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字体: 16 + -

第27章 藏象:生命之树 (1)

    第四节     藏象:生命之树 (1)

    如果地球上除了我们人类,光秃秃的一片,那么这个世界肯定没有意思,很易发生视觉疲劳,就如同美国“机遇号”传回来的火星照片。世界的绚丽多彩,生机勃勃,在于生命的多样性,天空中有飞动的鸟,大海中有游动的鱼,陆地上有奔跑的兽,这个世界才是美丽的。所以了解世界,在某个方面说其实就是了解生命,唯有生命能让我们感动,唯有生命才能震撼我们的心灵。

    经过几万年的不断认识,我们对地球上的生命有所了解,但正是这种了解同时也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在意识的深处,我们愿意相信: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生物都与我们的认识相似。于是人们在幻想外星生命时,总是在其中加入人的因素,例如,美国第一部反映外星生物的电影《e.t.外星人》中的外星生物,怎么看都与人类有几分相似,差别只是在比例上,或者数量上。比如外星人的头和眼睛都很大,手指只有二根。其它的文章、电影在描绘外星生物时,也或多或少受地球生物形式的影响,例如《异形》中的外星生物像蜢蚱,《黑衣警探》中的外星生物,有的像虫,有的像章鱼等等。其实将来真正面对外星生物时,我们可能会有大失所望的感觉,因为生物的多样性远远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

    那么,我们体内的藏象生命体究竟是个什么样呢?我们目前只知道,它与我们解剖生命的形式绝不相同,也知道它的核心是个立体的圆轮,但它的整个生命形态我们并不知道。要想彻底了解藏象生命的形式,我们必须知道它究竟包括哪些部分,然后才能勾画出它的形象。

    藏象不包括六腑

    首先我们来重温一下藏象的内容。《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食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有人据此认为,“藏象”应该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六腑。但我们认为,“藏象”不应该包括六腑,理由如下:

    1、从行文上看,上述经文主要在论述五藏,最后一句“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食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其实讲的是脾,因为脾与六腑有相同的功能,也可以看作是对脾的论述,而且它所列举的“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都是脾藏的基本特征。

    2、上面提到的六腑其实不全,还缺了一个胆。因为在胆的归属上,《内经》本身就有分歧,一会说胆属于六腑,一会又说胆属于奇恒之腑。这样一个残缺不全的六腑,不能作为“藏象”系统的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它残缺不全,这也能反过来证明,上引经文的最后一句讲的还是“五藏”,而不是六腑。

    3、我们上面说到,五藏可以化意为神、魂、魄、意、志,而这五者都属于某种精神因素,也就是说精神现象是五藏的本质。六腑在功能上与上述五藏的特点相去很远,《灵枢?经水》明确说:“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十分明显,五藏与六腑不在一个界定的范围内。

    也许有人说:《内经》中明确记载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三焦者……属膀胱,怎么能说藏象不包括六腑呢?我们认为,这段记载只能证明五藏在运行时与六腑有关联,但不能作为六腑是藏象内容的证据。而且《素问?五藏生成论》也记载:心合脉……肺合皮……肝合筋……脾合肉……肾合骨,难道皮肉、毛发也应该包括在藏象里吗?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中医藏象系统中不包括六腑。

    藏象不包括奇恒之腑

    现在理论界说藏象包括奇恒之腑,是因为《内经》中在论述藏象时,曾经谈到毛、皮、骨、筋、髓、脉、胆,这些都属于奇恒之腑。《素问?五脏别论》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我们认为,中医藏象不应该包括奇恒之腑在内,原因有两条:

    1、奇恒之腑名称的出现,是在黄帝与岐伯的对话里,而且根据记载可知,当时对脏腑的划分很混乱,医师(方士)们没有统一的概念,例如,胆既已经属于六腑,但又出现在奇恒之腑内。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以前相当一段时间内,社会上的医学资料杂乱,同一内容有不同的理解与称谓。这一现象反而证明了我们的假设:中医并非我们这代文明发明的,而是从别的地方或文明继承而来,由于继承的渠道不同、理解不同,造成医学资料的杂乱。

    因此,极有可能在历史上奇恒之腑就不属于藏象。而且在《内经》藏象的有关论述中,也没有明确将它包括在藏象内,上文两个“藏”字的含义,与五藏之“藏”是有区别的。

    2、奇恒之腑的论述仅见于《素问?五脏别论》,古人在使用“别论”、“别裁集”等极有讲究,它一般是佚文、有争议等内容。可见奇恒之腑在当时它就不入正论,纯属于旁枝,这与藏象、六腑等的正统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藏象包括经络

    《六节藏象论》中没有明确说藏象包括经络,所以历史上就有争论。有的人认为,藏象理应包括经络;有的人则认为,《内经》中没有明确记载,所以经络不应该包括在藏象中。《内经讲义》第一版中说藏象包括经络,但在第二版、第五版中却明确藏象不包括经络。任应秋认为藏象应该包括经络。

    我们认为,藏象中包含经络,理由有二:

    1、《内经》中有记载,例如,《素问?调经论》曰:“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经隧,以行血气。”文中明确记载“五脏之道,皆出经隧”,五藏系统是通过经络而通连全身。此类记载,在《内经》中还有许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2、如果藏象是个生理系统,它的运行没有经络是不行的,五藏按照五行运行,相互之间都有联系,这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例如心之主为肾,肺金遇脾土而生,遇心火而克等等。五藏之间的相互联系靠什么呢?靠的就是经络,没有了经络,五藏仅仅是五个点,而不能形成一个系统。

    而且人体十二条正经络“如环无端”,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网络。手阳明大肠经进入胸腔络肺,又在鼻翼旁交于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除了交于大肠经,其分支还络于脾;手太阳小肠经,上络于手少阳阴心经,下交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上络肾,下交于手少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交于足少阳胆经,络于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交于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

    也许有人会认为:既然经络已将六腑串连在一起,为什么六腑就不能是五藏系统呢?阳光可以通过皮肤转化为钙,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说阳光也是人体生理系统的一部分。虽然经络在经行路线上串连了六腑,但从概念界定、功能等方面,它都与藏象根本不同,所以它们本身并不属于藏象系统。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出,它沿着京兰线开往兰州,沿途要经过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的无数城镇,这些城镇为铁路提供客源、货源、水、燃料等,保证火车的正常运行。但这些城镇本身却并不属于铁路系统。所以尽管经络串连了六腑,但六腑却并不属于藏象系统,它们永远属于解剖意义上的第一生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