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张的自我
字体: 16 + -

第十五章

    两个星期以后,李念君才得知父亲病重的消息。*  *『*首*发』

    他来到离s大只有半小时车程的医院时,仍然不敢相信母亲在电话中对他所说的一切,直到他看见躺在病床上用疲惫眼神盯着他的父亲时,他才不得不接受了事实。

    李闻达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脑溢血使他遗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其中半身不遂和语言功能障碍最为严重。他失去了自理能力,同时也无法说话。

    李念君尽管很震惊,但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平稳了自己的情绪。他神色淡定地坐在父亲床边,李闻达拉着他的手,想要说些什么,却说不出口。

    这些天,苏丽兰和大哥姐姐一直轮流照顾着他,他不能行走,只能在别人的照顾下吃饭睡觉拉屎撒尿。

    李念君在母亲的要求下喂了父亲一些水,父亲喝了半碗之后就睡了觉。苏丽兰把儿子叫到了门外,把事情的经过向他说了一遍。

    李念君没有表情,他对母亲在事发两个礼拜之后才通知他这一点上也没有任何意见。就算过半年再通知李念君,估计他也没有异议。

    “这段时间我和你大伯他们一直都要在医院,你在学校好好的,自已管好自己。”母亲说。

    “哦。”

    “他的厂子已经倒闭了,剩下的一些事情我托你姑父去帮忙。”

    “嗯。”

    “你能不能不要老哼哼,这么大的人了,别老要我操心。你最近在学校没什么问题吧?”

    李念君呆如木鸡地看着地板,像是在想什么心事,母亲的话丝毫没有听进去。

    苏丽兰用指头顶了他脑袋一下,责问道:“我跟你说话呢?你在想什么呢?”

    “啊?”李念君回过神来,“呃,学校?没事。”

    “考试作弊的那事儿,打听见有什么路子了吗?”

    “没有。”李念君摇摇头。

    母亲叹了一口气。

    “妈。”

    母亲看住李念君。

    “我觉得我上学已经没有意义了。”

    苏丽兰没有回话,这样的话使她分外伤心。

    “我没有学位证,将来就算毕业了,也什么都不是。我什么也没学会,到现在没认真上过一节课,没仔细看过一次书。我挂了很多科,挂的比过得都多。你知道我和我周围的一些人每天都在干什么吗?”李念君说,“除了正事儿,什么都干。”

    “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

    “我已经学习了二十年了。现在我,丧失了一些东西。”

    李念君回头看了一眼病房内的父亲,说:“我们学校上一个假期给大家布置了一些所谓的社会实践调查作业,课题很多,有什么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什么城市交通压力状况分析与解决,我们班的课题你猜是什么。

    “中国人的信仰状况调查。我不明白老师为什么非要把这种国家领导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给我们去研究。尽管老师的要求很高,但绝大多数同学还是在自习室里就很快把调查报告写完了,最牛的是连调查问卷都是现场设计的。我抄了同学的,同学也是抄了同学的,但最后大家都合格了。

    “后来我发现,对我们来说,可能除了卷子上的题,其他的都不算作业。原来这就是大家的信仰。”

    母亲若有所思地问:“你想说什么。”

    “我本来想问问我爸他的信仰是什么,但现在他无法回答我了。”

    李念君的笔记本电脑前段时间坏掉了,cpu被烧坏,宿舍楼下修电脑的小伙子说换一个这样的cpu只收他1000元。

    家里没有闲钱给他,他也深知这一点。如今情况已经不一样了,他们家现在的唯一经济来源是母亲,但开销却有他和父亲这两个大坑。如果再算上父亲的债务,估计他们家会揭不开锅。

    李念君只好把阵地转移到网吧。学校周围的网吧和饭店一样多,网吧老板和饭店老板都深知,学生的钱是最好赚的。吃个饭,上个网,正是许多学生们的生活轨迹,现在李念君也成为了这样一类人。舍友已经不愿意再多说他,大家都明白这已经无济于事。

    长安网吧,四十二号机,就是李念君的“御用座位”,只要他愿意,他可以在这里一连坐上好多个小时,中间甚至连厕所都不去。

    学校里五花八门的事情总是层出不穷。例如有朝鲜青年足球队来s大进行友谊赛,把s大踢了个5比0。某学院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跳楼自杀,生前留下长达三万字的遗书,称死前唯一的遗憾是没能见到日全食。还有本校校长在学期伊始之时被升迁出任教育部门领导,原副校长提升为校长,冯瑜说这个新校长姓高,是个脑残。

    在新校长上任以后,学校领导层掀起了一阵整顿的热潮。先是一连好多位主任被撤,接着重要岗位的人员变更也开始进行起来。据冯瑜打探回来的内部消息说,这是姓高的在清除前任校长势力,意图建立自己的“王朝帝国”。

    之后,骂姓高的校长变成了冯瑜的日常功课,有事儿没事儿骂两句,饭前便后骂两句,甚至连说梦话都骂。

    李念君问崔景升为什么冯瑜这么恨校长。崔景升解释说,这个姓高的校长是学校的一个教授,大家说他其实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他对前任校长在学校里种种腐败的做法不满意,上任以后便进行了整顿,这让一些既得利益者们很不爽,便造谣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中伤他。冯瑜是学生会还是团委的什么干部,以前老师们照顾他,他的考试从来不用担心挂科,老师通通给他搞定,但现在不好使了。你看,前几天他刚挂了一门课,你说他能不骂吗?

