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结
字体: 16 + -

第57章 当天下已无遮荫处

    太白山上这座广阔巨大的青石广场名为拔仙台,宗门若有大典,皆会在此举行。

    拔仙台上灵气氤氲,两位白衣飘飘的老者,一左一右,便站在广场中央。

    这两位老者皆面容清癯,虽然穿的全是白衣,但制式却略有不同。

    左侧老者白袍宽大松垮,前襟打开,袍服的胸口位置上用绣着一只红色的酒壶。右侧老者的袍服则是略微有些紧束,腰间有一条白色的束带,但袖口却极为宽大,他衣服的胸前则是绣着一把银色的小剑。

    不同的服饰,往往代表着不同的身份。

    太白山上没有什么复杂的派系划分,大致便是两个。

    胸口绣着银色小剑的都是长老会成员,剑的模样不同,在长老会中的地位也不同;而胸口绣着红色酒壶的便是除长老会之外的其他执事者,包括宗主和副宗主在内,酒壶的制式同样也彰显着不同的地位;至于普通的太白山弟子,则是衣服纯白,不允许绣任何东西。

    太白山很高,山上的拔仙台自然也很高。

    所谓高处不胜寒,这里的风也很大。

    太白山脚踩阴阳,借助匿山大阵日夜吸收着秦岭山脉的元灵之气,所以在拔仙台上刮起的风,都是带着丰富元气与灵气的风。

    如此一来,拔仙台便不仅仅是一座用来举办宗门大典的道场,同时也是太白山弟子修炼的佳地。

    若在平时,拔仙台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打坐纳气的弟子,今日的台上却只有这两位老者。

    不光今日,这几天都是这样。

    原因在于拔仙台中心上空悬浮的那尊巨鼎。

    那尊鼎有几丈方圆,鼎上雕有四只金龙首,每只龙首之间都刻着一轮明月,明月下有云朵漂浮。鼎内不知装了什么东西,鼎口处熠熠光芒透出,巨大的鼎身就悬浮在五六米的空中,缓缓旋转。

    那胸口绣着银色小剑的老者抬头望了望巨鼎,垂下头,语气有些微冷道:“青天有月的时间快要结束了,凤凰台还没取回那条仙魂?”

    “何必如此着急,阵法还能持续两天时间,到时自会有消息传来。”衣袍上绣着红色酒壶的老者抬头望鼎,缓缓地说道。

    “今安在,你教出的好徒弟。”胸口绣着银剑的老者冷哼了一声道。

    那衣袍上绣着红色酒壶的老者,正是如今远在河东的白衣青年凤凰台的授艺恩师,也是太白山两位副宗主之一的今安在。

    他自然听出了另一位老者话语中不满的意味,但并没有在意,反而笑了笑说道:“承蒙夸奖,只可惜偌大个长老会都推举不出来一个能担此任的弟子,只好派我那徒儿去了。关山月,你们这些长老一天到晚喊打喊杀,怎么碰上了真事,一个人都拿不出来呢?”

    “你!”关山月被他说中了痛处,气从心来,恨恨地道,“仙魂之事事关重大,如今拔仙台都已清场,弟子禁入,宗门投下不知多少资源,连青天有月鼎都搬了出来,若是因为你那好徒儿办事不利坏了宗门大局,我倒要看你到时如何向宗主和大长老交代!”

    今安在抚了抚胡须,不紧不慢地道:“做好你该做的,剩下的不劳操心。”

    “若非我徒儿正闭关到紧要处,这等大事,还真未必就落到凤凰台身上,一个......”

    “够了!”关山月正愤愤地要说出一些难听的话,突然被今安在厉声打断,“江自流都知道顾全大局,你这当师傅的却只会喋喋不休,真不知道像你这样愚蠢的人是如何教出他那样的徒弟的。”

    “你说我不顾全大局?”

