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幽歌
字体: 16 + -

第三十七章 南北局势

    即便他从未注意过她,可是她却因为他而获得了新生。她不再像以前那般整日里浑浑噩噩,惊若寒蝉,也不似从前那样死如一潭静水。她开始活得有了色彩,开始对“生”这个字有了别样的情愫,对那些乐器诗词也有了特别的想法。

    这种日子一过便是三年,直到她父王过世,而她这个没名没分的郡主也彻底的流落在民间。不过她到底不是孤苦无依的,她母亲从小的青梅竹马成为了她的父亲,带着他开始走南闯北,以唱曲卖艺为生。若是真正享有郡主之实而流落到民间,只怕那个女子是会哭死的。但是她的王府不是寻常老百姓所想得那种王府,在那里面甚至过得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快活。所以她很高兴终于逃脱了**辉煌的王府的束缚,对于她父王的死她并没有什么伤心之处,相反她内心里还微微有些开心,因为终于不再受这牢笼的禁锢,终于得到了自由。

    可她还是不开心的,因为离开了王府就相当于再也见不到他了。于是她开始和她的父亲到处追寻他的消息。其实很简单,几乎没有怎么打听,她便知晓了他的去处。离开王府的他没有像她一般趁机获得自由,而是又进入了一个更为豪华的牢笼,丹阳公主府。

    无数次,她站在长安的街头,看着一身红衣的他轻掀珠帘,邪魅笑着,马车滚滚而去。只是她看得明白,那双眼睛还是如同在王府时候一般,没有情绪。

    终究是等不到,抵不过,她与父亲远离京都,在大周的大片疆域上游历。她越来越大,而思念越来越深。也许是父亲知晓自己的性命终究是不能长久了,父亲也决定带她回长安。

    他们的再次见面,是在姣姣明月之下。她将所有的情愫、思念都寄托在自己的歌声之中,自然也没有听出那箫声之中的悲伤缠绵。本以为就会这样一生错过,却没想到就这么长相厮守。为了那一人,她想,倾其一生,也不怨不悔。

    笛声想了一夜,她的回忆也响了一夜。而她的心也像是被揉碎了一般,痛苦犹如潮水般涌来,将她淹没,整整一夜。

    阿蛮和无忧并没有着急离开凤国,破碎的凤国在风雨飘摇的国度之中摇摇欲坠。但是所有的人都知晓此时的凤国是前所未有的强大,因为整个凤国的人民的心都紧紧挨在一起。

    凤皇的葬礼是在九日后举行的,那个时候三方联军已经退去,凤山这片净土上再也没有外人的纷扰。凤国历来讲究凤凰涅槃,所以他们认为人死并不是真正的死,而是又经历了一个轮回,而要让他再度回来,就必须经历火的洗礼。所以,每一个真正的凤族子民都不惧怕死亡,他们在一生之中渴求着火的亲吻、爱抚。

    眼看着凤皇的身体在一团熊熊烈火之中渐渐的与火合为一团,阿蛮终于明白了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她像是被千斤的重锤狠狠击中了头部一般,整个人摇摇欲坠,像跌入无边的深渊......若不是在旁的无忧一直用手暗中扶着自己,她恐怕早已跌入了万丈深渊。

    所有的凤国子民们都前来与他们这个心中无比敬佩的王来作告别,他的生命很长,但又很短,犹如彗星一般一扫而过。但是他实现了所有凤国子民日夜期盼的事情,回到故国,回到家乡。他们都以沉痛哀惜的心情面对这这团熊熊火焰,又对这团火焰敬献上自己终生的佩服。

    凤皇的一生,从起点到终点,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虽注定灰飞烟灭,但是纷繁的嚣尘,来过,爱过,通过,更无邪地微笑过,便无悔。倾其一生,他终究是将他想要做到的事情做到了,复兴故国,回归故里,长眠于故乡。

    那火焰慢慢,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展翅欲飞的凤凰,在所有人的惊讶与震惊之中展翅高飞,飞往了无垠的边际,飞向了浩瀚的天空。当即凤族的丞相便指出,他们的王,凤国的王,是天上的凤凰星君来到这凤国帮助凤族度过劫难,此刻正是他飞升回仙的时间。

    阿蛮不知晓凤皇究竟是不是天上的凤凰星君,但是她想无论凤皇是与不是,他红衣似火,玉面春风的影子却让世人都深深记住了他。

    凤栖梧桐,非练不食。在阿蛮与凤皇要离开凤国之前,他们在凤皇火化成灰的地方种植了数十万的梧桐雨翠竹。他们值好梧桐与翠竹,只等着他们的凤皇前来栖息。盼望着有一日梧桐丛生,翠竹如荫的时刻,他能驾着他的火凤凰回归凤国,与老友相聚。

    四周的江山似乎又安稳了起来。凤族回归故土,重新立国,凤国丞相和商将军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昭告天下,臣服于大周。并及时的送去归降表,言新王年幼,愿在长安长居至成年,学**周之礼仪,领略大周之风采。更言明,凤国国土贫瘠,人微力薄,只能依仗大周,才能得以长存。而凤国的丞相更是愿意入长安辅佐新王,教育其至成年。

    以王为质,前所未有,引得诸国大为吃惊。但吃惊过后,便是钦佩了。凤国这一招,正是可以很好的抵御对它虎视眈眈的邻国南国。世人都知晓如今南国借兵成功,已经彻底的清除了所有反对季倓新法施行的旧贵族,此时的南国无疑是拥有最好时机的时刻,军队、权力都高度的统一于君王手中。南国对于凤国这个弱小的邻居是不可能不垂涎三尺的。而凤国这一招釜底抽薪则将南国所有的野心都堵在了自家的国门口。

