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字体: 16 + -

第29章 紧跟经济时代步伐(1)

    ——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金融贸易经济学

    7.1“钱”的内涵知多少--货币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是谁制造了钞票,你在世上称霸道,有人为你累弯了腰,有人为你笑哈哈。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大家都喜欢的,那你一定会想到是钱。有钱可以让人拥有许多东西,花钱可以让人享受更好的生活,赚钱可以让人实现自己的价值。

    天下熙熙攘攘,大多为利而忙,正所谓无利不早起,谋利是老百姓生活的原动力。不过说起钱可没有这么简单,钱学名“货币”,它是投资家买卖的商品,也是金融家空手套白狼的工具,是国家控制经济运行的手段。小老百姓,如果还只是一头钻进钱眼里,只盯着钱看,而不能看得更深更远的话,就很可能终日奔忙,被钱牵着走,就像磨房里打转的驴,盯着吊在眼前的胡萝卜,却总也够不着了。

    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是它的制造需要人工,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同时还易储存。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其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金属货币使用中还会出现磨损的问题,据不完全的统计,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或者在人们的手中、钱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损掉。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

    最早的纸币其实是储户存放在银行那里保管金币/银币的收据。由于携带大量金银货币非常不便,大家就开始用收据进行交易,然后再用收据兑换相应的金币。这个时期的“货币”则完全是金银本位的。因为一定面额的纸币在银行中都对应一定固定价值的金银。比如美国财政部发行的白银券每一美元“白银券”可直接兑换1美元等价银币。

    到了现代,货币已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流通的工具,更是一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工具,曾有经济学家说过,只要摧毁一国的货币就能摧毁一国的经济。货币是如何成为这样一个强大的经济武器的呢?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太平洋加罗林群岛中有个雅浦岛,岛上不出产金属,所以岛上使用巨大的打制成圆形的石头作为交换媒介,岛民们管这种当货币使用的圆形石头叫做费。用石头作货币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比如羽毛和珠串等都一度充任过货币。这里值得说道的是岛民们用石头作交易的方式。与世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个岛上的居民在完成一笔交易后,竟然可以不用搬走石币。

    因为雅浦岛上没有公路,当时的殖民统治者想修一条路,但命令发下去后,岛民们因为赤脚走惯了碎珊瑚小路而懒得执行。情急之下,统治者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派出一个人,拿着一支黑笔,把每块有价值的费都画上一个黑十字,表示这块费已经被政府征收。这个办法真的很神,岛上的公路马上就修好了,而且非常齐整。然后,当局又派出几个人,擦掉了费上的黑十字,擦掉了黑十字的费又成了岛民们自己的资本,岛民和当局都很高兴。

    在这里,弗里德曼展示了他是如何通过一些表面现象来探讨货币现象的。他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并不是出于猎奇,而是想让我们认识货币。所以,他又说了一个文明社会都司空见惯的事情来和岛民们的行为加以对比。

    1932年,法国银行因为美国经济中的某件事情而害怕美国放弃金本位,害怕美国不再按照一盎司黄金兑换20.67美元的传统价格兑换黄金。于是,法国银行要求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把法国存在美国的美元资产,转换成黄金。法国并不想把这笔黄金装船运回法国,所以法国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把黄金存到法国银行的会计账簿上。于是,联邦储备银行的官员来到地下金库,将那笔黄金从一个柜子里拿了出来,又放到了这个金库的另一个柜子里,不同的是,这个柜子上有个标签,标签上表明,这个柜子里的东西是属于法国的。

    联储官员的这一行动当然会见诸财经报刊头条,内容自然是说美国的黄金储备正在减少,法国的黄金储备正在增加。市场对此的理解则是,美元走软,法郎走强。历史上,这次因为法国向美国兑换黄金而造成的所谓黄金流失,最终成了导致1933年银行业大恐慌的原因之一。

