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陈年旧事
天授元年(690),武则天“革唐为周”,成为“则天大圣皇帝”,并改名武曌,达到个人权力颠峰,一个紧迫而敏感的问题随之暴露出来——谁才是未来的接班人——皇太子应该立谁?
武曌亲生的长子李弘、次子李贤,都是有可能继承唐皇帝位的人,但是相继被她处死。活着的三皇子庐陵王李显、四皇子相王李旦,成为最耀眼的皇储。
庐陵王李显,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相王李旦,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
李显、李旦,同父同母的兄弟,在大唐朝是极为难得的,而且这两人的性格、能力不相上下,成为皇太子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糟糕的是,武则天姓武,本着“一姓传家,江山永固”的传统,侄子武三思乖巧伶俐,似乎也是继承人的选项。
还有亲生女儿太平公主,容貌性格和武则天如出一辙。既然出了第一位女皇帝,再来一个女皇帝貌似也能考虑。
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虽然是亲兄妹,可继承人的位子只有一个,三个人都当仁不让,不可能尿到一个壶里。
李显、李旦、武三思、太平公主,为争夺继承人的位置,一方面施展合众连横的手段,一方面展开血腥的搏斗。
皇甫炯说到这里,不由得叹息一声:“经过一番明争暗斗,四个人发现单打独斗都不能成事,于是在朝廷之外分成了两派:李显和武三思联手合作,对抗李旦和太平公主这对兄妹联盟。双方都想把对方置于死地,无所不用其极,隐患就此埋下。”
陆超有些纳闷:“师傅,这都是朝廷内部之争,而且已经成为历史,和我目前面临的危局有何关系?”
皇甫炯摇摇头接着说道:“四人没有分出高下,说明他们的能力在伯仲间,无法断定孰优孰劣,无论谁当接班人,似乎都有成立的理由,武曌皇帝始终举旗不定。”
陆超也只能叹气:“始终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你说对了。”皇甫炯连连摇头:“为了一己私利,四个人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居然准备引狼入室,简直岂有此理!在朝廷内无法分出胜负,四个人开始寻找外力。庐陵王李显、梁王武三思,他们选定的外援是突厥。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不甘示弱,选定吐蕃作为助力。”
陆超暗吃一惊:没想到历史上还有这种事情!
皇甫炯有些激愤:“武曌皇帝察觉到四个人的动静,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试探一下突厥的反应。圣历元年(698)六月,武则天命武承嗣之子淮阳王武延秀赴突厥,欲纳默啜可汗女儿为妃。武曌皇帝的用意很清楚:如果突厥答应这门婚事,立武三思为太子就有了外力保障。”
陆超不知道还有这种事,顿时急了:“情况如何?”
皇甫炯冷笑道:“突厥居心叵测,当然希望大唐越乱越好,所以可汗默啜派人传话:我女儿何等金贵,只能嫁给大唐李氏的皇子,武氏不过冷僻小姓,与我门不当户不对。如果强行索取,突厥大军必定进兵河北。”
“突厥态度鲜明,对武曌皇帝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武曌皇帝知道,如果自己一意孤行,可能引来外敌入侵,只能首先排除武三思的继承资格。这样一来,皇位到底是传子,还是传女,成为更加严峻的问题。”
陆超点点头:“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说明最后摊牌的时候到了。事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发恶化起来。李显、李旦、太平公主的竞争,必然更加白热化。”
皇甫炯点头说道:“你的判断正确。武三思知道轮不到自己,马上想到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更加死心塌地辅佐李显,一心想尽快干掉李旦、太平公主。为实现这个目标,武三思开始在朝廷上下串联。”
