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剑
字体: 16 + -

第47章 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

    江犁明显的愣了一愣。

    天道是什么?

    江犁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天道,难道不就是天道吗?

    “天道,难道不就是天地意志的运行吗?”

    听到江犁的答案,文伯庸没说对,却也没说不对,只是沉默了一会。

    片刻的沉默后,文伯庸出声道:“现在我不和你说你的答案是否正确,我只告诉你一句,天道就在你的心里。”

    江犁不自主的低声念叨着:“天道,就在我的心里...就在我的心里...”

    低声念叨了几遍,江犁似有所悟。

    而就在江犁想和文伯庸继续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文伯庸却阻止了他。

    “现在,你什么都不要说,我也什么都不想听,你的答案,终究是要回答你自己的。”

    说完后,文伯庸也不去理会江犁的满脸疑惑,接着说道:“你已经明白了修行是顺天而行,那么接下来就开始吧。”

    江犁还没从“天道是什么”的问题中缓过神来,听到文伯庸的话后略显呆滞的看了文伯庸一眼。

    文伯庸八风不动的回望回去。

    江犁顿时反应过来了。

    “哦哦,那咱们就开始吧。”

    文伯庸:“...”

    后悔给这个臭小子讲这么多了。

    江犁讪讪的笑了笑,说道:“那个,文爷爷,该怎么修行啊?”

    文伯庸无奈的摇了摇头,问道:“你可还记得我和你说过的“修行之基”吗?”

    江犁想了想,然后点头道:“记得。”

    文伯庸接着问道:“那你可还能记得“修行之基”是哪几个境界吗?”

    江犁不假思索的说道:“是通窍境、旋照境、元丹境这三个境界。”

    文伯庸点点头,道:“记性很好,那么今天我要教给你的便是修行第一境——通窍境。”

    江犁赶紧收了收心神,凝神而听。

    文伯庸道:“我以前曾经和你说过,人生于天地之间,本就是天地的一部分,而天地又有清浊两气的存在,清者在天而浊者在地,人类出生之后便被浊气封闭了自身与天地沟通的关窍。而人类若是想再次与天地进行沟通,就只能引天地清气洗涤封存自身的浊气,从而达到净化自身,重获与天地沟通的能力,而这个过程便被称为通窍境。”

    江犁在一旁听着。

    其实这段内容文伯庸曾经和他说过,而且他的记性很好,记住了便不会忘记,但他依然听得很认真。

    文伯庸说完后,江犁问道:“那我应该怎么做?”

    文伯庸看了看江犁,道:“你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感悟存在于天地之间的清气。”

    江犁点点头,接着问道:“该如何感悟?”

    文伯庸道:“其实很简单,静下心来,把自己当成这天地间的一部分,自然而然的就能感受到天地清气。”

    江犁挠挠头,道:“听着很简单,可我为什么感觉这个过程很艰难?”

    文伯庸笑道:“你说的不错,正所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便是如此。”

    江犁想了想,认真的道:“我会努力的。”

    听到江犁的话,文伯庸反而摇摇头,道:“修行一事乃是上天注定,只要放平心态即可,切勿心生执念!”

    感受到文伯庸话里的严厉和关心,江犁道:“我知道了,文爷爷。”

    “既如此,便开始你的修行之旅吧。”

    文伯庸故作轻松地说道。

    只是文伯庸想要让江犁放松一些,可江犁却还是很紧张。

    江犁的紧张感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即将开始修行,面对这样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大事件,想必没人可以保持内心不起一丝波澜。

    而另一方面。

    只听江犁紧张兮兮的说道:“文爷爷,该怎么做?”

    另一方面的紧张感自然是因为江犁不知道该修行的步骤。

    文伯庸:“...”

    臭小子,整的这么紧张,原来你是不会!

    文伯庸此时很无语,可他也知道江犁这是第一次开始修行,不知道如何开始是最正常不过的情况。

    文伯庸无奈摇摇头,道:“盘坐地上,五心向天。”

    江犁连忙点点头,依言照做。

    江犁虽然不知道修行开始的第一步该如何去操作,可这个名为“五心向天”的打坐方式他还是会的,因为在他跟随着文博用学习医术的时候,文伯庸曾和他说起过这个打坐方式,据说按照这个姿势打坐,非常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所谓五心向天,是指头顶百会穴、双手的掌心以及双脚的掌心皆向上朝天。”

    这是文伯庸曾经和江犁说的话。

    江犁在脑海中回想着文伯庸教给他的“五心向天”的动作,身体自然而然的随之做出了动作。

    见江犁还能记得“五心向天”的动作要领,文伯庸面带赞许的点点头,道:““五心向天”是最适合修行的打坐方式,能使人类更快的与天地清气接触,所以你要一直保持着这个动作。”

    江犁点点头,道:“那接下来呢?”

