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幽歌
字体: 16 + -

第六十三章 德音孔昭

    他们哪里知道一张要将他们困死的网正在慢慢收线,不久便会将他们完全的吞噬了。

    “当时我父亲像是被庆国世子逼到了绝境一般,逃入函谷关。一路上不断遭到庆国势力的追杀。为了避免引起庆国人和天下人的怀疑,我的父亲并没有让先帝派人保护。而是凭借着一身的胆气和聪明,生生避过了一路的追杀。同时还携带了一同被迫害的人前往京都长安,击鼓鸣冤向皇帝告御状。以世子婴为切入口,告发他与妹妹及父王的嫔妃通奸淫乱,乱杀无辜,并勾结地方豪强与其狼狈为奸,并且证据凿凿。又告庆王暗中私自铸钱,煮盐贩卖,积蓄力量,招纳逃犯,有谋反之心,并且证据凿凿。

    自古以来,平民告藩王是惊天大案。长安官府的人自然不敢阻拦,直接报告给了先帝。先帝见到我父亲写的罪状,十分满意,因为诉状不仅将庆国父子之案的来龙去脉写得很清楚,同时还塑造了庆国父子罪恶滔滔的形象。此时长安城内的百姓都得以见了那诉状,都认为庆国父子死不足惜。先帝大怒,派大军包围庆王宫,并收捕赵庆世子婴,要严厉处罚。庆世子婴很快被判死刑,且先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庆国军队控制。庆王无奈,知道自己四十几年的筹谋已化为一江春水,为了救儿子也为了救自己,他上书先帝,说:‘白无瑕是个在逃小吏,以奸诈欺罔,激怒圣上,志在报复私怨,虽烹之醢之,计犹不悔。臣愿挑选庆国勇士,从军征伐匈奴,极尽死力,以赎世子婴罪’随后交出庆国军队。先帝赦免了庆世子婴的死罪,废黜了他的世子位。并将大周最后一支藩王的军队收归朝廷,削弱各王的封地以及势力,将周朝所有的军队都集中归于了朝廷。”

    像是感慨一般,公子小白轻轻的抚摸着酒囊上的花萼,淡淡的加了一句:“我真不知我是该感谢庆世子呢还是恨他呢?若不是他将父亲逼入绝境,从而使得父亲凤凰涅槃能够到更广的天地里搏击天下;若不是他招招中计,我父亲也不会如此平步青云从而导致最后的覆灭!”

    原来他的父亲并不是上京赶考的书生,原来他的父亲也并非高中状元,从而进入仕途。而是在刀口上舔血,火山上营生,从而凭着一身的胆气和勇气一步飞升。不知道当年那个无双的姬无双公主在蜀中是如何遇上了这样一位男子,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从而一见倾心,至死不渝!

    情痴,痴情,原来世间也当真是有这样的痴傻人儿呢!

    “当时的大周已经蒸蒸日上,步入正轨,大多数的臣子都是循规蹈矩。可是雄心壮志、作为不断的先帝最不满的便是整个朝廷的浑浑噩噩、僵化不前。而我的父亲就如同一个异类,一股清风,在大周的朝廷上激起了不小的风浪,在先帝的心中激起了久违的荡漾。”像是回忆过去又像是说着今朝一般,他将酒囊中的最后一滴酒也倾倒在自己的口中。

    月亮似乎是听到了过去的豪情壮志,似乎是知道了那些过往的峥嵘岁月,也发着清幽的光芒,散着呜咽的点点起声!

    “父亲进入建章宫再次拜见先帝,先帝看着父亲,欣慰的对左右大臣说道:‘蜀国多能人,果然不假!’接着又问父亲应该如何对付那时凶悍无比的前匈奴,父亲回答‘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豫图’当时大周与前匈奴局势错综复杂,难以预测,最管用也最核心的方法就是见机行事、因变制宜。父亲见先帝对前匈奴问题头疼不已,自愿请使出使匈奴。当时前匈奴野蛮无礼,常常无故扣押大周使者,使得朝野大臣视之为畏途。见父亲主动请缨,大为激动,当场应允。父亲一跃成为大周使节,再次出入虎狼之地。他一身绣衣,仅仅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将逼近大周的前匈奴说退,并让前匈奴内部发生分歧,呈剑拔弩张的境地。为大周争取到了宝贵的恢复时间,得以最后一击而中,将前匈奴赶出凉州、幽州,将西域与大周的道路再次打开。”对于自己父亲前期在大周国的表现,白无忧多的是骄傲,多的是自豪!

    “父亲自出使前匈奴回来以后,向先帝介绍了前匈奴许多的情况,并向先帝提供了许多的应对之策,先帝十分满意。随之,破格将父亲升职为‘绣衣执法’,出使时持节仗,穿绣衣,以示特别和尊宠;在朝时衔命直指、指事而行,奉行捕盗、治狱的职责。上可以监察官员和王公贵戚的违制行为,下可以诛杀各地官员,同时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一时之间,风光无限。”公子小白轻笑了一下,“你不要以为父亲有了这样大的权利便会为所欲为,事实上父亲在任职期间,行事果决,铁面无私,对皇亲国戚也不徇私情。对于家里亦是以勤俭为主,除了过节之外,从不许家人穿贵重之物招摇过市!”

