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幽歌
字体: 16 + -

第二十一章 长安传奇

    三月,长安城内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事是关于爱情奇案的,另一件则是大周宗庙之争。

    第一件事情便是已经约定好天荒地老,永不变心的突曼太子和寻阳公主的婚姻出了一个大大的岔子。大周所有的百姓都知道这寻阳公主肤如凝脂,貌比西施,活泼可爱,而又胆大异常。要不怎么会在还未婚配之时便与突曼太子同游洛阳呢!幸亏这两人都是天之骄子,郎才女貌,天生一对,所以百姓们只是觉得浪漫。加之后来,两人婚贴互换,婚旨下来,百姓们对这对爱人更加是羡慕和祝福了。

    但谁都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就在距离寻阳公主与突曼太子回东突厥一个月前的三月初,寻阳公主居然和南国使者团之中的王子姬无心私逃了。一时之间,谣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

    原来,三月初始,服侍寻阳公主的宫女们见公主一直没有起床,敲门亦然没有得到回应,进公主的闺房内一瞧空空如也,公主早就不知去了哪儿啦!公主凭空消失,事关皇家脸面,自然不会声张。不过皇帝即刻下令命下面的人秘密查访,一定要将公主找到。哪知凑巧的是南国使者之中的王子姬无心也同样在那一晚失踪。南国使者团自然要报大周皇帝知晓,一来二去,这消息也不知被谁传出,这案件一时扑朔迷离,成为长安城内民众谈资。而后宫更是传出懿旨,必须找回这两个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哪知,十五日之后,洛阳传来消息称,在洛阳城外的一家客栈之中,一男一女被过路的劫匪打劫,双双都受了伤,脸色惨白,昏迷不醒。长安立马派人赶往洛阳,将这一男一女接回长安。

    而后,长安城中的谣言更甚,都说这洛阳城外客栈之中的一男一女正是失踪的寻阳公主和南国姬无心。说这寻阳公主与南国姬无心在宴会上一见定终身,寻阳公主竟不念与突曼太子的夫妻之情(因已下旨成婚,便是夫妻),狠心抛却他随他人而去。

    不但百姓议论,朝廷更是议论此案,意见认为寻阳公主不贞,有失大周颜面,背信弃义,本应当斩,但因其为先皇亲妹,故因遣其入寺修行,常伴古佛青灯。姬无心不以国事为重,为儿女私情擅自离守,按律当斩,念其南国王子身份,交由南国使者团执行。然而后宫皇太后不准,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方法,让寻阳公主在两人之中任选一人为夫。

    而提出这个方法的始作俑者便是阿蛮。当阿蛮在后宫之中的普渡寺看见寻阳公主的时候,眼前这个珠圆玉润的少女哀痛欲绝,抱着她大哭,不停的说着:“怎么办,他再也不会要我了,我再也不能出得了这佛堂了!”

    经过一番艰难的交谈之后,阿蛮总算是了解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这寻阳公主一直心心念念着想要回洛阳的天津桥去重温一遍当天与突曼太子相遇的情景,可是给突曼太子说了三四遍也没能如愿。就在这个时候新来长安、性格活泼的姬无心告诉寻阳公主他愿意陪着她去洛阳,至于为什么要悄悄的去,简单只是因为两人想要寻求刺激而已。

    阿蛮知道寻阳公主单纯无心机,也不知南国那姬无心是否也是如此。可是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保住两个人,至少不能让这个事态更加恶化。所以阿蛮第一时间去找了突曼太子,因为阿蛮必须确认突曼太子是否还爱着或者说还需要寻阳公主。当然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知道了这个答案之后,阿蛮赶紧进宫去拜见正宫皇后和退居于二线的皇太后。并将上面的方法提交给两位大周最为尊贵的女人,这才有了后面皇太后不准朝廷所判,要求重新处置的事情。

    因为按道理来说,寻阳公主属于后宫,她的生杀惩处都应该由后宫来管辖。

    不过很快就有朝臣提出,此事关乎皇家颜面,既然寻阳公主要从两人之中择选一人为夫,那么剩余的一人自然也应当受到适当的补偿或惩罚。当然补偿的自然是突曼太子,而受惩处的自然是王子姬无心。遂提出若寻阳公主选择姬无心,则将另一位大周待嫁的公主荥阳公主嫁给突曼太子,远去东突厥和亲;若是寻阳公主选择突曼太子,则应当让姬无心受到惩处,迎娶大周十世修罗女,此举只为羞辱南国姬无心。东突厥与南国纷纷表示赞同。

    于是乎,在三月二十的那日,寻阳公主以及其余两位女子都是一身血红嫁衣,唯一的区别便是另外两位女子盖着红色盖头。寻阳公主在所有人的注目下,将从两柄剑中选择一把,而她所选择的那柄剑的主人便是自己未来的夫婿。寻阳公主左右为难,无从下手。因为剑柄上并没有标明究竟哪一把是突曼的,哪一把是姬无心的。

    人潮涌动,烈日炎炎,一番又一番的高呼声像是潮浪一般翻越人海,逼迫着台上的女子做出命运的选择。

    “真希望她去南方!”阿蛮在人潮之中,轻轻的叹息一声。没想到却引来了一个人的关注,这个人的眼睛也是凉凉的,他看着阿蛮一个人站在人山人海之中,并非是看热闹,而是真切的关心着台上女子的命运。

    “真巧呵!”他向阿蛮打招呼,阿蛮转过身看他,看着他那双狭长的眼睛便发现他便是清川公子谢一石。此时他一身黑衣,一副闲雅贵公子的形象,虽与自己打招呼,但面上却没有笑意。他是上一任清川公子的传人,所以自然也就继承了这个名号清川。

