”

    “不知黎大人想说什么?”王承恩点了点头谨慎的问道。毕竟他与黎玉田之前没有过交情,是敌是友还不确定。

    “公公,恕臣直言,宁远的兵可不好调啊?”黎玉田叹了一口气说道。

    王承恩疑惑的问道:“黎大人何出此言?”

    “公公,我黎某身为辽东巡抚,按说调兵之事在于总督王永吉王大人和总兵吴三桂吴大人,这些事我不该管的。但有些事我却不得不说。”黎玉田激动地站起来说道。

    “黎大人,有话请讲。”王承恩急忙问道。如今,他已经感觉到了,黎玉田深夜造访并不简单。

    “王公公,如今天下危亡,皇命衰微,各路总兵依仗自己手中的兵权和朝廷对抗,那些曾经本应为皇上戍边的总兵们,如今却成了朝廷的一大隐患。公公,当年皇上斩了袁崇焕,祖大寿便立刻降清的事公公不会忘记吧!如今,朝廷各地的驻军,说白了和唐末的藩镇没什么迥异,打着朝廷的虚头,暗中做了驻守当地的土皇帝啊!”黎玉田义愤填膺的说道。

    “黎大人是想说山海关,王永吉和吴三桂已经成为了朝廷的隐患是吧?”王承恩缓缓地说道。

    黎玉田接着说:“公公直言不讳,臣也就不避讳什么了。朝廷自从去年孙庭坚兵败,宁远兵成为了朝庭最后的精锐,说白了就是朝廷在要打仗就必须靠吴三桂,现在是朝廷要求吴三桂,而吴三桂却可以不受制于朝廷。宁远十万铁骑,不仅是朝廷剿匪御敌的王牌,还是吴三桂制衡朝廷的王牌,他吴三桂会轻易的把这张王牌打出去吗? ”

    听到这,王承恩久久沉默不语,这些道理他都懂,但从黎玉田嘴里说出来,王承恩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他又试探的问道:“黎大人,你不会仅仅是来给老夫分析山海关形势的吧!”

    “公公莫急,你且听我继续说下去。山海关目前由总督王永吉和总兵吴三桂两位大人把守,这两人的脾气秉性甚是相同,都是趋利避害、精明滑巧之辈。他们两个把守山海关,明是为了给朝廷把守边关,可暗中却干着左右逢源,审时观望的龌蹉之举啊!”黎玉田说道。

    王承恩一脸严肃道:“黎玉田,你官居辽东巡抚,与总督王永吉、总兵吴三桂都是同僚,如今在老夫面前中伤两位大人,你是何居心!”

    黎玉田也是毫不畏惧,到有一种将军出征,视死如归的气概。他向前走了一步,扑通一下跪在地上说道:“臣祖籍陕西乾县,自幼家贫,常得邻里接济,要不然我黎某早就饿死了,为官以后,我时常想着周济乡亲,但都是为官在外,有心无力,甚是悔恨。前几日老家来信,闯贼攻破乾县,杀我黎家九口和全村百余口啊!我黎某发誓,不为父老乡亲报仇我黎某誓不为人!”说完,黎玉田跪在地上抱头痛哭。

    王承恩连忙将黎玉田扶起来,急忙赔礼道:“黎大人,是老夫未加详查,错怪大人了!”

    “公公不必自责,出门在外有点戒心还是好的。公公奉旨调宁远兵进京,一定是为了剿灭闯贼,但山海关的形势我黎某是心知肚明,臣杀敌心切,所以今天冒昧前来,还望公公勿怪啊!”黎玉田连忙说道。

    王承恩笑了笑说“那不知大人有什么计策,可帮助老夫顺利调兵呢?”

    “调宁远兵,要用利引诱,切忌威逼。而且总督王永吉,还望公公多多提防才是。”黎玉田严肃认真的说道。

    王承恩听罢点了点头问道:“黎大人,你可否给老夫讲讲这个总督王永吉?”

