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字体: 16 + -

第38章 你的经济生活地盘(5)

    一些大学生创业者虽然技术出类拔萃,但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要想创业成功,大学生创业者必须技术、经营两手抓,可从合伙创业、家庭创业或从虚拟店铺开始,锻炼创业能力,也可以聘用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日常运作。

    年轻人有创业的想法是好事,但一定要在创业前先了解自己,了解市场,多作准备,做足准备。创业前一定先检视一下自己是否具有成功创业者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经验、资金、技术、能力和明确的方向,拥有这些素质后再创业想不成功都难了。

    8.8老大要涨价,需要理由吗--水价

    你觉得自然界的水能不能算是一种商品?到超市去走一走,看看各种矿泉水,纯净水被明码标价的陈列在柜台上,就已经给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市场经济下,自然界的水也成了一种商品。如果纯净水是因为经过了蒸馏,冷凝等处理,有一定的加工成本,那么像法国的依云矿泉水,定价如此之高,肯定是把水资源本身做为了定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过我们发现,水虽然是商品但又不同于其他商品。

    如果说像依云这样昂贵的矿泉水,我们可以选择不喝,但生活用水却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水虽然看起来那么普通,到处都有,但却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资源。不光是鱼儿离不开水,人类同样也是这样,不能一天没有水。不是谁都可以建个水厂,经营自来水生意的。这种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是由国家垄断的。那么水的价格又是由谁来决定的?国家是否有权涨价呢?

    经济危机的尾巴还没有完全扫除,民用资源和能源的价格就迫不及待的开始涨了,先是电价上涨,之后,紧接着而来的就是各地的水价也纷纷露出了上涨的苗头。

    2009年12月1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社会公布居民水价调整听证方案要点。总体方案中居民水价每立方米拟上调0.9元,其中水资源费上调0.48元,污水处理费上调0.42元。居民水价调整方案将在12月16日听证会上公开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以及调价力度,在实施步骤上北京市发改委提出了“一步到位”和“三年分步到位”两个具体方案,一并提交听证会听证。分步到位的方案提出,2009年至2011年,每年上调0.30元/吨。

    目前北京执行的水价标准为,自来水水费每吨1.7元,水资源费每吨1.1元,污水处理费每吨0.9元。调整后,民用水价每立方米合计将达到4.6元。

    水价上涨其实并非新闻,这几年很多城市的供水价格都在涨,比如南京市民用水价格从每吨1.90元涨到2.30元,杭州市供水价格从每吨1.65元涨到1.92元,等等。从去年年底开始,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陆续加入了自来水涨价的大合唱。尤其最近两个月以来,包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南京等多个大中城市都已经举行了水价上调的听证会。水价上调在全国大部分城市基本上都已经是大势所趋。

    水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在中国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如果一旦涨价,最有经济压力的莫过于普通民众。对于这次涨价,给出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减轻供水企业经营压力,提高市民节水意识;二是长期以来水价构成不合理和水价偏低,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

    水价上涨就能抵制水资源的浪费?水价上调以后,会是哪些人节约用水?会节省水电过日子的人,从来都是那些最普通的民众,尤其是低收入城市居民,他们会为了几元钱攥紧了钱袋子过日子,而有钱人则不会。现在针对广大居民,提高水价真的能让那些用水大户节约用水吗?当然不能,因为但目前浪费水资源的主角根本不是普通民众。

    若一定要通过抬价来节约资源,就要找准浪费的源头,对症下药,比如对工业生产用水、商业经营盈利用水采取较高的计价标准,而城市居民用水的计价标准则可以保持现状或微微上调,这样既能保证普通民众用得起水,也能在一定限度上控制水的用量,实现资源节约的目的。

    地球人都知道,人类正面临着水危机的困扰,节约用水势在必行。但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节水根本成不了居民水价上涨的借口,其实归根结底,涨与不涨,还要看供水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就是涨价的第二个理由站不站得住脚。

    自来水“涨声”一片的另一个理由是“水厂亏损””。供水企业将亏损的理由归于水价偏低,然而导致一个企业或部门亏损的理由就只有价格低这一条吗?我们看看市场经济中的也有许多公司会面临不赚钱的情况,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他们通过管理提高人员效率、减少冗余的人员编制、压缩企业经营成本、通过提高产品的科技做含量、节约生产成本,这些办法都是让一个企业或公司起死回生的好办法。在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只要一亏损就提高自己生产的产品的价格,那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情况下,是没有人会去买它的账的。

