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商人
字体: 16 + -

第八章 镜中花

    老爷太太小姐来到后院。看见众人聚在一起,却没有发现他们的到来。没有出声,好奇地凑过来。

    众人把目光聚集在对联上。三位穿着华丽,气色高贵的人进入到王德元的视线。一看就是养尊处优之人。于是欠身让了让。众人这才发现。掌柜和管家赶紧打了个招呼。

    王德元再向挽着太太的姑娘看去,不禁心头一颤,好美的人儿。一袭水绿色丝绸锦衣,线条曲折优美。闪闪发光的黄金首饰点缀在黝黑整齐的发髻上,两颗雪白的珍珠坠着耳朵来回微微晃悠。白皙湿润的皮肤,红润标致的嘴唇,浓黑有型的眉毛。色调鲜明却浑然一体。真是美若天仙。两只水灵灵的眼睛,如两汪泉水清澈见底,容不得一点杂物。整个人像是一块美玉,找不到半点瑕疵;又像一朵花儿,散发出让人窒息芬芳。他猛然发现沈月婷向他看来,连忙收回落在她身上的视线。

    “好字,好字!”沈老爷口中蹦出几个字,脸上毫无慈祥的表情,说:“接着写吧。”他边看字边看人。对他的震撼不压于马掌柜。他自认为阅历丰富,见识广博,可今日所见让他大跌眼镜。而这名不见经传的伙计却给了他一次很好的教益。他感叹,社会蕴含的力量是无穷巨大的。

    沈月婷也有点文化,当然能看出个一二。其它伙计从众人的眼神中感到了王德元的出众,同为伙计,差距与此大,真是羡慕嫉妒恨。

    沈家比较大,房间也多,掌柜说了几副后一时卡住说不上来。

    正在思索之间,王德元提笔写到:沈家春风春雨春绿色,米行新年新景新气象。

    老爷和掌柜一众人看了无不叫好称赞。王德元接着写道:福不双至。便停下来蘸墨调笔。众人一看好像不大对头,这不是吉利话啊。有的想出言阻止纠正。王德元继续在后面填了几个字:福不双至今日至。众人又赞是好句子。

    王德元下联写道:祸不单行。又停下来调笔蘸墨。众人脸色大变,这小子是不是蹬鼻子上脸了。有老爷坐镇又不好发作。都看看老爷。小姐和部分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老爷毕竟经历过大风大浪,脸色有些变化却还能把持得住。王德元继续写道:祸不单行昨日行。

    众人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由愤怒变为称赞。发现给王德元题对联是自作多情的马掌柜,暗笑自己的愚蠢。众人这才发现王德元不光字写得好,文采也不逊色。老爷和小姐更是佩服。王康胜和王德元一起长大,今日才领教了王德元文化底蕴的深厚。

    “奥,我记起来了。你就是那天在辩论会上给咱们商人长脸的少年吧?那天真长见识了。”赵管家激动得有些结巴。

    那场辩论会,在沁州可议论了好一阵子,都说乡下少年大辩群儒的事。没有料到就是站在自己眼前的这位貌不惊人的少年。众人在佩服之余又添了几分敬意。

    沈老爷想,今天的事倒也罢了,可辩论场中少年的思想和认识高人何止一等。既然上天能以这种方式让我们相见,岂能辜负这冥冥定数。

    辩论之事沈月婷也听说了,当时没怎么在意。可今天这少年给他太多的意外。沈家三个少爷,出身富裕,条件优越,可那里有这等学识,就是在沁州城,哪些名门望族中能与他争锋的也寥寥无几。这不得不让她对他另眼相。他家庭贫困,且干着苦力活,却不能让他在这社会大展宏图。命运真是不公。哪些伙计整天忙里忙外,她一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之事。有时伙计跌伤砸伤,她也有些同情。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难过。

    “一个下人给沈府写对联,难道沈府就没人了吗?传出去也不怕人笑话。”晴朗的天空蹦出一声闷雷,震得没有防备的人心头一颤。说话的正是沈家三公子。此人一直游手好闲,到处仗势欺人。今天进到后院,发现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活,看一个衣衫褴褛的下人写对联。而老爷太太也在旁边助威。心里顿时来气。

