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茶肆听谈
自宋朝建立以来,历经太祖、太宗,经济繁荣,海晏河清,四海之内一片祥和景象。
京东西路的应天府街到上熙攘着各类过路人行人,两边杂货铺子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货物。说话声,吆喝声此起彼伏。深街柳巷,勾栏瓦肆,应有尽有,真是繁华无限。
街道的正中,一家茶肆此时正稀落地坐着一些茶客。这家茶肆在这里不算大,却也有上下两层,朱漆大门,镂空门窗,楼上靠窗临街的地方还用屏风格开了几间小阁,高高的红漆招牌上龙飞凤舞地刻着“留云茶肆”四个大字。
茶肆里的茶客大都三五一群地低着头呷茶谈论着,很少有人去注意身边的人。
这时从大街上走进一人,这人看年纪也不过二十岁左右,穿着一身白衣白裤白鞋,模样长得极其清秀,星眉剑目,削脸方鼻,若玉山巍峨。
再去看他的穿着打扮时,却是极其的不讲究,一身白衣像是刚从沙尘暴里钻出来的,灰气熏天;系在头上的头发又像是在荆棘杂草里滚过,乱成一团,有的系在头上,有的散落在肩;趿拉着一双鞋,鞋后跟踩得烂成了一根一根丝线,就像块烂布巾;背后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袱,里面似放了一包石头,将他向后扯得直不起身,包袱与后背之间插着一把又细又长的剑,看起来极其滑稽。乍一看,不知道的人定以为这是个疯子。
茶肆的伙计一见这人走进来,就知这人定是个囊中羞涩之人,将帕子往肩上一搭,爱理不理的样子慢悠悠的走了过来。
那白衣少年却是一副完全不在意的样子,找了一个没人的空桌坐下。也不解开背后背着的东西,就直接坐了下去。由于那柄剑太长,一会儿碰着桌上的茶具,一会儿又钳在桌下的方檐之中,弄了好一会儿才算是坐了下来。
茶小二见他这副窘态,哪里肯给个好态度,问道:“客官想要喝个什么茶?”
那白衣少年道:“把你们这的茶牌拿过来让我看看。”
茶小二心中老大不愿意,走过去将一盒装有各种茶签的木盒拿了过来,往桌上一放,道:“客官想吃什么点个呗!”
白衣少年看也不看,道:“一壶纳溪梅岭。”
茶小二心中一阵怒气,强压下来,拿了装茶签的木盒,道:“稍等。”
白衣少年道:“我要新进的茶叶,不要陈茶;茶叶的话,要尖茶不要粗茶;茶不可太浓亦不可太淡;另外我不要用柴禾烧的茶,柴禾烟多,进入茶水里面有味道,要用炭煮,久一点没关系,我不着急。若是我吃茶时发现是陈茶,茶叶是粗叶,或是茶水有烟味,都是不会给钱的。”
茶小二听他这番发表,讥笑道:“合着你是来这骗茶吃的,不管这茶怎么冲,你都会变着法地不给钱是吧?”
白衣少年道:“不是,我不是这样的人,只是你若敷衍我,我自然是不会给钱的,但你若认真按我说的去做了,我还会给你很多的赏钱。”
茶小二笑道:“我看你这行头,还赏钱?”
