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字体: 16 + -

第79章 谁在生病? (2)

    第一节   谁在生病? (2)

    然而,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尽管现代医学突飞猛进,但真正可以治愈的疾病其实并不多,而且即使有些病可以治,但在治疗的同时还会引发其他疾病,以胆结石为例,不少患者在胆囊切除之后,消化功能减退,常常腹泻或便秘,形成了“一病方愈,一病又生”的局面。为什么会如此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就像是一个传统的笑话:有某人畏鬼,一晚月下行,看见后面一个黑影总跟着自己,心里大恐,疾驰归,影亦急随。某人大怒,回首搏战其影,影亦相搏之。其人大呼:鬼力甚大!更搏之,力竭而亡。

    正如我们前面讲过的看电影的道理一样,其实所谓解剖形体上的疾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个影子而已,就如同皮影戏里的影子一样。肝脏有病,可能不仅仅是肝炎,而可能是厥阴之病,或者是少阴之病,也可能是阳明之病,更可能是整个藏象系统的疾病。如果我们专注于肝脏上的病象,即使治好了肝炎之流,可是并没有消除造成当初疾病的根源,原来的病邪在藏象系统的流转中,可能会引发别处的疾病。

    这就如同我们城市的居民小区里来了个小偷,当他从张家破窗而入以后,张家人将其赶了出去,并动手将损坏的窗户修好。可是这个小偷还在居民小区里游荡,很可能他又会从李家破门而入。而李家如果也是将其赶出家门的话,这个小偷下一个目标就可能是王家、赵家……只有当小区的保安将其抓起来,失窃的现象才会终止。

    所以西医一直在玩赶小偷的游戏,将小偷从东家赶到西家,每一次将小偷赶出家门的时候,他们都要发出一阵欢呼:试看天下谁能敌!孰不知此时的小偷也正在暗自得意:我是小偷我怕谁?你们奈我何?

    中医的藏象理论其实早已将这种关系表达得十分清楚,所谓的身体上的疾病就是“象”,正如电影屏幕上那些晃动的影像,而所谓的“藏”,则代表以五藏为核心的那套生命系统,正如电影的放映机一般。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身体上的疾病现象其实就是某种结果,而不是造成结果的原因。

    1998年大洪水时,几十万人上堤查险,哪里有渗透和管涌就要立刻加固,首先要保住大堤,然后等待洪水慢慢退去。其实滔滔的江水才是根本的原因,渗透和管涌都是原因的结果。如果将一江洪水尽数泄去,哪里还有渗透和管涌呢?所以治病一定要针对根本,尽管这种做法慢一些,但却是根本大法。而西医则是向影子开战的勇士,做的是扬汤止沸的工作,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让灶火慢慢烧尽。

    什么是疾病?

    也许有人会说:等等,你上面说其实许多疾病的根源都是藏象生命系统的疾病,而且藏象生命就是传说里的灵魂,也是宗教里的“神”,它们是具有高级智慧的宇宙生命,难道“神”也会得病吗?

    在我们已知的宇宙中,除了宇宙本身,我们还没有发现可以永恒存在的东西,太阳系很伟大,但它也有衰亡的那一天,银河系同样会有那么一天。现在天文学借助各种仪器,经常可以发现宇宙生生死死的现象,超新星的爆炸、黑洞的吞噬、星系之间的碰撞……等等。因此出生、成长、衰败、死亡,这是宇宙的同一律,只要生存于这个宇宙中的事物,都逃不脱这个同一律。

    藏象生命系统,不论是来自遥远的宇宙深处,还是来自古老的地球表面,它们都是我们已知世界的生命体,都要受宇宙同一律的制约,因此它们也有出生、成长、衰败、死亡等几个生命的阶段。因此,在128年的生命周期里,藏象生命系统与人类一样,随时都会感染上疾病。

    此外,如果藏象生命源自遥远的星际空间,那么它们对宇宙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有十分明确的反映,比如说,当距离地球十几亿光年以外发生了超新星爆炸,可能对地球人而言根本感觉不到,但对于藏象生命系统而言可能就是一次流感。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中医里我们要去关注那些与我们根本没有关系的星系,即二十八宿对人类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疾病呢?

    有人曾将疾病定义为:“疾病是一种正常功能、能力受到损害或由环境因素造成功能、能力受到限制的一种内在的状态。”但这是一种很哲学化的定义,对于临床实践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对于理解遗传变异也没有帮助。

    所以临床上通常是用对疾病的描述来为疾病定义,如“疾病是病人所处的一种具有不利结果的、具有危险性增加的状态”。这就是一种疾病状态的描述。随着基因科学的发展,人们又试图从基因的角度来为疾病定义:“病人基因型或者表现型上要有潜在的不良后果时才能称其为疾病。”

    但以上这些定义,并没有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可见疾病的定义不太好下。于是也有人主张不要给疾病下定义,医生嘛治病就行,管它疾病是什么东西。

    大家可以看出,上面的这几种定义,都是站在形体疾病的角度来说的,基本上以体述为主,就是身体的自我感觉为主。中医对人类生命的认识与现代医学截然不同,它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不太重视体述的感觉,比如说,当中医说病人阴阳失调时,可能病人此时并没有明显的不利结果或者危险性,但阴阳失调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当然,《黄帝内经》中并没有给疾病下过明确的定义,但从其讨论疾病的分类中可以看出,中医更加重视病因及疾病的来源。因此我们在综合了《内经》的基本精神后,从中医的角度提出了一个疾病的定义:不正常的宇宙精气进入藏象系统时就是疾病!这是我们又一重要的假设。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这个定义并没有关注形体在疾病时的感受,而是以藏象生命体为核心来定义疾病的,这完全符合中医“一个核心二种关系”的理论构架。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如果把这个假设确定下来,我们再回头看中医对疾病的一条重要定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关于这条理论,历史上许多人争论不休,不知道应该怎么来理解。其实用我们的上面假设一套这句经文,一切都清楚了。

    这两句话,本质上说的只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宇宙之精的多少,也就是五运六气中所说的“太过”与“不及”。

    我们打一个比喻,长江上游如果来水多于年平均量,那就是“太过”了,会发生洪涝;相反,如果长江上游来水少于年平均量,那就是“不及”了,会发生干旱。对于长江流域而言,太多与太少都是不正常的。

    那么对于藏象生命体而言,宇宙精气的过多与过少也是不正常的,都可以引发疾病。当“太过”时,无论来自外部空间还是来自内部,都可以引起“实”的病症,同样,当“不及”时,不论来自外部还是来自内部,都可以引起“虚”的病症。

    现在有不少所谓的专家教授,将“邪气盛”与“精气夺”看成是两个东西,将“邪气”看作是疾病,如六淫、气滞、血瘀等等,而将“精气”指为正气、元气等等,真是让人笑掉大牙。孰不知,当“精气夺”时,那也是“邪气”,这两者是一个东西的两种状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