“神龙元年(705)正月,武曌皇帝己八十二岁,在宫中养病,张柬之、崔玄纬、桓彦范、敬晖、袁恕己等人利用禁军发动政变,诛杀武曌皇帝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曌皇帝让位于庐陵王李显。”
陆超微微颔首:“这个神龙革命我知道,庐陵王李显登基当皇帝,改周为唐,史称中宗皇帝,皇位、国号之争告于段落。神龙元年十一月,武曌皇帝于洛阳上阳宫驾崩。她临终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皇甫炯苦笑道:“新皇帝登基了,大唐江山回到了李家手中,朝廷上下都以为大功告成,无不弹冠相庆。谁能想到,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不甘心失败,更加血腥的一幕随即到来。”
陆超附和道:“太平公主被人利用,不仅为他人做嫁衣裳,最后还被自己最宠爱的儿子勒死。”
皇甫炯点点头:“中宗皇帝李显即位,看不惯张柬之、崔玄纬、桓彦范、敬晖、袁恕己等人居功自傲,把持朝政。为兑现给武三思的承诺,中宗皇帝李显颁诏,将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
“中宗皇帝李显体弱多病,韦后宫闱欲求不满,开始公开和武三思苟合,从而结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加之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负责起草诏令,掌握生杀大权,三个人连成一气,彻底掌控了朝局。”
“韦后、武三思、上官婉儿气势正盛,相王李旦、太平公主虽然不服气,暂时也无可奈何,只能在暗地里积蓄力量。没想到仅仅五年时间,中宗皇帝李显突然驾崩,十五岁的第四子李重茂,临危登基。”
陆超恍然大悟:“皇帝年幼,大权旁落,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的机会终于来了。”
皇甫炯叹息道:“真要说起来,李重茂虽然年幼,但是韦太后、武三思、上官婉儿能力也不差,可惜他们忌惮相王李旦,所做的三件事操之过急,导致局面失控。”
陆超又吃一惊:“哪三件事?”
皇甫炯笑道:“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暗中勾结吐蕃,准备用来扼制突厥,进而压制庐陵王李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李重茂登基之后,首先就要结好吐蕃,也是一个试探,于是用金城公主和亲。”
陆超神色一凛:“吐蕃的圣物聂赤神枪,作为聘礼出现了。”
“没错。”皇甫炯点点头:“吐蕃表面上答应和亲,但是暗中出兵十万,似乎是履行前约,支持相王李旦当皇帝,实则希望大唐朝廷自相残杀,无暇顾及边陲,进而席卷整个陇右之地。”
“上官婉儿一向智谋出众,对于相王李旦、皇子李隆基、太平公主的谋划一清二楚,提前做好了应变准备。吐蕃聘礼送到朝廷,太平公主晚到一步,聂赤神枪已经被上官婉儿暗中拿走。”
“没有聂赤神枪,就无法调动十万吐蕃大军,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利用外力,兵不血刃逼迫李重茂退位,这个谋划已经不成立。既然上官婉儿拿走聂赤神枪,说明自己的阴谋已经败露。”
“图穷匕见,相王李旦、三皇子李隆基、太平公主不能坐以待毙,只能发动军事政变以图一逞。金城公主和亲不久,三皇子李隆基买通韦太后的亲信,兵部侍郎崔日用,唐隆政变爆发。”
陆超摆摆手:“师傅,后面的事情我基本知道,韦太后、武三思、上官婉儿、小皇帝李重茂被杀。相王李旦登基不久,太平公主也被杀,三皇子李隆基故技重施,逼迫父亲退位,自己当了皇帝。我关心的是,聂赤神枪、吐蕃喇嘛、南诏国武士,究竟是怎么回事。”
皇甫炯冷哼一声:“上官婉儿被杀,但是没有找到聂赤神枪,三皇子李隆基怀疑被太平公主拿走。为了以防不测,三皇子李隆基一不做二不休,命令王晙突袭吐蕃大军,同时对太平公主也发动突袭,一举解决内忧外患。”
陆超疑惑顿生:“聂赤神枪为何到了你手中?”
