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张的自我
字体: 16 + -

第十一章 下

    与此同时,远在友城的李念君的父亲李闻达和他的儿子一样,心情沉重。*  *

    他抽着烟盒里最后一颗中华,心中郁结的不快却无论如何也吞吐不出来。

    这个四十八岁的中年男人已经走完了他将近一半的人生道路,然而岁月带给他的却只是一波又一波的困难和挫折,他的前半生是曲折不平的,难道后半生也会是这样的吗?李闻达在铺天盖地的忧愁之中陷入了沉思。

    本该是多么顺利的计划,没想到却接二连三地遇到了难以预料的障碍!他曾今用这样的方式赢过许多次,也正是靠着这样的方式才从他人生最艰难的一段岁月中走了出来,自那以后他就把险中求胜当成了人生的信条,坚定地沿着这样的信念走到了今天。

    但这一次,他却几乎失去了力挽狂澜的信心。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质疑自我,第一次感到害怕和力不从心。

    定东石材厂从开工以来到现在,光景不是很好。头三个月靠着他开厂以前就拉拢好的人脉和订单,还勉强有点利润可赚,但三个月以后,工厂只能勉强保证不赔本,再后来,就连每天的开销和工人的工资都变成了棘手的问题,外边的赊账滚雪球似地越来越多,赊也不是,不赊也不是。

    李闻达承认,他对形势的估计出错了。不光是定东厂这样,整个省道两旁的工厂们,都面临着没有盈利只能亏本的局面。一位经营能源产业的朋友告诉李闻达,这样的情况已经是第三年了,而且摊子越大,情况越严重,有些工厂甚至整亿整亿的亏损,友城县比较大的几家石材厂、橡胶厂、焦炭厂,已经快要山穷水尽了。

    但他明白,大厂经得住亏损,他的小厂可经不起。那些早在友城经营了十几二十年的大厂子,往往是拥有雄厚资金的家族产业,他们的产业涉及面非常广,即使一家企业亏损,还有其他富有活力的实业在背后支撑,再加上长年累月为友城经济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在友城经济命脉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政府也会大力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而定东这样属于个人的、刚刚建立的、规模较小的厂子,只能自力更生。虽然这几年有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但实际上能给李闻达带来的实惠少之又少。

    严肃的说,定东石材厂已经是苟延残喘了。

    如果继续这样拖着,倒也可以维持一阵日子,可以一直拖到形势转好之时再另做打算。但周围已经有人劝诫他放弃了,首先有这样想法的人是他的妻子苏丽兰。妻子没有亲自找她谈,或许是苏丽兰知道自己不可能撼动李闻达的想法,于是她找了丈夫的好朋友雷明达,希望雷明达可以替他劝说李闻达放弃定东石材厂。雷明达的想法和苏丽兰是一致的,作为朋友,他答应了。

    其实雷明达和李闻达谈论这件事情之前,李闻达自己也没有主意。他同样也在犹豫这个问题,他不止一次地假想过,如若有一天他赔个倾家荡产,自己该怎么办。但当有人站出来说话,建议他放弃的时候,他的自尊心开始强烈地抵抗起来。李闻达明白雷明达是纯粹出于好意的,但他怎么愿意怎么能承认自己的失败呢?他李闻达不就是从泥泞里爬出来的人吗?他顿了顿,委婉地作出了回答。雷明达又说,这也是嫂子的意思。这一句话起了反作用,让李闻达更不愿意选择放弃,他在心里对自己狠狠地说,你们就等着我把厂子经营好吧。

    雷明达的游说失败以后,苏丽兰只好自己出马,几次争吵无果,她也只能选择沉默。至于孙卫国更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凡事都听李闻达的决定,他只是一个给李闻达打工的,就算厂子倒闭,对他影响也不大。

    但要怎么样才能咸鱼翻身呢?如果像苏丽兰说的那样放弃,只需把手续办好,变卖掉所有机器和设备,再把场地转租给别人,并且给工人结算工资,这样就能尽可能的挽回损失。但如果要这样拖下去,李闻达却不知所措。

    夏天他去外地考察,跑了两个省一共六个厂,参观了几家大型的企业让他大开眼界,看得李闻达眼花缭乱,心潮澎湃。他叹服道,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拥有一家这样的企业,如果有朝一日能够梦想成真,那可真是不枉此生。

    即将步入天命之年的李闻达原来也有自己的梦想。也难怪,在残酷而冷峻的现实面前,谁没有一个深藏心底的梦想呢?

