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企工作的日子里
字体: 16 + -

第五章: 兼职工作

    张嘉益居住在工厂家属院单元房不到五十平米,号称“间半”房。屋子里有一间二十平米大间,作为客厅放着简单的沙发、茶几。里边撑着一张单人床,应急之用;卧室空间仅仅不到十个平方;除了不足四个左右平米的饭厅之外,其余的空间被阳台、厨房、卫生间了所占据。

    房间位置还算不错,在四楼,这在最高楼层只有六层的家属楼栋里边,可算是最佳的位置了。

    工厂房改为职工争取了最大福利,享受着本市最优惠的政策。房子产权购买者享有七成,张嘉益、王佳怡所住的房间需要支付六千元的费用,才能享有产权。

    工厂效益不好,再加房改政策实施紧随而至,张嘉益、王佳怡一合计,除了留给他们日常的生活费用和应急金后,买房的钱还差一半。

    张嘉益很是着急,工厂如果没有希望了,家属院的位置离市中心不远,地理位置不赖,就是再找活路也方便,也就是半个小时的路程,如果现在不及时买下,那以后连栖身之地都没有了。

    “要不我去找我父母借点?”王佳怡也是想了好久才征求张嘉益的意见。

    张嘉益看了看王佳怡,淡淡的一笑说:“这件事,我来想办法,你不要操心,养好身体,照顾好孩子要紧”。

    其实,张嘉益知道,王佳怡为自己,曾不惜惹怒了自己父母一事至今还让他触目惊心。

    王佳怡的父亲早年当兵,提干专业后回到古都市一家挖掘机配件厂,八三年工厂改制,病退回家,为亲戚打理工地。母亲在本乡村当民办教师,还有一个弟弟,家里的日子还算红火。

    王佳怡九零年从古都纺织技校毕业后,经母亲的姨表哥哥,也就是工厂现任的劳资处长运作,将她调配的纺织厂上班。

    表舅想她安排到工厂化验中心,还按她父母意思为其张罗条件好的人家,可王佳怡就是任性,坚决要求表舅安排自己到车间,她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个人婚事也是坚持个人主见。

    当张嘉益第一次拜见王佳怡父母时,他们对张嘉益本人看着顺眼,还觉得自己女儿眼光不错,高兴之余,便对张嘉益家底进行调查,当得知:张嘉益老家在农村,兄妹较多,又是长子,家庭比较困难,就坚决反对他们的婚事。

    对此,王佳怡也苦口婆心做父母工作,虽然开通的父亲理解女儿心思,但固执的母亲坚决不同意他们亲事,曾威胁与她断绝母女关系要挟,试图吓唬王佳怡改变注意,可王佳怡好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不惜冒着与母亲闹翻的后果依然的不改初衷。

    结婚时,王佳怡考虑张嘉益家境,只是买了必要的衣服,为张嘉益家里省了好大一笔开支,这又一次冒犯了母亲,以至于王佳怡结婚时,父母没有参加他们的婚礼,事后的一切礼节都是表舅替代她父母张罗办理的。

    自从张嘉益被破格提拔重用之后,王佳怡的父母对王佳怡的态度才有所缓和,而这一切也是张嘉益在事后从表舅那里得知的。

    想到往事,张嘉益咋肯忍心让王佳怡再去向她父母张口伸手借钱那?

    回到老家,张嘉益向父母提起买房一事,父母很为难,拿出五百元对张嘉益说:“你们兄弟两个以前以后结婚后,我们就不当家了,这是你这几年给我们的零花钱,我们还给你攒着,其它的你找你弟弟商量吧!”

    张嘉益坚持不要,父母说:“先救急吧,我们现在身子还好,等你过好了,有心再说吧!”张嘉益眼含泪水,喃喃说道:“没想到毕业刚有孝敬母亲的能力,现在又要让父母操心了。”

    弟弟听了张嘉益提及借钱的事,默不作声,倒是心口直快的弟媳妇开腔说道:”哥实不相瞒,你弟弟这几年做生意是赚了一些钱,但你看看,父母原来盖的土房实在不能住了,我们也想明年建一层房子,钱还不够那,还想让你和嫂子给支持一下?”