皇甫炯微微一笑:“上官婉儿、安乐公主,有一个共同面首,名字叫郑愔,当时被贬为江州司马。武三思察觉三皇子李隆基有异动,于是入宫和韦后密商,上官婉儿提出建议,让心腹人带上聂赤神枪秘密送给郑愔,命令郑愔和吐蕃联系。”
“我伯父当时还是城门卫,一直找不到进身之阶。在城门口发现聂赤神枪,他并没有露出声色,而是派遣贴心手下,在半道上劫下聂赤神枪。没等我伯父拿定主意,唐隆政变已经爆发,随即又发生先天政变,太平公主被杀,伯父只能沉默。”
陆超恍然大悟:“难怪师傅会躲起来,肯定是皇甫惟明发现势头不对,把聂赤神枪交给你了。我奇怪的是,你为什么要送给我?”
皇甫炯叹了口气:“伯父知道大祸临头,把聂赤神枪交给我,想让我联系吐蕃,辅佐太子李亨提前登基。我看透了朝廷毫无正义,再也不想涉足其中。发现你是张巡的外甥,而且李贞泰对你格外信任,以为你是*的成员,所以就送给你了,没想到你根本不是*成员。”
“师傅,你放心。”陆超微微一笑:“我虽然不是*成员,也不会勾结吐蕃作乱,并不反对太子登基当皇帝。”
说到这里,陆超脸色一沉:“师傅,你当和尚就算了,把我带到这里,难道就是想讲这些故事?”
“我当和尚当然有用意。”皇甫炯诡异地一笑:“我正觉得孤掌难鸣,没想到你们鬼鬼祟祟出现了,当然是要你们过来帮忙。”
“帮忙?”一直沉默的凝烟儿,突然插言:“帮什么忙?”
皇甫炯伸手指了指门外:“知道伽蓝殿里面密谋的内容么?”
陆超没好气地说道:“我们本来要去查明,被你给耽误了。”
“耽误?”皇甫炯双目一凝:“一旦惊动对方,就坏了我的大事!”
陆超撇撇嘴:“你都当和尚了,还能有什么大事?”
皇甫炯冷笑道:“山崩地裂的事情,你觉得如何?”
武曌亲生的长子李弘、次子李贤,都是有可能继承唐皇帝位的人,但是相继被她处死。活着的三皇子庐陵王李显、四皇子相王李旦,成为最耀眼的皇储。
庐陵王李显,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相王李旦,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
李显、李旦,同父同母的兄弟,在大唐朝是极为难得的,而且这两人的性格、能力不相上下,成为皇太子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糟糕的是,武则天姓武,本着“一姓传家,江山永固”的传统,侄子武三思乖巧伶俐,似乎也是继承人的选项。
还有亲生女儿太平公主,容貌性格和武则天如出一辙。既然出了第一位女皇帝,再来一个女皇帝貌似也能考虑。
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虽然是亲兄妹,可继承人的位子只有一个,三个人都当仁不让,不可能尿到一个壶里。
李显、李旦、武三思、太平公主,为争夺继承人的位置,一方面施展合众连横的手段,一方面展开血腥的搏斗。
皇甫炯说到这里,不由得叹息一声:“经过一番明争暗斗,四个人发现单打独斗都不能成事,于是在朝廷之外分成了两派:李显和武三思联手合作,对抗李旦和太平公主这对兄妹联盟。双方都想把对方置于死地,无所不用其极,隐患就此埋下。”
陆超有些纳闷:“师傅,这都是朝廷内部之争,而且已经成为历史,和我目前面临的危局有何关系?”
皇甫炯摇摇头接着说道:“四人没有分出高下,说明他们的能力在伯仲间,无法断定孰优孰劣,无论谁当接班人,似乎都有成立的理由,武曌皇帝始终举旗不定。”
陆超也只能叹气:“始终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你说对了。”皇甫炯连连摇头:“为了一己私利,四个人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居然准备引狼入室,简直岂有此理!在朝廷内无法分出胜负,四个人开始寻找外力。庐陵王李显、梁王武三思,他们选定的外援是突厥。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不甘示弱,选定吐蕃作为助力。”
陆超暗吃一惊:没想到历史上还有这种事情!