白衣少年伸手在衣兜里摸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道:“你看这个够不够,不够的话我还有很多,要不我再拿出一点让你看看,我可不是在骗你,你先将这一锭银子拿去,茶煮得好这一锭银子就是你的了,若不好我还要取回来。”
茶小二立在那里似乎有些不相信,白衣少年道:“你是不是嫌少,没关系,我还有。”
说着伸手又要去取银子。茶小二忙弯下腰陪笑道:“够了够了,不用取了,客官您稍等,一定让您满意,满意。”拿过肩上的毛巾在桌上擦了擦,撕着嘴下去了。
白衣少年待他走后,从衣襟内拿出一堆被揉成一团的纸片,在桌上一张张铺开。仔细看去,哪里是什么纸片,竟是一张张银票。
经过方才这一闹,茶肆里的茶客都有些好奇的盯住白衣少年看,此时又见他将这一大堆银票揉得不像样子,都觉得这个人定是有点神经不正常。
白衣少年却全然不管身边这些人的眼神,众目睽睽之下旁若无人的低着头小心翼翼地整理着这一大把的银票,待一张张全部展平后,整整齐齐地折好又放回衣襟内。这时茶水也送了上来,白衣少年抿了口茶,搭了一下嘴。
这时门口又走进三人,这三人一个儒生打扮,一个身材瘦小,一个虬鬓大汉,年纪都在三十左右。
三人走进找了张客桌坐下,点好了茶,便开始聊了起来,只听那儒生模样的人道:“你们二位都放心,那胡都统极是礼贤下士,不管什么人投到他那里,只要是品行端正,他没有不收的。两位武艺高强,到了那里保管用不了多久就得到胡都统的器重,到时二位一展身手,报效国家,何愁没有一番作为呢?”
那身材瘦小之人道:“是啊,我是早听说这胡都统的英明了,说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为人极其恭谦,他手下没有一个人对他不是心服口服的。”
那虬鬓大汉道:“我是早有意去投他了,只是一直没敢去。听说这胡都统年纪不过二十几岁,我心想,这样年轻就有这样一番作为,想来人也一定有些傲骄,若我去了不收岂不是太没面子了,因此一直犹豫不定。幸遇王贤弟一番劝说,此去开封府若得胡都统重用,一定不忘王贤弟知遇之功。”
那儒生模样的人笑道:“哪里哪里,喝茶喝茶。”
白衣少年听他们说,嘴角一阵嘲谑。原来这白衣少年姓陈名玉锦,乃徐州人氏。其父名唤陈耀宗,在徐州做了个校尉的官职,这陈耀宗共有五个儿子,陈玉锦在家排行老五,四个哥哥分别为陈伯文、陈伯武、陈伯安、陈伯秀,都在徐州官府里做差役。
说也奇怪,这陈玉锦四个哥哥皆是生得一副莽夫样,独他生得玉一般的模样,又是老来得子,因此得到他父母异常的疼爱。
陈校尉一门武夫,好容易出了个这般玉质的人物,便欲将他在文路上发展。从小给他聘请了当地最有名望的老先生给他教书。
可谁知道这陈玉锦性情极为古怪,最恨这些文绉绉的东西,一看见书就头大,先生在教书时他不是睡觉就是走神,背一首极其短小的诗,叫他背上一个月还是吞吞吐吐,把个老先生气得半死,几次要辞职走人。
陈玉锦读书不行,搞怪的本领可是一套套的。专爱和那些不听话性格顽劣的小孩玩,一见他们便像是见了知己,天天躲在一处商量着做件什么刺激的事。
有时在外游荡彻夜不回家,课一个月上不到五次,先生却被他整得不下十次,陈校尉见他这般不争气,气得浑身冒火,吊打了无数次,每次都打得皮开肉绽,好几次打得他昏死过去。可他皮硬得很,怎么打也打不怕,第二天还是照样。
陈校尉见他实在不是块读书的料,便十分惭愧地允了老先生的辞职信,又送了老先生一些白货、茶酒当作赔礼之物。
陈玉锦见送走了老师,高兴得乱蹦乱跳。从此以后便什么事也不做,天天跑出去邀上那伙狐朋狗友东走西荡,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陈玉锦惹上了任侠之气。他从他那些狐朋狗友嘴中听到了无数关于哪个大侠在哪里做了件什么扶危济贫的事,又在哪里砍了个狗官,又是如何的四海漂泊,犯了多少案子却叫官府没有一点办法。
陈玉锦对这样的生活简直有无限的向往,这些故事说下去他甚至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
