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来生再少年
字体: 16 + -

第二十六章 苹心(2)

    父母终究是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责怪自己的孩子的,紫苹抱着母亲失声痛哭起来。

    在娘家待了十几天,紫苹哪里也没有去,安心在家陪父母。她现在特别珍惜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总觉得时间太短。

    在晓明的催促声中,他们不得不踏上了归途。家里还有一堆事要去做呢,本来打算只回来住一个星期,可是,紫苹回到这里就不愿意离开。眼看着农活不等人,紫苹不得不跟随者晓明离开了。

    孙慧娥将她能想到的东西恨不得都给紫苹带上,只是紫苹还要照顾四个孩子,实在带不了太多东西。他们将紫苹一直送上长途汽车,才依依不舍的回家了。回到家后,老两口很多天都没有缓过劲来,现在唯有多做点,好帮小女儿贴补一下。

    回到家里,紫苹将从家里带来的家乡特产分给左邻右舍,还有多次帮助自己的宋奶奶。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切都恢复了平静,晓明依旧每天在山里劳动,紫苹在家里照顾四个孩子。

    眼看着大女儿已经快四岁了,村里也没有幼儿园,紫苹托人从镇上买来了看图识字等书籍,开始交女儿们认字。其实,孩子年龄差距比较小有一个好处,她可以同时教三个女儿,倒省了不少事。

    大嫂吴茵看紫苹每天累死累活的,还要教女儿认字,也太辛苦了。经常劝紫苹,女孩子不用学习这么早,到了年龄到村里上小学就行了,反正小学毕业还是要回家的。这么多年了,村里连一个初中毕业的都没有,提前学与不学都一样。

    紫苹却不那么认为,正因为大山里条件差,她才要女儿提前开始学。她不但要让女儿小学毕业,还要上初中、高中,考大学,将来凭借自己的能力走出大山,再也不回来,也再也不会被迷惑欺骗。

    吴茵见劝不动,也就不管了,反正个人过个人的日子,谁还管那么多呢。

    令紫苹欣喜的是,几个女儿都很争气,都连儿子有时候也咿咿呀呀跟着学几句。每当自己给女儿教书的时候,儿子总是安安静静的听着,从来不哭闹。

    紫苹教几个女儿识字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成了妇女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家都当个乐子讲,当然也有个别好事的人,总是说着酸溜溜的话,冷嘲热讽在所难免。紫苹无奈的摇摇头,也不再去理他们。这些可悲的人啊,作为受害者,这些女人怎么一点都没有觉醒呢?

    就在这时候,村里小学的杜校长来到了紫苹家里。原来,因为他们村交通闭塞,条件实在太差,分配的几个老师待了不长时间就走了。现在村里就剩下校长一个光杆司令,实在无力支撑起这个四年制的小学了。

    “你是我们临时聘请的代课老师,乡里不发工资,只能暂时由我们学校给你发工资。学校也很困难,这样吧,学校每个月先给你发200元工资,回头我们再想办法帮你向乡里申请发工资,你看怎么样?”杜校长十分恳切地说。

    一个人要代两个年级的所有课程,每个月报酬却只有200元,紫苹刚开始没什么兴趣。再加上,自己还有四个孩子需要照顾。晓明每天早出晚归,自己还得给他做饭啊。

    但是,杜校长却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上门来“请”,后来一些家长也领着孩子们也来找紫苹,看着孩子们那纯真的充满了渴求的眼神,紫苹终于心动了。

    她跟晓明商量这件事,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晓明很愿意她去。晓明告诉她,自己也可以学着做饭,但给孩子们教书,是一件好事情。如果,他早点遇到像紫苹这么好的老师,他一定不会初中还没有毕业就辍学。读了书,孩子们就能走出大山,将来长大了再也不用像他们的长辈那样打几年工,然后又回来,靠骗、买才能上娶媳妇。

    其实晓明心里明白,紫苹是下了决心要将几个孩子培养成人。反正她在家也要教书,不如让她去学校。俗话说得好,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至于自己,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山里人日子苦啊,在山里刨挖,几时才能过上好日子。他也想好了,紫苹去村里教书,自己就出外打工,他也想让自己的几个孩子都能有出息。走出大山,一辈子都不要再回来了。

