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世是赵高
字体: 16 + -

第四章 神童甘罗

    相传吕不韦身为一国丞相,门客上百,以往每次有事,吕不韦都会把他们召集到一个名叫百言堂的地方,集百口之言,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看来这里便是吕不韦与他的门客开会的地方了。

    那些门客也都不是吃素的,情报网遍布七国,不用吕不韦通知,只要他们的眼线一收到吕不韦回府,并来到了百言堂,他们自然会迅速赶来。

    不多时,方桌边便挤满了吕不韦的那些门客。

    然而这次与他们的以往开会不同,因为这次在百言堂内,还多了位“面色和善的贵客”。

    万能的门客们自然知道这位“贵客”的身份,只是连吕不韦都没说什么,他们也就不用太在意了,他们讨论他们的,把这位“贵客”当做空气就行了。

    这次召集开会,吕不韦要讨论的,却是让这些门客其中一个,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去劝说张唐。

    用某位门客的话说,看在丞相的面子上,张唐自然不敢拒绝,他们这么多人去登门劝说,烦都能烦得他接受此次燕国之行。

    不过,吕不韦认为这种下流的手段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别用了,贵不在量,他们只需要派个含金量较足的说客过去就行了。

    一个不行,再多派几个嘛……

    可惜啊,开始一个个都还说的起劲,此时一听说要派他们去当说客,便有人要打退堂鼓了。

    笑话!连丞相都搞不定的人,他们能搞定?

    然而,还真有人觉得自己能搞定了。

    恰好当时吕不韦门下还收了个十二岁少年。

    此少年名叫甘罗,也是楚国人。他的祖父甘茂曾任秦国的左丞相,也算是出自名门吧。

    据说那孩子从出生起便是楚国的一道风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将相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天资奇优,聪敏过人,十二年来,年纪越长,景致愈妙。

    三岁能文,四岁成诗,甘府上下,对甘罗之才无不称赞,甘茂更是将他这个宝贝孙子视为掌上明珠。

    甘罗幼有奇才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耳中,遂召来当面测试。

    吕不韦提了《论语》、《孟子》、《诗经》等书中的不少问题,甘罗都对答如流,一字不遗。吕不韦惊喜之余,征得其祖父甘茂的同意,将其收为庶子;为炫耀甘罗的才能,还经常带他上朝。

    在甘罗五岁之时,秦国为了征灭六国,又在举行大规模的阅兵。

    将士们人山人海,一队队站立在阅兵台的右边;各种武器数不胜数,一排排竖立在阅兵台的左边木架上,单等秦王前来发放武器。

    只听得三声炮响,旌旗舞动,嬴政率领文武百官来到阅兵台上。

    嬴政这年也才十五岁。虽然已登王位,但仍童心未泯。

    他想,兵将如海,武器如林,靠自己一人发放,何时才发得完?得想个好办法才成!

    这时相父吕不韦便悄悄提醒嬴政说:“可多选些将领,代为发放。”

    嬴政摇摇头说:“不可,那样会发乱套的。”

    然后,稍一思忖,又对吕不韦说:“请相父代为发放如何?”

    吕不韦一听,连忙摆手说:“不可,不可,如让我发,三天三夜也发不完!”

    嬴政笑着说:“既然相父没招了,那就看我的吧!”

    好一个小秦王,他想利用这个机会,开一个小小的玩笑,一方面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干,也想检验一下众大臣的智力。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高声对文武百官宣布:“谁能在十次击掌的工夫内,查出我今天究竟是士兵多,还是武器多,就给谁记头功!”

    文武百官一听,都是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碰上嬴政的目光,便赶紧低下头来,生怕嬴政点自己的名字。就在此时,年仅五岁的甘罗高声答道:“我有办法!”

    然后,便来到嬴政跟前对嬴政说:“只要秦王给我一支令箭,士兵能听我的指挥,只须两击掌的工夫,便可查出士兵多还是武器多!”

    嬴政见他是个幼童,开始有点不相信,但又见他生得机灵,目光有神,更是一副非常自信的样子,显得十分可爱,于是便把一支令箭一交一 给甘罗说:“也罢,常言道,有志不在年高,寡人相信你能为我办好这件事!”

    小甘罗双手接过令箭,一步跳到发令台上,大声宣布说:“众士兵听令,当我击第一掌时,你们立即以列按序去取各排的武器;击第二掌时,所有拿到武器的人都按列向前两步。要准确迅速,不准有误,违令者定斩不赦!”

    众士兵高呼一声遵令,甘罗随之击了第一掌,众士兵听见掌声,便飞奔去拿武器。

    武器被拿光后,甘罗又击了第二掌,所有拿到武器的人都向前走了两步。还有几个士兵没拿到武器,只好原地站着不动。

    甘罗从容不迫地向嬴政报告说:“启禀大王,经过清点,结果为士兵多,武器少,请大王过目!”

