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命为后
字体: 16 + -

第175章 采竹

    一辈子?

    锦绣没有作答,她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多久,就算摆脱了王莞宁的身份也没法子做回以前的自己。

    逃犯余孽如何能安稳存活于世?

    在心底叹了口气,很快将话题转开:“这白马寺是帝京有名的寺庙,朝廷每年都要拨款修缮,后宫的主子娘娘很喜欢将抄录的佛经供奉到庙里,这一次太后还给了王爷几卷,让他拿去供在长明灯下……”

    絮絮地将元娘思绪拉远,锦绣又给她讲了些有趣的传说。

    “除了这白马寺,还有林云寺也是鼎有名的。传闻林云寺主持原是天尊座下的门童,后来犯了事被贬入凡间,就以戴罪之身在林云寺修行。林云寺最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座草棚,后来在那位门童的逐渐修缮下壮大,渐渐成为香火旺盛的大庙……”

    锦绣细细讲着,元娘听的认真,两个时辰的路程一晃便过了。

    早被宋煜关照过,白马寺这天并不接待香客,所以当锦绣她们到的时候很是安静。

    马车停在白马寺山脚下,入目是百来级台阶,白马寺的青砖红瓦就伫立在那浩浩荡荡的台阶之上。

    隐可闻得钟声阵阵,梵音股股,四处安详。

    坐落于郊外山巅之上的白马寺风景别致,四处绿色掩映,那藏在绿树丛中的寺庙,朱红色的墙壁,青灰色的殿脊,在朦胧的白雾笼罩下,像一幅飘在云上的剪影,显得分外沉寂肃穆。

    佛家最讲究心诚,漫长的台阶需要自己一步步走上去。

    众人没有异议,皆是拾阶而上。

    待走到尽头时,众人已是香汗淋漓,气喘吁吁。

    就见林夕和一位穿着素色袈纱的小和尚走过来,恭敬给众人行礼,林夕说道:“王爷有事儿耽搁了,要晚一些来。”

    小和尚便上前一步,双手合十,道了一句“阿弥陀佛”,又说:“庙里为各位女施主安排了禅房,施主们这边请。”

    程青青和吕姨娘就露出失望之色,她们赶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和宋煜见上一面,爬了半天台阶结果竟被告知宋煜还没到!

    秦氏则淡然许多,她虔诚地给小和尚还礼,并问道:“不知做法事和超度都是哪位师傅负责?我想先去拜访一下。”

    显然是想给流掉的孩子再做一场法事。

    那小和尚便温和道:“今日的法场已经满了,施主只能等明日。”

    秦氏便黯然地叹了口气,不再问。

    小和尚安排给她们的院子在大殿后方,是两栋单独的小院,不知是否有宋煜授意,小和尚特别将程青青、秦氏和吕姨娘安排在一处,她则和元娘去了另一个院子。

    舟车劳顿,大家都有几分疲惫之色,便都散去。

    锦绣和元娘也由丫鬟伺候着梳洗,两人并肩躺在床上,一如儿时那样小声说着闲话。

    元娘忍不住问锦绣:“我问过宫里拨来伺候的丫鬟,听说秦侧福晋的孩子是你手下的人给弄没的?”

    锦绣哑然,想了想,还是将菊青的事给元娘说了。

    元娘听后不免唏嘘:“我就说你这般纯善怎么可能做出那等恶行,只是这事到底是借了你的名头,恐怕还要提防那秦侧福晋才是。”

    锦绣并未放在心上,反而说:“我倒觉得自从她落了孩子整个人都收敛不少,再加上许久不和秦府来往,失了靠山,恐怕也不敢过于折腾。”

    元娘就叹了口气:“你啊就是妇人之仁!我看你府中的女人都不是好相与的,你要多多留心才是!”

    言语中满是关切担心。

    锦绣就笑着将话题转开,细细和元娘聊起岭南的趣事儿,说到最后两人都有些乏了,便沉沉睡去。

    这一觉醒来已是黄昏。

    木婂进来伺候她们梳洗,并带了斋饭。

    锦绣用了两口,问木婂:“程福晋她们可用膳了?”

    木婂点头:“庙里都送了斋饭,倒是程福晋像是累着了这会儿还睡着,秦侧福晋和吕姨娘去正殿拜佛了,原本是要叫福晋一道的,见您还睡着便自己去了。”

    锦绣点头,又问:“王爷呢?”

    木婂道:“还没王爷的消息,估计还要等一等。”

    那混-蛋邀她们来白马寺,自己却没个影!不来也好,正好让她拉了元娘单独逛逛。

    随意吃了点斋饭便和元娘结伴出门。

    庙内古树参天,院子里的几棵菩提树更是硕大无比,透过苍绿的遮天树丛,一大片绿色掩映在玫瑰红的霞光里,显得宁静而生动。

    刚走几步,正巧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和尚提着篮子急匆匆过来,元娘微微觑了一眼,便忍不住问:“好新鲜的竹笋,哪里采的?”

    小和尚行了一个佛礼,才指了寺庙后面的青山说:“山上有一片竹海,就是在那里采的。”

    待小和尚走远了,元娘的眼睛瞬间亮起来,锦绣不禁扶额,元娘已经欢天喜地地央求:“好妹妹,左右无事,咱们去看看吧?”

    锦绣作揖告饶。

    元娘却不依不挠。

    最后还是以锦绣投降而告终,元娘便像战胜的孔雀般骄傲到不行。

    看着元娘难得露出这样子骄纵的神情,锦绣就忍不住莞尔,谁能想到美貌如元娘,喜欢的吃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鲍鱼燕窝,而是最最平常的——嫩竹!

    记得以前在岭南,每逢竹笋采摘的季节,江府都能要购买许多。

    什么竹笋炒肉,竹笋炖鸭汤,泡竹笋……元娘都是来者不拒,怎么吃也吃不厌。

    甚至不尽兴,还要拉了锦绣一道亲自去采。

    锦绣去了几次,每次都被嫩竹外头密密麻麻的绒毛弄得浑身发痒发红,以至于都快落下阴影了。

    元娘向庙里借了镰刀和背篓,拉着锦绣就往山上跑。

    果真如小和尚说的那样,山上一大片青翠竹海,远远看去,郁郁苍苍重重叠叠,犹如一顶碧绿色的华盖,包裹天地。

    走近了便能看见漫山遍野的竹笋,一个个如嫩生生的娃娃般顶着黄色穗子,从漆黑的泥土中探出头来。高高低低,密密匝匝,看得元娘不住捂嘴。

    她却不满足,愣是拉着锦绣往山顶上跑:“上面光照好的更嫩,口感也更好。”

    更是如数家珍地说着:“用一些来做小菜,剩下的全部腌制到坛子里,泡上十天半月的,吃起来味道最好!”

    就拉着锦绣一深一浅地往山林最深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