    这时候,晓明也将自己想出外打工的想法告诉了紫苹。晓明告诉紫苹,家里也就那些地,自己在外面打工的时候,是大哥帮忙种的,现在索性也给大哥种好了。他要努力干活,攒到钱了就在城里买房子,到时候接紫苹和孩子们一起去。

    紫苹看着晓明,她虽然是被骗来的。可是,这个男人也有股不甘于现状的冲劲。她支持丈夫,他们俩要一起努力。

    宋晓刚不太明白弟弟的想法,祖祖辈辈在大山里生活了这么多年,谁都没有走出大山。就算走出去了,到时候还不得回来,归根结底,这里才是他们的家啊。现在弟弟已经有了四个孩子,也算是将自己的血脉遗传下来了,也对得起死去的爹娘了,这就可以了,还折腾什么啊?

    宋晓明给哥哥讲了很多,宋晓刚一句都没有听进去;宋晓刚也摆出了不少利害关系,晓明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兄弟俩的谈话最终不欢而散,谁也没能说服谁。最终,晓明还是背上简单的行囊,加入了打工者的行列。宋晓刚答应弟弟,自己只是暂时替他们种地,等他回来了,地就还给他。

    晓明和紫苹都很感激大哥一家,这个时候,还是亲人最在乎自己啊。

    终于,紫苹走进了村头那两间四处漏风的破旧的教室。那是她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一幕:在她的讲桌上放着一个破瓦罐,破瓦罐里竟然是一束扎得整整齐齐的非常漂亮的野菊花,金灿灿的,美得让她在一刹那间都有些眩晕——那是孩子们为了欢迎她的到来集体到山上采摘的。

    看着讲台下十几个坐得端端正正的孩子们,紫苹突然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感到无比庆幸。她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不但要干这个代课教师,而且一定要干好!

    从此以后,紫苹就带着自己的四个孩子当起了村小学的任课老师,她的四个孩子也破格成为了村小学一年级年龄最小的小学生。每当她上课的时候,三个女儿和儿子也和坐在教室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摇头晃脑的背书。如果她提问的话,儿子也会学其他孩子一样,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紫苹从没当过老师,她备起课来很吃力,为此,她自费买来了各种辅导书先进行自学,吃透各科教材。

    在大山内,普通人家一般晚上六七点都关门睡觉了,她却常常晚上守着煤油灯一直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其实,这个时候,也是她重新学习的一个过程。

    很快,她就能把课讲得生动有趣,学生们都喜欢听她的课。除了语文、数学等正常课程外,紫苹还给孩子们开设了音乐课,教他们唱歌;开设美术课,教他们画画。课间的时候,她还常常带着孩子们一起做“编花篮”“丢手绢”和“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和孩子们在一起,她感到自己变得越来越阳光和快乐,生活的重担和困苦刻在他心灵上的阴影越来越淡。

    很快,紫苹就发现,很多看起来懂事听话的女孩子的作业却总是完不成。紫苹也从侧面打听了,山里人对于女孩子的成绩没有太多期待,只要会识字,出门丢不了就行。因此,这些女孩子回家的主要任务是干家务或者是帮助父母干农活。

    等到所有的活干完后,天已经黑了,村里的人为了省煤油,早早睡觉了,这些孩子自然就没有时间做作业了。

    这怎么行呢?对于她来说,教室里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怎么能少一个呢?她背着儿子,专门去这几个女孩子的家里做思想工作。都是同村人,大家不好说什么,嘴上答应了下来。

    然而,紫苹却发现,那几个女孩子的作业还是无法完成。没有办法了,紫苹只好每天在学校里多关注一些这几个学生,尽量给她们少布置些作业,并教给她们可以边劳动边回忆当天课程的方法。这样,即使不用做作业,当天的功课也可以得到巩固了。

    不久,冬天来了,坐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又没有取暖的设备,湿冷的天气状态下,很多孩子的手脚都冻烂了,肿得跟馒头一样。不久,有几个学生受不了就辍学了。

    这怎么行呢,紫苹想到了一个办法。记得她还很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没到冬天,爸爸都会用泥土做一个土炉子给全家人取暖。紫苹虽然见过,但是还不知道该怎么办?

    利用周末的时间,她试着和泥做起来。几次三番下来,她才发现,事情比她想象的难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