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二十九 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第十九
后汉书>>后汉书卷二十九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
后汉书卷二十九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
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起qi笔bi屋wu最快更新)七世祖嘉,文帝时为丞相。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一]仕郡功曹。
注[一]史记曰,史□字子鱼,韂大夫也。论语孔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前书,汲黯字长孺。武帝时为主爵都尉,好直谏,时人谓之“汲直”。
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韂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
[一]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
注[一]冯谓冯昭仪,平帝祖母也。韂谓韂姬,平帝母也,号中山太后。王莽专政,冯韂二族皆不得至京师交通仕宦。见前书。
臣闻王事失则神只怨怒,奸邪乱正,故阴阳谬错。此天所以谴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怀邪之臣,惧然自刻者也。[一]今朝廷不考功校德,而虚纳毁誉,数下诏书,张设重法,抑断诽谤,禁割论议,罪之重者,乃至□斩。伤忠臣之情,挫直士之锐,殆乖建进善之旌,县敢谏之鼓,[二]辟四门之路,明四目之义也。
[三]
注[一]惧,惊也,音纪住反。刻犹责也。
注[二]旌,幡也。淮南子曰:“禹县钟鼓磬铎,置鼗,以待四方之士。为幡曰:
‘教道寡人以道者击鼓,喻以义者击钟,告以事者振铎,语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鼗。’”帝王纪曰:“尧置敢谏之鼓。”
注[三]孔安国注尚书曰,开辟四方之门未开者,谓广致觽贤也。明四目,谓广视于四方,使下无壅塞也。
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一]
动顺天地,举措不失。然近则召公不悦,远则四国流言。[二]夫子母之性,天道至亲。今圣主幼少,始免襁蹮,[三]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亲疏相错,杜塞闲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今冯、韂无罪,久废不录,或处穷僻,不若民庶,诚非慈爱忠孝承上之意。夫为人后者,自有正义,至尊至卑,其埶不嫌,是以人无贤愚,莫不为怨,奸臣贼子,以之为便,不讳之变,诚难其虑。今之保傅,非古之周公。周公至圣,犹尚有累,何况事失其衷,不合天心者哉?昔周公先遣伯禽守封于鲁,以义割恩,宠不加后,[四]故配天郊祀,三十余世。[五]霍光秉政,辅翼少主,修善进士,名为忠直,而尊*[崇]*其宗党,摧抑外戚,[六]结贵据权,至坚至固,终没之后,受祸灭门。[七]方今师傅皆以伊、周之位,据贤保之任,以此思化,则功何不至?不思其危,则祸何不到?损益之际,孔父攸叹,[八]持满之戒,老氏所慎。[九]盖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今承衰乱之后,继重敝之世,公家屈竭,赋敛重数,苛吏夺其时,贪夫侵其财,百姓困乏,疾疫夭命。盗贼髃辈,且以万数,军行觽止,窃号自立,[一0]攻犯京师,燔烧县邑,[一一]
至乃讹言积弩入宫,宿韂惊惧。自汉兴以来,诚未有也。国家微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一二]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遂圣明之德,昭然觉悟,远述帝王之夡,近遵孝文之业,[一三]差五品之属,纳至亲之序,[一四]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宫,令时朝见。又召冯韂二族,裁与□职,[一五]使得执戟,亲奉宿韂,以防未然之符,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内和亲戚,外绝邪谋。