    鸟为食亡,人为知己者死。人人都是如此,都逃不过这个定律。“大周驰道以‘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而建,专供皇帝驰行,臣民不得使用。贵戚大臣一向仰仗自己的身份犯禁占用驰道。官府乃至历朝皇帝也都睁只眼闭只眼,不闻不问。为了树立先帝的无上权威,父亲奏请先帝,今后若有在驰道上犯禁的,便要将车马没收,把人送往征伐前匈奴的军队。先帝见这是维护帝王尊严的大好事,自然是何乐而不为呢!便批准了。父亲便在驰道上布下滔天大网,大肆捕捉驾车驶入驰道的车马,逮捕了大批贵戚及其子弟。父亲将许多贵戚子弟押送到军中服役,列入出击前匈奴立功赎罪的名单,于是‘贵戚子弟惶恐,皆见上叩头求哀,愿得入钱赎罪’。先帝同意贵戚人家以钱赎罪,一下子收了数千万。当时官军正在为军费发愁,父亲既维护了皇帝的尊严又解决了军费难题。父亲更加得到重用!”

    “可做事不讲情面,难免就会得罪朝中的贵胄重臣。父亲得罪的人中最重要的便有当时先帝的姑姑信阳大长公主以及皇太子贤。一次父亲外出,正碰上信阳大长公主等人在驰道上坐车行走,就喝问为何如此放肆,金阳长公主说是太后的诏命。父亲说只有公主可以,随从车骑都不行。于是便把随从处罪,车马没收。从此以后只允许金阳长公主在驰道上坐车。另外一次,父亲陪着先帝前往汤泉宫,正巧遇上皇太子贤的家臣坐着车马在驰道上行走,他便抓了交官处置。贤太子得知,派人向父亲求情说他并非舍不得车马,只是不想让陛下知道了,从而责怪他平日不管教左右。希望父亲可以宽恕一次。可父亲丝毫不理睬,径直上奏。先帝赞赏父亲作为人臣应当如此!与此同时父亲严令门卫禁止达官显贵自由出入宫殿。先帝由此更加信任父亲,认定他忠诚正直,奉法不阿,再次破格提拔他为水衡都尉。”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便已经埋下了祸根的,也许一切的因果轮回在这里便已经开始。可困在局里的人还是不能自知。这大概便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悲哀罢!

    “父亲威震长安,名扬天下。可是到地方任职后,因离开了先帝的直接护佑,立即招致了仇家的陷害。不久,便被免官!也就是那个时候,父亲与母亲才能有时间长相守,在古蜀南国之地游玩,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的母亲才有了我!”相比起以前父亲风起云涌的官宦生涯,白无忧更为喜爱中间这段平静安乐的日子。那个时候父亲不是其他人,仅仅是父亲。可以陪他做木马,可以陪母亲摘相思红豆,也可以与外祖父畅谈通宵。那样的日子才是真的畅意非凡,快乐非凡!

    如果此时父亲便能舍弃所有,带着妻儿荣归故里,或隐居山崖。这一生便会少了一个施展宏图的男子,而会多了一个温情脉脉的小家。可惜父亲是鸿鹄,注定要施展自己的才华,注定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自己最敬爱的君主。

    于是乎,当先帝在朝廷重官员明哲保身、争权夺利中,又想起了办实事的父亲。一年之后父亲便召父亲回京师,恢复了其‘绣衣执法’的职位,并加封为特使。

    在父亲为官的过程中终于认识了一位与他惺惺相惜的官员,那便是阿蛮的父亲,当时慢慢升为太医院提点的独孤阿三。也就是那个时候,公子小白与后来出生的阿蛮有了源原,另一段故事有了美好的开端。

    至于父亲后来在贤太子事件中的表现,对于父亲最后在大周的所为,白无忧多的是不解,多的是困惑!可惜人去楼空,一切都化为往事,往事随风,皆散与风中。

    白无瑕先以三寸不烂之舌亲近先帝,再以卖直敢干深得先帝赏识,最后更是凭神仙之术蛊惑帝王,竟通过巫蛊事件逼死贤太子,改写历史。无论是忠是奸,终究算得上是一个传奇。这样的人,才华不可谓不高,智慧不可谓不绝,胆识不可谓不大。他心机甚深,步步为营,巧妙布局,招招中的,平步青云,直达权力巅峰。可到最后机关算尽,终究还是没有逃脱“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被贤太子一怒而斩,难免有些虎头蛇尾。

    阿蛮这样想着,同时看向身边的公子小白。他是公子小白,是康平坊的主人,是白无忧,是周朝之人都鄙视的白无瑕之子,是公子无忧,是南国国主的侄儿。

    “当年外祖父派云台十八骑来收我父母的尸骨,就是想接我回南国。可是我看着这座刚刚被鲜血所浸泡过,阳光中的细尘都沾染着鲜血的地方,看着那被践踏禁封的府邸,心中却十分的舍不得了。我又想起六岁的你在离开的时候悄悄在我耳边说过的话,便决心留下来。我不想复仇,也不想追究过去。我只想着在长安城中建一所小房子,慢慢的等你归来。”他想着当时自己躲过灭族之祸,在外祖父的保护下在长安城中接管康乐居,成为名动京师的公子小白,想着自己心中的煎熬,笑了笑,“春去秋又来,夏凉冬又归,我整整等了你三年,每月都到你旧日住处索问你母亲你的归期。你母亲总是告诉我陌上花开,便是你的归期。”

    每一月他总是亲门拜访,可当时独孤伯父总是避而不见,伯母则轻言慢语宽慰自己,随后则拿出凤桐古琴,教自己弹奏古曲。“我等啊等,没有等来你的归期,却等来了你父亲骤然死在太医院中的消息。我奔赴你家,却发现你母亲早已自刎于你父亲的棺中。这时候,阿竹归来,将你的父母亲接走。我追问他良久,他只说你很好,却始终不肯告诉我你究竟在哪里。不过,他终究是答应我每年你生日的时节都会告知你们的行踪,并会代我将一颗相思红豆为你系上”

    “月月我梦中都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如今你归来,终于圆满,不再受心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