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土农场
字体: 16 + -

第254章 隆重接待

    先不说青鸟一干人在那里懊悔不已,沪城潘主任在确认张明的身份之后,立即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第二天一上班,就召集各位领导开会,研究接待的问题,按照道理,张明一行肯定会在沪城停留。

    要接待,首先的问题是要个张明接上头。假如张明一行真的会在沪城停留,那么只要派人在码头等着就行了,但是潘主任不想这么被动,而是准备派出船只到海上去迎接,这样才能凸显己方的重视。

    从青鸟到沪城,假如全速航行的话,估计30多小时就行了,但是中途还有几个港口城市,现在也不知道张明的舰队会否停靠,所以初步预计张明到达沪城的时间为1-3天,从当天晚上开始,就把迎接的船只派出去。

    在第三天上午,沪城船只很顺利在港口外面遇到了张明的舰队,然后一边通知潘主任一边引导舰队往港口航行。这一路上,张明没在其他港口停靠,直接就用经济航速奔沪城来了,本来就准备在沪城停留一天,不过既然当地官员这么热情,张明也客随主便。

    等张明的舰队靠岸的时候,潘主任带领整个班子成员已经在码头上等着了,虽然没有前段时间在北朝时那么多人,但是迎接人员的规格可就高多了,如果是在末世前,这样的迎接规格可是国字辈的领导才能享受得到的。

    在等待的两天时间里,潘主任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了解到了张明的具体情况,甚至还搞到了一张张明的照片。青鸟主任和张明接触的大致过程,潘主任也打听过了,如果仅凭外观,的确很容易让人疏忽,任谁也猜想不到张明的真实年龄,看上去太年轻帅气了,如果不是潘主任关系足够,也打听不到这个人才是广省影响力最大的人。

    当然,张明的真实情况比潘主任打听到的还要强大,蒋主任介绍张明,主要还是着眼于兰琴公司超凡的技术实力,像什么神奇的注射液还有张明在南海的活动都没提一句。饶是如此,也让潘主任惊叹不已了,因为潘主任知道,兰琴公司的种子已经卖到了全国很多地方,最少让全国三分之一的幸存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兰琴公司本身才有几万人口。

    在码头简单的迎接仪式之后,潘主任把舰队的主要领导都接到市委员会的会议大厅,这里才是正式的欢迎仪式,台下坐着沪城全体的中层以上领导。当张明进入会议室的时候,台上的大屏幕正在播放兰琴公司的视频资料,这个视频资料也是这两天赶制出来的。

    接下来,潘主任对给大家介绍张明,就这么个简介,也有详细的ppt作支撑,各种图片、数据都很详实,不得不感叹沪城的实力,张明行事一向低调,但就一天多时间,沪城还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了不少张明的资料,在这之前,潘主任甚至还不知道有张明这么一个人。

    接下来请张明给大家讲话,对于这个环节,张明事先没有一点准备,张明就准备随便在台上忽悠几句,谁知道张明坐到发言席之后,发现上面摆着一份讲话稿——这是潘主任特意给张明准备的。张明快速瞄了一眼提纲,发觉和自己要讲的内容真的很契合,于是张明就根据这份资料提供的思路,大致把广省的情况介绍了一下,当然,重点还是兰琴公司的发展脉络。但是,不管张明的讲话怎么跳跃,操作员总能在屏幕上显示对应的资料,有时候是ppt页面,有时候是相关的文字资料,有时候实在是太脱离了提纲,屏幕上最少也能配上一张图片,看来这操作员事先肯定多次演练过。

    如果要讲实话,那么兰琴公司能发展起来,完全因为张明有修复病毒的缘故,但是这东西能说出来吗?当然不能!张明就把兰琴公司的成功归结为科研与探索,还举了几个例子,像变异水稻和大籽白菜都是自然变异的,然后再人工培养。

    事实上不少地方都发现过变异植物,但是如果没有修复病毒,这些有益的变异特性是很难保持下来的,不过在张明报告中,张明把病毒的功劳给了科研。假如有人听了这个报告之后,去兰琴考察的话,的确可以看到很多资深的科研人员,也有不少的科研成果,但是第一次种植大籽白菜的时候,整个兰琴公司只有阿红和李冬两个人负责这一块,所做的工作就是记录生长过程。

    接下来就是规模庞大的欢迎宴会,整个舰队都受到了邀请,还给参加宴会的舰队人员安排了住宿,派出了一个工作组,专门为舰队人员服务,舰队人员走到哪,这个工作组就服务到哪,真可谓是无微不至。

    第二天,沪城领导陪着张明视察了沪城几个主要地区,顺便跟张明提出了自己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工业生产不配套,农业产品单一化,市场商品缺乏,看在潘主任的热情劲上,张明答应考虑一下这些问题。

    看到张明点头,潘主任立即吩咐旁边的秘书长,让他回去立即组织一个学习考察小组,准备就好前往兰琴考察。

    一个上午的考察,沪城领导班子把张明拱卫在中间,完完全全把张明当成了上级领导来接待,偶尔张明提出什么建议,立即有人安排去落实,没有一点质疑没有一点拖拉,既展出了沪城领导层高效的执行力,也体现了对张明无条件的服从,就算是广省的各位委员,对张明也没有这么温顺过。

    说起来,沪城的地位比广省还更高,名义上潘主任的级别也比张明高上半级,但是为什么沪城班子能这样放下身段呢?

    潘主任和蒋主任通完电话,听到蒋主任说张明才是广省老大的时候,潘主任就留了个心眼,而且潘主任搞到那张照片,正好是广省委员会成员合照,潘主任知道蒋主任的年纪,其他委员的年龄也可以查到,但是从照片上看,蒋主任明显比其他人显得年轻,对比张明的年龄和外貌,这种差异就更明显了;另外潘主任通过上层的关系,还了解到中央工作组在广省的情况,尤其是杨组长的受伤经过,以及回到京城之后身体的变化,虽然持续时间不太长。

    种种迹象表明,张明的能量绝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所以潘主任事先定了基调,所有人必须完全放下身段,就像接待国家领导人一样对待张明,谁不配合就撤换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