    “公公,这个王永吉是朝廷外放的大臣,对这的军政事物都有着不容置疑的权利。那如今天下的形势来看,他已经成了山海关名副其实的土皇上,而且,据悉他暗中与建州还有所来往,朝廷想动他可不是那么好动,但有一人除外。”黎玉田缓缓地说道。

    王承恩也急忙问道:“是谁?”

    “吴三桂。”黎玉田答道。“吴三桂才是真正的戍边大臣,王永吉来了之后,就一定程度的限制了吴三桂的权利,所以整个山海关最盼望王永吉倒台的就是吴三桂了。”

    听到这,王承恩心里甚是诧异,黎玉田的计策竟然和皇上的计策不谋而合。他点了点头说:“黎大人,天也不早了,你先回吧。今天所说的有老夫再想想吧!”

    黎玉田听罢,也就告辞离开了。而此时凤阳府里,早已乱成了一窝蜂。太后、两个皇妃、一个皇子还有锦衣卫同知赵祖华都已经被装殓完毕。

    钦差大臣倪元璐、巡抚马士英、总兵黄得功一个个都是面如死灰、不知所措。黄得功看着这几具棺椁,开口问道:“两位大人,我们是不是先准备将灵柩运送进京?”

    半天没人搭话,马士英看了看倪元璐,说道:“大人,你看呢?”

    “再等等吧!看皇上圣旨怎么说。”倪元璐缓缓说道。

    从昨天事发,到今天已经快两天了,倪元璐是滴水未进。他心里明白,发生这样的事,他的死期已经到了。但他心里却不甘,逢此多事之秋,皇上费尽心机的制定了这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可这一下子全毁在了他的身上。

    一旁的马士英劝道:“倪大人,事已如此,你我已无回天之力了,皇上如何发落,你我静候圣旨吧!但护送灵柩进京的事万不可耽误,以祖制,无论如何都要将太后与先皇葬在一起的!”

    倪元璐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先帝的陵寝已经建好,太后的灵柩进京可以立刻安放。但当朝皇帝的寝宫一直未修建,皇妃的灵柩进京势必要新建陵寝,这样一来不仅耗银而且耗时。想到这,倪元璐立刻吩咐下人准备笔墨纸砚,他要给皇上上折子,为了皇上的“御驾亲征”这几可以继续实施,他希望皇上能够同意仅仅将太后的棺椁送进京而其他的葬在南京,日后在迁到北京。

    马士英看罢倪元璐的折子,叹息道:“‘疾风识劲草,板荡识臣忠’,如此形势下,倪大人还能为我主的江山社稷着想实属不易啊!若大人不嫌弃。我马士英愿与倪大人联名同上此折。”

    倪元璐听罢,递过笔来说道:“马兄,难得你也有此份心意,请了。”

    马士英二话不说,接过笔来,在折子后面也属上了自己的姓名。紧接着以八百里加急的形势发往京城。但圣旨未到,他俩也不敢有什么大动作,更不敢轻易地移动灵柩。

    此刻的北京城里,还是那样的凄凉,大街上人烟稀少,毫无生机。天空也是一连阴了几天,这个京城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压抑。但紫禁城里,自从曹化淳座上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的高位后,是一刻也没闲着。

    王承恩走后,李昱晗下令肃清内廷。曹化淳凭着自己的能力,从内廷的太监宫女中查处了很多与外臣有交往的,对此,曹化淳是一点也不手软,全部杀掉。根据张缙彦和陈演的奏折,曹化淳还逮到一条大鱼——御前太监杜之秩。

    东厂那边,曹化淳也是在尽力整改,剔除了一部分人,又换了一部分人,这一切,李昱晗看在眼里,甚是高兴。但李昱晗殊不知,此刻,倪元璐一行凤凰山遇险的折子已经在发往京城的路上。而大同那边,一场阴谋正在悄无声息的酝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