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植物
字体: 16 + -

第30章 竹林

    藋藋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国风·卫风·竹竿》

    卫女远嫁诸侯,欲归不能,以诗抒思父母、念故园之情。

    

    1 籊籊(tì替):长而尖削貌。

    2 尔思:想念你。尔,你。

    3 泉源:一说水名。即百泉,在卫之西北,而东南流入淇水。

    4 行:远嫁。

    5 瑳(cuō搓):玉色洁白,这里指露齿巧笑状。

    6 傩(nuó挪):通"娜",婀娜。一说行动有节奏的样子。

    7 滺(yōu悠):河水荡漾之状。

    8 楫:船桨。桧、松:木名。桧,柏叶松身。

    9 言:语助词,相当"而"字。

    10 写:通"泻",排解。

    

    竹,禾本科,多年生竹类。《诗经》里的竹,并没有专指的类别,是一种泛指。

    《竹竿》是奇女子兼诗人许穆夫人的一篇思乡之作,文中之竹,是她回忆和亲人一起生活时,垂钓淇水上,乐趣陶然的图画里,连接父母兄弟姐妹的一种附着物,那种望着水面,浅笑和静等当中无忧无虑的欢喜之情,是乡愁溶在水面上时,安抚人心的影子里对岁月流逝的不忍神色。

    自然里的竹子,色泽淡雅,身子修长,有节常青,韧而难折,中空有度。竹所生成的乐音里,笛声动人情,萧声催人伤。竹子的身上,很好的反映了儒、佛、道三家交融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人立身向世的风骨和抒情冶性的身影。“何可一日无此君”的晋人王徽之,“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东坡,都是千古让人惊讶的竹痴。对于正经历着农业社会过度到现代工业社会的我们,对这种爱慕自然生灵,就象痴恋一个不舍女子一样的性情,即觉得有趣,又觉得难以合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心理节奏。中间所缺失的,或许正是现代工业社会中,和钢筋水泥的日常生活相互融合的道德架构的建立。自然里的一片深林竹海中,除了自然之美,是不是还有我们想要寻找心灵答案的一些解释,正走在社会转型路上的人,总是不得而知。

    我们生活的世界,随着城市院落的逐渐消失,竹子更多只是公园里众人的观赏物。柳宗元在“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的《竹》中诗里所表露的不折性情,早已经游离出我们被快节奏的生活所控制的心性之外。欲望的河流里游走的人们,在孤独和黯然里发出的嘶哑声音,让我们在安然的物质生活里,总有种说不出的失落————一种现代人的失落,看到眼前绿叶缭绕的竹林,却失落了内心的一片竹林,这会不会更加令人可惜?

    记忆里,吃过最香的米饭是蜀地农家渗了蜂蜜的竹桶饭,麻油姜丝的凉拌笋片是熟悉的家常菜。生活里,和一个心悦的人,不管走在什么样的路上,都会觉得神安物静,如走在竹林深深中间,这也是愿望树上的事。假日旅游去寻找小镇竹林,那是因为内心被俗世的困惑和伤痛所挤压,想要让缺失和有残影的内心被竹的自性和它的自然里的静幽来淘洗一凡。

    坐于几把竹椅上,酒色间,和三五友人论过天时,聊过爱恨。写这些文字时,自己的竹林却是一片乱影,月下竹影之愁和腐土里的新笋之势,不知道是不是这竹所要给我的?用一个夜晚,走一段文字中竹林里的路,对一个城市里象蚂蚁一样忙碌生活的人来说,不管从中觉得忧伤还是喜悦,都是件奢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