陈玉锦毕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做这样一位大侠。
陈玉锦回到家中要他的父亲给他请一位教武功的师父。陈校尉知道要他习文已是不可能,习武至少也能为他今后谋个活路,便答应了。
谁知这陈玉锦在读书上没有一点天赋,在习武上却绝对是个天才,任何武学招式只要教一遍他便能过目不忘。几年下来,他已经换了无数位师父,一位比一位厉害,并且每一位师父都是在与他比武时败了下风后满面惭色的自动请了职。
如此一来,陈玉锦习得了一身各家各派的好武艺,随便对付一二十个会点身手的小官兵已经绰绰有余。这时他便想在外面去闯荡一番了,于是又开始了他隔三差五离家出走的生活了。
刚开始时每次出门都不会太久,三五个月,最多一年,还会留封书信交代一下自己要出去一段时间,不久就会回来,叫他们别担心。后面次数多了,也懒怠留什么书信,每次走的也潇洒,有时几年不回家一次,像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整年整年流荡在外,有时就是回到了徐州,路过自家门口朝里看上一两眼,也没有进去坐一坐的打算。
久而久之,陈校尉有这个儿子就如没有一般,里人调侃,都给他了送了个外号,就叫“门外客”。陈校尉见他这般,管也管不住,只得任其自处了。
方才进来的这三人嘴里谈论的胡都统,名叫胡雁,早些年也曾是江湖上行侠仗义的侠客。他还有两位知己侠友,一名龙依依,是位女侠客;一名宁则熙,听说是江南富商宁保平的儿子。三人意气相投,遂结拜为兄弟,一起在江湖上惩恶扬善,劫富济贫,做了无数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江湖上人都管他们叫“风尘三剑客”。
陈玉锦曾是他最忠实的崇拜者,他几乎听过他所有为人所知的英雄事迹,并立志要成为一位像他那样的大侠。后来胡雁进了仕途,龙女侠与宁少侠也不知了去处,陈玉锦就觉得有些看不起他了。
本来人各有志,胡大侠欲在仕途上施展一番抱负,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陈玉锦听人说起过这胡大侠与龙女侠曾经是一对侠侣,后来胡大侠为进仕途,勾搭上了镇国大将军林安国的女儿,成了林大将军的准女婿,并抛弃了龙女侠。
陈玉锦对胡雁的态度顿时一改观,对他这种弃友求荣的态度极其的不耻,所以听那三个人这样说,才会露出满脸不屑的神色。
京东西路的应天府街到上熙攘着各类过路人行人,两边杂货铺子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货物。说话声,吆喝声此起彼伏。深街柳巷,勾栏瓦肆,应有尽有,真是繁华无限。
街道的正中,一家茶肆此时正稀落地坐着一些茶客。这家茶肆在这里不算大,却也有上下两层,朱漆大门,镂空门窗,楼上靠窗临街的地方还用屏风格开了几间小阁,高高的红漆招牌上龙飞凤舞地刻着“留云茶肆”四个大字。
茶肆里的茶客大都三五一群地低着头呷茶谈论着,很少有人去注意身边的人。
这时从大街上走进一人,这人看年纪也不过二十岁左右,穿着一身白衣白裤白鞋,模样长得极其清秀,星眉剑目,削脸方鼻,若玉山巍峨。
再去看他的穿着打扮时,却是极其的不讲究,一身白衣像是刚从沙尘暴里钻出来的,灰气熏天;系在头上的头发又像是在荆棘杂草里滚过,乱成一团,有的系在头上,有的散落在肩;趿拉着一双鞋,鞋后跟踩得烂成了一根一根丝线,就像块烂布巾;背后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袱,里面似放了一包石头,将他向后扯得直不起身,包袱与后背之间插着一把又细又长的剑,看起来极其滑稽。乍一看,不知道的人定以为这是个疯子。
茶肆的伙计一见这人走进来,就知这人定是个囊中羞涩之人,将帕子往肩上一搭,爱理不理的样子慢悠悠的走了过来。
那白衣少年却是一副完全不在意的样子,找了一个没人的空桌坐下。也不解开背后背着的东西,就直接坐了下去。由于那柄剑太长,一会儿碰着桌上的茶具,一会儿又钳在桌下的方檐之中,弄了好一会儿才算是坐了下来。
茶小二见他这副窘态,哪里肯给个好态度,问道:“客官想要喝个什么茶?”
