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匪王
字体: 16 + -

第五十二章 好酒好故事

    “店家,这是真的粉酒吗?我千里迢迢赶来,就是为了这酒慕名而来,千万别搞错了!”

    当王凯旋、刘晓月走到自家酒坊处便听到有人在酒坊前询问着。

    “当然是粉酒,如假包换,这酒烈且味道香美,绝对错不了!”杜良边介绍着边又往上指着匾额说道,“看见了没,‘南庄粉酒’使用这名字的仅此一家!”

    往杜良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酒坊上方挂着一个匾额,那是王凯旋题写的四个大字‘南庄粉酒’。

    “这酒真的有传说的那么好喝?”

    “当然,不过我不会品酒,反正这酒的确与众不同,你也看到了购买的人络绎不绝,好不好我哪敢胡说?”

    “那好,就先给我打上一碗。我阅酒无数,听说这里出了一种好酒,赶来就是为了喝上一口。千万别和这匾额上的字一样让我失望才好!”

    “好的,那你先坐!”杜良说完,然后回头再看看匾额,上面的字没写错啊,怎么会失望那,很是不解。

    王凯旋听到了只能笑了笑,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这也就能糊弄糊弄不识字的。在这书法、诗词人才辈出的东晋,真是不敢恭维。王凯旋不再多想,往前便和杜良打了声招呼。

    “大哥,你怎么来了?”看到王凯旋到来,杜良忙迎了出来。

    “碰巧走到这里,看到你就过来了。”

    “大哥、刘姑娘,你们先坐,我给你冲壶茶。”

    “那好,一会过来,一起聊聊!”

    “好的,马上来!”

    等杜良转身离去,王凯旋、刘晓月便找到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这酒坊专门卖酒,支了几张桌子也为了方便客人歇歇脚。里面不是很大,而刚才买酒的那人正好和王凯旋背对而坐。

    很快,杜良让小伙计上了茶水便坐了下来。

    “大哥,咱家的酒销量太好了,有点供不应求。现在慕名前来的人很多,以后传开了,还需要扩大生产才好。”杜良坐下,倒上茶水说道。

    “这些我已经让刘伯着手了,下个月就能够增产一半,你就放心好了!”

    “我也尝过酒,既苦又辣,也不知道你们为什么喜欢?难道就喜欢这苦味?”刘晓月听到杜良的话便疑惑的问道。

    “这酒啊,刚开始品尝自然是苦的,但细细品尝后,你就会感觉酒中带甜,酒中带香,最后便不能自拔。一日三餐无菜可以,但是没有酒那是万万不行的!”身后那人回头说道。

    看到有人回头说话,王凯旋回头对着颔首一笑。两人又拱了拱手算是打了招呼,虽然不曾相识,但这就是酒的力量。

    王凯旋回过头想起了一个故事来,便给刘晓月讲了起来:

    传说酒字原来是没有三点水的,写作“酉”。

    传说杜康造酒时,酿出来的酒虽然味道醇,但总是香味欠佳,杜康苦思冥想尝试无数次,都失败了,这令他心灰意冷。可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有位白胡子老头闯入杜康梦中指点:若想造出又香又醇的人间美酒,必须在三天内集齐三个人的三滴鲜血,并在最后一天酉时放入酒里做引,这样才会酿出又香又醇的人间美酒...说完这些,老人飘然而去.....

    早晨醒来的杜康对梦境记忆犹新(但是正处在兵荒马乱时代的杜康,村里人因为战乱都已逃跑了,只有杜康为了酿酒而留了下来),要在三天内找齐三个人的血做引,是何等困难...可是时间不容他犹豫,他马上拿出自已吃饭用的碗,来到村口的大树下等待有人经过。上午...下午...一个人没等到,就这样第一天杜康白等了。

    第二天,杜康照样来到村口的大树下等待,就快中午的时候,终于看到一刚考中秀才的书生经过,如是他赶忙走过去,跟书生说了自已的困难及要求,书生很爽快的答应,并留给了杜康一滴血.