    但李闻达深深地明白,自己的这个梦想,可能这辈子也无法实现了。他所能做的,就是先把定东做好,更何况对他来说能不能把定东做好都是一个未知数。

    在外出考察的这段时间里,他的婚外情人杨云一直陪着他,同行的还有孙卫国,以及厂里的一个老师傅,和一个刚刚毕业的大专生。『*首*发』这个大专生作为出行团队里唯一的年轻人,要包揽所有出力跑腿的事情,搬行李拍照片,开车加油找旅店,统统成了他的工作。

    对于这样一个勤快的年轻人,李闻达很是喜欢。他常常看着他想到了儿子李念君,不知道将来什么时候儿子也能成为他工作上的帮手。或许永远也不可能吧,儿子愿意回到友城来他这家巴掌大的小厂子吗?绝不可能,他也不会同意。念君的用武之地应该是更为辽阔的地方,怎么可以让一个堂堂的大学生在这种地方工作?这种想法太荒唐了。念君应该是城市的白领,是办公桌上戴领带穿正装的人。如果可以的话,他情愿让儿子永远和他划清界限,不要插手他这艰险的生活。

    在生意遇冷情绪低落的时候,李闻达本能地向周围亲近的人汲取温暖。他竟然破天荒地在外省给妻子和儿子买了礼物,分别是一个电动按摩器和一个ps3,当然,还有给杨云买的项链和衣服。这样做,让他疲惫的心获得了一丝难得的慰藉,让他自己觉得,在面对千山万水的时候,自己还有一个家,身后还有一群人。

    他和杨云的关系一直很好,杨云心甘情愿做他不要名分的伴侣,从来没有要去和苏丽兰争风吃醋的意思。在李闻达的圈子里,他和杨云的关系基本上是人尽皆知的,但苏丽兰却不知道。可能就算全世界都知道了,也没有一个人会去告诉苏丽兰,你老公在外边有相好。这是一种人情世故,谁都不愿意去做揭露别人敏感的这种蠢事,俗话说奸情出人命,说不定还会给自己招来麻烦。

    但身为儿子的李念君却也瞒着母亲,不得不让人难以理解。

    尽管李闻达和杨云的关系一直很好,但近几个月以来,他们之间却有几段令李闻达十分不悦的对话。杨云五次三番地向李闻达提出把自己现在住的那幢房子写到她名下的要求,李闻达刚开始没有太在乎,只是委婉地拒绝了,但在杨云接二连三的要求下令李闻达开始揣测这个冷艳女人内心的想法。

    她明明知道我是不可能不让她住下去的,但为什么还要有这样的要求?难道是从前我给他的安全感现在没有了吗?李闻达沉思过后非常不情愿地得出结论,这个女人很可能是在给自己留后路——当他这个靠山“靠不住”的时候。

    李闻达很生气,他用带着气愤的脸色看了几天杨云,使得杨云暂时不敢再谈这个话题。之后某天李闻达对她说:“我最近很烦,也很累,那件事以后再说。”杨云用没有情感的语音答应了一声。

    在外出行的这段日子,李闻达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一天奔波下来,他累的浑身像散了架一样,连洗澡的力气都快没有了。戴着安全帽在工厂里站一会儿,他就会感觉到烟酸背痛,脚踝也生疼,甚至还会头晕眼花,出虚汗也越来越频繁。

    回家以后,他开始按时服药,定时作息,要知道这在从前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一段时间的修养之后,身体情况虽然稍有好转,他但依然感到乏力。苏丽兰陪他在县医院做了一些简单的检查,同样还是以前的那些老毛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所有这些真真切切发生在他身上的变化,都在向李闻达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自己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没错,他变了。

    他老了。

    壮士驰骋半生,无奈终有一老。

    他开始靠近家庭为了寻求温暖,开始保养身体因为力不从心,他开始质疑自己,开始动摇信念。

    李闻达开始对自己失望,继而心情变得低沉、抑郁、烦躁。现在,很多他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很多他不愿意出现的局面也出现了,他隐隐地预感到,自己可能将要面临人生中最严峻的挑战,他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但不管怎样,该做的事情不能由于这些变数而停止,他骑虎难下,但决心一战到底。