皇甫炯有些激愤:“武曌皇帝察觉到四个人的动静,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试探一下突厥的反应。圣历元年(698)六月,武则天命武承嗣之子淮阳王武延秀赴突厥,欲纳默啜可汗女儿为妃。武曌皇帝的用意很清楚:如果突厥答应这门婚事,立武三思为太子就有了外力保障。”
陆超不知道还有这种事,顿时急了:“情况如何?”
皇甫炯冷笑道:“突厥居心叵测,当然希望大唐越乱越好,所以可汗默啜派人传话:我女儿何等金贵,只能嫁给大唐李氏的皇子,武氏不过冷僻小姓,与我门不当户不对。如果强行索取,突厥大军必定进兵河北。”
“突厥态度鲜明,对武曌皇帝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武曌皇帝知道,如果自己一意孤行,可能引来外敌入侵,只能首先排除武三思的继承资格。这样一来,皇位到底是传子,还是传女,成为更加严峻的问题。”
陆超点点头:“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说明最后摊牌的时候到了。事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发恶化起来。李显、李旦、太平公主的竞争,必然更加白热化。”
皇甫炯点头说道:“你的判断正确。武三思知道轮不到自己,马上想到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更加死心塌地辅佐李显,一心想尽快干掉李旦、太平公主。为实现这个目标,武三思开始在朝廷上下串联。”
“神龙元年(705)正月,武曌皇帝己八十二岁,在宫中养病,张柬之、崔玄纬、桓彦范、敬晖、袁恕己等人利用禁军发动政变,诛杀武曌皇帝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曌皇帝让位于庐陵王李显。”
陆超微微颔首:“这个神龙革命我知道,庐陵王李显登基当皇帝,改周为唐,史称中宗皇帝,皇位、国号之争告于段落。神龙元年十一月,武曌皇帝于洛阳上阳宫驾崩。她临终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皇甫炯苦笑道:“新皇帝登基了,大唐江山回到了李家手中,朝廷上下都以为大功告成,无不弹冠相庆。谁能想到,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不甘心失败,更加血腥的一幕随即到来。”
陆超附和道:“太平公主被人利用,不仅为他人做嫁衣裳,最后还被自己最宠爱的儿子勒死。”
皇甫炯点点头:“中宗皇帝李显即位,看不惯张柬之、崔玄纬、桓彦范、敬晖、袁恕己等人居功自傲,把持朝政。为兑现给武三思的承诺,中宗皇帝李显颁诏,将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
“中宗皇帝李显体弱多病,韦后宫闱欲求不满,开始公开和武三思苟合,从而结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加之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负责起草诏令,掌握生杀大权,三个人连成一气,彻底掌控了朝局。”
“韦后、武三思、上官婉儿气势正盛,相王李旦、太平公主虽然不服气,暂时也无可奈何,只能在暗地里积蓄力量。没想到仅仅五年时间,中宗皇帝李显突然驾崩,十五岁的第四子李重茂,临危登基。”
陆超恍然大悟:“皇帝年幼,大权旁落,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的机会终于来了。”
皇甫炯叹息道:“真要说起来,李重茂虽然年幼,但是韦太后、武三思、上官婉儿能力也不差,可惜他们忌惮相王李旦,所做的三件事操之过急,导致局面失控。”
陆超又吃一惊:“哪三件事?”