    第三天,杜康早早来到村口,一直等到下午才等到一位凯旋归来的将军经过。又惊又喜的杜康连忙跑上去,并向将军讲了事情的经过,将军很豪爽的答应了,这时候杜康好不容易集到了第二滴血....但还差最后一滴,眼看着太阳快要下山,酉时快到,如果再不集到第三滴血的话,那只有前功尽弃...这时候的杜康看到树下躺着一个疯子,立马便跑了过去,但任凭杜康怎么说好话,疯子就是不给血,而且疯子捡起地上的树枝做利剑刺向杜康,杜康伶俐地躲过疯子,最后疯子不小心一头撞到树上,额头上的血顺着树干流下来。杜康见机取来第三滴血。

    杜康急忙跑回家,把集齐的三滴血倒入缸里。不一会奇迹出现了,酒缸里飘出一股轻雾,顿时香气四溢,满屋飘香。这正是杜康理想中的味道。

    后来杜康为了纪念这种令人陶醉的饮料,把原来的"酉"加上三点水,也就是我们今天的"酒"

    从此以后,喝酒的人因此也分为三种境界即:书生、将军、疯子。

    书生: 举杯文雅,斯斯文文。

    将军: 酒过三旬,豪放兴起.

    疯子: 来者不拒,不知何处.

    这时身后那人喝了口汾酒之后,顿时喜上眉梢大赞道,“好烈的酒,真是好酒啊,不枉此行,痛快!”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听到此人大叫声,猛不丁的还被吓了一跳,刘晓月小声问道,“哎,你说这人属于哪种?”

    王凯旋回头有看了看,只见此人年龄和自己相仿,一身书生打扮,然后回头说道,“他应该是书生一类!”

    “你只说对了一半!”对面那人回头高声回答道,然后摆手又让小二上了一坛酒。

    “奥?敢问公子为何啊?”看到后边那人不断地插话,王凯旋回过头请教道。

    “我陶潜的确是个读书人,但也是个疯子,还是个酒疯子。恩,好酒啊!”说完不顾别人,端起酒碗又一口喝上了。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王凯旋小声嘀咕着。

    “哈哈,你认我?陶某不才,本人的确是陶渊明。看公子仪表堂堂,敢问是何人?”陶渊明咋呼到。

    王凯旋一听是陶渊明,传说中的大诗人就站在自己身后,顿时大喜过望。转过身子抓住陶渊明的手激动道,“你...啊呀...啊呀...”王凯旋已经被震惊的说不出来话了。

    陶渊明猛然被王凯旋弄了这么一出,也不知如何是好,磕磕绊绊说道,“公子...我只是来喝酒的,你...我...我...”

    “你真的是那个大诗人陶渊明?”王凯旋不敢确信,以前感觉陶渊明应就是书上画的那样,长长的两鬓胡须飘逸、神情自若坦然、悠然自得、满腹经纶才对啊,可眼前的年轻人,怎么看也不像那回事啊。

    “陶某...陶某平时的确喝点酒写点小诗,至于大诗人确实不敢当!”陶渊明有点不自然赶忙抽回了被王凯旋抓住的手。

    王凯旋回想了一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现在是384年,陶渊明也就二十多岁的模样,虽然诗词小有名就,但是他还只是个孩子啊。然后便释怀,拱手笑道,“鄙人是这南庄镇的镇远将军,我们以前的确未曾见过,不过你的文采我早就有耳闻,幸会,幸会!”

    陶渊明也忙拱手还礼道,“哈哈,将军过誉了!将军的名声才如雷贯耳,早就传遍了整个大晋国!今日一见果然非同一般,有礼了!”

    “陶公子客气了,不嫌弃的话,我们一个桌子坐,今日不醉不归,这酒今天我管够,可好!”

    “好啊,既然将军看得起,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别将军将军的,你我年龄相仿,就以公子相称吧,请!”

    “好!”

    两人寒暄了几句便一张桌子坐了下来。

    看到两人客气的样子,弄得杜良和刘晓月感到莫名其妙,这是第一次见面吗,分明是多年的好友相聚啊,一时竟然插不上一句话。

    “这位公子和姑娘是?”陶渊明坐下发现对面还有两人,忙又拱手问道。

    “奥,我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好兄弟杜良,这位是刘姑娘。”

    经王凯旋介绍,几人又相互客气了几句,很快便熟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