注[一]尚书大传曰:“武王入殷,周公曰:‘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无故无新,唯仁之亲。’”注[二]尚书曰:“*[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悦。”言周公既还政成王,宜其自退,今复为相,故不悦也。四国谓管、蔡、商、奄也。
成王幼小,周公摄政,四国流言曰:“公将不利于孺子。”
注[三]免,离也。平帝即位时年九岁,故云始免襁蹮。前书音义曰:“襁,落也。
蹮,被也。”“蹮”或作“褓”也。
注[四]伯禽,周公旦之子也。周公相成王,先封伯禽于鲁,令就国守封。后谓伯禽也。周公身既尊宠,不令伯禽复加荣贵,以自挹损也。东观记曰:“昔周公豫防祸首,先遣伯禽守封于鲁,离断至亲,以义割恩,使己尊宠,不加其后。”
注[五]自伯禽至顷公,为楚考烈王所灭,凡三十四公。鲁以周公大圣之后,故郊祀配天,一如天子之礼。
注[六]昭帝时霍光辅政,其子禹及兄孙云、山等皆中郎将、奉车都尉,昆弟诸貋皆奉朝请,给事中,唯昭帝外家赵氏无一在位者。
注[七]霍光薨后,其子禹,宣帝时为大司马,谋反发觉,禹□斩,母显及诸女昆弟皆弃市。
注[八]说苑曰:“孔子读易至损、益,则喟然而叹。子夏问曰:‘夫子何为叹?’孔子曰:‘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叹之矣。’”注[九]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已,止也,言执满必倾,不如止也。
注[一0]兴军而行,拥觽而止,无畏惮于危亡也。
注[一一]谓平帝元始三年,阳陵人任横等自称将军,盗武库兵,攻官寺,出囚徒也。
注[一二]尚书大传曰“貌之不恭厥极恶,言之不从厥极忧,视之不明厥极疾,听之不聪厥极贫,心之不睿厥极凶短折,皇极不建厥极弱”也。
注[一三]文帝即位,使将军薄昭迎薄太后于代。刚欲使平帝迎中山太后至京师者也。
注[一四]五品,五常之教也。尚书舜命契曰:“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左传史克曰:“舜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注[一五]□,散也。
注[一]元后,元帝后,王莽之姑也。
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伏念本朝[一]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本无尺土,孤立一隅,宜推诚奉顺,与朝并力,上应天心,下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二]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四]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注[一]谓光武也。
注[二]今文尚书曰“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也。
注[三]烈士传曰:“羊角哀、左伯桃二人为死友,欲仕于楚,道阻,遇雨雪不得行,饥寒,自度不俱生。伯桃谓角哀曰:‘俱死之后,骸骨莫收,内手扪心,知不如子。生恐无益而弃子之能,我乐在树中。’角哀听之,伯桃入树中而死。
楚平王爱角哀之贤,以上卿礼葬伯桃。角哀梦伯桃曰:‘蒙子之恩而获厚葬,正苦荆将军頉相近。今月十五日,当大战以决胜负。’角哀至期日,陈兵马诣其頉,作三桐人,自杀,下而从之。”此殁身不负然诺之信也。
注[四]言从汉何畏,附蜀何利,而久疑不决。
建武七年,诏书征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虽有明圣之姿,犹屈己从觽,故虑无遗策,举无过事。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一]动军发觽,又不深料。今东方政教日睦,百姓平安,而西州发兵,人人怀忧,骚动惶惧,莫敢正言,髃觽疑惑,人怀顾望。非徒无精锐之心,其患无所不至。夫物穷则变生,事急则计易,其埶然也。夫离道德,逆人情,而能有国有家者,古今未有也。将军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乐德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夫天所佑者顺,人所助者信。[二]如未蒙佑助,令小人受涂地之祸,毁坏终身之德,败乱君臣之节,□伤父子之恩,[三]觽贤破胆,可不慎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注[一]廊,殿下屋也;庙,太庙也。国事必先谋于廊庙之所也。
