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剑
字体: 16 + -

第12章 大自然

    江犁从文伯庸家中出来后,一路上一边与村里的熟人打着招呼,一边在脑海中思索着与文伯庸的对话。

    撇去那些你怼我一句,我还你一句的超级没有营养的废话,其实两个人一共就探讨了三个问题,分别是有关于文伯庸的来历,有关与李千山的真实身份,还有就是有关于修行的一些对于江犁来说感到很神秘很陌生的秘闻。

    江犁仔细回想着文伯庸告诉他的答案,想着想着,江犁突然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和文伯庸唇枪舌战了这么长时间,他到底得到了一些什么答案?

    他知道了文伯庸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知道了被自己救起的受伤男子名叫李千山,是沧澜行省的省督,最后也了解了有关修行的一些基本常识,然而除此之外他还知道些什么?

    貌似什么也不知道了。

    这些回答确实都是最正确,最无懈可击的答案,然而细想之下却不难发现,这些回答与其说是答案,倒更像是一本书籍前面的目录,看着好似有不少内容,实际却只是些敷衍人的空架子,一点实际的内容都没有。

    感情自己被老头子架的花架子给骗了。

    而且细想整个对话过程,谈话的节奏完全掌握在文伯庸的手中,自己问的那些问题听起来都像是什么不传之秘,内心还有些沾沾自喜,以为得知了什么了不起的秘密,说不定都是老头子巴不得自己问的问题。

    自己不仅被老头子架的花架子迷惑了,感情这花架子还是在老头子的指挥下,自己一根根亲手给架起来的。

    想到这些,江犁泪流满面感叹老头子老奸巨猾之余,恨不能一巴掌拍死自作聪明的自己,但想到自己也是受害者,江犁再次为自己鞠了一把同情之泪,以祭奠自己被蒙骗了的纯洁的内心。

    但是事情既然已经如此发展了,再回去找文伯庸当面质问你为何欺骗我这个十三岁的少年?

    这个做法显然不太可能,但让江犁如此便放弃,江犁又觉得对不起自己被文伯庸欺骗后更加好奇的内心。

    “老头子如此隐瞒事实,显然是因为这些事实极为隐秘,不肯告诉我,恐怕不仅仅是因为不想告诉我,怕是他感觉告诉我之后会对我造成什么影响,只是我就是凡人一个,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告诉我这个几十年后就深埋黄土的凡人呢?”

    江犁思前想后,只觉得脑中一片混乱,思虑再三,江犁一咬牙一跺脚:“罢了,老头子不肯说,自然有他的道理,我呀,还是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

    江犁自顾自的小声嘀咕着,却听一妇人声音:“犁儿,怎么不进来,站在门口嘀咕什么呢?”

    江犁的思绪被妇人的声音拉回现实,一抬头,却看见自己就站在自己院门口,那个站在在院中唤他的不是他的母亲亲又是何人。

    江犁整理整理思绪,走进家门后笑道:“没什么,就是感觉有些饿了。”

    慕容听后嗔怪道:“你去你问爷爷家一待就是一上午,早上又没有吃饭,怎么能不饿。”

    和文伯庸说话,江犁还敢顶几句嘴,可是对着自己母亲,江犁却半点不敢还嘴,于是赶紧陪笑道:“下次不敢了。娘,午饭做好了没,我都饿了。”

    江犁一边说着,语气中渐渐带了些撒娇的意味,倒不是江犁有什么癖好,只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母亲最吃自己这一套。

    果然慕容已经变嗔怪为心疼:“已经做好了,就等你回家呢。”

    “嗯,犁儿扶您进去,咱去吃饭吧。”

    “呵呵,娘还没这么老,怎么就需要人扶着了。”

