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轩
字体: 16 + -

第62章

贾家来信想要与林家修复关系,去码头迎接这件事林家也没有办法拒绝,毕竟两家曾为姻亲,林轩名义上还是贾敏的儿子,贾家的外孙,若是与贾家完全断了关系,不管到底有什么原因,看在外人眼里,还是林家的不对,毕竟现在的贾家可没有做什么对不起林家的事情。

而且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贾家现在虽然没落了,但其势力影响仍是不容小窥,林家就算是想要与贾家疏远关系,也不能做的太过明显了。

反正现在贾敏已经去世了,贾家就算是出了什么事,只要林家不找死的参与进去,也不会有什么大事,所以,林家现在只要不与贾家牵扯太深就可以了,其他的就可以随意处之。

林轩稍微沉吟了一下,就想明白了今后对于贾家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而这封信也没有什么好忧虑的,客套的回应一番,维持着表面上的交情也就是了。

想好了如何应对之后,林轩就把信收了起来,看了眼站在上首的沈双,林轩笑着说道:“太太,您放心好了,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处理吧”

听到林轩的保证,沈双这才舒了口气,放下心来,而后看着林轩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轩儿,其实这件事原是我的份内事,本是不该麻烦你的,只是我的立场实在尴尬,不管怎么处理都不合适,所以,迫不得已也只能麻烦你了”

林轩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不介意,他明白沈双的无奈,贾家是贾敏的娘家,贾敏又是林如海的第一任夫人,作为新夫人,沈双的立场确实尴尬,而林轩就不一样了,在名义上,他毕竟是贾敏的儿子,由他来处理这件事就要好的多了。

林轩又与沈双说了些话,问了问林珺瑶这段时间学习管家的情况,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后,才起身离开。

没过几天,前来接任林如海职位的人也已经到任了,林如海大概的与他交接了一下,把在江南这边的事情都处理完了之后,林家一行人便坐船离开了江南,往京城去了。

而得到林如海一行已经启程的消息后,第二天早朝之上,当今皇帝,面对着众多的大臣也没有拐弯抹角,很直接的就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林如海入京应该给他什么职位。

当今圣上二十三岁登基,到如今已经快三十年了,已经五十多岁了,经过这三十多年的经营,自然是地位稳固,大权在握,虽然已当今圣上的年纪在现代已经快要退休了,但在古代,可没有退休这个说法,尤其是皇帝这个职位,那是终身制的,尤其是随着年纪的增大,当今圣上对于自己手中的权利看得就越重,像这样的朝廷大员回京,那该任何职一向都是由皇帝独自决定了,很少会放在朝廷上让朝臣们商议,尤其是在林如海还是当今圣上心腹的情况下。

众位大臣们虽然心里不断的在猜测皇帝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在皇帝明确要他们商议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像模像样的讨论了起来,而且基于林如海一向是帝王心腹,深得帝心,他们提出的职位不是清贵至极,就是有着实权的。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对于这些职务当今圣上竟然全都不满意,一点表示都没有,只是目光威严的看着他们。

这在众位大臣心中各有所思的时候,一直深得皇帝宠幸,实打实的帝王心腹,户部尚书肖温突然出列,禀报道:“陛下,依我朝惯例,内阁掌控朝廷大事,影响国家走向,事情最是繁重,责任也最是重大,一般都需要四到五位阁老一同负责,然而我朝自王显明王阁老致仕后,内阁之中仅只有三位阁老,至今已有一年有余,实是不妥”

顿了顿,见当今圣上和众位大臣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肖温继续说道:“臣以为,林大人人品贵重,经验丰富,老成持重,又声望极高,正是入阁的最好人选。”

肖温此言一出,满朝哗然,一时之间众位大臣的议论之声就连皇帝都有些压不住了。

不过这倒也怪不了这些大臣,大周的朝制与明朝极其相似,他们口中的内阁可不是清朝那种名义上的没有什么权利的内阁,这个时代的内阁大臣权利之大那是一般人都无法想象的,就说那内阁首辅的权利已经堪比汉代的宰相了,尤其可见内阁的重要。

而现在突然有人提议为内阁在选一位阁老,那个人还是尚未入京,离中枢已经好多年了的林如海,这让他们如何能不震惊,一时之间朝廷上是议论纷纷。

其实这件事若是别人提的,这些大臣们也不会是这个反应,可这件事偏偏是户部尚书肖温提的,那意义可就大不一样了,这京城之中,谁不知道肖温是什么人,说好听点是帝王心腹,说难听点,那就是皇帝的走狗,这个人在朝廷上从来没有什么自己的意见,他所说出来的全都是皇帝的意见。

肖温现在这么说,很显然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意,也就是说,林如海入阁是皇帝想要的结果,这让众位大臣颇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

