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张的自我
字体: 16 + -

第八章

    李闻达,苏丽兰,李念君,三个人面对着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起qi笔bi屋wu最快更新)『*首*发』

    谈话的气氛还是较为轻松的,因为至少在这个男人的脸上还可以看得出笑容。

    他呵呵一笑,眼角就起了褶子:“每年都是这样,有人发挥超常,有人发挥失常,都是正常现象嘛。高考呵,不仅仅是检验学习情况,有时候也是心理素质的一个考验。念君的成绩我一直都有留意,高三这一年还是进步的。这次虽然不是太理想,可是对他而言,也还说得过去。你们两个呀,也不要太责怪他。”

    中年男人拿起手头的一份表格,说:“你们看,这是前几次摸底考试的排名,李念君高考的成绩和这几次摸底考试出入也不算大,总的来说是他的水平。”

    李闻达接过几张a4纸,心不在焉地瞟了几眼,身旁的苏丽兰歪过身子也看了起来。只有李念君面无表情,静坐在办公室黑色皮质的沙发上,揉搓着双手。

    已经到了填报志愿的最后一天,今天的决定将决定他以后的去向。但他早已心意已决,不管怎样,不论如何,也要离开中学,与其说是离开,不如说是逃走,从这个在他看来是地狱一样的高中逃走。

    自从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家里的气氛骤然间变得微妙起来。并不理想的成绩让李念君的心里笼罩了一层阴影,他真真切切地从母亲的眼里看出了“复读”二字,这让李念君相当的恐慌。友城中学的高三,枯燥单一的作息,永无止尽的考试,如山似海的试卷,无处不在的竞争,这些无一不是让每个人头皮发麻的诅咒。

    在高三,李念君竭尽自己的全力奋斗了一年,他认为自己已经毫无潜力可言了。然而家长的期待却是无限的,因此他担心自己所担心的会真的发生。

    他的分数刚好没有达到二本线,家里又不想他去上三本。母亲的意思是念君你再去复读一年吧。李念君说万一明年还不如今年呢?母亲说你能不能有点信心?李念君回答说信心害死人。

    友城中学的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是李闻达的老同学,在走投无路之际,李闻达给这位同学打了一个电话。

    电话另一头说:“我就知道你是要说这件事儿。这两天都是找我问情况的。这样吧,明天上午,你来我办公室我们谈吧。把你儿子你老婆都叫上。”

    李闻达对苏丽兰说:“老鲁说明天找他。”

    李闻达把成绩单递到苏丽兰手里,对鲁立新说:“老鲁啊,这两天是不是忙得很?”

    “的确是。我跟你说,都是家长们,这个问我报哪儿,那个问我哪儿好,我都要成报志愿的专家了。”

    李闻达笑了笑,说:“你可不就是专家么。”

    “哪是什么专家呀,只不过是天长日久,慢慢地也就心领神会了。每一年的情况都是差不多的,无论是报考,还是招生,说实话,我在学校干了二十年,专家不敢谈,但行家还是说得过去的。”

    “鲁书记呀,那你看念君这情况该怎么弄?”

    鲁立新朝李念君看了一眼,李念君直了直腰。他说:“他的分儿就是三本的分儿,要是就上三本,好说。可你不是不想让他上三本么?这就不好办了。非要上二本不可?现在的三本也都说得过去,起码专业都不错,我劝你也可以考虑一下。”

    “我是这么想的。他的分儿要是离二本差很多的话,那就让他上三本好了。可他的分儿就差那么一点儿,我总觉得上个三本有点可惜。”

    “那就补习一年嘛。怎么样,没这个想法?”

    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了李念君。

    李念君明白该自己发表意见了,他必须把持住态度,坚定好立场,他把在嘴里念叨了一百遍的话脱口而出:“我觉得自己今年已经学的得很努力了,再补一年估计也不会有什么进步,就是……,怎么说呢,我觉得我已经没潜力了吧。”

    “嗯。”鲁立新说。

    苏丽兰叹了口气:“其实我们也想让他补习一年的。可是这孩子说破天也不愿意补习,没那个恒心。你说这年纪轻轻的,就没有些红筋黑血,不能拿出点骨气来。”

    李念君默不作声。

    鲁书记说:“补习未必是一件坏事。每年补习的人那么多,大部分人都是要进步的。这去年呀,有个孩子,是个姑娘。呃,我想想,老李,就是人事局那王主任他闺女,王天雷。”