    李闻达本想从烟盒里抽出一根香烟,但没想到烟盒早已经空空如也。他把它扔在一旁,拿起茶几上的水杯抿了一口。

    姐姐从厨房里走出来,说:“这水都已经凉了,来我去帮你接点热的。”话罢从李闻达手中接走了水杯。

    待姐姐离开以后,坐在沙发上的姐夫叹了口气,说:“前些天刚从山东回来,回来时间也不短了,可我这感冒还是没好,咳咳,只不过是在车上睡觉的时候没关窗户,没想到就这么严重。”姐夫用纸巾擤了擤鼻子。

    他继续说:“路上就开始发烧了,身上滚烫,头晕目眩,可还是硬撑着开了一上午,到了下午实在是扛不住了,只能让轮班的司机替我,我说这趟的钱你多拿点,我不开了,再开就出人命了。后来就一直躺着睡觉,半路上找了个诊所开了点药,还差点耽误了时间。回来又跑医院检查,所以这一趟差不多等于白跑。没想到,这辈子最后一趟出车竟然一个钱也没挣到。哈。”说完,姐夫剧烈地咳嗽起来。

    这是李闻达的姐姐李莉红的家,听说姐夫前几天刚从外地拉货归来,李闻达顺路来看望一下许久不见的姐夫,另外还有点私事要谈。

    “真的决定不开车了?”李闻达问。

    “不开了。”姐夫低语着摇摇头,更像是在叹息,“其实是开不动了。你看。”他撩起上衣扭过腰来,李闻达看到他的背上并排贴着好多张白色的膏药。

    “跑一趟下来,腰就疼的受不了,再休息多长时间也缓不过来,坐也不是躺也不是。而且前列腺也不好了,近几年吧,我就憋不住尿了,可是憋不住尿哪能跑运输。开车的时间一长,就开始犯迷糊,精力就怎么也集中不起来,年轻的时候抽一根烟就能熬它一晚上,熬完了等到换班的时候倒头就睡,可现在最要命的是在卡车上睡不着觉了。唉,我拉货也有二十多年了,刚开始跑两个月休息半个月,上了三十岁以后跑一个月休息半个月,四十岁以后跑半个月休息半个月,到现在,休息的时间比开车的时间都长了。虽然挣的多,但我现在已经没命再挣这个钱了。”

    李闻达说:“嗯,不做也好。这开大车本身就不能一辈子的干,要我说,你早该休息了。年纪大了不光自己受累,还危险,脑袋绑在裤腰带上,很容易出事儿。”

    “说的对呀,上个月就有一个我认识的年亲司机出车祸了,从山路口上连人带车翻了下去……才三十岁。”

    李闻达问:“现在就先休息一段时间,以后有没有什么打算?”

    姐夫抓了抓头发,接着像是动用了全身的力量似地往垃圾桶里吐了一口痰,说:“本来我还没有拿定主意退休呢,后来我老家那面的一个表哥联系我,他说我跑了这么多年车,想让我帮他做运输中介的生意,他说本来这些事儿是他女婿做的,可四年前他女婿和他闺女离婚了,跑到外地去了。这四年都是他自己在做,工厂缺不了这个但是靠这个又赚不了几个钱,而且还感觉太累太麻烦,所以就想照顾我一下。正好赶上那些天我已经到了山东,我就说等我跑完这一趟再说吧。结果半路生了病,回来以后我就下决心答应他了。”

    “你表哥是做什么的?”

    “开矿场的,近几年他在外地开了几家比较大的矿粉厂,生意还不错。这些矿粉矿疙瘩什么的,要卖给很远很远的地方。他所说的,就是由我联系卡车,把工厂生产的货物运出去,赚一个运费上面的差价钱,这个差事还是挺好的,而且,这也算是我的老本行。”

    李闻达说:“他女婿的这老丈人条件这么好,干嘛要离婚呢?”

    “嗨,日子过得好了就不知道怎么活了呗。听说是相好了一个外地女的,跟中了邪似得鬼迷了心窍,连孩子都不管就跑了,其实根本没有离婚,到现在都找不到人影。”

    李闻达说:“哦。”

    姐夫说:“我原先还说自己花钱养上一辆大车呢,可后来别人又说现在工厂都不生产了,运输也不行了,我就心虚了。”

    这句话一下子动了李闻达的心,他叹了口气说:“的确是呀。”

    姐夫紧接着就问:“你的厂子也这样?”

    李闻达点点头。“有烟么?”

