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匠
字体: 16 + -

第七十七章 剧本商讨

    将顾采薇送到学校后,闻青又急匆匆的飞往了燕京,与管莫老师和郑小龙导演约好了碰个面详谈一下《红高粱》的剧本。

    闻青进了茶室,除了管郑二人外还有两位中年男人,管莫和郑小龙都神情自在的喝着茶,桌子上放着厚厚的两本打印剧本,闻青猜测多半便是自己的初稿。

    剩下的两位则一人拿着一本剧本专注的看着,表情严肃认真。

    闻青急忙上前,“各位老师,不好意思,我迟到了。”

    见闻青进来,管莫招呼道,“青子,坐。是我们几个早到了,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黄致远老师,这位是赵承华赵老师,两位老师都是影视行业内闻名遐迩的编剧,算是你的前辈。”

    “黄老师好,赵老师好。”

    黄致远微笑点头示意,赵承华则冷着脸没有任何表示,闻青也不知道这位赵老师是怎么个意思,自己可从未的罪过对方。

    “老赵,收收你那脾气,跟个小辈摆什么脸色,也不怕跌份。闻青别介意,赵老师不是针对你,只是和你师傅林苡安一直不对付。”

    “哼。”赵承华冷哼一声。

    管莫给对方添了茶,眯缝着眼笑着“你啊,刚才还在说林苡安走了狗屎运捡到个天才徒弟,现在人家小伙子到你面前来请教了你又爱理不理的,何必嘛。”

    闻青也适时放低姿态,“还请赵老师多多指点。”

    赵承华脸色稍稍收敛,“你的剧本我看了,林苡安一个没写过电视剧的能教出你这样的徒弟来,确实令我惊讶了一把,不过你这本子嘛,在我看来依旧是千疮百孔。前后逻辑不通,人物越写越脸谱化,到了后面更是狗屁倒灶,浪费了管老师的好小说。”

    “老赵,你就嘴硬吧。谁刚才还在说自己都写不出这样的本子的。”郑小龙伺机补刀,这个赵承华心眼不坏,就是脾气犟,嘴上不饶人。刚才还将人夸到天上去,现在又拼命的贬低。

    闻青刚开始其实挺不爽的,自己辛辛苦苦没天没夜的将本子写出来,自认为比起前世的那版电视剧来说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弥补了许多硬伤。但听完对方提的三个问题,闻青知道,对方是认认真真的看了自己的本子。

    自己的这部电视剧剧本还是没有脱离前世那一个版本的桎梏,只能说将问题弥补了很多,但是对方提出的确实是仍然还存在的几处问题,但是闻青心底默默吐槽,要是真的依据历史真实来写,能通的过审核么。

    前世今生自己看得电影电视剧,涉及到那个年代的都有些这样的问题。小说里写可能没问题,但搬上大荧幕的话就有问题了。

    电影里那个喝尿的问题,虽然在国际上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但不也因为这个问题而让张国师备受国内群众的指责么。

    至于说小说后半段,男主略带猪脚光环和玛丽苏情节,在那个背景的剧里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

    “尤其是酿酒秘方,看你怎么改的。”赵承华又重点强调了闻青剧本中最大的bug。

    “谢谢赵老师的指点。”说完又看向郑小龙导演,“郑导,其实赵老师说的这几点我也很犹豫,按照赵老师的意见的话,肯定更加的贴合原著和史实,但是那样的话。”

    顿了顿,闻青做了个割喉的姿势。

    “郑导,那样的话不知道会不会被。”

    “那也不能乱改,张一谋的电影都没事,电视剧就该如实的写进去。”赵承华十分的执拗。

    郑小龙则锁着眉头,其实闻青的剧本他十分的满意,今天请两位编剧过来也是想稍稍的调整一下文风方面的问题,闻青的行文风格话剧痕迹比较重,电视剧则有些许区别,黄致远和赵承华两位都是国内从业多年的老编剧,也是自己的老友,所以才请两人过来参详参详。

    对于赵承华所说的几点,其实几人都很清楚,并不是闻青的写作功力问题,而是这个貌似才刚刚入行的年轻人对行业规则了解的太透了,有所顾忌。

    “管老师,你怎么看?”郑小龙看向小说原作者。

    “小闻的剧本我是最先看到的,可以说就算我自己来,也不一定能有这么好的成果。至于赵老师说的几点的确很有意义,但小闻的考虑也不无道理。我觉得,咱们可以先按照赵老师的意见来改,改完了后先上报,看能不能过审,如果不行,那咱们再按照这个版本再报。”