    李闻达点点头:“嗯,知道,有印象。”

    “他姑娘去年也是没考好,一家子找我商量怎么报志愿。”鲁书记看着李念君,说:“我就跟他闺女说,我说你别报了,你还能进步,去补习一年吧,这闺女刚开始也不同意,后来总算同意了。这不,一年很快过去了,今年是什么情况,一本啊!也不用再问我怎么报志愿了,他家长也不用再着急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的意思是,能行的话,还是补一年好。补一年上个好点的学校,也值了。就算呵,我说的是万一,万一没考好,也不给自己留个遗憾,是吧?等你将来毕业了,也不用在后悔当初怎么这么样了,你说是不是?”

    李念君有点烦,但还是稳稳地说:“话自然没错。可是我真的觉得自己没潜力了,也定不下心了。我觉得我真没有这个必要了。真的。”他看了看父母和鲁书记,随即盯住了地板。

    李闻达说:“嗨,这孩子不行。没那斗志,也没那气性。”

    苏丽兰也想说什么,但隐忍了。『*首*发』

    李闻达对鲁立新说:“老鲁,你不是整天吹自己能耐大么?你还能没点办法?”

    鲁立新哈哈一笑,说:“我能有什么能耐呀。不过是混得久了认识几个人罢了,也给别人办过几个事儿而已。”

    “呵呵,”鲁立新点上一颗烟,对李闻达说:“来,抽根烟。”

    李闻达接过烟盒,火苗和烟雾随即升腾起来。

    “没错,是有办法。”鲁立新说,“得花钱。”

    “怎么花?”李闻达问。

    “我有人。招生办的人还有高校的人,都有。这些人每年都做这种交易的,并且名额有限。这些名额大部分都是计划外招生名额或者是学校的点招名额,比如某所学校有几个这样录取的机会,就留给学校的一些领导照顾他们的亲戚,当领导们没有合适的人选之时,就可以把这些名额卖出去。”

    “那你说的这种名额和正常录取有没有什么区别?”

    “基本上是没有区别的。因为录取渠道本身就是合法正规的,只不过有人把它转让了。另外,也有别的一些录取方式,虽然和这个略有差异,但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我就不细说了。以我的能力,目前只能通过这几种渠道来做。对于权利更大,手更深的人来说,还有其他的办法。”

    “什么办法?”

    “有的考生还没有考试就已经知道自己要去哪所名牌大学去上学了,这也是存在的事情。另外还有中途转学的,休学转学的,都是从普通学校转到好学校。有人嘛,只要有足够大的人,就能办足够大的事。”

    李闻达和苏丽兰相视一眼,用沉默来交流意见。

    半晌,李闻达说:“老鲁,你说的这个靠谱么?”

    “应该靠谱。”

    “既然是这样,”李闻达看了一眼李念君,又看了一眼苏丽兰,“那你就帮我办吧。能上什么学校?”

    “上什么学校也是看考多少分,当然学校越好越贵。如果分太低了,有的学校花钱也进不去。以念君的分数来看,二本的几个学校我还是有把握的。”

    “行。大概要花多少?”

    鲁立新顿了顿,紧了紧腰带,说:“三四万到七八万,不好说。你看行不行?”

    李闻达说:“行。”

    “明天就要截止报名了。这中间还有一个学籍档案的问题。我再问你一次,确定要办么?”

    李闻达说:“确定要办。”

    鲁立新问李念君:“念君,你也同意?”

    李念君被问得不知道怎么回答,也不好意思说“同意”两个字,就支支吾吾起来。李闻达皱着眉说:“问你同不同意呢,不会说话?”

    李念君呼了一口气,说了句,行吧。

    “嗯,那行。那也只能这样办了。你们先坐着,我去打个电话问问情况。”

    鲁立新起身离开了,留下一家三口在办公室里。

    李念君一声不吭,从他进门开始,他就想去上厕所,一直憋到现在,实在不好意思中途离开。对于他的副校长党委书记所说的,李念君心里并没有欣喜,虽然这可能是符合他的意愿以及父母意愿的唯一方法,但通过金钱来实现的方式总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方式,这使得李念君的内心有一种不干净的感觉。然而转念一想到这样就可以不用补习,李念君还是心安理得地接受了。

    李闻达对李念君说:“行了。你不用补习了。”

    李念君默然。

    母亲看了李念君一眼,说:“唉,就看能不能给你办好了。”

    母亲再次拿起那份成绩单,对李念君说,“我看你之前的考试理综还能上200,高考怎么才考了那么点?”

