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鹤记
字体: 16 + -

39,彼岸 觉路

    秋妃认识谢锜大将军在先,还是认识他的幼子谢颐公子在先,这似乎并不重要。

    旻元寺只存在于秋妃生活的年代,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一代一代,在江洲的百里郡,再无旻元寺。

    谢锜的好友裴相,出身名门,青春作伴,一路至江洲百里,见山水风景绝佳,靠着一方山水,建寺修塔造浮图,不求功名只求适意,江洲是他人生的驿站。

    那时,江洲的知府还是王石山,峨冠博带,志得意满,靠诗文幸名,是出道很早的文武兼备人才。

    京城来官员,机构的办公地点就设在州郡,地方上的父亲官没有不善待的。

    谢锜宠着幼子,在京城甚是无趣的谢颐,到了江洲,住进了旻元寺,就像现在的孩子到一个地方过假期一样,很正常。

    谢颐严格执行寺里的作息,傍晚即收起书卷,徘徊在寺里,看落日观流霞,好不诗意。

    五月的天气不冷不热,蔷薇花爬在墙头上,远处有鹧鸪鸟的叫声,这个长在京城的少年心里痒痒的,总想去有人带他去看看鸟的样子。

    晚饭吃的很早,休息的地方,虽然拾掇得很干净,但比起颐少爷的房间,条件天壤之别。

    裴方丈那时是有抱负的,冶寺特别严格,对自己自己十分自律,即使开恩让少年吃好些住好些,那也是适可而止。

    寺里吃素,颐少爷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这天晚上,还没就寢,肚子就饿得咕咕叫了。颐公子对慈眉善目的道檀说:“叔,带我去看看那只鸟吧?”

    道檀叔叔竟听懂了,问:“你想吃鸟肉?饿?”

    少年用力地点点头:“饿,快饿到肠子断了。”

    道檀叔叔无比怜惜,说:“哦,那真是饿狠了。那,怎么办呢?”

    少年扯一扯道檀的粗布褂子说:“去你家。”

    道檀吓得直摇头:“哦,那可不行。”

    少年很不高兴,这个叔叔好没礼貌,怎么拒绝人家呢?连客套话都不会说吗?

    道檀跟少年真不好说,家里穷得丁当响,茅草棚,烂泥地,家里破破烂烂,这位公子小爷去了,不被吓着了吗?

    他想了个办法说:“要不,明天带好吃的给你,你呆在寺里。方丈看不到你会责罚我的。”

    谢颐没办法,只能盼着好吃的明天会被带来。

    第二天,阳光和暖,万里无云。

    少年脱了锦缎长袍,只穿一件白绸手工缕花长衫,脚上一双单鞋,早早地踱步到山门口。

    风掠过宽阔的水面,再刮过简易的水码头,撩起了少年雪白的绸实用。

    山门口一排杨树,披拂着绿色的江水,一条木筏子,用一根绳扣在杨树身上。

    少年胆小,试了试又缩回了脚,不敢一个人弄船。

    这时,却听到有个人在吆喝:“小心啊,太危险。”

    道檀不知从哪里出来了,吓得脸色死灰。

    这水边淹死过会弄水的人,别说北边来的少年根本没有水性。

    道檀让少年跟他一起等,说马上有人会送吃的来。

    却是端阳的节日。

    寺里的水陆法事就要办了。

    早两天善男信女们陆陆续续赶来,已经把寺里的床铺都占满了,有许多虔诚的信徒自己裹了棉被打地铺。

    念经声此起彼伏,香烟绕寺,远远地就能听到宝殿上铃铛细碎的声音,在渐起的南风里,瑟瑟索索。

    日上三竿,远远地看到有一对老小,在视线里近了,更近了。

    道檀叔叔迎了上去。

    只见有一个十多岁的女孩,绿色的短衣,绿色的裤子,腰间宽宽两寸红布条,脚上居然也是绿色的系带布鞋,绣着一朵大牡丹。

    好一个村上小妞。

    像一根嫩麦苗似的。

    谢颐少年已经知道什么是麦子,尽管有的麦子黄了,但仍有很多青青的麦子,这女孩真像一棵麦子。

    可是她的小脸红扑扑的,小嘴红彤彤的,蹦来蹦去,眼睛扑闪扑闪,生机勃勃。

    谢颐真想上前搭两句话,这几天处身在寺里,除了念经声,还有和尚们跟他说笑话,再就是知道太阳什么时辰起什么时辰落,实在枯燥乏味。

    饿到肠子断的滋味非常可怕。连最爱看书的公子颐都忘记了读书。

    小女孩身后是一位妇人,挑着担子,看样子沉甸甸的。

    道檀说“颐公子,来,看看这是什么?”

    道檀叔叔掀开了箩筐上的盖布。

    颐公子上前一看,两只竹箩筐里全是粽子。

    在北方,京城人也吃粽子,快端阳节了。

    只是和尚们不怎么吃粽子,本来嘛,粽子还是荤的好吃,比如,里面有一块咸肉就很好吃。

    颐公子从道檀叔叔手里接过热乎乎的粽子,三口两口就吃完了。

    尽管他嘴里说:香死了,好吃死了。可是心里还是失望透顶,不要说没有肉,连一颗红枣也没有,几粒红小豆也没有,只有粗糙的米。

    其实,道檀叔叔夫妻俩送两箩筐粽子到寺里,是分给善男信女吃,佛家吃斋,哪能有肉。

    这个绿衣女子就是刘爱莲。

    看起来是第一回出远门,尽管非常好奇,但一步一跳跟着挑担子的母亲。

    从家里出发,一路蹦跳着到寺里。

    ***发热了,小女孩脸上红扑扑的,加上灵动的双眸,红红的小嘴,圆圆的红苹果脸,漂亮好看,像小仙女一样。

    道檀叔叔还是看出了颐公子失望的表情。他原本以为少年吃上粽子就不喊饿了,可是,一向锦衣玉食的少年,这些天吃素也是够了。

    道檀今天可有的忙了,这么多人吃在寺里,做法事来了九十九个大和尚,替亡人念经超度,伙食还要加一些上档次的素菜。

    道檀婶家里事情都放一边,赶过来义务帮忙。

    两个小孩子很快玩到了一起。

    “你知道这是什么花?”

    “彼岸花。”

    颐公子回答道。

    “为什么彼岸花?”爱莲问。

    “就是生死两不相见花,叶不见花,花不见叶。”颐公子答道。

    爱莲不喜欢这花,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晦气的花,怎么长在寺里的花都有生死。

    她随便一看,看到竹篱笆上有一串喇叭花,她问:“你说这是什么花?”

    “不知道。”

    她又看到竹林边上有一片野蓟草,吐出紫茵茵的米粒大的花,一片,又一片,很好看,她问:“你知道这是什么花?”

    “不知道。”

    少年没有见识过这么些草,草上开花让他觉得惊奇。

    他们又看到一片红蓼,细碎的小粉花像梦似的。

    少年更不知道了。

    可是爱莲都知道,都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两个小娃不知不觉来到一个池塘边。

    哇,眼前一亮。

    这寺里南边的边角上,有一方池塘,里面植满了睡莲。在阳光底下,紫的,红的,白的,黄的,全是莲花。

    谢颐公子拍手叫道:“哦,我知道了,你为什么叫爱莲。”他指着一池的莲,挥了挥手臂,哪知脚下一滑,像一条泥鳅滑到了池子里,眼睛一眨的功夫,一个少年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