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书商
字体: 16 + -

第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方验之道,惊以奇怪,人系其心于己。效之于人,验去,乱其前,吾归诚于己。

    这段话,用最浅白的语言来说,就是跟人聊天,你得会聊,别人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你就顺着杆子跟上去。说话的人就会越聊越带感,看你就很顺眼。

    如果你是一个上位者,他就会觉得你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领导,忠心就自然产生了。

    昨日的见面会,只是尚瑞达在职员面前的首次亮相。

    今天找人单独谈话,也是一名合格的新领导,题中应有之义。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决策层确定企业的大政方针、发展方向和规划,掌握政策,制定企业规章制度以及重要的人事组织。关心的是企业全局、长远发展。

    而中层管理者,就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企业战略决策的执行、基层的管理以及与决策层的管理沟通。既承上启下,又独当一面。这笼络人心,自然得从这些中层开始。

    办公室是宁长河安排的临时办公室,在搬入新办公区之前,未来几天,尚瑞达还会一直在这办公。

    尚瑞达叫来第一个谈话的,是罗书林。

    两人都挺熟悉了,也不用太客气。

    熟人见面,总是有几句开场白。寒暄了几句,尚瑞达就开始问罗书林:在新的工作岗位,有什么体会啊,适不适应啊,有什么问题,需不需要帮忙啊之类的。

    熟归熟,罗书林到底是很聪明的一人,彼时身份不同,作者和编辑,犹可以平等对话。此时不一样。人家摇身一变,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说话自然就带着小心。

    当然有很多问题,如果是之前的朋友关系。还可以全部抖搂出来。现在彼此身份的转变,就由不得自己信口开河了。

    问题说多了,估计领导会觉得你能力有问题,啥都不会,要你干嘛?说完全没问题,就更不行,你就这么自信?那以后工作布置给你,你要解决不了,那就不只是能力问题了,而是人品问题了。

    罗书林来之前。知道会有这么一个过程,也是有准备的。把笔记本拿出来,提了几个挺重要的问题。

    这几个问题提出来,尚瑞达就觉得,是挺重要。都是眼下必须要解决的事情,对罗书林就高看了几眼。

    第一个问题,稿源的问题。

    按照尚瑞达给出的《中国国家地理》的定位。这份杂志,是以图为主,但还得把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结合起来,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诸多领域。

    这就给稿子的采编工作,增加了难题。一般的摄影师。拍拍风景照,可能没问题。但要把每张照片,赋予那么多的内涵,估计就力有不逮了。你不能强求每一位摄影师都是地理学家,都是考古学家,都是人文社会学家。

    至于那些搞地理学的。搞历史的,搞生物的,搞历史、考古的专家和学者,你要指望他们拍出专业级水准的照片,显然是不可能的。术业有专攻。全能全才的牛人,找遍中国,也找不出多少个来。

    罗书林提出来的这个问题,也是尚文远指出的,办好这份杂志的最大难题。

    尽管自己肚子里有解决的方案,但尚瑞达也想听听罗书林的想法。

    就问罗书林,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罗书林是真的考虑过,毕竟以后他的工作,也主要是这本杂志。所以,在面对领导提问的时候,他也把想法提了出来:找双江博物馆买素材,然后编辑按照这些素材,进行人文加工。

    “嗯,还不错,有点思路,尽管眼界还窄了点。”尚瑞达暗自点头,给罗书林打了个高分。

    尚瑞达没对这个解决方式表态,只是点了点头,继续问罗书林,还有什么问题。

    罗书林自然没追问尚瑞达。领导没表态,应该是有自己的想法,何必去多嘴呢,开始说下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印刷纸张的问题。

