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口才学
字体: 16 + -

第69章 利用“酒话”好办事

    对中国人来说,酒桌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要纽带,是搭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也是办事的最绝途径。所以,学会巧妙地利用酒话求人是非常重要的。

    酒话虽然不能当真,但却是有许多事情都是在喝酒当中解决的。酒能助兴,求人办事者有了酒壮胆,那些难于说出口的话也敢说了,说错了就说是酒醉之误,大不了自罚三杯。当然,被求者也少了那份公事公办的尴尬,答应求事者也是无妨,办成了说是哥们义气,办砸了也无可厚非,只推说酒话而已,旁人当然也不会较真。

    抗战前夕,蒋介石派他的侍从晏道纲到驻扎在陕西的东北军任参谋长,实际上是去西北当监军,督促“剿共”的。

    到了陕西后,晏道纲俨然以蒋介石的化身自居,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东北军将领对于非常反感,但是却敢怒不敢言。

    一次,晏道纲出席一次宴会,正当大家尽情欢娱、举杯畅饮之时,忽见东北军的一位军长王以哲,连喝两口酒,然后把酒杯往后一扔,前仰后合,一副醉态。

    旁边的人欲搀扶他,他一把把他们推开,醉醺醺地说:“别拉我,我要讲话啦??我们的家乡在东北,被日本鬼子给占了。还以为委员长能领导我们打回老家去,我们从东北到华北、华中,这次到了西北,辗转数千里,无非就是想实现打回老家去的愿望。可是,到陕西打仗,损失得不到补充,牺牲的官兵和家属得不到抚恤,阵亡的遗族流落到西安,没有任何救济。张学良副总司令的处境更让人伤心,他每月的特支费只有10万元,真是让人悲伤啊!”

    说完之后,王以哲嚎啕大哭起来,泪流满面。在座的东北军将领无不感到悲痛和义愤,而晏道纲则显得十分尴尬,不知所措。

    在回家的路上,王以哲问随从:“你看我刚才的那出戏,演得怎么样?”随从先是吃了一惊,然后恍然大悟,说:“好,好得很,不但代表我们东北军慷慨陈词,也代表张副总司令出了一口气,倾吐了无法说的心里话。”

    原来王以哲并没有喝醉,他只是借酒话述真情,说话给晏道纲听的。他把长期淤积在心中的郁闷、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强烈不满,全部借助酒话发泄了出来,这是真正的“酒后吐真言。”

    有些话在公众场合,是不允许说出来的,是绝对“犯禁”的。然而,如果能在酒桌上,在“半醉半醒”之中一吐为快,不失为一种高明的策略。

    点睛妙语:

    在酒桌上运用“醉言醉语”,在“如痴如醉”、“朦朦胧胧”中畅所欲言,将一些不该说的“禁语”淋漓尽致地说出来,不仅可以避免祸从口出,还可以增强求人办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