    管莫的观点可以说是老成持重,先试试总局的底线,万一放的松过了更好,没过也不意外。

    几人便在茶室里,针对基本里的细节一条一条的对着。闻青才发现,他们几人的剧本都被批注的漫漫的,侧边写满了小字。

    一部长达六十级的电视剧剧本自然不可能一两天就敲定,五个大男人足足在茶室里待了五天,才堪堪整理出了两部剧本。一部更贴近原著更写实,一部则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大纲。

    在此期间闻青也是受益匪浅,自己接触编剧行业时间还太短,而且也多是靠自学为主。自己的师父林苡安是纯粹的话剧编剧兼导演,关于电视剧剧本创作的一些知识还是前期在燕京时跟随的李龙云和郭祁宏两位老师学习过一段时间,但当时更多的精力都是放在了话剧剧本创作方面,对电视剧剧本仅仅是有所提及。

    而这一次,在和两位资深的影视剧编剧共同修改自己剧本的过程中,闻青从开始的不经心根据其他几人的意见来进行修改到后来拉着两位编剧不断追问,对自己原有的创作不满意就从来,也让几人看到了闻青这么年轻就能有如此高的水平的原因,除了天分还有执着和汗水。

    赵承华也从开始的冷言冷语,到后来打心底的认同和接受,到最后怕了这个年轻后辈,因为闻青一旦拉着自己开问就是至少两个小时。

    而旁边的几位更是看热闹不怕事多,很多问题明明可以解答都让闻青来找自己商讨。短短五天,赵承华就觉得自己要被掏空了,这个年轻人以及脱离了剧本发问了,开始问一些影视剧剧本的问题,而且角度刁钻,认识还十分的深刻,而他自己的理论知识也是十分的扎实,搞得最后自己有时候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而这个时候往往对面的年轻人都会一拍脑袋恍然大悟,然后想自己道歉。

    赵承华觉得自己现在一点都羡慕林苡安了,有这样一个徒弟,教起来简直太难受了。当然,如果他知道林苡安对文青完全是放养式的教育,大多数都是让他自己去看去想,那对林苡安的厌恶肯定又会增加一层。做师父的让人讨厌,还教出来个这么讨厌的徒弟。

    索性,五天后剧本敲定了,虽然闻青看向自己和黄致远的眼神依旧热切,但既然任务完成了,那就赶紧走。

    黄致远脾气比赵承华要好得多,许多涉及到经验的问题都会悉心的跟闻青说,但是他也是个懒人,被闻青缠的没办法了讲上一讲,再没办法了就简单说上几句,再说赵承华老师这方面更强一些。

    虽然这样偷懒,但五天下来,也是被闻青缠的够呛。

    痴女怕郎缠,做老师的有时候也怕闻青这种妖孽学生缠。

    敲定剧本的第二天,郑小龙做东,说是要请一位总局老朋友小聚,先探探口风,顺便能争取就争取一下。赵承华和黄致远早就不想呆下去了,言称有事,赶紧开溜。

    闻青幽怨的看着两人,自己还有很多问题想问呢。

    也正是因为如此,闻青对自己进入中影学习的决定深感英明,学无止尽,关门造车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和人越交流越碰撞就越有收获,这不,几天下来,自己感觉收获颇丰。可惜,两位老师竟然要走了。

    而黄致远和赵承华,看着闻青的眼神,觉得后背发凉,立马打了个招呼就走。

    “黄老师,赵老师,这几天真是谢谢两位老师了,以后还请您们多多指点。”

    黄赵两人苦笑着脸,感觉这次可真是被郑小龙带进了坑里了。

    “好说好说,相互学习。和小闻呆一起的这几天,我也是收获颇丰。”黄致远虽然怕了这位缠劲十足的学生,但是不可否认,这几天的交流下来,自己也是收获颇丰。

    赵承华颇有深意的看了看闻青,“我一般就在中戏,你要是有时间的话可以来找我。”

    看着闻青渴求的目光,自己当年不也是这副摸样,临走前想了想这几天的收获,虽然闻青缠着自己问很烦争辩起来也是没完没了,但不可否认这才是做学问的态度,自己不也是从这小子身上学到了很多,因此想了想,还是又心甘情愿的回到了坑里。

    林苡安可能也是痛并快乐着吧,赵承华想着。

    送走了两人,离郑小龙导演所说的朋友过来还有一会,闻青终于拿出了自己早就想拿给管莫的东西。

    “管老师,这就是我上次跟您说过的新写的小说,不属于严肃文学的范畴,但还是希望您能指点指点。”

    说着将两本打印好的小说递给对方,一本中文版,一本英文版。

    管莫看向封面,五个打字——《达芬奇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