果然,听了肖温的提议后,皇帝沉吟了一下便缓缓说道:“肖爱卿说的有理,如今内阁之中,只有吴爱卿、黄爱卿、沈爱卿三人担任阁老,负担确实大了些,理应有人补充,而巡盐御史林如海林爱卿的能力人品,朕也一向深知,确实是最恰当不过的人选了。”

皇帝这态度鲜明的一表态,就更是满朝哗然了,要说这以前,众位大臣们也都提到过内阁人手不足的事情,可都被皇帝给压了下去,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的放下了这个想法,哪里想到,现在竟然这么突然的就又被提了起来,人选更是已经被皇帝私自就给定了下来,这让有资格入阁的人如何甘心。

当下,吏部侍郎王伟便出列说道:“启禀陛下,老臣对于林大人的学问人品,一向都是非常敬重的,而且林大人又是坛魁首,在士子之间声望极高,若是由他入阁,确实也能服众。”

&

nbsp; 这王伟一开口就是对着林如海称赞了一番,不过这满朝武却没有几个会相信他的这番话。

果然,说到这里,王伟话锋一转,又说道:“但是,虽然林大人的学问、人品、资历、声望,尽皆是足够了,但内阁不同于翰林院,辅政的能力经验,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这些方面,林大人远离中枢多年,能力却是有些不足啊。”

王伟的言语之间虽然褒多贬少,但很明显就是反对的意思。

听到王伟这么说,与林如海同年,交情深厚的礼部尚书陆锌眉头一扬,便出列反驳道:“王大人此言差矣,林大人担任巡盐御史多年,从未出过差错,能力如何是有目共睹的,而且林大人是探花出身,也曾在翰林院任职,对中枢机构也是熟知的,不知王大人这能力不足之说是从何而来?”

另一边,内阁阁老吴景荣突然出列,冷哼道:“巡盐御史这个职位虽然重要,但与内阁所需负责的事务是截然不同的,林大人能够担任好巡盐御史,并不代表就能处理好内阁的事务”

见到吴景荣出列反对,另一位内阁阁老沈昌很快便出列说道:“吴大人这么说就不对了,要知道,世间万物都是有共通之处的,林大人既然能够当好巡盐御史,那处理内阁事务的能力自然是有的,吴大人说话且不要太过偏颇”

吴景荣和沈昌虽然都是内阁阁老,但利益不同,彼此之间也是冲突不断,就在不久之前,为了林如海的巡盐御史之位,两人还开展了一番龙争虎斗,现在自然也不会有人让步。

吴景荣和沈昌身为内阁阁老,自然都有门人故旧,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都有朋党,现在他两人开始争锋相对,他们各自派系的官员也都跟着出列,一时间,早朝之上,争论不休。

虽然两派之间争吵不堪,但林如海在这朝廷上也不是孤立无援,与林如海相识之人都纷纷出言支持,一时间支持林如海的人便占了上风,再加上皇帝心中已有主意,所以,早朝最后,林如海入阁之事已是确认下来。

皇帝心里早有主意,根本就不容人反对,所以就算是那些反对林如海入阁的人也只能默认了下来,虽然说,要是真的想阻止林如海入阁还有很多办法,但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在阻止就真的是要结仇了,他们与林如海到底没有那么深的恩怨,做的太过就不好了。

其实这些大臣们的反对都是有道理的,要说已林如海的资历,真的还不足以入阁,在大周朝,想要入阁成为阁老的人都得经历几个步骤,第一步就是翰林院,然后便是外放地方,做几年的封疆大吏,最后是任六部尚书,如此才有入阁的资格,而林如海虽然名望足够,能力也有,但跳过了六部尚书一职直接提议入阁,对他而言却也不知是好是坏。

其实对于这些皇帝未必不知道,但现在朝廷中的情况已经容不得他在去考虑资历的问题了,自从王显明王阁老告老还乡后,内阁之中便是首辅黄有容一家独大,其他的两位阁老根本就无法与其对抗,再选择一人入阁成为阁老已经是势在必行了,但遍观整个朝野,有资格入阁的人未必有能力,有能力入阁的人不一定有资历,既有能力又有资格的人不一定有足够的人脉支持。

而想要在内阁站稳脚跟,想要达到皇帝平衡多方势力,防止一家独大的目的,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人脉支持,也就是说必须自成一党,要是达不到这个要求,那便是让他入了阁也没有什么用。

不管是在哪个世界,没有人脉,没有关系,那想要做成一件事绝对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在朝廷上,不说那些权臣贪官,有野心有抱负的人,便是那些一心为了百姓的清官,不也有一些知己好友啊,什么君子朋而不党,那只是一些好听的说法,都是在糊弄那些百姓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