    这里其实存在一个信念价值,石头或黄金或纸张能代表财富是基于人们的一种信念。这相当于在中国古代,以白银做为货币时,人们为什么会接受一纸“银票”,是因为有实物白银存在钱庄,用银票可以随时兑换白花花的银子。在金本位的年代,人们相信黄金的价值,而钞票只是黄金的一种纸介代表,如果银行的实物黄金减少了,人们就会怀疑纸票所具有的购买力也减少了。于是人们对持有纸币产生了恐慌。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老百姓都希望自己手中的纸币越多越好,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纸币却不是越多越好的,纸币过多会造成通货膨胀,纸币过少会造成通货紧缩。那么,一个国家的纸币发行量多少才合适呢?答案是,要与这个国家的实际商品流通所需的货币量相等。用一个公式来计算就是:商品价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但是我们看到各国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都是以通货膨胀为主流。多发行的货币被货币发行单位获得,是国家或银行家为控制经济运行和获取资金的一种方法。我们来看看,美元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世界货币,控制世界经济的。

    在西方国家纸币的发行权几乎都归私人银行所有,所以往往造成纸币发行量大于银行内金属货币储备量。西方银行家、商业巨头等长久以来一直依靠对货币的发行权来控制各国经济从中牟取暴利。

    但是长久以来纸币的发行受到金银实体货币的限制与制衡。为了更好的操控纸币的发行权,控制世界各国纸币的汇率,金属银被银行家们逐渐挤出了货币系统。因为银的储量相对较大,以当时世界银行家的经济实力无法面对金银两线的金融作战,所以千方百计将白银从货币体制中挤出去,形成了单一的金本位。

    金本位最早在美国宣告终止,1933年4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美国公民必须上缴他们所有的黄金,政府以20.67美元兑换一盎司的价格收购。任何私藏黄金的人将被重判10年监禁和25万美元的罚款。自此黄金开始与美元脱钩。美元也成为了第一个被国际银行家完全控制,理论上可以不受任何限制随意发行的纸币。

    由于失去黄金作为支撑点,美元的国际价格一度非常不稳定。为了稳定美元价格,国际银行家选中了任何国家都不可缺少的石油作为新的支撑点,首先通过对沙特的控制,使得沙特石油只能以美元进行交易,从而通过石油稳定住了美元的价格,之后又控制欧佩克石油只能通过美元进行交易。这样美元又找到了新的支撑点,从某些角度上来说,现在的美元可以算是“石油本位”了。

    美国的纸币发行银行也就由此牢牢地控制住了美元,从而通过美元石油控制住了世界经济。

    7.2金融大潮中的招风引浪者--热钱

    在股市中可以操纵大盘的有钱人,我们称之为庄家,小散户只有跟得紧才能赚得到一点小钱,而大部分人的钱,就被庄家收入囊中了。庄家用他们的钱作饵,钓得了更多的钱。在国际金融中也有这样一种钱,不同的是它们以短期投机为自己的归宿,专门赚取汇率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差价,它们数额巨大,游走不定,嗅觉灵敏,有利则来,赚上一笔就走。

    它们转战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所到之处,交易额激增,市场好似一片繁荣,走后却只给当地留下一片经济萧条的烂摊子。它们投机谋利,像巨大的蝗虫群一样,给金融市场带来灾难--这就是热钱。

    近日,股市上涨、房价飙升,种种迹象表明,国际巨量资金正徘徊于新兴市场,其中不乏大量热钱踪影。面对香港金管局总裁称为“前所未见”的热钱冲击,中国政府正采取多种措施堵截热钱流入。

    韩国《朝鲜日报》2009年11月25日评论说,热钱的流入正推动新兴市场货币升值,出口竞争力下降,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堆积泡沫等。事实上,由于热钱涌入,新兴市场资产泡沫正在形成。在今年全球十大最佳股市之中,清一色全为新兴市场。与股市一同飙升的还有新兴市场的房地产价格。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楼市均价一年涨幅超过120%,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房价平均涨幅已超过40%;香港涨了20%;韩国、新加坡房市都在迅速回暖。

    中国经济的企暖回升,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强劲动力的同时,也成为热钱觊觎的对象。追踪全球10万亿美元基金流向的epfr global的报告显示,截至11月18日,今年流入新兴市场股市的资金高达568亿美元,超过2007年全年5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而其中流入中国的金额最多。穆迪经济网站的亚洲经济部门主任维兰德拉辛格表示,中国目前确实有热钱累积的担忧。