    “我怎么知道。那语文我平时考八九十这次还考了100多你就不说了……”李念君反驳道。

    “行了。”李闻达插进来,继续抽着烟,“别老说那些没用的。这考都考完了,你还跟他说那些有什么意义。现在的重点是怎么让孩子上学校。”

    苏丽兰回道:“我吃饱了撑的行了吧。”

    全家人再无话可说。

    大约15分钟以后,鲁立新回来了。

    他说:“我问过了,可以办。按照念君的分数,我能办的学校,有那么两三个,都是二本学校,不算好的,也不算太差。到时候咱们再看情况具体上哪个。不过,可能有专业限制,比如去某个学校以后,专业是不能选择的。行么?”

    李闻达问李念君:“行么?”

    李念君回答:“行吧。”

    李闻达对老鲁说:“只要能上,他什么都行。”

    鲁立新拿出纸笔,在信纸上刷刷刷写了一排字,说:“你们填志愿表的时候,把这几个学校填好,就填三本里头就行。这几个学校都是既有三本又有二本的。记住了!”

    “行。一定填好。”

    “嗯,那就好。别的也没什么了。那这件事儿咱们就说好了,老李,我帮你办。”

    “行。老鲁那这就靠你了。你说吧,钱什么时候给你?”

    “尽快吧。办这种事情就是讲究一个时间问题。过两天我就去找人,你最迟后天给我,至于数字,你先拿个五,之后咱们多找短补。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

    鲁立新一屁股坐办公椅上,像是很累的样子。

    “这几天可有我忙的了。前年给别人办这事儿,我要找一个招生办的人,可能是那几天找他的人太多了,人家不愿意见咱,结果怎么也找不到他。打听了半天他家在哪儿,终于有了着落,去了敲门没人开,我和一个同事从中午一直等到半夜,也没等到人家。后来才知道这货有好几个房子,根本不回这个住所。等了一天算是白等。”

    他继续说:“有时候还要去招生办的单位,白天上班时间外边还有武警,非得等下班时间警卫都撤了以后才敢进去,要不你提前进去也没人敢搭理你。那些招办的人也是一个比一个牛,找他们办事的人多了去,你还得跟他们搞好关系,定好价钱。有的人胆子小,不认识的人不打交道,有的人则是担心总和固定的人来往有风险,要换着人办事,真是麻烦。

    “而且我都是有风险的。那一年,有个家长,本来我是不认识的。托了我朋友的关系来找我。但那一年管的紧,事情没办好,可是我把钱一分不少都退给他了。这家长不乐意了,说我不负责任,说要到教育厅要去纪检委举报我。我说我之前跟你说的好好的,不一定能办好,办不好就给你退钱,你都点头同意了,现在怎么反倒咬起我来了?要不是他托的朋友劝了回去,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事儿来呢。”

    李闻达哈哈一笑,“那咱们的事儿不会办不成吧?”

    鲁立新像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赶忙说:“他那事儿和你的事儿还不一样。咱的事儿准没问题,放心。”

    说到这里,鲁立新办公室里响起了敲门声。鲁立新走过去开门。

    门外又出现了三个人的身影,一目了然,这同样是三口之家。

    “鲁书记呀,近来可好?”

    “好的很好的很啊。快进来坐,快进来坐。”鲁立新说。

    三个人走进来,看见李家三口也在。领头的男人朝李闻达笑了笑,李闻达也笑了笑示意。跟在男人后面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女孩。八九不离十是他的老婆和女儿。

    沙发已经没有位置了,鲁立新说:“来,坐床上。”

    一家三口坐在了办公室的单人床上。

    “都是为了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鲁立新说。

    “是啊。”李闻达回答。

    “老李,你的事儿就差不多了,等我电话联系你就行。”

    “好,那我等你的消息。你看你忙的,一上午得接待多少户。”

    “哈哈,也就是这几天忙点,过几天还不一样和孩子们放假。”

    鲁立新又对新来的男人说:“怎么,这两天看出点眉目来了没有?”