那白衣少年道:“把你们这的茶牌拿过来让我看看。”
茶小二心中老大不愿意,走过去将一盒装有各种茶签的木盒拿了过来,往桌上一放,道:“客官想吃什么点个呗!”
白衣少年看也不看,道:“一壶纳溪梅岭。”
茶小二心中一阵怒气,强压下来,拿了装茶签的木盒,道:“稍等。”
白衣少年道:“我要新进的茶叶,不要陈茶;茶叶的话,要尖茶不要粗茶;茶不可太浓亦不可太淡;另外我不要用柴禾烧的茶,柴禾烟多,进入茶水里面有味道,要用炭煮,久一点没关系,我不着急。若是我吃茶时发现是陈茶,茶叶是粗叶,或是茶水有烟味,都是不会给钱的。”
茶小二听他这番发表,讥笑道:“合着你是来这骗茶吃的,不管这茶怎么冲,你都会变着法地不给钱是吧?”
白衣少年道:“不是,我不是这样的人,只是你若敷衍我,我自然是不会给钱的,但你若认真按我说的去做了,我还会给你很多的赏钱。”
茶小二笑道:“我看你这行头,还赏钱?”
白衣少年伸手在衣兜里摸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道:“你看这个够不够,不够的话我还有很多,要不我再拿出一点让你看看,我可不是在骗你,你先将这一锭银子拿去,茶煮得好这一锭银子就是你的了,若不好我还要取回来。”
茶小二立在那里似乎有些不相信,白衣少年道:“你是不是嫌少,没关系,我还有。”
说着伸手又要去取银子。茶小二忙弯下腰陪笑道:“够了够了,不用取了,客官您稍等,一定让您满意,满意。”拿过肩上的毛巾在桌上擦了擦,撕着嘴下去了。
白衣少年待他走后,从衣襟内拿出一堆被揉成一团的纸片,在桌上一张张铺开。仔细看去,哪里是什么纸片,竟是一张张银票。
经过方才这一闹,茶肆里的茶客都有些好奇的盯住白衣少年看,此时又见他将这一大堆银票揉得不像样子,都觉得这个人定是有点神经不正常。
白衣少年却全然不管身边这些人的眼神,众目睽睽之下旁若无人的低着头小心翼翼地整理着这一大把的银票,待一张张全部展平后,整整齐齐地折好又放回衣襟内。这时茶水也送了上来,白衣少年抿了口茶,搭了一下嘴。
这时门口又走进三人,这三人一个儒生打扮,一个身材瘦小,一个虬鬓大汉,年纪都在三十左右。
三人走进找了张客桌坐下,点好了茶,便开始聊了起来,只听那儒生模样的人道:“你们二位都放心,那胡都统极是礼贤下士,不管什么人投到他那里,只要是品行端正,他没有不收的。两位武艺高强,到了那里保管用不了多久就得到胡都统的器重,到时二位一展身手,报效国家,何愁没有一番作为呢?”