    次日黎明。

    像往常一样,在东方天际刚刚现出鱼肚白的时候,江犁轻手轻脚的来到自家门外,然后慢慢地向村子西头的河岸走去。

    因为那日的“出门捡尸”事件,江犁现在都出现了心理阴影了,往常他都是大跨步的向着前方的通天大道前进,如今却几乎是一步一摸索的向前挪动着自己的大长腿。

    等江犁好容易挪到河岸的时候,文伯庸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

    二人的目光在略显漆黑的天色中相遇。

    没有刀剑相交,也没有电闪雷鸣。

    文伯庸很淡然。

    江犁很有些尴尬。

    文伯庸不说话,只是看着江犁尴尬。

    对视了一会,江犁决定说些什么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

    “那个,文爷爷早。”

    文伯庸点点头“嗯,早。”

    好像更尴尬了怎么办。

    江犁心中思索着该怎么突破这更加尴尬的局面,文伯庸却有些不耐烦了。

    “这么大的人了,就知道胡闹,赶紧开始练吧。”

    江犁被文伯庸跳跃的思维跳得有些懵,回了回神后脑海浮现出两个想法:第一,你老哪只眼睛看见我胡闹了;第二,这就开始啊,我还想多活一会呢。

    第一个想法略带委屈,第二个想法略带凄凉。

    在文伯庸关爱的目光下,江犁脑中的想法很快就只剩下第二个了。

    见江犁迟迟不动,文伯庸催促道:“快着些,今日该是练习剑法,剑带来了吗?”

    江犁依言抬起右手。

    原来在江犁手中居然还拿着一把剑。

    天光微弱,只能辨认出这是一把长不过半米的古剑,这剑只有剑身而无剑鞘,不知是何材料制成,光线照在上面丝毫不见反光。

    江犁幼时,因为文伯庸的“妖言惑众”,从而被自己父母逼迫着练习了一套据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神功。虽然后来经江犁暗中取证,证实了这不过是文伯庸自己自创的一套健身操,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江犁还是坚持不断的一直练习这套功法直到今天。

    然而实际上,文伯庸传授给江犁的这套“神功”其实是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一套拳法,另一部分则是一套剑法。

    而文伯庸在教授江犁这套剑法的时候,同时也交给江犁一把剑,正是江犁手中拿着的这把无鞘剑。

    看到江犁手中的剑,文伯庸微微颔首,道:“天快亮了,开始吧。”

    见终究还是逃不过去,江犁苦着脸点点头,然后开始调整呼吸平静心态。

    文伯庸在教授江犁的时候曾对江犁说过,练习这套“神功”,无论是练习剑法还是练习拳法,在练习之前都要做到心如止水,只有如此能将功法的作用发挥大最大。

    江犁缓缓地静下心来。

    文伯庸站在不远处,目光看向前方,却不是在看江犁,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数息时间过后,江犁的呼吸渐渐变得轻悠绵长。

    江犁缓缓提剑,同时脚下迈开步伐。

    河岸有清风徐过。

    江犁执剑而动。

    无论是在俗世武林,抑或是在修行者的世界,都讲究一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而江犁所练的这套剑法却十分缓慢。

    然缓慢之中却又大开大合。

    缓慢时犹如山间清风晴空云朵,绵软而坚定不移。

    大开大合之间却又仿佛渊渟岳峙,气势磅礴。

    或劈。

    或砍。

    或点。

    或刺。

    江犁所做的动作,都是最基础的动作,然而就是这些最基础的动作,经由江犁手中的剑施展出来却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威势,仿佛隐含天地法则。

