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萧承的计策
等到康帝走了之后,叶轻绡才直起身子,叹了口气,这水灾竟然比前世还严重,无怪乎康帝的表情这般严峻。 她这般想着,也跟着走了进去。
看到叶轻绡,萧桓微不可察的松了口气,开口道:“父皇在御书房议事,一起过去吧。”
叶轻绡还未说话,就见萧承竟也随着出了门。她神情一冷,竟瞬间明白了萧承的想法。看来萧承也想去借机去在康帝那里讨个好了!毕竟前世里的萧承,正是因为处理此事,才被康帝刮目相看的!
只是前世里,萧承还有她出谋划策,今生的萧承决计不会在这片刻时间内想到那么周全的解决办法的。所以,她对此倒是不甚担心。只是即便如此,叶轻绡也不敢掉以轻心,因郑重点头道:“好。”
康帝前脚进了御书房,后脚便看到萧承一脸小心翼翼的站在房门外,明明满脸的渴望进来,眼睛里却是带着几分怯意。
见他这模样,康帝没来由心中一疼。到底是自己的儿子,焉能真的不心疼?只是他面上却未表现出来,只是斥责道:“既然想进来,站在门口做什么,畏畏缩缩的像什么样子!”
闻言,萧承顿时大喜,走进来恭敬地行了大礼,叩谢道:“儿臣多谢父皇!”
而后,他仍旧将自己放在一个角落里,似乎要掩藏起来一般。
见状,康帝微不可察的叹了口气。看来将他幽禁的这几个月,萧承倒是长了一些心,最起码脾气磨得要好了许多了。
只是眼下不是他教育儿子的好时机,因此他又看了一眼陆陆续续进来的大臣,径自走到龙案之后坐下,轻咳一声,肃穆的问道:“众位爱卿都有何主意啊?”
那些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到最后还是年长一些的工部尚书先占了出来,恭声道:“回皇上,民以食为天,灾民流离失所后果严重,当务之急是要先开仓放粮救济百姓。”
他的话说完,一旁的户部尚书立刻反驳道:“开仓放粮固然重要,可是黄河决堤若是一日不修缮,源头便难以解决,届时若大雨再袭,后果会更加严重。微臣建议,还是要先处理黄河堤坝之事,再让灾民流浪沿途的官员开仓放粮,予以救济。”
“不可,黄河决堤工程浩大,非一朝一夕之事,沿岸三城已废,数万百姓嗷嗷待哺,岂是儿戏?”
眼见得这两位尚书先争执了起来,康帝皱着眉头咳嗽了一声,也让二人瞬间安静了下来。康帝看着其他人道:“你们还有何想法?”
他的话音一落,就见萧承往前走了一步,张了张口,却又小心的收了回去。
康帝无意中望去,刚好看到萧承这畏畏缩缩的模样,顿时将火气撒了过去:“想说就说,这等怯懦模样,如何算的朕的儿子!”
他这话格外的重,可萧承等的便是这一句。
见到萧承站出来,叶轻绡没来由的有些心慌。不知为何,她总觉得这样的萧承有哪里怪怪的。
萧承走到正中央,神情里仍旧带着那种畏缩的模样,可是眼睛里却已经闪出几分睿智的光芒。
只见他再次行了一礼,方才轻声道:“父皇,儿臣方才想了一个不成形的主意。”
他声音落下,就见康帝有些不耐烦道:“大声点。”纵然是关了这几个月,可萧承如今这模样也太丢脸了些!
萧承的声音果然又提高了些许,在这偌大的御书房内回荡着:“儿臣窃以为,如今灾民与修缮工作同等重要,且除此之外,还有一项最需要解决的事情。那就是,水灾之后的时疫。”
说到这里,萧承抬头,果然看到了康帝眼中期许的目光,于是继续道:“所以儿臣觉得,要三管齐下,放在一起来做。”
康帝有几分诧异,也起了好奇的心思:“那你倒是说说看,如何三管齐下?”
