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幽歌
字体: 16 + -

第四十一章 花灯会

    悠悠之中,似乎有这么一个悲凄的女声长长的叹着气,循环往复的说着这么一句话。

    因为有了公子小白的吩咐,所以阿蛮用来装饰房子便再也不受钱财的束缚。这当然不是说阿蛮便随意的挥霍大量的金银,而是说她心内的那些最为美好、最为深切的的祝福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小心思表现出来了。更为重要的是,身边有了一个欣赏水平奇高的大师,办很多事情便都容易了许多。

    冬天已经来临了,长安城内的河水一改往日的活泼,似乎开始恬静的沉睡了;长安城内的寒风像是针一样扎进路人的骨子里,让飞鸟走禽都急急然去了温暖的南方,人当然还是要出来的,只是出来的较为晚了,归去的较早;只有长安城内的太阳还是那么的温暖,抚慰着人们寒冷的身体,照亮了人们恐惧的心灵。已经是如此的像冬天了,雪却还没有下,似乎特意的要跟有些盼望它的人开玩笑一般,迟迟不落!

    冬月二十是大周国最为热闹的一天,这一天对于周边国家甚至是以前的大周国都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但是自从大周国现任的皇帝登基并深得民意以后,冬月二十便成为了大周国最为重要的节日,因为这一天是当今大周皇帝的诞辰。

    皇帝因为体恤民生辛苦,从而特意下诏曰:“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以无德,奉承大业,夙夜栗栗,不敢荒宁。而灾异仍见,与政相应。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之子,岂能不效?朕之诞辰,小事,民之存生,大事。故,万寿之日一切从俭,以安国宁!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皇帝虽然说自己的诞辰是小事,伤了民生是大事,因而缩小了万寿节、千秋节的规模。但是民间百姓一听,可不乐意了。他们不乐意的并不是皇帝不大办寿宴这回事,而是不乐意对百姓们如此好的皇帝居然都不能在自己的诞辰这天好好的庆祝一番。既然皇帝自己不办,那么就由老百姓来帮他办好了。于是在每年大周的冬月二十这夜百姓们纷纷拿着自己制作的花灯来到长安街头,庆贺这一年的丰收,庆贺这太平盛世,庆贺这富庶年华,同时也祈求上苍保佑大周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祈求上苍保佑大周这位对百姓真好的皇帝长寿如他的父皇一般。

    久而久之,这冬月二十便成为了大周最为热闹的日子之一。在这一天,花灯大放异彩,盛名远播,不知有多少商人因此而获了利,富了家。这”花灯节“的活动规模相当浩大,算得上是热闹磙磙,夜夜笙歌,通宵达旦。大周国为了顺应民意特意在这天取消宵禁,实施放夜,方便百姓赏灯、放灯。观灯人潮万头攒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就连今夜过诞辰的皇帝也会在清雀门上出现,向他的臣民表示表示。

    这皇帝是谁呀?是天子,是天之骄子,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的人。平日里寻常百姓哪里有机会得见呢?所以自然不会白白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统统聚集在清雀门前想一览天子的容颜。其实且不说这清雀门高大威严,距离百姓有百丈距离,那层层叠叠的护卫将皇帝围得是水泄不通,又哪里能够真正的得见皇帝的容颜呢?不过百姓良善,他们觉得只要到了场,皇帝出来了,自己便是心满意足了。至于皇帝真的长成什么样子?那自然是英俊神武、威武不凡的。

    阿蛮是最爱热闹的人,还没有到花灯节早早的便约了姐姐要一同去看灯。当然胜男当然理解她的意思,她是要让他们四个人一起结伴去街上看热闹呢!其实往年的花灯节胜男也是与秉佑一起度过的,不过那时常常陪在他们身边的还有若男。今年到底是不同了呢!

    花灯节那日,阿蛮早早的便催促公子小白梳洗打扮,好陪自己上街。结果到了最后,公子小白早已经准备妥当,她自己却还在为自己究竟是披白狐狸裘衣还是红狐狸裘衣而纠结。公子小白静静的斜靠在门椅上观看着阿蛮,看她兴致勃勃的将白狐狸裘衣披上在铜镜面前走来走去又气馁的放下,将红狐狸裘衣披上后又在铜镜前搔首弄姿可还是怏怏的放下,循环往复,不休不止。

    等公子小白观赏够了以后,他才笑着提醒阿蛮:“若你还这么的游移不定,可要错了时辰!”。

    阿蛮这才着急起来,想着不知姐姐和痞子哥哥究竟等了自己多久了。可越是着急便越是忙乱,反而越发的不知所措。

    公子小白轻轻从两件裘衣中挑选了那件红狐狸裘衣,披在阿蛮的身上,从容的说:“就穿这件吧,这件好!”。当然为什么好,好成个什么样子他却没有明说。

    等阿蛮和公子小白到约定地点时,远远的便见了那一对璧人正等着他们。胜男和秉佑在见到了远远而来的一对秒人后,相视一笑。死人结伴而行,在人潮中缓缓的走着。

    大概是这几年大周国过的的确很安逸,所以这花灯也是种类繁多、新奇百出。有龙灯、宫灯、纱灯、花蓝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等等。而形状则有圆形、正方形、圆柱形、多角形等等。只要是女子,不管是高贵门第还是寻常人家,手里都拿着一盏精致的宫灯。这宫灯以前主要是皇室和官府制作、使用,因而得名。可到了如今,也渐渐的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宫灯异常的美丽,所以其制作过程也是十分的复杂,主要是用用雕木、雕竹、镂铜作骨架,然后镶上纱绢、玻璃或牛角片。