    李念君恍然大悟。他在这边挂得都要断片儿了,冯瑜却能在那边尽付笑谈中。他忽然感觉自己简直可笑到无以复加,难怪冯瑜看不起他,他真是孤独风中一只特立独行的蠢猪。

    在网吧,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也使人变得健忘,容易忘记一些不愿意想起的事情。例如金希是怎样和刘阳河甜甜蜜蜜的,父亲是怎样躺上病床的,自己是如何丢掉学位证的,以及,今年的期末考试又要来临了。

    每个人在他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或许都会经历几次低谷。这些让人失意的日子在到来时往往无声无息,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人变成了一具失去勇气和战斗力的空壳,人会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前路,只能在黑暗中自暴自弃。

    要想走出低谷,只能自己拯救自己。

    不过李念君还没能完全意识到这一点,他只是怕。他怕当最坏的结果发生在他身上时,自己无法承担起那种压力。

    因此,在李念君s大的最后一段时光里,他曾今想做过改变。在他无法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的时候,在他的身躯无法支撑起自己的心灵的时候,在他本该最灿烂的生命遭遇阴霾的时候,他曾今想改变过。

    他试图从黑暗中走出来,一步一步地走出来。于是他有那么几天,没有再去网吧,而是背上了书包。他也满怀希望地翻开课本,尝试去理解那些电路图和数字,他也希冀着自己可以改头换面,以这里为起点,就像顿悟了什么似的,整个儿形势就能好转起来。

    可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回头的时机早已经流失,他这一次必须要接受代价。

    他已经无法像个正常人一样呆在教室了,那些桌椅不是他所能适应的桌椅,那些书本不是他所能看懂的书本,那些空气不是他所能呼吸的空气。云朵变成雨水,就再难以回到天空了。

    李念君在两天之后终于放弃,无论是心智,状态,还是氛围,他深知自己已脱离了原来的生活。他选择用旧方式把剩下的时间熬过去。

    尽管这样,但潜藏在他心里的这一丝丝能量,将会被保存下去。像火种一样,静默着等待复苏的时刻。

    姓高的新校长为了整顿学风,在本学期初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制度改革。其中和学生有关的包括:修不够学分不予毕业,学分挂够上限的予以开除。加大对招生阶段的把控,杜绝一切金钱手段;建立良好的考试考场秩序,加大对作弊行为的处罚;着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实验室建设,保证实验次数的提升和内容的高质量,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遗憾的是,李念君直到最近几天才得知了这些消息。这些消息在刚开学那会儿就登在学校官网上了,但谁会无聊到去看学校的官网呢?冯瑜或许会,但冯瑜并没有通知过他。告诉他的,是刘阳河。

    考试周快要来临的时候,崔景升帮他出主意,说自己可以给他传答案,不管是发短信还是传纸条都可以,就连一向反对作弊的武天茂都发了话,说可以给李念君发答案,保准他通过。

    李念君说:“你们帮了我这一次,那下一次呢?我只要再挂几分就达上限了。听天由命吧。”

    崔景升很着急,问他:“你就这样放弃了?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你会被开除的李念君。”

    李念君无奈笑了笑,不知道该如何对答。

    考试周还没过去,之前几门考试的成绩就已经录入了教务系统,李念君的挂科分数已然达到了学校标定的上限,尽管几门科目的考试还没进行,但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已经把李念君的名字标为了红色。

    作为既因为考试作弊而被取消学位证,又因挂科太多被拉入红名单的第一人,李念君用亲身行为给学校的学风整顿活动找到了突破口,学校的办事效率从来也没有如此高过,在放假的前一个礼拜,班长冯瑜亲自从学院教务处领来了给李念君的退学通知书。

    当李念君接过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已经不会呼吸了。他晕乎乎地躺在床上,脖颈一直发冷,胃里一阵痉挛,没忍住就吐了一地。

    他用手背擦了擦嘴,吞吞吐吐对大家说:“我要和你们说再见了。”

    一个礼拜后的清晨,李念君带着行李走出了宿舍楼。

    李念君面向s大金碧辉煌的校门,深深地吐了一口气。

    几年前他曾带着憧憬和兴奋来到这里,然而今天,他却不得不要带着所有的行李离开。他仿佛一夜之间老了一百岁,却又在执拗地期待一个新的未来。

    本来不该是这样,他想。但宿醉的痛楚感不断的提醒着他,你要提前结束在s大的生活了。

    几个朋友站在校门前用一致的目光看着他,道别的话已经说完,现在他们要目送李念君的离去。李念君环视一圈,没有看到她的身影,心里不自觉的拧了一下。姑父从背后走来,帮他从手里接过一个行李箱,对他说:“走吧,念君,走吧。”

