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商人
字体: 16 + -

第六章 盈盈娇女,寸寸柔肠

    估摸着饼吃完了,马掌柜进来了,像喊牲口一样无情地喊道:“快去二分店,还等着挨脚踹吗?”

    两老手走出门,王德元和王康胜哪里敢怠慢,急忙跟上去。走在路上,两老手没有张口说话的动机。他俩也不想自讨没趣。穿过几条街,来到了另一家米店,想必这就是二分店。他们的体力也稍微回复了一些。两老手进店没打算和任何人说话,径直走到里院仓库里。他俩已经明白可怕的任务。看着一摞摞恐怖的麻袋,深深地倒吸一口凉气,刚来的一点力气也被吓跑了。当年愚公移山也不过如此吧。干!干不动倒下再说。两人互相搭手又背起来。

    聚源庄是沁州最大的米行,方圆百里一半以上的米从这里进出。一天的出货量是相当可观的。

    二分店的结构和一分店的相似,幸好距离近一点,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这时正是午时,顾客进出越来越频繁,他们已经麻木了,只知道哪里扛了麻袋那里放。留下的只是肉体,灵魂与思维已经消失殆尽。一直到卯时,四只小蚂蚁终于啃掉了一块面包。两老手还能坐直喝水,他俩把连在一起的一堆软肉摊在院子里,感觉天在转地在动。全身组织不到一起。长这么大苦活没少干,可这活儿已经超出了苦的范围。全身的水分都以汗的方式排出体外,他们才发现,从起床到现在没有撒过尿。似乎整个身体干掉了,渴!这是唯一能唤醒他们的东西。两个试着坐起来,康胜瓢了一瓢水,自己喝了几口,把剩下的端给德元。

    “走吧,回去吃饭。”一位老手说。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俩老手还会说话。

    走过漫长的一段路,回到一份店,两具行尸走肉死人一般躺在床上。外界的任何东西再也不能唤醒他们。

    不知过了多久,康胜感到有些饿。慢慢翻起来,他想不起这是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好久他才记起昨天发生的事。点着灯,估计德元也饿了,慢慢叫醒他。得找些吃的啊,先填饱肚子再说。刚要开门,才发现门口放着两盆饭。想来是两老手放的。对他们的怨气消了一半。也体会到昨天为什么不和他们说话的原因。像这样能喘气已经不错了。他俩端起凉饭,吃了起来,感觉四肢都是僵硬的。

    康胜说:“德元,这种活干不了,咱还是走吧。”

    德元也想走,可能到哪里去呢?再回去吗?回去以后还能有勇气出来吗?我们出身贫寒,家庭条件有限。命运把我们放到井底,然后再盖上石磨,要想顶开石磨爬出来,非得脱几层皮不可。难道是命运中安排的“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磨练吗?

    吃完饭,德元说:“先挣点钱,有了盘缠再做打算。”这时,德元觉得背上痒痒的,一抹感觉有水,现在不应该出汗啊。把手伸到灯下一看,是血。康胜连忙撩起他的衣服一看,整个背布满血丝。德元再看康胜,都成这样。白天过度劳累没感觉到。康胜看看德元,希望能改变留在这里的想法。可德元让他失望了。

    第二天,他们听见隔壁有动静,连忙起床走进店铺。毕竟是年轻人,体力回复的很快,既然决定留下来,就该打起精神。于是他们又重复昨天,开始今天的工作。

    半月过去了,他们的身体也变得硬朗起来,也摸索到怎样省力,怎样把力气用在刀刃上。渐渐适应了这份工作。虽然累,但德元还是找空拿出书来看看,他不想让这种体力工作使他思维变得愚钝。

    ……

    冬天,街道的繁华与大自然的沧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民穿上了新衣服,那些系出名门,出身尊贵的乡绅打扮的更加华丽。大街上人来人往,身份还是那么分明。

    这天,方若兰还是公子哥的打扮,晃悠在大街上。这种小城的店铺以及货摊让她没有任何留恋,但她迟迟不想回去。这几天里,大多时间她游荡在街上。她想找前几天邂逅的朋友,她天生好记忆,当时无心却还是记住了他的名字——王德元。无心时多次不期而遇,有心时却无影无踪。真是可遇而不可求。他后悔书摊见面时没有留下他的地址,后悔辩论会后没有把他留下来,真心和他交个朋友。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找他,找到他又能如何。她和他也没多大关系,自己一个女孩怎能和他交朋友,就算是交了朋友,一个农村少年又能给她带来什么好处。她也想用各种理由掩饰自己,可结果是徒劳的。城市一片欣欣向荣,可她冷冷清清。