    “既然你们也困难,那就算了,”张嘉益失望的回到父母那里,叹气的摇了摇头,一切母亲都明白了。

    倒是大妹得知张嘉益情况,给张嘉益送去五百元,还不好意思的说:“哥,我们就这点能力,你收下吧!”说完,连饭也顾不上吃,就匆忙赶回去了。”

    望着大妹远去的背影,王佳怡深有感触的说:“没有想到大妹在关键之时倒是竭尽全力相帮,她带着残疾的手和妹夫赚钱也不易,有了一定先还她的。”

    两人一算还差两千块钱,王佳怡说:“要不我们把留下的那两千救命钱用上吧,这事不用何时用,先有个安乐窝再说吧,一切都会好的。”

    正当张嘉益与王佳怡相互说服对方时,争论的不可开交之时,郭彩青登门的造访,让小两口感到意外。

    “张主任,最近一向可好?”看到张嘉益迟疑的样子,郭采青摘下墨镜,朝着张嘉益一笑。但见张嘉益满脸焦虑,头发凌乱,胡子吧擦,一身颓废狼狈窘态。连连感叹:“两年不见,张主任与往日大不相同。”

    “看你的打扮,像是个发财的老板,咋想起你这位倒霉的老哥了?”张嘉益看着郭菜青,还是那样:身着西装,油头滑脑,玩世不恭的样子,唯一不同的是,通讯的设备换上了最前卫的时尚,手里捧着大哥大。也针锋相对,柔中带刺,不甘示弱的在气势上服输。

    “打电话到你办公室,说你回家了,瞧见大家心不在焉的样子,那是上班,就到你这里碰碰运气,看你在不在家?”

    “是否来客人了,快让屋里坐!”王佳怡抱着男孩,从卧室出来,看到郭采青,说道:“是你,稀客,请进屋说话。”

    “见过嫂子,听说孩子已满百日了,没有及时恭贺,见面补上!”,话音刚落,随机掏出三百元塞给王佳怡。”

    “这礼太重了,受不起!”王佳怡说着,把钱退给郭采青,要知道,这个礼金相当于王佳怡九五年的一个月的正常工资。

    郭采青明白王佳怡心思,笑着说道:“比起张哥对我过去的帮助,不算什么,何况我还有事相求,就不要推辞了?”

    “那你先坐会,我给你准备便饭,”说完,把孩子要寄给张嘉益。郭采青见状,连忙说道:“嫂子,不用了,如果方便,午饭你自理,把张哥借我一用,我们外出谈点业务。”

    “那好,悉听尊便,你们去吧,”然后嘱托张嘉益出去少喝酒,不要误事。

    两人出来,郭采青带张嘉益到一家咖啡馆,选了一间小包间,点了一壶咖啡,待服务员端进来后,对服务员交代,没有打招呼,不要随意打扰他们。

    “我们先谈事,在点饭吧,”郭采青开口提议道,“一切听从请郭老板安排,”张嘉益随即回应其建议。

    “好,我先说,我研究生已经毕业了,现在受新加坡一家外语培训公司合伙邀请,在我们古都开办外语培训机构,我是投资人之一,占有少量股份,授权负责公司运营,实行单独核算,自主经营,培训对象为想到外企、合资企业工作的求职白领、在校大中专学生、出国人员等群体,初步开设英语、日语口语短训班,还承揽了一些大学院校外文资料翻译。”

    “这个想法不错,一定不错吧,”张嘉益试探性的询问。

    郭采青笑了笑回答说;“目前看效果不错,所以想扩大招生规模,你在英语方面的能力,我觉得正好得到发挥,你意下如何?”

    “可我还在上班?”张嘉益不可奈何的说道:“好事倒是好事!”