    既然如此,凭什么供水企业一亏损,就人提高居民用水的价格呢?以一个正常的企业来说,供水企业为什么亏损,它们应该先看看企业内部是不是有需要改良和整顿的地方。据媒体报导,很多供水企业亏损的根本原因,与在垄断经营状态下,管理不善、人员大量超编密切相关。据统计,由于供水企业管理不善,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管网漏损率在20%以上,城市供水每年损失至少在100亿立方米。供水单位人员超标导致管理费用过高,更是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很多城市供水单位人员超编在50%以上。再加上企业盲目建设导致设施能力过剩,将经营成本与政策性成本混淆,导致成本不合理上升。

    真实的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在水价上涨之前,应该给群众一个说法?很多供水企业抱怨亏损,但很少有企业愿意公布其成本构成,在成本不透明和不合理的情况下,单纯调整水价,将纵容供水企业管理不善和人员超标。

    退一步来讲,水价即使要涨,也不应该用一刀切的手法,粗线条的对所有居民实行同一个标准。从节约用水的角度来说,对于用水量较大的用户,可以实行一个较高的水价,而对于用水量较少的用户,可以实行一个较低的水价。这样才能真正起来让居民节约用水的作用。事实上,如何既让高收入者为高消耗水付出高代价,又让保障低收入者喝得起水,有一个两全其美的中间路线可以走,可以象国外的电价实行阶梯式电价一样,对国内的水价推行阶梯式水价。

    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日本、韩国及美国的部分地区对居民用电采取了阶梯式电价的做法,将居民用电实行分档定价,用电越少价格越低,用电越多价格越高。这样,既能合理反映供电成本,又能兼顾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

    目前,美国、日本、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希腊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均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式电价制度,有些还将阶梯式电价执行范围扩大到工业、商业等用电户。多数国家采取阶梯式递增电价的形式,一般分为46档。其中,最低档居民基本用电需求量,发达国家设定较高,发展中国家设定较低,如美国新泽西州最低档电量为每户每月600千瓦时,日本为120千瓦时,韩国为100千瓦时,埃及、伊朗为50千瓦时,马来西亚为40千瓦时。各档电量一般相差1倍以上,最高档电价一般为最低档电价的1.22.5倍。此外,个别国家为保障低收入群体用电需要,还设置“生命线电价”,如日本中部和关西电力分别对居民用电量8度和15度以内部分实行免费。

    从更深的角度来看,水价的上涨表面上是价格战,核心问题是水资源由谁控制。

    我们处于资源稀缺而货币泛滥的时代,这也就意味着,从长时段来看,所有的资源价格都会上涨,无论是石油、铜、铁矿石、煤炭还是清洁水、稀土,等等,具有长远眼光的投资者都在资源领域跑马圈地。谁掌握了这些关系国家民生的资源资源控制权,谁就拥有了定价权。

    据报道,法国苏伊士集团北从昌图、南到三亚、东起上海、西达重庆,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2家合资企业,供水人口达到了1400万。而具有153年水务领域专业经营历史的法国威立雅公司也在中国掀起了收购狂潮。迄今为止,威立雅拿下了天津、上海、北京、成都、昆明、兰州等近19个城市的21个合资项目,供水人口达到了3000万。这些外资水务公司的经营期限一般在30年左右,也有50年的,而其占股权份额都接近或等于绝对控股的50%。建设部数据显示,外资所占比例尚不足供水/污水处理业总投资额的10%,总量不大,但趋势值得严重关注。

    这些自来水在到达用户终端时,一般要经历两个过程,首先是外资水厂进行水处理,把水卖给国有的管网自来水公司,然后由国有公司卖给百姓。地方政府往往是根据合同价从外资手里买水的,比如一吨水的成本是1.5元,政府的收购价格可能在1.8元到2元之间,然后政府再以低于收购的价格卖给城市居民,地方政府不得不承担巨额亏损,羊毛出在羊身上,涨价就成为唯一的办法。

    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东西都成为商品,可以明码标价的挂牌出售,但是如果是事关自己国家民生的资源如果也卖出去给外国人,可能就等于把国民生计的控制权也给了别人。所以,在任何时候,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的出售必须慎之又慎。眼前的利益虽然诱人,但长远的生存和发展更加重要。否则,涨价到什么时候才有尽头呢?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