那身材瘦小之人道:“是啊,我是早听说这胡都统的英明了,说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为人极其恭谦,他手下没有一个人对他不是心服口服的。”
那虬鬓大汉道:“我是早有意去投他了,只是一直没敢去。听说这胡都统年纪不过二十几岁,我心想,这样年轻就有这样一番作为,想来人也一定有些傲骄,若我去了不收岂不是太没面子了,因此一直犹豫不定。幸遇王贤弟一番劝说,此去开封府若得胡都统重用,一定不忘王贤弟知遇之功。”
那儒生模样的人笑道:“哪里哪里,喝茶喝茶。”
白衣少年听他们说,嘴角一阵嘲谑。原来这白衣少年姓陈名玉锦,乃徐州人氏。其父名唤陈耀宗,在徐州做了个校尉的官职,这陈耀宗共有五个儿子,陈玉锦在家排行老五,四个哥哥分别为陈伯文、陈伯武、陈伯安、陈伯秀,都在徐州官府里做差役。
说也奇怪,这陈玉锦四个哥哥皆是生得一副莽夫样,独他生得玉一般的模样,又是老来得子,因此得到他父母异常的疼爱。
陈校尉一门武夫,好容易出了个这般玉质的人物,便欲将他在文路上发展。从小给他聘请了当地最有名望的老先生给他教书。
可谁知道这陈玉锦性情极为古怪,最恨这些文绉绉的东西,一看见书就头大,先生在教书时他不是睡觉就是走神,背一首极其短小的诗,叫他背上一个月还是吞吞吐吐,把个老先生气得半死,几次要辞职走人。
陈玉锦读书不行,搞怪的本领可是一套套的。专爱和那些不听话性格顽劣的小孩玩,一见他们便像是见了知己,天天躲在一处商量着做件什么刺激的事。
有时在外游荡彻夜不回家,课一个月上不到五次,先生却被他整得不下十次,陈校尉见他这般不争气,气得浑身冒火,吊打了无数次,每次都打得皮开肉绽,好几次打得他昏死过去。可他皮硬得很,怎么打也打不怕,第二天还是照样。
陈校尉见他实在不是块读书的料,便十分惭愧地允了老先生的辞职信,又送了老先生一些白货、茶酒当作赔礼之物。
陈玉锦见送走了老师,高兴得乱蹦乱跳。从此以后便什么事也不做,天天跑出去邀上那伙狐朋狗友东走西荡,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陈玉锦惹上了任侠之气。他从他那些狐朋狗友嘴中听到了无数关于哪个大侠在哪里做了件什么扶危济贫的事,又在哪里砍了个狗官,又是如何的四海漂泊,犯了多少案子却叫官府没有一点办法。
陈玉锦对这样的生活简直有无限的向往,这些故事说下去他甚至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
陈玉锦毕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做这样一位大侠。
陈玉锦回到家中要他的父亲给他请一位教武功的师父。陈校尉知道要他习文已是不可能,习武至少也能为他今后谋个活路,便答应了。
谁知这陈玉锦在读书上没有一点天赋,在习武上却绝对是个天才,任何武学招式只要教一遍他便能过目不忘。几年下来,他已经换了无数位师父,一位比一位厉害,并且每一位师父都是在与他比武时败了下风后满面惭色的自动请了职。
如此一来,陈玉锦习得了一身各家各派的好武艺,随便对付一二十个会点身手的小官兵已经绰绰有余。这时他便想在外面去闯荡一番了,于是又开始了他隔三差五离家出走的生活了。
刚开始时每次出门都不会太久,三五个月,最多一年,还会留封书信交代一下自己要出去一段时间,不久就会回来,叫他们别担心。后面次数多了,也懒怠留什么书信,每次走的也潇洒,有时几年不回家一次,像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整年整年流荡在外,有时就是回到了徐州,路过自家门口朝里看上一两眼,也没有进去坐一坐的打算。
久而久之,陈校尉有这个儿子就如没有一般,里人调侃,都给他了送了个外号,就叫“门外客”。陈校尉见他这般,管也管不住,只得任其自处了。
方才进来的这三人嘴里谈论的胡都统,名叫胡雁,早些年也曾是江湖上行侠仗义的侠客。他还有两位知己侠友,一名龙依依,是位女侠客;一名宁则熙,听说是江南富商宁保平的儿子。三人意气相投,遂结拜为兄弟,一起在江湖上惩恶扬善,劫富济贫,做了无数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江湖上人都管他们叫“风尘三剑客”。
陈玉锦曾是他最忠实的崇拜者,他几乎听过他所有为人所知的英雄事迹,并立志要成为一位像他那样的大侠。后来胡雁进了仕途,龙女侠与宁少侠也不知了去处,陈玉锦就觉得有些看不起他了。
本来人各有志,胡大侠欲在仕途上施展一番抱负,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陈玉锦听人说起过这胡大侠与龙女侠曾经是一对侠侣,后来胡大侠为进仕途,勾搭上了镇国大将军林安国的女儿,成了林大将军的准女婿,并抛弃了龙女侠。
陈玉锦对胡雁的态度顿时一改观,对他这种弃友求荣的态度极其的不耻,所以听那三个人这样说,才会露出满脸不屑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