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商人
字体: 16 + -

第二十四章 见义勇为

    积在谢纪光心头三年的郁闷如冰雪逢春般消失。从宋掌柜那里查阅帐薄,了解情况回来以后,谢纪光内心激动无比。回家草草吃完饭后,独自徘徊在书房。三号店抢占市场,重新点燃了他骨子里的狂热。他要重新规划宝芝林的蓝图。

    这次出城收药可能耗时不短,对宝芝林付出不少心血的王德元不放心店里的生意,叫过所有伙计,重新划分区域,明确各自的责任,打算和全旺跟随谢纪光后天出城。也是对自己的练就和挑战。

    朝霞染红了东边的天空。今天要下雨了,王德元站在街上望着还算晴朗的天空默念。忙碌了几个月的王德元,今天有了难得的自由。备些明天出发的东西,顺便逛逛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王德元逛了好长时间,进到一家招牌留有历史痕迹的文宝阁。物色了几样便宜又携带方便的笔墨,满意的掏钱付款。又买了双结实耐穿的鞋,连同笔墨装在包裹里。

    太阳不知不觉间溜走,整个城市被乌云笼罩。噼里啪啦的雨点洒在街道上、屋顶上,溅起一层薄雾,铺满大地。街上的行人都挤在店铺的屋檐下避雨。急着赶路的焦急地盼望雨早点停,不着急的雨点打湿衣服也没让他扫兴,挤在一起看雨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雨一阵发狂后,放慢了脚步。泥泞中一些人撩起衣衫开始冒雨赶路。吮吸雨后气息的王德元在屋檐下欣赏着雨中街道的风景。

    一阵慌张的吆喊声夹着杂乱的马蹄声从右边街道传入耳朵。王德元从声音判断是马受了惊吓马车失去控制。最危险的莫过于稀稀落落的街上行人,倘若人多即使马受惊也跑不快。这种场合马失去方向左右乱跑,行人难以躲避,很是危险。

    脸色恐慌的王德元快速奔到街道中心,试图拦住马车。果不其然,极速冲来的马车在行人空隙中进入到他的视线。还在屋檐下避雨的男女老少,面对突遇起来的变故都为街上行人的安危攥一把汗,也庆幸自己身离险境。泥泞中的行人发出尖叫,拼命向两侧避让。王德元没多想,迎着马奔来的方向冲过去。

    一阵阵尖叫声唤醒街上的行人,车前的早早避开。只见一个躲避的小孩脚下一滑,跌倒在泥泞中,看见冲来的马车吓得哇哇大叫,车夫发出徒劳的吼叫声。屋檐下看得清楚状况的老少感觉祸事以不可避免,绝望地露出恐怖的神情。

    明知回天乏术,可还是有几人努力朝马车奔去。有些妇女老人不忍看到即将发生的残忍场面。吓得把头偏向一边,有的好比马车轧到自己身上,发出惨叫。

    突然,一条人影箭一般的从侧面穿入,一把抓起孩子,就地抱着孩子滚了两圈,车轮贴着脚跟碾过。马被等在前面的几个少年制服。屋檐下的男女老少早就冒雨围拢过来,帮忙扶起孩子和王德元。

    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从头到脚沾满泥的王德元仰起头,借雨用两手抹去脸上的泥水。好心的市民不断的问王德元有没有受伤。惊魂未定的人们都为避面一场灾难而庆幸。久久不愿离开现场,各各像个落汤鸡,皮肤借着雨水,紧紧吸住前后衣衫。

    秋天的雨凉飕飕的打在身上,却没有减退人们的热情。

    高涨的情绪缓和下来,人们在雨中散去。大街上,一个泥人在雨中漫步,水渗透到王德元全身每个角落。

    “小伙子!快过来。”一位手里挽着篮子的老太太在王德元路过的屋檐下向他招手呼喊。

    王德元用手重重地抹下脸上的水帘,踏着泥泞,走过去。

    老太太胳膊伸出屋檐,把王德元从雨中拉出来,说:“小伙子,快跟我进来。”

    不容王德元分辨,没松开手的老太太拉着他从一个后门进入。一看就是前面商铺,后面厢房的格局。这种结构王德元最熟悉不过了。

    “元平,元平。”老太太喊了两声,松开拉着王德元的手,把篮子放在地上,进到厢房。

    从店铺后门出来一个个头与王德元相仿,年纪却小的英俊少年。歪着脖子,诧异地看着泥糊满衣裳、水灌满全身的王德元。

    进屋的老太太手里端出一盆满满的清水。说:“小伙子,快把头和脸洗一下,换件衣服,不然会生病的。”转过身吩咐元平:“快去拿毛巾来。”

