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商人
字体: 16 + -

第三十五章 回城

      秋风阵阵吹过,梧桐树的黄叶在地上沙沙翻滚。西边的太阳像害羞的少女满脸通红。

    太原城人稀市散,几十辆运货马车从东城鱼贯而入,街上的行人纷纷让出一条大道,车队浩浩荡荡驶过,市民面对望不见尾的车队,坦然失色。该不会是军粮吧?难道要打仗了?

    收到王德元回归的消息以后,谢纪光坐如针毡,早早杵在宝芝林三号店门口的大街上,向东街瞭望等待,只恨自己没长千里眼。

    阿满疯狗追上一样从东街神色慌张地跑来,向视线里的谢东家喊:“东家,来了,车队来了!”

    此时,谢纪光很难保持东家惯有的风度。这此成败关系宝芝林的命脉,宝芝林不保,还留着风度有屁用。谢纪光朝车队方向跑去,脚步跌跌荡荡。

    押头的王德元看见失态奔跑的谢纪光,立即叫停马车跳下来。

    “幸苦了!”谢纪光眼里冒着火花,双手抓住王德元,激动万分。

    “让东家担心了。”望着眼前孩子般的谢东家,王德元感叹:莫道男儿无泪日,只因未到伤心时。

    谢纪光放开王德元的手,沿车队后方走去。王德元紧随其后。蟒蛇一般的车队,弯弯曲曲停了几条街。好容易走到车队最后。谢纪光用手摩挲着车上的药包。该不会是假的吧?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为了取信自己,用力撕开药包封口。抓出一把在手,真的是药材。这么多药材难道是打劫得来的?或者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变出来的?

    周瑜赤壁之战,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等万事俱备时,发现缺了东方。一时前功尽弃而吐血。后得诸葛亮借东方后喜极若成仙。

    此时的谢纪光与周瑜得东风有同感,事实还有待确认:“这些全是药?”

    “全是药!”

    “是用我给你的三千两银子卖的?”

    “是!”

    “没有赊账?”

    “是!”

    不在现场更担心,谢纪光在宁武府时,事情变化尽在眼前,只是操心。而王德元如离群的大雁,那边的情况一团黑,这是担心。自从宝芝林有了生还的希望,他求生的欲望无比强烈。致使今天的失态。

    宋掌柜、王康胜等人已经赶来。

    康胜和谢纪光相反,更多的是担忧王德元的安危,而生意次之再次之。兄弟两月未见,一个紧紧的拥抱,一切尽在不言中。

    “宋掌柜,快组织伙计卸货。我带德元吃饭歇息。”谢纪光向宋掌柜撂下话,便亲热的拉上王德元向自己家中走去。

    谢纪光除了亲朋,很少带人回家。一到家,就命令老妈子做拿手好菜。并拿出上好的女儿红款待尊贵客人。谢公子也过来同座,并问王德元出奇制胜的法门。

    王德元轻描淡写的讲述了代州的风云变化。爷俩听孙悟空大闹天宫似的惊的张开的嘴一直没能合上。

    菜酒过后,谢纪光拿出三百两银子,摊到德元面前说:“和伙计住一起太委屈你了,这些钱你先拿着。”

    “这太多了。”按理说和这次赚的相比,三百两不算什么。可就是大掌柜,一年工钱也没这么多。王德元才这么说。

    “我了解过,你还有位家母,把你养大成人不容易,总不能再受苦吧。”谢纪光语重心长地说:“在附近置办个小院,过年把老人家接过来,也该尽尽孝道了。”

    这何尝不是王德元的最大心结?为了家母只能拿着,对东家能解自己困难而心生感激之情。

    谢纪光经商半生,在王德元面前好似白丁。王德元是棵摇钱树,是菩萨派来解救自己于危难的,现在不笼络好,那就真成白丁了。

    谢纪光给王德元放了七天假,让他修养生息,也是作为这次功劳的奖励。

    两个月的路途奔波与沙场较量。王德元纵使精力强盛,也要养精蓄锐。况且含有几件私事一直让他很牵挂。

    话分两头说。

    自从得到王德元在宝芝林三号店的消息,方若兰像刑满释放的罪犯,心里敞亮了许多。读书、逛街、搭理生意等爱好都提上日程,不似以前生活单调乏味。

    方业明夫妇发现女儿神采奕奕如初,心里倒也痛快不少。再不敢当面提及女儿婚事,只能把担忧关在老两口的房中。

    德生堂的崔少爷也没少去叼扰方若兰。发现方若兰一改往日黯然销魂,变得笑逐颜开,出水芙蓉之貌更加生动撩人。把方若兰的变化归功于自己绝代风骚的魅力。只是女儿家羞于出口而已。