“如今国库空虚,若真开仓放粮,在投机取巧之人作乱下,只怕会产生灾民之乱。倒不如换一种方式,在修缮堤坝处设置救济点,让灾民与士兵同时修缮堤坝,官府管衣食住。灾民经受了这样大的灾难,在修缮堤坝之时定会尽心尽力,此法可解决灾民和堤坝两个难题;二则,招募各地有能医者,随军前行,并且备好药草,以防时疫。如此一来,”
萧承侃侃而谈,说到最后,眼中那种睿智的光芒又换成了忐忑,有些心虚道:“其实儿臣也只是纸上谈兵,若说得不当之处,还请父皇赎罪。”
“不,你说的很好!”
康帝猛地一拍桌子,兴奋的起身道:“承儿,你这个法子实在是好!你同朕讲一讲,这方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闻言,萧承再次露了一抹不好意思的笑容,回道:“这还要感谢父皇,父皇虽让儿臣思过,却将书房留给了儿臣。这些时日在家中痛定思痛,儿臣翻阅了那些名书古籍,初时晦涩,可看到后来,却是豁然开朗,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一般。今日能出此主意,一则是父皇的教诲,二则也是儿臣侥幸。”
他将这话说完之后,再次行了一个大礼。态度谦恭,不似之前那般意气风发,却反而添了几分纯真的模样。
康帝眼中闪过一抹欣慰,而后看向其他大臣,问道:“爱卿们可有其他意见么?”
这里面的人都是人精,况且萧承的办法也着实好,于是一时之间,这偌大的御书房内倒是都剩下了夸赞之语。
康帝微微点了点头,却是问了萧桓的意见:“子珩,你觉得这法子可行么?”
一时之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萧桓唇角微勾,温声道:“初衷的确不错,实施起来虽然有些费劲儿,但是若能做成了,那倒是功德一件了。”平心而论,这个法子虽然新颖,但是却有实用性。
只是有一点:“物资粮钱要有专人负责,否则若是被居心不良之人层层盘剥,那便是弄巧成拙了。”
看到叶轻绡,萧桓微不可察的松了口气,开口道:“父皇在御书房议事,一起过去吧。”
叶轻绡还未说话,就见萧承竟也随着出了门。她神情一冷,竟瞬间明白了萧承的想法。看来萧承也想去借机去在康帝那里讨个好了!毕竟前世里的萧承,正是因为处理此事,才被康帝刮目相看的!
只是前世里,萧承还有她出谋划策,今生的萧承决计不会在这片刻时间内想到那么周全的解决办法的。所以,她对此倒是不甚担心。只是即便如此,叶轻绡也不敢掉以轻心,因郑重点头道:“好。”
康帝前脚进了御书房,后脚便看到萧承一脸小心翼翼的站在房门外,明明满脸的渴望进来,眼睛里却是带着几分怯意。
见他这模样,康帝没来由心中一疼。到底是自己的儿子,焉能真的不心疼?只是他面上却未表现出来,只是斥责道:“既然想进来,站在门口做什么,畏畏缩缩的像什么样子!”
闻言,萧承顿时大喜,走进来恭敬地行了大礼,叩谢道:“儿臣多谢父皇!”
而后,他仍旧将自己放在一个角落里,似乎要掩藏起来一般。
见状,康帝微不可察的叹了口气。看来将他幽禁的这几个月,萧承倒是长了一些心,最起码脾气磨得要好了许多了。
只是眼下不是他教育儿子的好时机,因此他又看了一眼陆陆续续进来的大臣,径自走到龙案之后坐下,轻咳一声,肃穆的问道:“众位爱卿都有何主意啊?”