    “如果你真的明白,”今安在没有要与他争辩的意思,手掌向上空的巨鼎底部一推,一股磅礴的元气自手心喷涌而出,尽皆汇入鼎内,元气翻腾之下,宽大的袍服激荡飘扬,然后他昂首说道,“那就少说话,多想办法让醉天大阵持续的久一些。”

    “你们否决长老会的观点,非要采取这么复杂的方式,如今反倒一副为宗门考虑的样子。若取不回仙魂,我们再论!”关山月言罢,也抬起手掌,用同样的方式将元气打入巨鼎之中。

    今安在叹了口气,目光看着上方的青天有月鼎,这位境界高深的太白仙宗的副宗主心中不知为何泛起了一丝悲戚的意味。

    “烈日当空,谁人不想寻个阴凉处?”他在心里默默想到,“可若这天下本已无遮荫处,那又如何自处呢?”

    ......

    “太白山上,总算还有几个明白人。”秋风微拂下的武行院里,方九州的大师父武行穿着布衣踩着布鞋坐在院中的长凳上,手里拿着那只烟袋锅,吧嗒吧嗒抽了两口,然后看了看天空,说道。

    “他们的长老会一向很愚蠢,但今安在那帮人还不错。”孟无缺依旧是穿着一身蓝色的练功服,两手空空地坐在他旁边。

    “今安在啊……”武行念了念这个名字,似乎想起了某些事情,于是问道,“现在仙台山那边的那个孩子,是他的徒弟?”

    “对。”

    “叫什么来着?”

    “叫凤凰台。”

    “嗯……我记得当年去太白山,的确碰到了几个不错的孩子,里面有她?”武行最近的记性似乎变得有些差,他眯着眼睛想了想,但却想不起来他们的名字。

    孟无缺有些担忧地看了自己师兄一眼,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反而念了一首诗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里面有那几个孩子的名字,你记起来没?”

    武行笑了笑道:“我还没有痴傻,你说这种启发式的话做什么。”

    孟无缺也笑了,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反而说到:“今安在他们把目光放在小七身上还算聪明,醉天大阵也搞的有模有样,不过拙政园敢跑来掺和,却是有点欠收拾了。”

    武行点了点头:“虽然是梁天棋故意布的局,但一码归一码,他们真敢下这一步,当然还是得敲打敲打。”

    “这边的事还算顺利,那我亲自去一趟?”

    “不用,让七星去,”武行道,“这小子要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看他以后还敢不敢每天乱跑。”

    “也好。”

    “太白山这帮人,说好听点叫明哲保身,其实就是损人利己,”武行嗤了一声,“这些年琢磨小七的事懒得理他们,居然都敢打我们的主意了。”

    “若说有恃无恐,那么原因在谁身上。”

    孟无缺皱了皱眉头道。

    “不知道是哪里出来的老不死,再加上觉得自己人多势众,这些年我们也没出过什么头,也没管他们伸过来的手,飘飘然了呗。”

    “五岳寨上次揪出来一个,被纪红颜直接杀了。”

    武行有些高兴:“我一直就觉得那女娃不错,你说给咱哪个徒弟当媳妇儿好?”

    孟无缺也笑着说:“我们说了可不算,得看人家自己的意愿。”

    “那倒也是,不过回头我得跟她提一提。”武行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只手机,看了看上面的日期,然后说道,“今天五号,小七几号放假?”

    “十四号晚上军训结束,十五号回来。”

    “让他八号就请假吧。”武行收起手机道。

    “你是说染山大会?”

    “那个闺女千里迢迢来找他,还能让人家空手回去?”武行哈哈一笑,“不让他去一趟,将来怎么给我娶回这个好徒媳?”

    孟无缺才知道师兄打的这个注意,跟着笑到:“我先前还说今安在脑子还算聪明,没想到却要像那周瑜一样,本以为妙计安天下,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武行摆了摆手:“他还不如周瑜,因为我徒弟可不是刘备。”

    孟无缺琢磨了一下他这话,发现的确很有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