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字体: 16 + -

第17章 世俗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7)

    所有这些教派都具有某种我们已经熟悉的共同特征,而这个特征不论从历史的角度讲,还是从思想角度讲,都是最重要的,可是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只有从某种不同的角度才能得以说明。这种特征就是信徒的教会。这意味着人们不再把宗教团体、即宗教改革运动中的诸教会所说的“可见教会”,看成是某种为超自然目的服务的责任机构,一种必然包括义徒与非义徒的、为了增加上帝荣耀的机构(加尔文派),或者是为人类带来救赎手段的媒介(天主教和路德派);而是单纯地被看作是由一些相信重生的信徒个人并且只由这些人所组成的团体。也就是说,不是把它看成一个教会,而是看成一个教派。这就是那个就本身纯粹形式化的原则,即只有他们个人已经独自取得了信仰的成年人才应受洗——所要表达的全部象征意义所在。就像是浸礼宗教徒在所有的宗教讨论中一再坚持的那样,通过这种信仰进行证明与为基督服务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后者在早年新教正统教义中占统治地位。

    浸礼教提倡在精神上占有上帝赐予的拯救,然而这种占有只有通过个人的彻底领悟才能获得,而这种领悟只能由圣灵作用于个人心中,这是唯一的途径。它是面向所有人的,只要等待圣灵、不要因沉溺于罪恶的尘世而阻止了它的到来就足够了。所以,无论是从对基督教教义的了解,还是通过忏悔寻求上帝的恩宠意义上的来说,信仰的重要性都会被压减到最低的程度,随之就会出现早期基督教的魂灵思想的复兴,当然这种魂灵思想已经是做了重大修改的。比如,门诺·西门斯在1539年发表的《基督教救赎教义基本读物》中,首次为其提出合理教义的那个教派,如同其他浸礼教派一样,希望成为真正的、无暇的基督教会,完全由单独受上帝启蒙和召唤的个人组成,就像使徒会的组成一样。那些再生的人,而且只有他们,是基督的兄弟,因为和基督一样,他们在精神是由上帝直接创造的。绝对逃开了尘世,即避免同世人进行一切不必要的来往。加上对圣经的至高无上的最严格的维护,即以早期基督徒生活为模本,这些就是最早浸礼宗团体的产物;同时,只要旧观念依然存在,逃避尘世的原则就不会彻底消失。

    浸礼宗各派的永久保留的财富是从它们早期占支配地位的动机中选出一条原则,这条原则,我们已经在不同条件下,从加尔文教中有所了解了,并且它的基本重要意义还将反复呈现出来。它们彻底地弃绝了一切肉体崇拜,因为那样做会对本来仅属于上帝的崇敬有所损害。与青年时期的圣·法兰西斯相同的早期的瑞士和德国南部的第一批浸礼教徒,激进地认为《圣经》中的生活方式就是与一切生活享受一刀两断,就是一种直接以使徒生活为蓝本的生活方式。事实上许多初期浸礼教徒的生活很容易让人回想起圣·吉尔斯那种生活方式。可是,这种严格遵循圣经戒律的行为与信仰的精神特质之间存在的联系,并没有一个十分牢固的基础。

    上帝已经向先知和使徒们所揭示的并不是他能够而且愿意揭示这一切。恰恰相反,《圣经》《圣经》的这种经久不衰的、基督教唯一真正的特点的,是作用于日常生活中、直接对任何一个愿意倾听的人诉说的圣灵的力量,而不是在于书面的文字记录。曾被苏温科菲用以反对路德,后来又被福克斯用以反对长老会的这一特征,是早期基督教徒们的戒律。从领悟的持续性这一观念中,发展出了贵格会后来一再提倡的“理智与良知中圣灵的内心戒律之重要性”这一(最终具有决定意义的)著名教义。这个教义,并没有取消《圣经》的权威地位,但是却取消了《圣经》唯一的权威地位,同时,它最终发展到彻底消除了教会拯救说的一切残余思想。对贵格如此,甚至对浸礼宗和圣餐派亦是如此。

    浸礼宗诸派同预定论者,尤其是坚信的加尔文教徒一起,彻底贬毁作为得救途径的种种圣事,从而以最极端的形式实现了尘世宗教的理性化。就连《圣经》中上帝的那些启示,也只有在内心的连续醒悟之光的引导下,才能真正被人所理解。另一方面,至少按照就此得出了必然结论的贵格会教义,它的作用可以一直达到那些从不知道《圣经》形式的启示的人们。只有由受圣灵启示的人们组成的这种无形教会,才具有“教会之外没有拯救”的特征。没有内心之光,自然人、甚至是受自然理性引导的人,依旧是纯粹的行尸走肉,他们的无神性受到了包括贵格会在内的浸礼宗诸派的严词谴责,并且其严厉程度比加尔文教派更为激烈。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静候圣灵带来的重生,对它敞开心扉,那么它就可以引领我们进入一种彻底战胜罪恶力量的状态,这样,即使是罪恶的复萌也实际上成为不可能发生之事,更不用说丧失恩宠状态了。然而,如同较后出现的卫斯理宗认为的一样,达到这种状态不是常规,而是个人的完善程度必须不断提高。

    不过,所有浸礼宗团体都希望成为纯洁的教派,即其教徒的行为无可非议。真心实意的对尘世及其利益的抛弃,无条件地服从通过良知传言上帝,是获得真正重生的唯一标志,因此,获得救赎必须具备一种相应的行为。上帝的恩宠是无法挣来的,一个人只有遵从其良心的指引,才有理由认为自己获得了重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善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一直坚持的巴克莱的这个结论性推理,事实上又是加尔文教义的等价物,并且肯定在流行于英国和尼德兰的浸礼宗诸派中的加尔文教禁欲主义的影响下形成的。乔治·福克斯的早期传教活动,全部都是用来劝说人们诚心诚意地实践这种思想。

    然而,由于抛弃了预定论,期待圣灵降临的思想就成了具有独特的理性特点的浸礼宗道德观念赖以存在的心理上首先的基础,甚至在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是贵格会集会的一大特点,对此巴克莱已经做了透彻的分析。这种默待的目的,是要克服一切冲动和不合理的东西,克服自然人的激情和主观意愿。为了听到上帝的话语,他必须保持静默,以创造出灵魂的宁静和谐。自然,这种等待可能导致歇斯底里和预言家的出现,并且只要来世希望尚存,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蕴藏千年的宗教狂热的迸发,这种情形在一切类似的宗教中都可能出现,在那个最后在明斯特土崩瓦解的宗教运动中,就曾发生过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