那些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到最后还是年长一些的工部尚书先占了出来,恭声道:“回皇上,民以食为天,灾民流离失所后果严重,当务之急是要先开仓放粮救济百姓。”
他的话说完,一旁的户部尚书立刻反驳道:“开仓放粮固然重要,可是黄河决堤若是一日不修缮,源头便难以解决,届时若大雨再袭,后果会更加严重。微臣建议,还是要先处理黄河堤坝之事,再让灾民流浪沿途的官员开仓放粮,予以救济。”
“不可,黄河决堤工程浩大,非一朝一夕之事,沿岸三城已废,数万百姓嗷嗷待哺,岂是儿戏?”
眼见得这两位尚书先争执了起来,康帝皱着眉头咳嗽了一声,也让二人瞬间安静了下来。康帝看着其他人道:“你们还有何想法?”
他的话音一落,就见萧承往前走了一步,张了张口,却又小心的收了回去。
康帝无意中望去,刚好看到萧承这畏畏缩缩的模样,顿时将火气撒了过去:“想说就说,这等怯懦模样,如何算的朕的儿子!”
他这话格外的重,可萧承等的便是这一句。
见到萧承站出来,叶轻绡没来由的有些心慌。不知为何,她总觉得这样的萧承有哪里怪怪的。
萧承走到正中央,神情里仍旧带着那种畏缩的模样,可是眼睛里却已经闪出几分睿智的光芒。
只见他再次行了一礼,方才轻声道:“父皇,儿臣方才想了一个不成形的主意。”
他声音落下,就见康帝有些不耐烦道:“大声点。”纵然是关了这几个月,可萧承如今这模样也太丢脸了些!
萧承的声音果然又提高了些许,在这偌大的御书房内回荡着:“儿臣窃以为,如今灾民与修缮工作同等重要,且除此之外,还有一项最需要解决的事情。那就是,水灾之后的时疫。”
说到这里,萧承抬头,果然看到了康帝眼中期许的目光,于是继续道:“所以儿臣觉得,要三管齐下,放在一起来做。”
康帝有几分诧异,也起了好奇的心思:“那你倒是说说看,如何三管齐下?”
“如今国库空虚,若真开仓放粮,在投机取巧之人作乱下,只怕会产生灾民之乱。倒不如换一种方式,在修缮堤坝处设置救济点,让灾民与士兵同时修缮堤坝,官府管衣食住。灾民经受了这样大的灾难,在修缮堤坝之时定会尽心尽力,此法可解决灾民和堤坝两个难题;二则,招募各地有能医者,随军前行,并且备好药草,以防时疫。如此一来,”
萧承侃侃而谈,说到最后,眼中那种睿智的光芒又换成了忐忑,有些心虚道:“其实儿臣也只是纸上谈兵,若说得不当之处,还请父皇赎罪。”
“不,你说的很好!”
康帝猛地一拍桌子,兴奋的起身道:“承儿,你这个法子实在是好!你同朕讲一讲,这方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闻言,萧承再次露了一抹不好意思的笑容,回道:“这还要感谢父皇,父皇虽让儿臣思过,却将书房留给了儿臣。这些时日在家中痛定思痛,儿臣翻阅了那些名书古籍,初时晦涩,可看到后来,却是豁然开朗,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一般。今日能出此主意,一则是父皇的教诲,二则也是儿臣侥幸。”
他将这话说完之后,再次行了一个大礼。态度谦恭,不似之前那般意气风发,却反而添了几分纯真的模样。
康帝眼中闪过一抹欣慰,而后看向其他大臣,问道:“爱卿们可有其他意见么?”
这里面的人都是人精,况且萧承的办法也着实好,于是一时之间,这偌大的御书房内倒是都剩下了夸赞之语。
康帝微微点了点头,却是问了萧桓的意见:“子珩,你觉得这法子可行么?”
一时之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萧桓唇角微勾,温声道:“初衷的确不错,实施起来虽然有些费劲儿,但是若能做成了,那倒是功德一件了。”平心而论,这个法子虽然新颖,但是却有实用性。
只是有一点:“物资粮钱要有专人负责,否则若是被居心不良之人层层盘剥,那便是弄巧成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