    文武百官见甘罗小小年纪,事情办得如此利落,无不目瞪口呆。再一想,一个小娃娃却能办成他们都束手难策之时,岂不是显出了他们的无能?

    嬴政则拍手笑着说:“甘罗,真有你的,本王今天为你记头功!”

    然后嬴政又为百官解围说:“我大秦国一个小小儿童,就如此足智多谋,何况文武百官及广大将士?”

    百官一听,方才醒悟过来,立即和众将士一起欢呼起来。

    只可惜左丞相甘茂在甘罗十二岁,也就是这一年去世了,具体原因不详,赵高对此也不过是一知半解而已。

    只知道甘茂一死,甘府也因此落没了,一时间,曾经风头无两的小神童,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想不到,竟是拜入了吕不韦门下,成为他众多门客中的一个。

    按理说,甘罗身为楚国人,与秦国唯一的牵连就是左丞相甘茂,如今甘茂一死,他不回楚国,却是留在吕不韦门下……呵呵,这其中要做的文章可就大了。

    而此时吕不韦给门客们出了这样一道难题,其他人都缄默不语,唯有这位十二岁的天才少年站了出来,大声说:“罗愿意为君侯分忧解难,让罗去劝说张唐,一定会说动他去燕国的!”

    这一大声,却将现场所有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赵高呆呆地看着那位少年,脑海里突然回响起一个声音。

    “我去!赵哑良,聪明如我,怎么会有你这么蠢的姐姐?你该不会是爸妈充话费送的吧?”

    “赵哑良,你也太笨了吧?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以后看谁敢来娶你。”

    “我说这位小姐姐,要死的是我,我都没哭,你哭个什么劲儿啊?”

    “姐……你说我这算不算……天妒英才……”

    赵高的眼睛湿润了,她看着那张熟悉的脸庞,甘罗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逐渐与记忆中的那个人重合,分毫不差。

    陵川……是你吗……

    “小孩子不要口出狂言,老夫亲自去请都没有请动,何况你还是一个小孩子。”

    就在这时,一个严厉的责备声,将赵高从遥远的思绪中拉了回来。

    说话人是吕不韦。

    的确,那些自诩胆识过人的大人都没说什么,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来凑什么热闹?

    比起那个五岁便在朝堂之上大展才智,受甘府上下宠爱的小神童,此时的甘罗在这百言堂说话的确实没什么份量。

    然而,就在甘罗试图在争取一下之时,坐在一旁磕瓜子的赵高突然发话了:“吕丞相,我看这孩子挺机灵的,姑且让他一试吧。”

    吕不韦有些犹豫,要知道赵高来时是用的嬴政的名头,就算看不上这个说话娘里娘气的宦官,但嬴政的面子,吕不韦还是要给的。

    然而,不等吕不韦应允,那甘罗便道:“古时项橐七岁就作孔子的老师。如今罗已十二岁,君侯为何不让罗去试一试,为何不由分说便呵斥于罗呢?”

    不仅是项橐,吕不韦还在十一岁的嬴政嘴上吃过亏呢,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吕不韦很快便想通了,于是道:“既然如此,你便去吧。”

    “多谢君侯!”

    甘罗恭恭敬敬地向吕不韦做了个礼,便独自离开了百言堂。

    如此,也算卖了赵高一个面子吧?吕不韦松了口气,继而又客客气气地道:“呵呵,让中车府令大人见笑了。”

    “嗯,是有些见笑了。”

    赵高顺着他的话说了下去,笑了笑,便要起身。

    “中车府令这是要打道回府了么?”吕不韦僵了僵脸,追问道。

    “哈哈哈……不急,我倒要去看看,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要如何办到一件连吕丞相都办不到的事。”

    赵高说着,便留下满堂愤慨的门客,以及眉头紧皱的吕不韦,大笑着离去。

    由于甘罗在丞相府的地位并不高,又是独自跑出来的,并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恰好赵高又跟着出来了。

    于是,赵高十分慷慨地让甘罗搭了个便车,堂堂中书府令,秦王身边的宠臣,却亲自护送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来到张唐府上,就算不报丞相府的名号,那张唐也不该闭门不见吧?

    路上,车身轻轻震晃,赵高饶有趣味地望着这位胆识过人的小神童,如今他再无儿时的风华,也少了一丝锐气,便如同被打磨得越发光滑的明珠,正在一点一点的,释放着他的光华。

    “你叫甘罗?”赵高笑着地问道。

    甘罗点点头,“嗯。”

    “听说你是楚国人,如今甘茂已死,你为什么还要跑来秦国,做吕不韦那老家伙的门客?”赵高继续问。

    “祖父这一生都在为秦国效力,如今祖父已死,秦国大业却未能完成,罗愿以余生完成祖父的遗愿。”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