    阿蛮微微向他笑了一笑,并不想与他有过多的交流。眼前的这个人五上昆仑上,目的再明显不过,便是为了那无双的巨阙、豪曹,若是他真的得到了这两把剑,那么他当真就是这世间无双公子了。

    幸好此时寻阳公主已经流泪拾起一把剑,交于宗正李长。李长举起那把剑,举过头顶,以示众人,接着才郑重宣布这把剑乃是东突厥突曼太子之剑。寻阳公主一下便摔倒在地,眼中有泪更有喜,下面更是群情奔涌,一边为突曼太子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纷纷想要看看姬无心所取的十世修罗女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丑妇。这时候,突曼太子已经上台将因为悲喜交加而摔倒在地的寻阳公主扶起,坐在了一边的椅子上,等着接下来发生的一幕。

    阿蛮密切的关注着台上的一切,等着命运对姬无心的宣判。只见一个长得如同是画中美男的男子长发披肩,没有任何的束缚,一头长发倾泻在地上,美如画卷。一时之间,喧闹不止的场面一下子鸦雀无声,静寂如云。他笑着看向台下的芸芸众生,嘴角是不经意的无所谓。他拿起一支喜秤,看着上面由天干地支配合而成的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轻轻的笑着将此生将要与自己共度一生的女子的红盖头揭开。

    红盖头盖住了新娘子的风情万种,揭开来才发现这个被称作十世修罗的女子美得楚楚动人,回眸一笑百媚生,举止投足之间,尽是女子的妩媚妖娆。她的美惊住了眼前的新郎,也惊住了台上台下所有的观客。静了好一会儿,才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没想到惊喜还在后面,天子诏书到,曰:“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荥阳公主,系周武大帝之女,世宗孝文皇帝之妹,身份贵重。自幼聪慧灵敏,旦夕承欢皇太后与朕躬膝下,太后与朕疼爱甚矣。

    今公主年已芳华,适婚嫁之时。朕承圣母皇太后慈旨,于诸臣工中择驸马与公主成婚。闻镇北将军冯安世人品贵重、仪表堂堂、且未有家室,与公主婚配堪称天设地造,朕心甚悦。为成佳人之美,兹将荥阳公主下降镇北将军冯安世,一切礼仪由礼部尚书与钦天监正商议后待办。布告中外,咸使闻之。”

    内监在宣完旨意之后,又打开其中另一卷圣旨,继续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李仙芝郡主,系前燕王李旦之女,早前为国祈福,居于幽寺,为国祈福,功在社稷。诰封懿德,行端仪雅,礼教克娴,执钗亦钟灵毓秀有咏絮之才,今及芳年待字金闺。无心王子,南国上国之后,节操素励,才德秀于天下,清约闻达朝野。潭祉迎祥,二人良缘天作,今下旨赐婚,仙芝郡主晋封宁国公主,赐册赐服,垂记章典。望汝谨守妇道,扬我国之文明,以结两国万世只好,敬尽予国,勿负朕意!”

    因为寻阳公主已经婚配给突曼太子且旨意已下,所以并没有多余的缀言。百姓听闻,山呼万岁,纷纷言这是大周百年难遇的盛事。没想到一桩案子,却引发出三段传奇的爱情故事。这样的事情又怎么能不引起长安百姓的轰动呢!

    这是第一件事情,虽然只是一件简单的案件,却牵扯了三个国家,并牵引出了三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而第二件事则是发生在南国使团以及东突厥太子、太子妃回国以后,那是香花飘香的四月过去,五月的初始,这件事情便是涉及到嫁荥阳公主中的那个“世宗孝文皇帝”的庙号,不过不是关于先皇李泰的,而是关于先帝李阳的庙号之争。

    大周开国,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如今仅仅开国皇帝庙号为太祖高皇帝,李治庙号为高宗孝文皇帝以及李泰世宗孝皇帝,其余天子皆无庙号。

    升平二年五月,即位不足一年的李秉佑下了一道颂扬他的曾祖父李阳的诏书,要求国相、御史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讨论李阳的“尊号”和“庙乐”。群臣莫不赞成,唯独长信少府杨光地发表了惊人的反对意见:先帝李阳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不宜为立庙乐。

    御史大夫崔浩和廷尉萧道成、太尉杜为国带头声讨杨光地“非议招书,毁先帝”的罪行,定性为“大逆不道”;又有人揭发国相长史黄霸先事先知道杨光第的观点而没有告发,犯有包庇怂恿之罪;两人都被捕下狱,判处死刑。不过李秉佑并没有按惯例将杨光第和黄霸先按“大逆不道”的罪行处死并夷三族,而是长期关押。一个月后,遭逢大赦,两人出狱继续当官。

    此后,大周朝臣们很快便拟定了方案:尊先帝李阳的庙号为太宗庙,尊为太宗孝武皇帝,在庙中演奏《盛德》、《文始》、《五行》舞曲,孝武皇帝生前巡行过的四十八个郡国都建立太宗庙、像高祖庙和高宗庙呵世宗庙一样。李秉佑看后先和国相谢贤商议,之后才下令在全国实行。为庆祝这一重大决定,李秉佑大赦天下,特地给全国成年男子普遍增加一级爵位,并赏赐酒肉。

    短短的半年之中,李秉佑已经将民心完全的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不过在朝堂之上,他仍旧以谢贤为重,并着力依仗先皇李泰所留下的一班臣子,善于纳谏,不拘一格用人才,大胆起用侯郡县推荐的人才、孝廉。而对外,他巧妙的将两位公主分别嫁予南国北野,更加的安定了大周的边疆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