    姐夫给他点了一颗烟。李闻达抽着烟说:“上回在电话里没跟你说清楚,我的石材厂现在不是很好,噢,不光是我的这样,咱们全县的,连带上双夕市里的大小企业都不景气。要说倒闭,我还是有点舍不得,我还想撑一阵子看看,说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姐夫抖了抖烟灰,若有所思地说:“你这样想,也不能说有错,毕竟一个人一个想法嘛。只是既然想继续开下去,我觉得就一定要谨慎点了。要明确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其次的东西就能省则省,比如多余的原料设备什么的,暂时没用的话看看能不能退掉;场地要是有空闲,能不能先转租出去一部分。至于工人,能辞退就先辞退掉。”

    “姐夫你说得对呀。我就是这样计划的,首先我得继续找找那帮子欠着我钱的龟孙子,然后再把库房都腾空,把里边儿的存货都退掉,换点而现金。可就是工人们我都欠着工资呢,不能辞退。”

    “这个倒不怕,欠钱最不怕的就是欠工人的。以前我在铜矿上班的时候,上边最多欠过我们八个月的工资。”姐夫用手比划了一个“八”,“年底都不给我们发一分钱,工人们都扛上铁锹去老板的别墅了,可是老板早就失踪了;后来又听说是公司快不行了,大家喊着要罢工要辞职,可没想到又过了几个月老板回来了,还把钱一次性都给补上。有人说他把别墅卖了,还有人说他去澳门赌场豪赌了一把赢了钱回来的。”

    李闻达说:“我可不知道去哪儿弄钱呀。”

    姐夫说:“你上回打电话说让我帮你找点人借高利贷,我觉得不要这样,用不着。”

    “以前我已经跟朋友借过一次钱了,这次实在不好借了。”

    “高利贷那么高的利息,又是大额的,还都是地痞子的人,不要借。这样吧,我先借给你点,然后我去我老家那边问问,就说是给厂子里放钱,利息比银行要高,老家那儿都是老农民,不懂得这些,估计可以筹点儿。再说,你要的也不是太多。”

    李闻达万万没想到姐夫会借钱给他,要知道他现在身处的这间房子就是姐夫和姐姐一年前刚刚贷款买的楼房,钱到现在还远远没还清,他怎么好意思再借姐夫和姐姐的钱呢?

    但姐夫还是要借给他。姐夫说:“这房子是贷的款没错,倒不是因为手里没钱,只不过当时想的是能贷款就贷款,留着钱还能有个别的地方用嘛。我闺女也上班了,我也不用供他了,家里暂时没什么花钱的地方。再说,我借你钱你又不是不还我,我还要赚你的利息了。呵呵。”

    李闻达就答应了收姐夫的钱。他内心深深感激着姐夫的雪中送炭,心里也明静如水,姐夫能这样慷慨,必定是获得姐姐的同意的。姐姐从小就对他百般照顾,小时候就给他洗衣服缝衣服擦屁股,现在他危难之际,又愿意这样帮他,李闻达不知道说什么好。

    中午在姐姐家吃了饭,躺在客房里睡了一觉,醒来的时候姐姐把几万块钱塞给了他。李闻达把钱收下,对姐姐说:“把纸和笔拿来。”

    姐姐问:“干什么?”

    “你拿来就是。”

    李闻达倚在书桌上,用他龙飞凤舞地笔体写了一张欠条。

    欠条

    今三弟李闻达借姐姐李莉红肆万元人民币整。

    ****年*月*日

    李闻达

    李闻达把欠条硬塞给姐姐,说:“等我缓过来了,加倍还你。”他临走前问:“我姐夫呢?”

    姐姐说:“去那边的盲人按摩所按摩去了。”

    “外面天这么凉,他不是感冒着呢么?你不要让他老瞎跑。”

    “按摩所就在咱家对面,你看。”姐姐用手指着窗外,“就在那儿。”

    “哦。”

    李闻达想再说点什么,终究没能说出口,“姐姐。”

    “嗯。”

    “那我走了啊。”李闻达紧紧着攥着包里的钱,心里百感交集。

    姐姐站在阳台上,目送弟弟离开。她看见弟弟略显佝偻的身影一如当年他们的父亲,这让她心里涌上一股酸水,他惊奇地发现原本的那辆黑色奥迪不见了,她只看见一辆十分显旧的桑塔纳从大门开了出去。

    那辆屁股上带着疤的奥迪,已经被李闻达低价出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