    最后在那绢纱上彩绘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各种吉祥喜庆的东西。有那富贵人家的女儿手中拿着的上品宫灯周边还镶嵌有翠玉或白玉。宫灯的造型也是十分的丰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圆珠、花篮、方胜、双鱼、葫芦、盘长、艾叶、套环等许多品种,不过最为常见的是六方宫灯。

    阿蛮见所有女子手中都有灯,就自己和姐姐没有,不由得有些不满。刚想向姐姐抱怨,却被前面的人声鼎沸给吸引了过去,拉着三人挤呀挤,总算是到了最前面的位置。原来这里正有人耍龙灯呢!这龙灯一般要耗费工匠们很长的心血才能成,所以一般都是官府出钱制作。到了节日这天让专门的杂耍艺人在长安城内耍上一遭,也算是与民同乐了。这龙灯前有龙首,身体中间节数多多,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艺人撑举。每节内燃蜡烛的就称为“龙灯”,不燃蜡烛的称为“布龙”。这龙灯舞动,持珠之人最是重要,由一个经验丰富且属龙的人担任,持着这彩珠来戏龙,龙头随珠转动,其他许多人各举一节相随,上下掀动,左右翻舞,并以锣鼓相配合,甚为壮观。

    阿蛮看到这情景,高兴的直拍手,笑得欢乐极了。等这龙灯都走了,她还在回想刚刚的美丽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阿蛮,好久不见!”逸安王爷慵懒的看着痴痴的阿蛮,身边站着依旧一身漆黑色大氅的淮北王。

    阿蛮见身边的三人都已经向两位王爷行过了常礼,也微微屈了屈身子,道:“淮北王好,逸安王爷好!”

    逸安王爷连连摆了摆手说:“得了,你还是别行礼吧!怎么看怎么别扭!诺,这是出来赏灯?”

    阿蛮点了点头表示确实如此,她有些嫌弃的看了看这个穿得花枝招展的男子,想着若不是身边有个冰一样的砖块脸陪着,他定会被这人群哄抢撕成肉碎。

    “我与二哥在比目楼定好了位置,你们要不要一起来?”逸安王爷懒懒的指了指前方最高的楼。

    阿蛮赶紧摇头回绝:“多谢七王爷的好意,不过我与姐姐还等着去猜几个灯谜得几个好看的宫灯呢!我看咱们还是就此别过,后会有期吧!”说完才觉得,应该说后会无期的啊,以后还见什么见嘛!

    还没等阿蛮说完,淮北王那张阴冷的脸似乎冷得快要结冰了,冷冷的跨步向前了,惹得逸安王爷什么也顾不上说,就赶紧追了过去。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看完了龙灯,四人便去看放河灯。穿过重重的人群,四人好不容易才到了河边。此时的河边早已经聚集了一大批的人,河中满是各式各样的河灯。有那老人为子女祈福的,有那百姓为皇帝祈寿的,当然也有那怀着心思的女儿家将自己所思所想都写在河灯上的,一切随着河水而慢慢的流逝,将所有人美好的祝愿祈求带到河神处。四人看着这满河的河灯,也要来了四盏。可到了要写些什么的时候,四人却都沉默了,最终还是将空空的河灯放入了河中,随波而去。

    有人放河灯,自然就有人放走马灯。这走马灯通常是在灯中置一转轮,在其上贴好用彩纸剪成的各式人物、花鸟等形象,轮下点燃蜡烛,热空气上升,引起空气对流,使轮子转动,纸像也就随之转动,画面连续不断,动感很强,引人入胜。最妙的是那些文人骚客、才子才女在那灯上所提之诗词,细细看中,往往有几句会成为当年长安城中的流行之语。

    阿蛮与公子小白,胜男与秉佑,两对人分别拿了一个走马灯。想着要写些什么在上面。就在四人都认真想的时候,阿蛮见飞到自己上空的一个白色飞灯上马龙飞凤舞的一首诗:“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想着这灯的主人倒也有些意思,只是此时人潮涌动,根本不能寻见,否则自己一定找到这个有趣之人,也好让大家乐一乐!

    就在这个时候,阿蛮见痞子哥哥已经在他们的飞灯上拟好了诗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而公子小白也正在将语句提上花灯,他一边写阿蛮一边念:“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嫦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总之是万般语言都付诗词中。

    看完了河灯和走马灯,私人结着伴儿往回走。见这长安城内家家户户都挂上了上部贴金色的云纹,底部配金色的穗边和流苏的红庆灯,红红火火,美观大方,喜庆吉祥。还有那商铺们都挂上了无数的红庆灯和影纱灯。这影纱灯上面多绘花鸟虫鱼、山水楼阁,配上金色云纹装饰及各色流苏,更是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与红庆灯交相辉映,互为照应,为今夜这个喜庆之日增添了不少光彩。

    想来皇帝已经从清雀门退回了宫中,人群大量的从那面涌出,散往长安城内的八街九陌、东西九市和一百六十闾里。

    “阿蛮姑娘,好久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