    下人们连忙回到自己的岗位。王德元把笔提在手中左右为难。

    “老三,有本事你也写一个,要知道知识是没有贵贱之分的。”压住心中怒火的沈老爷稳稳地说道。这话说的也够客气,不能当着家里下人的面过于贬低自己的接班人,这老三也确实没有脸色,怎能逆势而为。当着下人的面贬低下人,众人嘴上不说心里肯定很反感。

    三少爷不敢顶撞老子,可又憋着一口气,摔了一下袖子走了出去。

    “继续写吧。”沈老爷嘱咐一句,和太太小姐一起向前院走去。刚走不远,沈月婷回过头来,用那双美丽的眼睛记住王德元的长相。

    王德元抓紧写完剩余的对联,天也快黑了,踏着月光和康胜一并向简陋而冷清的宿舍走去。

    夜晚最清静,思维最活跃。太太已经睡了。白天发生的事情在沈老爷的脑海里清晰可见。除了对王德元才华的敬佩之外,更赏识他的人品。在一片赞扬声中,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始终能冷静应对。一个年轻人能有如此胸怀确实可贵。他不敢拿自己的儿子作比较。他后悔,自己当年只顾生意却疏于对儿子的教育。王德元如果出身高贵一些,那就是他女婿的最佳人选。现在肯定不能,女儿乃千金小姐,怎能看上他?何况传出去,自己也丢人。于是不再去多想。

    春节到了,家家张灯结彩。鞭炮声此起彼伏。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喝玩乐,好不热闹。这天夜里,沈月婷手里拿着刺绣,坐在灯下。平时这个时候她正和秀儿讨论刺绣呢。可她今天心情沉重,什么也不想做,也不想被别人来打扰。她支开了秀儿。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坐着。自从后院见过王德元以后,沈月婷出于对王德元的同情,很想帮助他。可自己是女儿之身,有诸多不便。此时,她倒希望自己是男的,那就无所顾忌了。过年了,家家团聚在一起吃得好穿得暖。可他一个外乡人,大冷天只穿件单衣,不知道有没有吃的?是不是很孤独?她几次想派人去打探,可又鼓不起勇气。

    王德元一直呆在宿舍里。此刻,他才深深的体会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真正含义。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看书来转移注意力。王康胜却不同,他知道自己家里人多,还有弟弟陪着家人。他和德元在一起也不觉得孤单。每天早晨早早起床,在院里打一套拳。剩下的时间就是吃饭睡觉了。

    很快便到了正月十五,各家店铺陆续开张。春节最茶馆和酒馆生意兴隆。其他的都是陪衬。米行也是,每天进出的人数可以数的来。这正是伙计们所期盼的。

    这天下午,马掌柜叫过他俩,说:“王康胜以后来店面帮着卖米吧。”王康生一听,天上真掉馅饼了。他知道,卖米的工作比背麻袋轻松的多。于是连忙鞠躬道谢。马掌柜继续说:“王德元,你以后来柜台帮我记账吧。”王康胜一听,惊呆了。德元也喜出望外。虽然这离他的目标还很远,但也得一步一步来。他也鞠躬向马掌柜道谢。康胜有些担心,这么好的活儿,工钱会不会少呢?不安地问道:“那工钱呢?”

    “放心,工钱是不会少的。这是老爷安排的。有空一定要去谢谢他。明天开始换工作吧。”

    真是喜从天降,他们高兴地辞别了马掌柜。

    第二天他俩开始在店面干活了。其他杂工都投来羡慕的目光。他们心里清楚,帮掌柜记账,那可是有前途的工作。干得好,就是以后的掌柜了。其他伙计甚是眼红,他们才来两个月,就有如此的待遇。怎能不让人心生妒忌呢?

    说来也巧,工作刚换没几天。康胜的父亲就找到聚缘庄。他们离家两个月了,家里既思念又担心。所以专程来看望他们。这太危险了,如果早来几天,看到他们背麻袋的情景,不知该有多伤心。可现在,他看到了儿子工作轻松,德元又在帮掌柜记账,心里比他们两个还高兴。他明白,德元以后有出息了,少不了儿子的一口饭吃。临走时,德元用这个月的工钱给家里买了点东西,剩下的全部稍给母亲。

    老人回到老家,把两个年轻人在店里的情况详细告诉了家人。消息很快在田家坪蔓延开来。德元的母亲听说自己的儿子工作很有前途,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下了。激动地流下了两行热泪。很多年的血泪没有白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