    秋天的早晨,没有一丝风。露水化作湿气在太阳光里升腾。

    也就是王德元回来的第二天,方若兰不去店里,因为母亲身体不适。她要陪母亲看大夫。每到早晨这个时候,那些知名药店也是人多时段。等她母女来到药店,前面已经排了好些人。

    王若兰找到空位,扶母亲坐下来。自己体贴的站到母亲旁边。

    “小梁,听说你随薛掌柜出门了,什么时候回来的?”药铺伙计问刚进来的少年。

    进来的少年正是百草堂的得力伙计,这次随薛瘸子去过代州。他们要比王德元早回来。这家药铺一直和百草堂合作,所以伙计之间都认识。叫小梁的回答:“回来好几天了,东家给我放假休息。出外水土不服闹肚子,还不见好,过来看看。”

    药铺伙计嘴上说话,手上速度不减,继续说:“那还得等等才能看上。”

    状况伙计不用说小梁也看得见,小趴在柜台外面,面对着抓药的伙计说:“不急,慢慢等。”

    “这次进药还顺利吗?”伙计边看药单边问。

    “在代州大开眼界啊!”小梁好似向别人吹嘘见到了传说中的孙悟空,一脸的自豪与震惊。“代州药市冒出个翠石王,也是一家药商的伙计,十七八岁年纪。把整个药市玩弄于鼓掌之上。”

    方若兰离两个交谈的伙计很近。母亲身体欠佳,情绪不好,担心两人的谈话侵扰母亲,方若兰嫌弃的皱起眉头。听到小梁开始讲述“翠石王”的传奇故事,王若兰关切地看看母亲,发现母亲凝视着两位伙计,并没有厌烦的表情,眼神里露出对“翠石王”的好奇。

    小梁在周围几位病号与抓药伙计的期待眼神里,开始简述翠石王的故事:从翠石王吃饭时如何被人欺负,拒绝玉换石头,老娘打屁股,装傻买黄芪,高价没出,一直到药贩闻风丧胆。

    听故事的几人坐过山车一样,内心激荡起伏。好比听诸葛亮智取荆州的故事,大快人心有佩服其智慧。周围几人对“翠石王”的敬佩等同于三国中的诸葛亮。都为不能亲眼目睹而遗憾。唯独方若兰好似看了场情节动人的戏,对几人过分入戏辅以讪笑。

    “你真见过翠石王?”抓药的伙计速度慢了许多,看等药人的眼神就像看住家里不走的亲戚。

    “那不!”小梁满脸自豪地拉长声音说,再一脸幸运地说:“当时我坐得近,白须老人检验翠石时,他的翠石我看的很清楚。”

    “你说他那石头值钱吗?”小梁问。

    “估计不值钱,不过石头水灵翠绿,上面刻了一朵兰草,右下角有一个黄色的兰字很显眼。”小梁真是过目不忘。

    哎!听描述和钱袋上的图案完全一样,方若兰神经提高八度。母亲也有同感,回头看向身边站着没动的方若兰。世间巧事还真不少。

    “跟你说了,你可别向往外传啊。我们薛东家自打代州回来脸色很重,总是忧心忡忡。”小梁说的兴起,警告别人自己却没把住嘴。在向几人脸上一看,压低声音说:“他怕啊,因为翠石王就在太原同行里面。”

    该到方若兰母亲看病了,总不能听了故事误了正事。方若兰扶着母亲走进大夫专门的独房内看病。

    从进入药铺,方若兰就觉得该是时候再去找王德元了,他一去过三次,都无功而返。小梁收药回来了,王德元也该来了。激动的心情再次浮上来。

    方若兰一手提药,一手扶着母亲,向家走去。老远看见站在门口的张妈目送一位少年离开。少年很快消失在街道拐角。好熟悉的背影,怎么可能是他?方若兰清醒一下头脑。最近脑海里一直是王德元,以至于把刚才的背影错看成王德元了。为自己过分思念脸上一阵热。

    张妈看见母女走过来,迈着频率很高的碎步走过来。手里提着两包点心。

    “张妈,儿子来看你了?”方夫人看着张妈手中的点心问。

    张妈下意识的再看看手中的点心,笑眯眯的说:“是前些天认识的年轻人,多好的孩子,说来看我还真来了。”

    张妈嘴上说着,手扶上方太太。正要问太太的病情,又想起一件事来,朝方若兰说:“小姐。你的钱袋就是这孩子衣服里发现的。”

    一句话差点没把方若兰撞翻,方若兰的手鸡爪一样抓住母亲的胳膊。脸面紧绷着。腿有些使不上劲。

    对方若兰转身似的变脸,方太太感到很奇怪。关切地问:“兰兰,怎么了?”

    每次提到钱袋,小姐都会中邪。张妈摸不着北。

    “妈,您先走,我出去一趟。”不等母亲批准,方若兰逃债似的向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