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色鬼医:汐倾天下
字体: 16 + -

第173章 戏曲

    唱,指唱腔技法,讲求“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

    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二)虚拟性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中国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这就突破了西方戏剧的“三一律”与“第四堵墙”的局限。

    其次是在具体的舞台气氛调度和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诸如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等等,更集中、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色。

    戏曲脸谱也是一种虚拟方式。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既是戏曲舞台简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带来的结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这时一种美的创造。它极大地解放了作家、舞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三)程序性程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此中凝聚着古往今来艺术家们的心血,它又成为新一代演员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起点,因而戏曲表演艺术才得以代代相传。

    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除了表演程式外,戏曲从剧本形式、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优秀的艺术家能够突破程式的某些局限,创造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规范艺术。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

    这些东西都是具有深奥的道理在其中的,看起来很是繁杂,其实做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木汐很早以前就接触过戏曲,后来就自发去学习了,然后就越来越喜欢戏曲了。

    我想,对于每一个热爱唱戏的戏子而言,唱戏,不仅仅是那些繁文缛节而已,更多的事那种感受吧,至于是什么样的,那就真的没有办法用文字来描绘了,毕竟每个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木汐现在也在思考,到底应该去演哪一出戏呢?选戏的同时,也有固定的绝色的。总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吧?

    木汐回想了一下当初看见的一些基本的角色:

    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

    旦:扮演女性人物。正旦(剧中女主角)、小旦、搽旦,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花面”,大都扮演性格或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如《窦娥冤》中的公人(官府差役)即属净。

    丑:扮演喜剧的角色,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多扮演性格诙谐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

    外:元杂剧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是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角色。监斩官——外末。

    杂:又称“杂当”。扮演老妇人的角色名。如:蔡婆婆。

    歪着头想了一下,木汐觉得,她要是上场,肯定要去演正旦的啊,好不容易可以又理会出演一次,不能够对不起自己难得画一次妆啊!

    在众多的戏服里找寻了半天,木汐也没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木汐的神情有些颓丧,要是找不到自己心仪的,这妆,不就白费了吗?

    最后,木汐决定,自己搭配,戏服,并不是都是固定一套的,那也是有套路的:

    传统戏曲中的一些服饰分类介绍皇帽——戏曲盔帽。也叫“王帽”或“堂帽”。为剧中皇帝专用之礼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金底,上铸金龙,缀黄色绒球,后有朝天翅一对,左右各挂黄色大穗。

    纱帽

    ——戏曲盔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纯黑色。两旁插方翅者,为生角扮演的忠正文官所戴。如《群英会》中的鲁肃;插尖翅者为净角扮演的奸邪者所戴。如《四进士》中的顾读;插圆翅者为丑角扮演的文官所戴。

    蟒

    ——戏曲服装。圆领、大襟、大袖、长及足,满身纹绣:上为云龙,下为海水,为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公服。又有男蟒、女蟒之分。女蟒较短,绣龙凤,为后妃、贵族妇女所穿。

    一般说来,皇帝穿黄色蟒袍;臣僚所穿,以红蟒为贵重;性格粗豪者服黑蟒、蓝蟒;年轻俊雅者服白蟒、粉色蟒;年长者服古铜色或香色蟒。无论穿男蟒、女蟒,都要腰围玉带。

    官衣

    ——戏曲服装。传统戏曲中的文官服,样式与蟒同,圆领大襟,无满身纹绣,只在胸前和后心有方形补子各一块,上绣仙鹤等飞禽,颜色有紫、红、蓝、黑等。依官阶大小分别,宰相、国老等着紫色,巡按、府道等着红色,知县等着蓝色,黑色则为驿丞门官穿用,又称素服。女官衣较男官衣稍短,颜色有红、秋香色2种。红官衣为一品夫人穿用,也作为传统的结婚礼服。

    箭衣

    ——戏曲服装。圆领、大襟、马蹄袖或敞袖,前后开衩齐腰,长及足。原为清代官服,用于戏曲舞台则上自皇帝、高级将领,下至一般武士,绿林人物皆可穿用。分龙箭(上绣龙纹、下绣海水)、花箭(上绣团花)、素箭。龙箭为皇帝及高级将领穿用;花箭为一般武将穿用;素箭有黑、蓝等色,为公差、老军穿用。

    靠

    ——戏曲服装。又称“甲”。传统戏中武将的装束。圆领、紧袖、长及足,分前后两片,上下及两肩绣鳞纹或丁字纹,中部靠肚略阔,硬里、凸起,绣虎头纹或龙纹,背间有一虎头形的背虎壳,上可插四面三角形靠旗,腿部有两块护腿,为靠牌。靠有软、硬两种,软靠不用靠旗。依剧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和脸谱区分靠的颜色。女靠自腰及足缀有彩色飘带数十根,胸前加护心镜。

    翎子

    ——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盔帽上的饰物,即雉尾。成对插于盔头两侧,可增加美观,演员用以表演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用于传统戏中番王、番将、山大王、妖精等。有些英武的青年将领,如吕布、周瑜等也戴。

    盔头

    ——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通称。大体分为冠、盔、巾、帽四类。冠为帝王、贵族的礼帽;盔,为武职人员所戴;巾,多为软质,属于便服;帽类比较复杂,自皇帽至草帽,名目繁多。与盔头配合戴用的还有许多附件,如驸马翅、翎子、狐尾等。盔头按人物身份、性别、年龄等的不同而分别使用。

    靴

    ——传统戏曲常用的高帮或长帮的鞋。种类繁多,有高方、朝方、快靴、虎头靴等。高方即厚底靴,高腰,方头,底厚二、三寸,黑缎面,白底,为生、净角色穿蟒、官衣、靠等作庄重威严打扮穿用。朝方底稍薄,一般为丑扮官员、文人穿用。快靴半高腰,薄底。虎头靴前端饰有虎头纹,多为武生穿用,便于开打。

    罪衣罪裙

    ——一种戏曲服装。也叫罪衣裤。立领、对襟、普通袖,红色,布质,为传统戏曲中的罪犯专用服装。

    木汐找了半天之后,默默地走回了梳妆台,然后坐下,静默不语。

    蓝雨儿见了,有些疑惑,刚刚小姐还是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

    刚想开口问,就看见木汐一脸忧郁的说:“雨儿,我弄错顺序了……我应该先选要演哪一出戏,然后才好定戏服的啊……”

    木汐满脸的悔恨,感觉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

    不过蓝雨儿表示自己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儿想笑。

    拍了拍木汐的肩膀,蓝雨儿淡定的说:“小姐,没事,你还有时间,慢慢来。”

    说实话,其实蓝雨儿并不知道木汐还会唱戏这种东西,蓝沫儿他们也是肯定没有见过的,因为,这还是木汐来这个世界第一次唱戏。

    蓝雨儿有些幸灾乐祸的想着:小姐好不容易唱一次戏,你们这群人都看不见!哈哈哈哈哈……

    (木音:雨儿妹砸,你悠着点儿,我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好笑的。)

    片刻之后,木汐认真的看着蓝雨儿,说:“雨儿,我来给你说几个戏曲,你来帮我选一个。”

    蓝雨儿点了点头,然后坐在了桌子边上,站了半天了,腿有些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