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别人喜欢你
字体: 16 + -

第9章 如何让家人喜欢你(1)

    家是每一个人梦想开始和回归的地方,家人总会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我们需要的温暖和力量。让家人喜欢你,要记住一个准则:“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情的地方”。你要把每一个家人看做自己的一个感情户头,不要忘记经常向每一个户头存款。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体会到爱与被爱的幸福。

    尊重和理解父母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这个世界上,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孝顺父母是每一个子女应尽到的义务和责任。

    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但尽管如此,由于年龄、性别、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生活阅历的不同,我们与父母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难免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有人曾说:“老人的心与儿童的心一样,很脆弱,很需要保护。”因此,当与父母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学会尊重父母,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他们,照顾和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

    1.要尊重父母的意见

    孝和顺总是相联系的,没有顺也就没有孝。孝敬父母,就应该尊重父母的意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诲,而不应该随便顶撞父母。

    父母受到子女的顶撞后,会感到羞辱、窝火,进而大发雷霆或者闷闷不乐,不利于父母的身心健康。因此,对于父母的意见,我们应该耐心、认真地倾听,切莫中途打断。听完之后,尽量择其合理的部分,充分肯定,并按照父母的意见去做。如果父母的意见不对或不具备可实施性,也不该顶撞父母,而应该耐心地和父母进行讨论,把我们的观点告诉父母,让父母充分了解我们的想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在亲朋好友面前调侃、顶撞父母,这种做法最容易伤害父母的自尊心,加深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误会。

    2.要关注父母的情感需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逐渐进入“弱势社会群体”,子女都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他们的感情变得敏感而脆弱。他们也像其他人一样,需要爱和鼓励,他们需要感觉到自己的重要,而且这种情感需要十分殷切。

    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了解并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从生活上、精神上多加关心、多加体贴,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是被关注的。比如,如果你和父母住在一起,可以多抽时间和父母聊聊家常,或是鼓励父母对喜欢和擅长的事谈一些他们的观点和看法等;如果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应该经常和父母保持联络,一封家书、一个电话问候或一次探望,都会让他们开心不已。

    3.要体谅和宽容父母

    每一个家庭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经历它特有的生命周期。正如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时期一样,家庭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当我们进入青春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从原来的未成人与成人的关系逐渐转变为成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我们和父母都要主动适应这种家庭关系的质的变化。

    父母是人而不是神,他们往往也和我们一样,一时还不能适应家庭关系的这种变化,习惯于用过去的方式与我们相处、对我们进行教育,这就必然会导致一些教育上的偏差。有的成年子女感觉到难于尊重父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自小或是某一个成长阶段与父母的关系不好,或者是觉得父母不够关心自己,或者是觉得父母的教育方式太多严苛等。

    不可否认,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确实会给子女的成长带来伤害。但是,父母的出发点始终是好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不少心,随着父母一天天老去,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学会体谅和宽容父母,不要总抓着父母曾经对自己的伤害不放,更不能抱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想法。要相信,父母那时候一定比我们还要难受。

    4.不要嘲笑父母的“儿童行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情绪可能会变得喜怒无常,讲出来的话也会颠三倒四、不着边际,并且还很喜欢听赞扬的话,对于批评的话非常恼火。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到老年,心理上表现出的这种回归儿童的现象,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这种返璞归真的心理,不要嘲笑他们。并且,我们还应该多观察、体贴他们,多为父母提供一些新的乐趣。

    5.让父母去做他们想做的事

    孝顺父母不仅在于生活上的体贴照顾,更在于理解他们,让他们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一位老人特别想自己挣钱给孙子孙女买礼物,于是,他每天去捡塑料瓶。他的女儿对此非常不满,认为父亲这样做是给她脸上抹黑。为了制止老人的这种行为,她把父亲接到家里,既不让他再去捡塑料瓶,也不让他与孩子们见面。对此,老人没有一声怨言,一句话不说。但是,这样过了一两个月之后,老人却无疾而终了。