    南国的强大无疑是大周最不愿看见的事实,所以他们在围攻凤国之时并没有下死手,眼见得凤族的人回到凤山之后,他们并没有像南国兵卒那般继续紧追不舍、前去消灭,而是转身打道回府,回到了大周境内。与其在在狼群无限壮大之后自己费力去消灭,不如在狼群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之前便在其身旁养一群猛蛇,防范于未然!既然如今凤国主动臣服,大周自然也没有不下台阶的道理,于是顺理成章的封还在长安城中没有现身露面的凤九九为凤国新任国君,并准允凤国丞相入长安侍奉新任国君凤九九,封大周永侯,无官位,只封爵。而凤国的邻国南国自然也不能有什么异议,于是主动上书承认凤国的存在,并上书到长安给凤国国君愿两国永世交好。

    此外,北边的两个强国东西突厥之间的战火也停息了。在东突厥太子突曼将西突厥一半的土地都攻陷之后,他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停止了进攻,安静地等待着西突厥的使者。他的预料果然没有错,在六日之后他等来了西突厥汗王派来的使者,西突厥汗王甘愿将他东部最为肥美的六个部落划归到东突厥的版图之中,并愿意与东突厥签订三年互不相侵的条约。东突厥汗王松波立马便表示冷同意,他的内心里也是极其矛盾的。他认同他这个年轻太子的能力,内心里也寄希望于他这个儿子能够一展雄风将老是与自己作对的西突厥一举灭掉,可又不得不忌惮这个太子在灭掉西突厥之后的所作所为。似乎突曼太子很是了解他父汗的心境,所以他只是打得西突厥心服口服,而不是彻底的灭了西突厥。

    东西突厥停战,西突厥又损失了不少的土地,而与东突厥签订的条约就像是一个丑陋的伤疤一般时时昭告世人他的短处。为了雪耻,也是为了重新振兴西突厥的威风,西突厥开始频频骚扰西域各国,而首当其冲的便是车师、楼兰与乌孙。

    此时的车师国王正是当初想要迎娶阿蛮的那个车师太子,也就是见了阿蛮便直流口水和直结巴的那个小子,同时他也是阿蛮的好友阿狸的哥哥。面对西突厥的威胁,车师国王想出的方法唯有找靠山,于是他派出两队使者分别前往能够对抗西突厥的大周和东突厥,对于大周他自然是愿意臣服称臣的,而对于东突厥他提出的是联姻。虽然他已经有了一位王后,不过他还是提出愿意迎娶东突厥汗王温柔娴淑的女儿作为左王后,来一个左右王后。大周自然是愿意与西域各国保持良好的关系的,于是命镇守西陇的平西将军韩兴派人出使车师以通友好。不过东突厥汗王却并没有将自己的公主送到车师国去当什么王后,而是派了一对求亲迎娶的队伍来到了车师,而东突厥求娶的对象正是车师公主阿狸。东突厥的突曼太子已经将大周的寻阳公主娶作了太子妃,这是五个月之前的事情,而如今他想娶的正是车师国公主阿狸作为庶夫人。车师国王自然是高兴的,因为天下的人都知晓东突厥的突曼太子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雄鹰,而东突厥汗王却是已经逐渐老去的老鹰,总有一天这只雄鹰会在草原上展翅高飞的。可是车师国王还是有些担心,他自己的这个妹子早年曾苦恋竹公子最后却不得成,后来便慢了成亲的心。而他和他的老父王都不愿意委屈勉强自己的妹子,所以只是任由阿狸在宫中住着,并不逼嫁。而此次东突厥的求亲,他实在是害怕他的妹子不同意甚至采取极端的手段。只是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没有去找她谈话,阿狸便主动找了她的哥哥,并告诉哥哥她自愿嫁到东突厥那片草原上。这样一来,车师国与东突厥的联姻便成,而阿狸公主也已经在去东突厥的路上。

    楼兰古国本就是香车宝马美女异宝存在的国度,一直以来便以其神秘莫测和不为外人道的富有而闻名于世间。此时的楼兰与大周邦交关系良好,它更是大周通往西域诸国的一个口子。此外,驻守在西陇凉州敦煌的平西将军韩兴此时已经与楼兰国主的女儿成为夫妻,并得到了大周皇帝的赞赏。而楼兰受到西突厥的进犯,大周自然也不会置之不理的。

    西域诸国之中,与大周始通婚姻的国家乃是乌孙。此时乌孙前国王细糜已经在年前过世,乌孙国继任国王乃是细糜的大儿子昆须。前乌孙国王的左夫人乃是西突厥汗王沙曼的小女儿,而右夫人则是大周固国公主李惜君。李惜君在自己的夫君死后,曾派使者回长安,表达了其思念故乡的情意。大周皇帝听了使者对公主在乌孙国的遭遇,自然觉得那信里字字如刀,割得他不好受。于私,他又怎么忍心自己的姑姑独自在他乡受罪呢,他也希望李惜君能够早点归家。然而于公,他又不能这么做,毕竟一旦与乌孙撤婚,大周和乌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和谐关系便会功亏一篑,付之一炬。在与国相谢贤商量良久之后,李秉佑回了他这位没有正式见面的姑姑十六个字:“入乡随俗,善莫大焉。强敌未灭,‘和’以为家。”信至,固国公主归国之梦断,心死。她选择了顺从,选择对乌孙“妻后母、报寡嫂”的习俗的屈服,选择继续忍辱负重。她改嫁细糜的大儿子昆须,本来以为黄粱梦断,心如死灰,却没想到昆须与他的父亲细糜有着天上与地下的区别。昆须选择与大周修好,并对惜君很是疼爱。此外,他正是壮年,又曾经在长安待过五年,所以精通汉语,对汉族习俗了解颇多,惜君与他相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