    她带着失望回到老爷家,刚进门就听见舅表哥喊她:“表妹,你这身打扮别有一番风味,就不怕哪家小姐纠缠上你?”说话的正是宋老先生的大孙子宋星文,和王若兰关系最要好。

    “表哥取笑了,我那有你那么好的艳福啊!你又去淘书画吗?”方若兰答道。

    宋星文说:“爷爷这几天没见你,正要找你呢。快去吧。”说着迈着矫健的步伐出了大门。

    宋家虽然没有多大的财力,在沁州也算是大户人家。宋怀仁是附近有名的文学大儒,德高望重。对后代的教育尤其重视,子孙秉承儒家思想,待人宽容礼貌,在当地一片好名声。大儿子在官府任职,小儿子受女婿方业明的照顾,在沁州做丝绸生意。由于宋老先生健在,兄弟还未分家,好大一家子人,和谐谦让,其乐融融。王若兰家人脉单薄,因此很喜欢来老爷家。王若兰淘气聪慧,给宋家添了不少乐趣,宋老先生对她比亲孙子还疼爱。

    王若兰进到姥爷书房,姥爷正拿着一本书,读的津津有味。她知道姥爷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呆在书房。走过去叫了一声姥爷。甜甜的叫声好像宋老先生吃了一口蜜,心中的不快写在脸上。

    宋老先生抬起头,放下书说:“兰兰来了,是谁惹你生气了。说出来姥爷给你做主。”

    王若兰在宋老先生这里就像一个三岁的孩子。蹲下来,头靠在姥爷怀里说:“没有,就是感觉做什么都没意思。”

    宋老先生说:“你来也有一段时间了,马上快过年了,明天就回去吧。我知道你爸妈想你了。如果喜欢,过完年可以再来啊!”

    王若兰一直很矛盾,是回还是继续留着。经姥爷这么一说,她决定回去过年。

    ……

    聚源庄老板沈兆辉家可是沁州有钱有势的大户。好大的一家院落,前院后院别院几道院相连,大门气势雄伟,门口两具大石狮子虎虎生威。院里养了好多家丁。前院住主人,四合院设计整齐统一,收拾的一尘不染。后院如世外桃源,山水缠绵,景致别具一格,是修养身息的好地方。家丁住别院,宿舍厨房一应俱全。光靠几家米店,如何能撑起这么大的家业,米梁价格透明,利润薄。虽然销量大,收入也是有限的。应该还有其他产业吧。

    老板沈兆辉很少出面管理生意,只做调整米价、大笔货物进出的决策。其他事务都由大掌柜管理,各米店又有分店掌柜管理。账务有三人专门清查,每天算,月终算,年终清。他是有名的戏迷,每天泡在戏园子里。生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沈月婷贤淑懂事,坚守女人的三从四德,做的一手针线活,谁也不会相信富家小姐尽有如此手艺。

    沈月婷芳龄十八,大门不出,小门不迈。正是出嫁的年纪,可不懂得儿女情长,只听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沈兆辉这几年一直想给女儿物色一个好家嫁过去。早先托人向宋家大少爷提亲,却被宋家一口否决。让他丢了面子,心中很是不快。而上门提亲的络绎不绝,从家庭背景,到少年的年龄性情综合考虑,没有一个他中意的。男娶看一人,女嫁看一家。这女儿找婆家比儿子找老婆难得多。

    此刻,父亲去了戏园,三兄弟都出去了。沈月婷在闺房做刺绣。刺绣马上就完毕。上面绣着两只黄色的蝴蝶绕着一朵红玫瑰比翼双飞。丫环说:“小姐,这只蝴蝶绣活了,你看翅膀好像在动呢。不知那位公子前世修来好福气,能娶到这么手巧的夫人。”

    “秀儿,别乱说,咱们女孩说话要注意点。去把箱子拿过来。”

    “这有什么不能说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就这个理儿。”秀儿说着搬来一个小木箱打开。满满一箱全是刺绣,秀儿接着说:“这嫁妆早就准备好了,可老爷还没把亲事定下来。”

    “这亲事那能说定就定,咱俩在一起这不挺好嘛。”

    “这哪是您的真心话啊,你不嫁我还觉得倒好呢。”秀儿说:“宋家大公子有才华,英俊潇洒不假。没见小姐的面就回绝了,他那里知道我家小姐有这么好的手艺。难道天下就再找不到好男人了吗?沁州没有其他地方就没有了吗?”

    沈月婷早就听说宋家大少爷一表人才,为人谦和。尤其文采一绝,是沁州难得的青年俊才。当时母亲试探过她,问她觉得怎么样。她虽没见过本人,却心有所向。这让她心里高兴了好几天。可听说被人家回绝后,口上虽不说,心里失落了好一阵子。她倒没顾及面子,这本来就应该两厢情愿,那能自己一边说了算。可她对宋公子还不死心,是自己不够优秀吗?不是,她知道,她家没有一点文化基础,只是个生意人。父亲是个戏迷难免结识一些戏子,绯闻不断。沈家三个儿子横行乡里,飞扬跋扈。宋家怎能和这样的人家结亲呢?原因不在自身,那又能怪谁呢?只能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