皇甫炯笑道:“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暗中勾结吐蕃,准备用来扼制突厥,进而压制庐陵王李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李重茂登基之后,首先就要结好吐蕃,也是一个试探,于是用金城公主和亲。”
陆超神色一凛:“吐蕃的圣物聂赤神枪,作为聘礼出现了。”
“没错。”皇甫炯点点头:“吐蕃表面上答应和亲,但是暗中出兵十万,似乎是履行前约,支持相王李旦当皇帝,实则希望大唐朝廷自相残杀,无暇顾及边陲,进而席卷整个陇右之地。”
“上官婉儿一向智谋出众,对于相王李旦、皇子李隆基、太平公主的谋划一清二楚,提前做好了应变准备。吐蕃聘礼送到朝廷,太平公主晚到一步,聂赤神枪已经被上官婉儿暗中拿走。”
“没有聂赤神枪,就无法调动十万吐蕃大军,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利用外力,兵不血刃逼迫李重茂退位,这个谋划已经不成立。既然上官婉儿拿走聂赤神枪,说明自己的阴谋已经败露。”
“图穷匕见,相王李旦、三皇子李隆基、太平公主不能坐以待毙,只能发动军事政变以图一逞。金城公主和亲不久,三皇子李隆基买通韦太后的亲信,兵部侍郎崔日用,唐隆政变爆发。”
陆超摆摆手:“师傅,后面的事情我基本知道,韦太后、武三思、上官婉儿、小皇帝李重茂被杀。相王李旦登基不久,太平公主也被杀,三皇子李隆基故技重施,逼迫父亲退位,自己当了皇帝。我关心的是,聂赤神枪、吐蕃喇嘛、南诏国武士,究竟是怎么回事。”
皇甫炯冷哼一声:“上官婉儿被杀,但是没有找到聂赤神枪,三皇子李隆基怀疑被太平公主拿走。为了以防不测,三皇子李隆基一不做二不休,命令王晙突袭吐蕃大军,同时对太平公主也发动突袭,一举解决内忧外患。”
陆超疑惑顿生:“聂赤神枪为何到了你手中?”
皇甫炯微微一笑:“上官婉儿、安乐公主,有一个共同面首,名字叫郑愔,当时被贬为江州司马。武三思察觉三皇子李隆基有异动,于是入宫和韦后密商,上官婉儿提出建议,让心腹人带上聂赤神枪秘密送给郑愔,命令郑愔和吐蕃联系。”
“我伯父当时还是城门卫,一直找不到进身之阶。在城门口发现聂赤神枪,他并没有露出声色,而是派遣贴心手下,在半道上劫下聂赤神枪。没等我伯父拿定主意,唐隆政变已经爆发,随即又发生先天政变,太平公主被杀,伯父只能沉默。”
陆超恍然大悟:“难怪师傅会躲起来,肯定是皇甫惟明发现势头不对,把聂赤神枪交给你了。我奇怪的是,你为什么要送给我?”
皇甫炯叹了口气:“伯父知道大祸临头,把聂赤神枪交给我,想让我联系吐蕃,辅佐太子李亨提前登基。我看透了朝廷毫无正义,再也不想涉足其中。发现你是张巡的外甥,而且李贞泰对你格外信任,以为你是*的成员,所以就送给你了,没想到你根本不是*成员。”
“师傅,你放心。”陆超微微一笑:“我虽然不是*成员,也不会勾结吐蕃作乱,并不反对太子登基当皇帝。”
说到这里,陆超脸色一沉:“师傅,你当和尚就算了,把我带到这里,难道就是想讲这些故事?”
“我当和尚当然有用意。”皇甫炯诡异地一笑:“我正觉得孤掌难鸣,没想到你们鬼鬼祟祟出现了,当然是要你们过来帮忙。”
“帮忙?”一直沉默的凝烟儿,突然插言:“帮什么忙?”
皇甫炯伸手指了指门外:“知道伽蓝殿里面密谋的内容么?”
陆超没好气地说道:“我们本来要去查明,被你给耽误了。”
“耽误?”皇甫炯双目一凝:“一旦惊动对方,就坏了我的大事!”
陆超撇撇嘴:“你都当和尚了,还能有什么大事?”
皇甫炯冷笑道:“山崩地裂的事情,你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