    其实,做子女的应该尊重老人的决定,哪怕他们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也要采取忍让的态度,顺从他们,只要他们乐意、开心就行。老人虽然相对来说是托着,但他们有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权利,子女应该尊重他们的决定,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他们的想法。

    让别人喜欢你

    “顺”是“孝”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子女,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尊重和理解父母,尽量听从父母的教诲,顺从父母的心愿,让父母老有所乐。父母开心,儿女才放心。

    经常陪父母聊聊天

    “算一算这辈子还能和父母相处多长时间?”这道计算题曾在各大论坛广为流传。“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如果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就算父母活到85岁,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

    网友们计算出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的有十几年,最短的只有十几天。尽管结果各不相同,但网友们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和父母能够真正相处的时间真是太短了。

    确实如此,一个英国心理学家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与父母相聚的时间也在一天天减少。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子女忙于学习、工作,分给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由于工作的关系,王易经常会到李元家去。李元和母亲住在一起,好几个晚上,王易去的时候,李元都正在客厅里同年迈的母亲聊天,还聊得十分有趣。王易有些不解,李元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工作繁忙,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用来“闲谈”呢?另外,他一个高级分子同目不识丁的老母哪能有那么多共同话题呢?对于王易的疑问,李元回答得十分干脆:“那是我的责任!”李元还说:“老人最怕孤独、寂寞。我母亲又不识字,平时消遣唯有看看电视。因此,不管多忙,我每天总要抽时间陪她老人家聊聊天,已经习惯了。”

    正如李元所说,由于老年人的特殊处境,他们更容易产生寂寞、空虚和孤独的情绪,多抽时间陪父母聊天,是每一个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常言道:“人间幸福,贵在晚年。”要让父母享受到幸福的晚年,子女不仅要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还要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多陪父母聊聊天,不仅可以缓解父母的焦虑和孤独,还能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我们,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也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更好地去关心和体谅父母。父母的人生阅历、人生经验还能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做选择。

    那么,在与父母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尽量避免和父母产生言语上的冲突

    有人曾发起过一个题为“和父母聊天两小时,你行吗?”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的网民表示“能够顺利坚持下来”,其中“遇到冷场”、“说几句就不想说”的占到了45%。而坚持不了的原因,主要以“父母对自己期望太大,自身感觉有压力”,“父母不明白自己的世界,说什么都要解释半天”和“看问题观点不同,总是发生争执”为主。

    父母和子女站在不同的立场,拥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对同一事物的看法自然也会有差异。两代人之间想不到一块儿、说不到一块,是很正常的。和父母聊天应该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应尽量避免和父母产生言语上的冲突。当发现父母的意见和自己的相冲突时,不要急着说服父母,甚至和父母激烈争论,你完全可以巧妙地转变话题,让谈话继续下去。

    2.陪父母聊天要多一点耐心

    老王有三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一般都是逢春节、中秋等大节日才会大团聚。“现在儿子们都大了,工作又忙,很少有时间能聊上一会,我现在就盼着孙子能回来陪我们过寒暑假,那比啥都高兴。”老王笑着说,他的儿子过年带着儿媳妇和孙子回来,他每次都很兴奋,喋喋不休地给儿子说自己过去的难忘经历,有时候说起来就停不住,儿子有时也会嫌他啰嗦,“但说到底,我做的所有事都是希望孩子好,而孩子能多回家看看,陪我们多说说话,是我最大的愿望。”

    心理学家认为,人老了,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下降,这是自然规律,他们反复唠叨的重要根源是短时记忆能力的衰退。对眼前刚发生的事会迅速遗忘,但他们的长时记忆能力依然完好,对早年经历过的事,尤其是童年往事,却记忆犹新。子女们应该对此有充分理解。和父母聊天时,多一些耐心,哪怕父母每次聊天说的都是同样的内容,也不要因此而不耐烦,觉得父母太唠叨。