    那男人回答道:“嗨,我是压根不懂这个,孩子她妈整天研究,研究了半个月了,也还是不知道报哪个学校就算保险了。”

    女人说:“我看着那么多的学校,每次做了决定,可到了填表的时候就又犹豫了。”

    “嗯,呵呵。正常,正常,那边儿坐着的也和你们一样。”

    两边的家长同病相怜的互相一看。两边的孩子通通面无表情。

    李闻达说:“都是这个情况。赶紧解决吧,解决了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

    李闻达站起身来,又说:“其实上个什么学校,都一样。就算不上学了,照样还是自己的孩子,你们说是不是?老鲁,事儿也说差不多了,今天我们就先走了啊。你忙你的。”

    “行,那你们慢走。回头等我电话,估计就是个两三天。”

    “行。”

    一阵寒暄之后,李念君跟着父母走出了办公室。

    回家的路上,有微凉的风从车窗外吹进来,闷热逐渐逝去。

    李闻达说:“这鲁立新,估计每年这个时候得做上几个,捞点油水。”

    苏丽兰问:“你说他自己挣多少?”

    “也挣不了多少,大头给了办事的,自己拿个小头。顶多一两万。”

    “一共五万,他就拿一两万?”

    “我瞎猜的,挣多少要看他自己愿意拿多少。过两天八成还会再要钱的。”

    “最好能办了。”

    “办不了就退钱呗。”

    “办不了李念君怎么办?”

    母亲问李念君:“要是没给你办成怎么办?”

    “那就听天由命。”

    “要是志愿全落了呢?”

    “那我就回去补习。”

    “行,这可是你说的。”母亲仿佛把这句话印在了心里。

    如果鲁立新没有给李念君办成这件事,估计李念君就回友城中学复读去了。他将在本想逃离的学校里重新来过,不管情愿不情愿,乐意不乐意,都必须再次重温高三的苦乐,然后第二次站到高考的考场里,去拼搏一个未知的结果。

    “说不定我也会考的很好呢。”李念君此刻这样想。

    放假回家,正是这一年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像是记忆里的书签被重新抽出来一样,一年原来这样快的结束了。

    据说今年的题目出奇得难,因此基础扎实的复读生们在这场较量中占尽了优势。去年,李念君有不少同学和朋友选择了补习,消息一个个传来,几乎是清一色的好成绩。去年没考上985的今年如愿以偿,去年想上211的今年美梦成真,就连往日成绩甚至还不如自己的人,今年竟然也考上了一本。

    你们真厉害,李念君心里默默的说。同时,他若有若无地忧郁了。

    李念君,你后悔么?

    当初你奋不顾身离开高中,不顾一切来到大学,真的有你想象的那样好么?

    看看你的同学,他们赢得了去更好的学校的机会。

    或许在那里,你不会像现在,而会过的更好。

    那又怎么样。全中国的学校都一个样,对自己来说,没有区别,也用不着后悔。

    李念君甩甩头,企图打乱这些让人不开心的思维序列,但它们像dna的双螺旋一样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稳如泰山。

    李念君点开网页,在学校的官网里输入自己的名字和学号,界面上显示,他挂了4科,高数,物理,线代,c语言。

    开了学以后还要补考,c语言竟然还需要重修。靠,真麻烦。他想。

    这是一个燥热的中午。刚刚接完一个同学的电话,那是高三的后桌,那年整天在自己屁股后面问问题的男生。

    他说:“念君,放假了?”

    “是,放假了。怎么样,考得怎么样?”

    “念君,太棒了,够一本了,够一本了。”

    “这么牛?这么厉害?一本?”

    “一本!”

    “超了多少?”

    “15分。”

    “牛逼。真牛逼。”

    “我估分估得比这多!怎么才这么点儿?”

    “好啦,已经很不错啦!”

    “念君,现在是不是恨死我了?”

    “什么?”

    “我说你是不是恨死我了?”

    “什么……什么意思?”

    “没事。呵呵。放假找你玩儿。”

    “好。”

    见过鲁立新之后的第三天,李闻达接到了电话。

    鲁书记说钱不够,今年涨价了。李闻达说,行,没问题。

    见过鲁立新之后的第四天,李闻达又接到了电话。

    鲁书记说可能办不了了,今年政策比较紧。李闻达说,你帮忙多跑跑,钱的事情好说。

    见过鲁立新之后的第七天,李闻达最后一次接到了电话。

    鲁书记说过程很艰苦,但结果很满意,这件事已经办妥了,你就放心吧,等录取通知书就可以了。

    李念君捏了一把汗,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那个暑假,他玩得很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