    要达到尚瑞达要求的:色彩明艳、图文并茂、装订精美,纸张和印刷就是问题。就目前的纸张和印刷技术,在双江地面上,就很难解决。

    尚文远是按照后世的杂志风格要求的,铜版纸、四色印刷,设计风格大气,可读性、收藏价值高。

    但现在整个大陆,铜版纸还是个未知产物,所有的纸厂都没生产这玩意。

    至于印刷厂,能不能印出这么精美的产品,罗书林现在还不得而知,至少在他看来,市场现有的图书和期刊,是没有这个水平的。

    对纯技术上的事情,罗书林是真没办法。

    面对尚瑞达的提问,只能老老实实的承认,现在他是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先去外面多打听打听,再看有什么办法解决。

    尚瑞达也没说什么,勉励了两句,提醒罗书林,可以设法跟省的里外事办,想想法子。国内不行,国外说不定早就有了好的东西了。

    罗书林把尚瑞达说的,都记了下来,准备等下去后,就开始跟外事办联系联系。

    又提了一两个无关痛痒的问题,罗书林就谈了谈工作想法,说按大会上的布置,准备今天就开始召集人手,组队讨论,争取这两天就把杂志的功能模块给弄出来。

    “这是个干事的料。”尚瑞达看罗书林,愈发顺眼,勉励了一番,就结束了两人今天的谈话。

    又分别找来三个小组的组长、副组长。还是一个路数,先跟人聊了聊遇到的问题,然后让这些人谈了谈对工作的想法和安排。

    作为一个坐在一把手位置上的新手,尚瑞达今天的表现,在几位受到接见的小组领导看来,很是可圈可点。既没有高深莫测、故作威严,也没有做出一副露骨的礼贤下士的模样。

    和在大会上慷慨激昂的履新演讲不同,坐在办公桌后面的尚瑞达,话语反而不是很多。

    说话不紧不慢,脸上始终挂着谦和的微笑。

    对几位小组领导提出来的问题,记录的同时,也多是探讨,而不是急吼吼的下结论。对他们工作上的想法,也会仔细的记录下来,适当的时候,还会温言勉励几句。

    这一圈下来,尚瑞达在几位小组领导面前,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几人下来,碰头一聊,都觉得,这新领导看着谦谦有礼,但却不糊涂。看来往后的日子,还得小心应付,心头的那些小算盘,还是少扒拉。

    花了一上午时间,跟未来的中层们一一碰头,尚瑞达也基本确定了这几个人的办事能力,以及做事风格。这算顺利的了,有两位大哥帮忙,至少不会蒙头蒙脑的就开始做事。

    两位大哥选出来的这些人,还是很有几分本事的。

    吃过中饭,来不及休息,尚瑞达就喊上宁长河,一同去蒲老大的办公室坐了坐。

    把今天跟人谈话的情况,跟两位大哥汇报了一下,再扯了会闲白,才又回到办公室,开始整理起单位的档案资料,以及考虑接下来的具体工作安排。

    新单位,千头万绪,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对比之前在万川电池厂销售科的工作,尚瑞达很是感概:尼玛还是做一个办事员来得爽利,都是那个小东西弄出来的,真他妈累!

    伸了下懒腰,想起儿子,尚瑞达才记起来,好像早上起来,儿子嘱咐自己要注意两个人,是谁来着?

    赶紧把那份人事名单拿出来,发现儿子已经在上面画了两个圈。

    “伊明远?聂云岚?”

    “这俩人怎么了?”嘀咕了两声,尚瑞达从档案盒里,取出两人的档案资料。

    这一看,就发现问题了,伊明远没啥奇特的,但这聂云岚,可不一般呐。

    50年《新民报》任编辑、记者,54年进出版社,58年打成老右,78年回出版社,这不跟二哥一样么?

    编审、研究员?还有作品《李调元佳话》、《玉娇龙》、《春雪瓶》、《金鸭儿》、《老虎新娘》、《雪地追踪》。

    大才啊,这是,现在又划到自个手下了?

    赶紧又拿过人事名单,果然,被二哥划到了《意林》组。

    这编审、研究员不比文字编辑级别要高么?二哥这什么意思?难道对这个人,还有什么说道?

    “看来得去问问二哥,这人有啥问题了。”尚瑞达暗道,“不过,儿子又是想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