    现在不是多问的时候,元平进房拿出一条毛巾递给老太太,问:“娘,您又来了。”

    原来他们是母子。老太太没有接他的话茬,嘱咐道:“快把你的衣服准备一件拿来。”老太太把毛巾递给洗完脸的王德元。

    元平会意,不再多问,进去房里拿衣服。

    王德元第一次开口道:“谢谢您,老人家。”

    “快把衣服脱下来。”老太太一脸的关心,和蔼的说:“小伙子不用客气,今天要不是你出手相救,那小孩难免会生事故。我这那值得你谢啊。”

    王德元除下外衣,脱下泥鞋。老太太像照顾儿子一样帮他擦去洪身的泥水。换上元平拿来的衣服。一个略显黝黑,英姿飒爽的少年展现在她的眼前。

    “这是我儿子元平,听口音你也是外地人?”老太太说。

    老太太慈祥的面孔,让王德元想起了他分别已久的母亲。不觉泪水充满眼眶,强忍着没让流出来。说:“我是宝芝林药的伙计,家在沁州一个小山村。” 王德元觉得这只是巧遇,以后相见恐怕不易,也就没报上自己的名字。

    “快到屋里喝口水,别站外面了。”元平把王德元带进房间。

    老太太打开篮子,拿出两个白花花的馒头和两碟菜放在桌上,说:“你们快吃点东西,都饿了吧?”

    “娘,你又拿人家东西,不是说了吗,我这边能吃饱。”元平撇着嘴不高兴地抱怨。

    “快吃,菜都凉了。”老太太催促下,都拿起筷子吃起来。老太太解释道:“家里吃剩的,太太让我拿过来。太太不说,我哪能随便拿人家东西。再说你吃的能有这好吗?”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看到他们母子,王德元心头涌出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少年人就是好强:“我知道方家老爷太太对咱们好,可我总觉得靠自己挣来的吃起来舒坦。”元平一脸坚强的说。

    一说姓方,王德元警觉地想到多次救他的方公子,一直没有机会去找他,奈何自己都没站稳脚。不知元平说的方家和方公子有没有关系?怎么可能,世界这么大,哪有这么巧的事。王德元摇摇头,继续张口吃饭。

    元平加急连吃几口,边嚼边说:“你慢慢吃,方小姐还在店里忙呢,我得去了。”

    王德元答应一声,元平出门进店去了。

    一品红丝绸店里忙着记账的方若兰,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苦苦等待的人就在自己身后不远。

    “这方家是太原城一品红丝绸店的东家,没有子嗣,就一个闺女。这么大的家业只能靠女儿接管,所以方家小姐不像其他大家闺秀,很早就学着打理生意了。”老太太一边看着王德元吃饭一边喃喃道。

    王德元一听,便断定这方家和方公子没有关系,心里不再有遗憾,假设真有关系,这次错过,会让他抱憾天年。

    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王德元与老太太相见如故,感觉甚为亲切。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站起来诚恳地说:“大婶,你是在方家吧。我一定会去找您的。”

    “哎,好孩子,婶子信你。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说着拿手去摸眼角的泪水。老太太发现自己有些失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勉强笑着说:“这件衣服你穿去,你的衣服我给你洗好放这里,等你有空过来拿。”老太太的笑容还是没能掩饰住离别的忧伤。

    “谢谢婶子,你等着,我们会再相见的。”王德元担心泪水流出来,便转身离去。

    老太太一直送他出了后门,看着王德元的背影喊:“记得来看婶子!”一直目送王德元消失在人群中。

    回到后院,挂念王德元的老太太把王德元的泥衣服放在打来的清水盆中,搓了几把。露出一个黄黄的布块儿。拿到手中一看,是一个钱袋,好眼熟啊。连忙把钱袋放在水中洗净。拿出来一看,一面用红丝秀个“兰”字,另一面用绿丝秀朵兰草,这不是小姐的钱袋吗?

    王若兰的钱袋设计很特别,家里见过的人都认识。怎么会在王德元身上。他们身份和地理位置差距那么大,不可能有关系。可能是王德元捡到的。小姐现在忙,等明天空闲了再交给她。

    秋天雨后的空气凉凉的,一次偶然邂逅,让王德元倍感温暖。也是一个甜蜜的回忆。好比顿顿家常便饭,偶尔吃到一次山间野菜,在下次吃到野菜之前,那味道会让你回味无穷。

    西方的天边一片红光铺过来,太阳回家之前与大地再见,山头的云彩红的直往下坠。晚霞行千里,明天是个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