    文伯庸道:“接下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你要完全的静下心来,把自己当给天地之间的一部分,然后去寻找飘泊在天地之间的清气。”

    江犁闻言点点头,却不再说话,而是按照文伯庸所说的去把自己当成天地间的一份子。

    江犁尝试着静下心来。

    这一段时间以来,江犁整个人一直都有些浮躁。

    而浮躁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李千山。

    捡回李千山之后,担心的便是李千山的伤势。

    知道李千山的真实身份后,江犁所担心的便涉及到了以后,涉及到了将来。

    而随着时间的缓缓前进,江犁先是猎杀了两头独角犀鹿,后来又设计杀了石长明和石长林两兄弟。

    而无论是独角犀鹿,还是石氏兄弟,江犁之所以会杀掉他们,为的还是李千山。

    这就又回到了原点。

    而在独角犀鹿与石氏兄弟之间,石氏兄弟对江犁的影响无疑是更加巨大的,因为石氏兄弟不过是将来一段时间的缩影。

    石氏兄弟只是追杀李千山的开端,连前锋都算不上,因为他们的力量太过弱小。

    然而即便这样,江犁仍然是费尽苦心才杀了他们两个。

    面对这样的敌人都要使出苦肉计才能获胜,更遑论以后的那些更为强大的敌人。

    所以,江犁很渴望自己能够变得强大。

    只有变得强大了,自己才能保护自己,才能保护家人,才能保护一切自己想要保护的东西。

    可现实却是,自己并没有变强的资本,因为自己不能修行。

    江犁很早之前就从文伯庸那里知道了这个事实。

    可他从未像现在这样。

    沮丧。

    失望。

    遗憾。

    愤恨。

    江犁现在有多想变得强大,他就有多厌弃自己不能修行的身体,虽然江犁从来不在嘴上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可他心里的这种想法却不会因为时间的更迭而渐渐消磨,只能是在心里越积越多,最终成为江犁的心魔。

    对未来的担心。

    对力量的渴望。

    对求而不得的怨恨。

    对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的愤怒。

    种种心事相互交织着折磨江犁的内心。

    而幸运的是,一直都在宣布江犁“死刑”的文伯庸,却因为一些已知的事和未知的事,突然改口把江犁“无罪释放”。

    这是让江犁万万没有想到的。

    虽然江犁也曾在脑海中想象过,文伯庸之所以会告诉他不能修行,是不是因为他的修行资质太过低下,怕他出什么意外才不告诉他的?

    虽然江犁这么想着,可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胡思乱想的想法,居然有一天会成真。

    而现在,这个想法不仅成真了,自己竟然也开始修行了。

    虽然知道文伯庸的理由并不值得推敲,可江犁还是很高兴。

    因为只要自己能够修行,就算自己资质差,只要自己努力,相信有一天自己一定会成功的。

    于是江犁曾经那颗很失落的心,又重新变得活泼起来。

    不,不是活泼。

    而是躁动。

    浮躁与躁动,虽然意思并不完全一样,可终究是差不多的。

    江犁原本忐忑的内心,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恢复往常的宁静,反而更加风起云涌。

    江犁身为当事人,自然是看不透的。

    可文伯庸身为局外人,又历经世事,怎么可能察觉不到江犁的不对劲。

    所以文伯庸才让江犁选择了最适合修行的打坐方式——“五心向天”。

    而事实上,“五心向天”不愧它“最适合修行的打坐方式”的名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犁在于天地沟通的过程中,逐渐的忘记了自己是谁,也逐渐的忘记了自己是个怎样的生物,只知道在广阔无垠的空间中来回飘荡。

    终于,在经过了不知多长时间的飘荡后,江犁觉得自己仿佛来到了一个极为宁静安乐的场所,在这里,无论是精神和内心都感觉很舒服。

    就像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很温暖。

    感受着母亲怀抱般的温暖,江犁一直紧绷着的精神终于慢慢地放松了下来,那颗风起云涌的内心,也开始变得风平浪静。

    江犁此刻并不知道,那种温暖的感觉其实是来自于天道的意识。

    而江犁之所以能与天道的意识沟通,原因就是因为文伯庸的那句话。

    文伯庸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就是天地的一部分。”

    人类既然是天地的一部分,那天道自然就相当于人类的母亲。

    江犁的意识能与天地沟通,就像孩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母亲的怀抱从来都是温暖的。

    而现在,天道感受到了江犁精神上的疲惫和心灵上的躁动,自然就会更加关心江犁。

    就像母亲疼爱自己的孩子。

    于是那股温暖的感觉变得更加温暖。

    在这种温暖中,江犁的意识渐渐地开始陷入沉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