    简约而不简单。

    江犁练习这套剑法已经有数年的时间,从最初的嫌弃到现在的娴熟,江犁不知道吃了多少的苦头。

    文伯庸的目光不知何时聚集到了江犁身上,眼神中透露着欣慰和赞叹。

    欣慰于江犁剑法的进境。

    赞叹于江犁剑法的进境。

    欣慰源于文伯庸对江犁的疼爱。

    赞叹源于两者之间的比较。

    不知文伯庸将江犁与谁做了比较,亦不知文伯庸比较的哪个方面。

    时间缓缓流逝,一刻钟的时间飞逝而过。

    江犁使了一个收剑式,仗剑站于原地,微微喘着粗气。

    此剑法一共有四十二式,招式并不多,却难在要将这四十二式控制在一刻钟的时间施展一遍,不能多一分,亦不能少一分。

    为了控制在这个时间之内,江犁不知练习了多少遍。

    而且这套剑法看着简单,实则难到了极点,要想完整做完四十二个招式,便需要调动全身上下每一个地方,以江犁现在的体力完整做完一套也会感到劳累。

    江犁站在原地调息着紊乱的呼吸。

    文伯庸在旁边沉默不语。

    数息之后,江犁的呼吸渐渐平稳下来。

    然而还不等他说什么,文伯庸抢先开口道:“还不错,这套剑法练到如此境界已经接近大成,只是还有些地方不够完美。”

    江犁仔仔细细的听着。

    待文伯庸说完后,江犁立刻将那把古剑用双手捧着,弯腰虚心请教:“请文爷爷指教。”

    “嗯。”

    文伯庸应了江犁的请求,走到江犁的身边拿起那把古剑。

    江犁随后接过文伯庸递过来的拐杖立于一旁。

    拿过古剑之后,文伯庸如同先前江犁做的那般一样,静静地站于原地平静心态。

    与江犁不同的是,文伯庸只用了极短的时间便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了最佳。

    然后文伯庸执剑而动,把江犁做的那套剑法再次演练了一遍。

    若果把江犁做的那套剑法比作雨后初升的新竹,带着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那么经由文伯庸演练的这套剑法便是崖顶历经风霜的老松,同样有生命力,但却更加圆满,更有将天地包含其中的气魄。

    江犁在旁边看着,看着看着便陷入了沉思,仿佛已有所悟。

    同样又是一刻钟过后,文伯庸收剑而立,但气息却异常沉静,与平常一般无二,甚至犹有胜之。

    江犁双目紧闭眉头紧锁,显然还没从思索中回过神来。

    文伯庸也不催促,静静地站在一旁。

    天色愈加明亮,又是一刻钟的时间缓缓流过。

    江犁慢慢地睁开眼睛,眼神中一片清明,恍如有精光闪过。

    文伯庸欣慰一笑:“可懂了?”

    江犁恭恭敬敬的弯腰行礼:“多谢文爷爷,犁儿已经懂了。”

    文伯庸点点头,“其实你做的已经很好了,但是你太过年轻。这年轻是好事,可有时太年轻就容易过刚易折,我希望你能明白。”

    文伯庸说的严肃,江犁听得认真。

    文伯庸话音一落,江犁再次行礼道:“多谢文爷爷指点。”

    “嗯,以后还要多加练习这套剑法。”文伯庸嘱咐道。

    然而江犁却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忽然有些为难的说道:“文爷爷,这套剑法和拳法我已经练了有几年了,可我从来不知道名字,您看是不是告诉我一下?”

    这个问题江犁从前也问过文伯庸,但文伯庸却只说,“你练着就好,不用知道”。

    这毕竟不是什么大事,从那之后江犁便再也没有问过,但今天江犁却再也忍不下去“这套”、“那套”这样的称呼了。

    文伯庸神情微微一滞,然后若无其事的道:‘其实这套功法本来没有名字,既然你又提起了,不如你起一个吧。’

    这次换成江犁愣住了。

    他就是问一问,没说要给它起名字啊,这是什么发展!

    文伯庸好整以暇的看着江犁。

    兴许是被文伯庸略带挑衅的眼神激起了好胜之心,江犁一咬牙一跺脚,说道:“练了这些年,我也算练出了一些门道,这套功法看着简单,却隐隐契合自然大道,不如就叫它“大自然”吧!”

    文伯庸在一旁听着,在听到江犁说“隐隐契合自然大道”的时候,文伯庸得脸都快笑成菊花了,然而在听到江犁给这套功法起名叫做“大自然”的时候,文伯庸手一顿差一点就把胡子揪掉一大把。

    我想揍这个小子一顿怎么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