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的黎明
字体: 16 + -

陆风(十二)、

    “浪潮”比陆风料想的更快席卷整间小学,在同学的口耳相传中,越来越多的班级加入到“浪潮”当中。一开始学校默许了这种状况,因为他们发现学生比以前更积极学习了,学生的成绩也从全市的中游一跃到了顶尖的位置。就在老师们对这一变化感到欣喜的同时,他们也渐渐察觉到事件的不同寻常。

    学生们时常喊着统一的口号做着相同的事情,他们的校服都穿得一丝不苟,下课后走廊上再也看不见大声吵闹的同学,捣乱分子好像一夜间从学校被抹去了一样。经过打听,老师们才知道原来每个班级都有几个人负责维持秩序,那些人有个统一的称号,叫“思想治安官”。

    集体的凝聚力突然强大的让人难以接受,更让学校感到恐惧的是,他们渐渐产生了一种不安定感,一种对于手中风筝纷纷断线却无法掌控的无力感,风筝飞得越高,他们越是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不可触及。学生们不再认真听讲,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但是他们的成绩却偏偏变得越来越好。老师们上课就有如对着空气在演讲,宣布下课时学生也无动于衷,就像自有一套作息时间似的。

    马涛是陆风班里的班主任,起初他还为班上同学取得的成绩进步沾沾自得,因为之前校长的汽车被砸事件牵扯到他班上的学生而使校长对他表露失望,耿耿于怀的他正苦于无法扭转校长的态度,学生成绩的突然提高给了他大吹特吹的资本。但是,当大家都意识到事情不对劲时,矛头自然就指向了他,因为当初是他最先夸耀自己班上的学生取得的成绩,而且大名鼎鼎的“浪潮”发起人正是他们班的陆风。

    一天上体育课,他终于忍不住让陆风单独留了下来,他希望搞懂到底是怎么回事。

    操场上是学生们热闹的喊叫声、篮球打在地上的咚咚声以及短跑起步时吹响的短哨声。

    “陆风,老师问你,浪潮是什么?”马涛面带笑容地问道,他觉得一开始还是不要太严肃的好。

    陆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老师,学校是什么?”

    马涛一愣,一时间竟反应不过来。操场上有个学生投篮,篮球打在篮板上,在篮筐中洗了两圈后掉在地上。

    “学校就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啊。”马涛半晌才答道。

    “那学习是为了什么?”陆风问道。

    马涛有些不耐烦了:“学习当然就是为了你们将来可以实现理想,生活能过得更好一点。”

    陆风说:“老师,浪潮也是一样的。浪潮就是思想上的学校,为了将来大家都能实现理想,生活过得更好。”

    马涛觉得这孩子在敷衍自己,但是他还是耐心地问道:“你这么说太抽象了,老师不明白。”

    陆风突然站了起来,眼神中隐藏着光芒,他说道:“老师,你有体验过那种天朗气清,心中没有一丝阴霾,眼中所见即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没有苦恼,不需踌躇,目标明确不容怀疑,付出即所得的美妙感觉吗?”

    陆风说:“人总是在自我怀疑和摇摆不定上浪费太多时间,就像一颗水滴般眼巴巴地等待着蒸发。你想像一下自己面对着一片大海,这片大海就是被人类无端浪费的时间,那将是多么浩瀚的数量?浩瀚到这些时间都足够人类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再重新发展一遍了……”

    操场中响起了一声枪响,起点处的短跑选手同时跑出,像疾风一样冲向终点,四周田径队的同学在为他们呼喊打气。陆风继续道:

    “再想一下,难道这片死寂的大海就活该被浪费吗?真的不该有人去利用他,掀起一股‘浪潮’来引导他,让人类的文明像浪潮一样翻滚向前吗?”

    马涛听得瞠目结舌,他绝对想象不出这些话是出自一个小学生口里。在找陆风谈话前,他已经在网上搜索了一遍“浪潮”相关的信息,他知道陆风口中的“浪潮”是来自一部叫《浪潮》的影片,影片讲述的就是一次独裁政治的教学实验,由老师扮演的独裁者在五天时间内就成功将所有学生改造成一群法西斯信徒,情况一发不可收拾。

    这是一个极端危险的信号,马涛想,不管陆风是用这种方法来激励学习还是什么,但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会给他的前途蒙上阴影的,事实上他只求这届学生能安安稳稳地从自己手上毕业。

    马涛严正地说道:“陆风,老师觉得所谓的‘浪潮’活动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学生就该管好自己的本份好好学习,有空就多去运动,不要整天动脑筋想些不该想的事。所以,老师希望你从今天起解散‘浪潮’活动,明白吗?”

    陆风冷冷地注视着马涛,一个小学生露出这种眼神让他觉得毛骨悚然,甚至开始打退堂鼓了。但是陆风却云淡风轻地说道:

    “既然老师这么说那就这么办好了,还有什么事吗?没事我上体育课去了。”

    “好、好的。”马涛松了口气,但不知为何,他的心中却腾起一种不妙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