    他钻进一辆半旧的黑色桑塔纳3000,在清晨的淡薄曦光中,走了。

    7点钟,市民们忙碌的一天即将开始。宽敞的街道会在半个小时之内变得拥挤不堪,公交车站也会人山人海。学生们穿着校服吃着早餐走向学校,白领们绷着脸走进电梯。公园里最早出来晨练的大爷们已经牵着他们的狗准备回家了,可老太们还在恋恋不舍的为集体大合唱做最后一次的排练。

    太阳在高楼的一侧升起,初夏的炎热让大地升温。

    李念君对开车的姑父说,我已经很久没有起这么早过了。

    被s大劝退,强制搬离学校,值到此刻,李念君才真正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就像非得有雨水滴在脸上,才会相信真的在下雨,如梦如幻的感觉终于随着今晨的露水消散。在一个礼拜前接到这个通知,他并没有吃惊,因为根据学校的制度章程,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需要时间整理东西,办理手续,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和不忍分别的人们道别,他甚至觉得留给他的时间有些短。

    漫长而难忘的一个礼拜像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幕戏,他在一个礼拜内挤光了所有的牙膏,涂光了所有的洗面奶,花光了饭卡里所有的钱。他的舍友看着他的时候,眼睛里总是饱含了难以名状的情愫,这让他总是不由的强颜欢笑,仿佛在说:“没事。我没事的。”散伙饭吃了一顿又一顿,他和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一起流泪。饭桌上他成为了中心,大家都在说:“让念君先点菜,让念君多喝点。”就好像自己是一个罹患绝症的病人,在享受最后的晚餐。

    连班主任都找他了,他坚信在这件事之前班主任可能根本不认识他,但现在,辅导员的电话经常打到他的手机上,或是安抚,或是鼓励。班主任会说:“这件事里有我的责任,有我的责任。”也会说“人生的路还很长,不要气馁,啊,你还很年轻嘛!”朋友们在得知李念君被劝退的消息后,有的也会打来电话,而李念君所要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那些话,去解释事情的缘由。

    在这个学期的期末,他成了焦点,他不知道在这种境遇里该如何架构自己的表情,一次他在宿舍的楼道里和一个同学说笑了几句,他就听到了隔壁房间里有意压下来的交谈声,“你看那个傻逼,劝退了还一副开心的样子。”

    李念君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心情,因此也就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样的表情。他就这么面无表情的过完了一个星期,被他的姑父接走了,他知道,他父亲是不可能来接他的。

    当一个人要离开一个熟悉的地方的时候,他的目光就会变成一种第三人称式的审视。这种审视甚至可以让人观察他自己。除去照镜子,李念君从来没有用这种眼光观察过自己。当他走在校园里的时候,他的意识仿佛能像灵魂一样跳出自己的躯体,从天空俯瞰所有人,他能看见自己的背影走在路边,看见他长着白头发的后脑勺,看见他那双黄颜色的人字拖;他的意识继续向高处走,他看见了学校食堂灰色的房顶,他甚至可以摸到那幢十二层教学楼墙上的空调排风扇,他发现整齐的街巷和树木就像售楼部里边的沙盘模型;他还能看见整个城市,看见耸立的高楼大厦和远方青绿的田野地,而自己早就变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点……这时李念君的心底总是油然而深出一股渺小感,这种渺小感让他的胃里不断的反刍罪恶的渍水,却又给了他难得的心理安慰。

    胡思乱想之中,姑父的桑塔纳已经开到了市区的外围,从市区边缘回家,开车只需要40多分钟。市区的外围已经显示出了发展滞后的特点,相比于市中心的繁华,这里不得不说有些狼狈:待改造的棚户区,破旧的街道,脏乱的绿化带,以及飞扬的尘土。这是三线城市发展不平衡的诟病所在。李念君想,友城也比这里好。

    姑父的桑塔纳显然没有走上回家的康门路,看起来他像是要去办什么事,李念君也不想问,继续坐在汽车后排玩手机。他点开了手机通讯录,翻看那些保存在手机里的人的名字。有些名字好像自从添加进手机以后,就从来没有拨过号,甚至有个别的名字根本不认识。李念君聚精会神地思考着这些名字,每浏览过一个名字,他就在脑海中回想关于这个人的一切,他是如何认识他的,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如果我此刻给他打电话,又该聊些什么。

    李念君很认真的完成了这个工程,每一个名字都让他想起一段过去,初中的快乐回忆,高中的辛酸历程,父亲冷峻的脸颊,母亲微红的双眼,还有亲戚们的背影,朋友们的笑容,一一在眼前浮现出来。

    最后,他删掉了通讯录里大约一半的电话号码,他估计自己永远也不需要这些数字了。

    李念君觉得记忆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清晰过,或许当一个人结束了一段旅程之时,就注定要开始一段回忆。他短暂的人生影像如血液一样流淌在大脑里,占据全部的思维空间。

    他感觉到脖颈已经开始渗汗,阳光开始刺眼,他把车窗摇了起来。

    清晨的凉意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炙热的夏日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