    3.挑选合适的聊天场合

    聊天的氛围很重要,轻松温馨的环境往往更能调动聊天的气氛。和父母聊天,我们可以选择在饭桌上,一边吃着饭,一边给父母讲讲学校的趣事,或者生活中的烦恼。看电视的时候一般都很休闲,心情也比较轻松,可以边看节目边聊天。这样,既不浪费时间,又可以及时和父母交流。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的时候,也是一个不错的聊天机会。比如,帮妈妈洗菜或帮爸爸浇花时,和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聊。这种时候,大家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活动中而不是话题里,可以避免面对面得冲突和尴尬。

    4.学会选择最佳的聊天话题

    和父母聊天时,选好话题很重要。我们不妨让父母多讲讲他们自己一些值得骄傲的童年往事或人生经历。因为,人到了一定年纪就容易怀旧,选择这样的话题往往更能满足父母的倾诉欲望和渴望被关注的心理。我们也可以询问一些自己儿时的成长经历,和父母一起重温自己的童年,让父母说说养育子女的辛苦和甜蜜。当然,我们还可以说说自己的事,或者是生活中某件很小的烦心事,或者是学习工作中碰到的开心事,或者说说我们周围的人等。这样做,不仅能让父母分享到我们的喜怒哀乐,还可以让他们熟悉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必对我们事事放不下心来。

    让别人喜欢你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管工作有多忙碌,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做子女的都要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聊聊天。别嫌父母啰嗦,啰嗦其实是一种爱。子女应该分配好时间,耐心、专心地陪父母聊天,满足他们的需求,减少他们的寂寞。

    婆媳之间要多一些理解

    俗话说:“婆婆面前挂面鼓,背后说媳妇;媳妇面前挂面锣,背后说婆婆。”生活中,我们常常看见很多婆媳之间矛盾冲突不断,有的甚至是水火不容。一般来说,婆婆和儿媳之间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同一个男人的爱。通常情况下,做婆婆的,这一辈子是如何对待自己丈夫的,她也会希望儿媳妇如何去对待自己的儿子。当婆婆对儿媳妇的行事表现出不满,而儿媳妇又觉得自己没做错的时候,往往就会引发婆媳冲突。

    二是,对第三代的教育。中国有句俗话叫“隔代亲”,爷爷奶奶对孙子的疼爱真是比对自己的亲生子女更甚。一家子有了第三代,年轻的爸爸妈妈一般都会请老人过来帮着照看孩子,一家三代住在一起,上下两代人有着不同的养护和教育观念,一起集中在孩子身上,碰撞几乎在所难免。

    婆婆和媳妇之间就真的非得到剑拔弩张、不可调和的地步吗?其实不然,很多时候之所以会有婆媳问题,很可能是因为彼此之间有代沟,缺乏沟通,缺少理解。有人曾说:“好的婆媳关系是夫妻感情的润滑剂。”由此可见,处理好婆媳关系,做一个让婆婆喜欢的儿媳妇,对自己的婚姻幸福有着积极的作用。

    1.放下“婆婆不亲”的成见与预期

    要处好婆媳关系,就要放下“婆婆不亲”的成见与预期。在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和婆婆没有血缘关系,再好也是不亲的,她不会像你妈那样对你好。”如果抱着这样的观点和态度,在相处中,你就不会全心投入,会不真诚。而婆婆也能从你的举止间,感受到你的态度,自然也就会对你有看法。放下这些成见,相处起来,少了这层隔阂,也就容易贴近了。

    2.认清界限,亲而不近

    放下“婆婆不亲”的成见,但也要认清与婆婆之间的界限。有的媳妇对婆婆产生嫌隙,就是觉得婆婆不像自己的亲妈那样疼自己。要知道,母亲对你的疼爱和包容是建立在养育的基础上,婆婆再疼你,也很难达到母亲疼你的程度。

    因此,与婆婆相处的过程中,你可以把婆婆当做自己的亲妈一样来侍奉,但不要期望她能像母亲那样关心疼爱你。和婆婆相处,一定要认清界限,做到亲而不近。比如说,可以多和婆婆聊天,但要尽量多说一些她爱听的话,而不能像和母亲在一起那样无所顾忌。降低期待也就少了失望,承认距离反而少生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