    “你们那还叫上班,据我了解,现在你也不用随领导们瞎忙了,与其说上班,还不如说等死,何不趁此为小孩以后考虑,为家人考虑吧!”

    “那让我考虑考虑吧,”张嘉益内心很愿意考虑,表面还是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他心里知道,这次不同以往的相互帮忙,而是要给好哥们去打工,以后的关系是利益的关系了,需要慎重考虑了。

    “你考核与嫂子商量,不用急着回答,关于待遇问题,我们亲兄弟明算账,一般教师每月完成课时工资六百元,对于你以后除了授课,还要负责教学事务管理,先按八百元支付,只有奖金,我不敢说多少,但肯定有,到时按业绩核算;至于翻译资料,可以拿回家里加班做,报酬三七分成,但需觉得保证质量,因为这是我的老师们给介绍的,绝对不能失去信誉。”

    郭采青说完,看了看张嘉益,补充说道:“目前基本是周一到周五的晚上,每天七点半到九点半,周日周末全天,每周周三是公司业务会议,我已经为你考了,你每天上午早来一个小时,授课结束就住在我那里,那是老父亲给我买的两室一厅,给你留一间,第二天你可以回单位安排你自己的事。”

    “谢谢老弟为我考虑的周全,我回去与家人商量一下,给你答复!”

    “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联系方式,一周内静候佳音”,郭采青说完后,叫来服务人员,点了一些菜,还要了一瓶干红,算是对张嘉益的高格招待了,完毕风风火火地忙他的事去了。

    张嘉益回到家里,王佳怡就迫不及待的告诉他,说孩子老爷来了,听表舅说最近工厂房改,担心我们需要钱,不好意思向他们开口,姥姥催他从家里急忙赶过来,送了两千元。

    “我爸说等你回来唠唠,好久不见你回来,工地发来传呼,就急急忙忙回去了,走时再三让我们有空回去看看母亲,特别让我告诉你,过去的事翻篇了,不要再耿耿于怀,让你体谅一下老人但是的心境就是了!”

    “看你说的,那能那,等最近的事忙完了,我们带着孩子看看外婆,你母亲见到了孩子,什么事都没有了。”张嘉益说完,想起与郭采青见面的事,就把郭彩青邀请的事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王佳怡听完,眼睛一亮,深情的给个郭嘉益一个吻,笑着对孩子说;“孩子,我们的生活有着落了,我就说嘛,爸爸是一条龙,总有展示的机会嘛。”

    比王佳怡这样一个轻轻的一个吻,张嘉益压抑很久的郁闷终于释放,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对王佳怡说道;“这次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我想趁此再学日语,日后一定有用处,小杜来信说,南方的日资企业数量不少,规模也比较多,待遇也不错。”

    “我支持你,我们一起努力吧,等你上班稳定后,我也应该把英语再巩固一下,等孩子满周岁了,我想把你小妹请来,照顾孩子,别人我放心不过?”

    “好吧,一切听从你来安排吧,”张嘉益说完,带着忧心忡忡的样子说道:“就怕工厂有事走不开?”

    “你还想工厂的事?听表舅说,工厂基本没有希望了,房改实施完成以后,可能就只有等破产的分了,去年一份新闻报道《市场不相信眼泪》,说的就是重庆纺织厂破产的事,已经在纺织行业开了先例,我们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那我应该咋办?”张嘉益小声说的。

    “先生存,再发展这话也适用我们家,虽然你被称谓是中层干部,又是所谓重点培养对象,但这已经是老黄历了,先请假,到郭采青那里稳妥了,再看情况,反正工厂有你没有你一个样了。”

    “行,就按你的注意办?”

    “明天把你的头收拾一下,告诉郭采青,你接受他的邀请,等他明确答复后,再做一套西装,到那里上班就要有个老师的样子!”

    “行,明天就给他回电话”

    第二天,当张嘉益告知自己决定的消息后,听到郭采青爽朗的回音:“那两天以后赶快来吧,哥们急需要你的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