    数据显示,2009年三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了1410亿美元,而当季外贸顺差与利用外资量仅为600亿美元,800亿美元的巨大差额,被普遍认为是境外热钱的涌入。与此同时,9月份我国新增外汇占款超过4000亿元,10月份也达到2200亿元,均远远超过月均1000多亿元的增长规模。这些无法解释的数据后面,到处都隐藏着热钱的身影。在香港,热钱的涌入更是变本加厉。自去年10月至今年11月中,流入香港的资金高达5675亿港元。

    巨量资金过境的背后,夹杂的是热钱套利的种种冲动。热钱的加速涌入及其带来的风险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外汇管理局今年四五月份就对跨境资金流动形势提出预警。近期,央行在坚持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更是大幅回笼资金对冲流动性,以保证市场的稳定。2009年11月25日,外管局也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个人结售汇业务管理的通知》。

    《通知》将境外同一个人或机构同日、隔日或连续多日将外汇汇给境内5个以上不同个人,收款人分别结汇;5个以上不同个人同日、隔日或连续多日分别购汇后,将外汇汇给境外同一个人或机构;5个以上不同个人同日、隔日或连续多日分别结汇后,将人民币资金存入或汇入同一个人或机构的人民币账户;个人在7日内从同一外汇储蓄账户5次以上提取接近等值1万美元外币现钞;同一个人将其外汇储蓄账户内存款划转至5个以上直系亲属等情况界定为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

    外汇局称,自2007年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个人外汇实行等值5万美元的年度总额管理政策以来,较好地满足了个人在办理留学、旅游、劳务、赡家、咨询等方面的购、结汇需求,但也发现部分个人通过将大额外汇资金拆分为较小金额等方式规避相关管理政策,从而扰乱了正常的个人外汇管理秩序。《通知》对此规定了相关措施。

    调查显示,一些热钱流入内地靠的是“蚂蚁搬家”方式,也就是以居民个人账户,以侨汇形式分拆分次结售汇实现外汇搬家。由此而言,《通知》正是就这一热钱进入渠道,有针对性地强化了监管措施。外汇局认为,《通知》的发布,将有利于遏制异常外汇资金利用个人渠道流出入,打击外汇黑市和地下钱庄,维护规范有序的外汇市场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措施不乏针对性,但是从抑制热钱流入的手段看,仍属于“治标”而非“治本”。热钱之所以觊觎境内市场,其根本原因在于海外资金预期人民币需要大幅升值。

    目前,美元弱势,欧元坚挺,多国本币升值,人民币“盯住”美元,以致美、欧、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均加入“人民币升值”声浪之中。热钱借道虚假贸易及捐赠等潮涌入境,豪赌“人民币升值”。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空间的预期为10%—20%之间,当升值速度明显跟不上预期,就会进一步强化热钱的套汇动机。如果资金是潮水,那么汇率就是堤坝,大量热钱涌入如潮水般地冲击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堤坝。

    目前,国内外舆论正在施压人民币升值,国际热钱正在加速流入中国。在奥巴马访华前夕,国际资本大举进入香港和内地,购买b股和人民币资产。国内媒体和股评人士也大肆渲染人民币升值概念股。结果,此次中美联合声明并未释放出人民币即将升值的明确信号。上海市场交易的b股的总市值在11月飙升25.6%之后,一天中暴跌了7.3%。推动b股飙升的,无疑是有关中国不久将允许人民币再次升值的市场预期,而其回落反映出这一预期已经降温。相信中国政府的决策层正是从b股的大起大落中看到自己所担心的大事件的一个缩影。

    宏观经济决策者一直担心,人民币升值将引发类似于b股市场的资本快进快出,规模则大得多。

    这正是热钱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之一--影响股市的大起大落。热钱给一国经济造成的其他不利之处,我们下面一一列出。

    首先是热钱进来对经济造成推波助澜的虚假繁荣。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热钱在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同时,乘机在其他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不断寻找套利机会。如最明显的莫过于房地产市场。最近几年多来,我国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不能排除一些套利资本进入了我国的房地产市场。

    其次热钱大量进入,加大外汇占款规模,影响货币政策正常操作,扰乱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会大大增加了央行的操作成本,同时也使得我国货币政策主动性不断下降,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