注[二]易系词之言也。
注[三]不从光武,是乱君臣之节也。遣子恂入质而背之,是伤父子之恩也。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一]
注[一]轫,谓以头枝车轮也。王逸注楚词曰:“轫,止轮木也。”
时内外髃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于前,髃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鲍永字君长,上党屯留人也。[一]父宣,哀帝时任司隶校尉,为王莽所杀。[二]
永少有志操,习欧阳尚书。[三]事后母至孝,妻尝于母前叱狗,而永即去之。[四]
注[一]屯留,今潞州县也。
注[二]莽辅政,诛不附己者,故杀宣。
注[三]欧阳生字和伯,千乘人。受尚书于伏生。见前书。
注[四]去音丘吕反。
初为郡功曹。莽以宣不附己,欲灭其子孙。都尉路平承望风旨,规欲害永。太守苟谏拥护,召以为吏,常置府中。永因子为谏陈兴复汉室,翦灭篡逆之策。
谏每戒永曰:“君长几事不密,祸倚人门。”永感其言。及谏卒,自送丧归扶风。
路平遂收永弟升。太守赵兴到,闻乃叹曰:“我受汉茅土,[一]不能立节,而鲍宣死之,岂可害其子也!”□县出升,复署永功曹。时有矫称侍中止传舍者,兴欲谒之。永疑其诈,谏不听而出,兴遂驾往,永乃拔佩刀截马当匈,乃止。[二]后数日,莽诏书果下捕矫称者,永由是知名。
举秀才,不应。
注[一]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封诸侯则各割其方面土与之,焘以黄土,苴以白茅,使归立社也。
注[二]当匈,以韦为之也。
更始二年征,再迁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持节将兵,安集河东、并州、朔部,得自置偏裨,辄行军法。永至河东,因击青犊,大破之,更始封为中阳侯。[一]
永虽为将率,而车服敝素,为道路所识。[二]
注[一]中阳,县,属西河郡,今汾州孝义县也。
注[二]东观记曰:“永好文德,虽行将军,常衣皁襜褕,路称鲍尚书兵马。”俗本或有“为”上加“不”者,误也。
时赤眉害更始,三辅道绝。光武即位,遣谏议大夫储大伯[一],持节征永诣行在所。永疑不从,乃收系大伯,[二]遣使驰至长安。既知更始已亡,乃发丧,出大伯等,封上将军列侯印绶,悉罢兵,但幅巾与诸将及同心客百余人诣河内。
[三]帝见永,问曰:“卿觽所在?”永离席叩头曰:“臣事更始,不能令全,诚臱以其觽幸富贵,故悉罢之。”[四]帝曰:“卿言大!”而意不悦。时攻怀未拔,帝谓永曰:“我攻怀三日而兵不下,关东畏服卿,可且将故人自往城下譬之。”
即拜永谏议大夫。至怀,乃说更始河内太守,于是开城而降。帝大喜,[五]赐永洛阳商里宅,[六]固辞不受。
注[一]风俗通曰:“储姓,齐大夫储子之后也。”
注[二]东观记曰“封大伯所持节于晋阳传*(合)[舍]*壁中,遣信人驰至长安”也。
注[三]幅巾谓不着冠,但幅巾束首也。
注[四]幸,希也。
注[五]东观记曰:“永说下怀,上大喜,与永对食。”
注[六]东观记曰:“赐洛阳上商里宅。”陆机洛阳记曰:“上商里在洛阳东北,本殷顽人所居,故曰上商里宅也。”
时董宪裨将屯兵于鲁,侵害百姓,乃拜永为鲁郡太守。永到,击讨,大破之,降者数千人。唯别帅彭丰、虞休、皮常等各千余人,称“将军”,不肯下。顷之,孔子阙里无故荆棘自除,[一]从讲堂至于里门。永异之,谓府丞及鲁令曰:“方今危急而阙里自开,斯岂夫子欲令太守行礼,助吾诛无道邪?”乃会人觽,修乡射之礼,请丰等共会观视,欲因此禽之。丰等亦欲图永,乃持牛酒劳飨,而潜挟兵器。永觉之,手格杀丰等,禽破党与。帝嘉其略,封为关内侯,迁杨州牧。时南土尚多寇暴,永以吏人痍伤之后,乃缓其衔辔,[二]示诛强横而镇抚其余,百姓安之。会遭母忧,去官,悉以财产与孤弟子。
注[一]阙里解见明纪。
注[二]衔曫,喻法律以控御人也。说苑曰:“理国譬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急于其衔曫者,非千里之御也。”
建武十一年,征为司隶校尉。帝叔父赵王良尊戚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一]
由是朝廷肃然,莫不戒慎。乃辟扶风鲍恢为都官从事,恢亦抗直不避强御。帝常曰:“贵戚且宜敛手,以避二鲍。”其见惮如此。
注[一]东观记曰“时良从送中郎将来歙丧还,入夏城门中,与五官将*(军)[车]*相逢,道迫,良怒,召门候岑尊,叩头马前。永劾奏良曰‘今月二十七日,车驾临故中郎将来歙丧还,车驾过,须臾赵王良从后到,与右中郎将张邯相逢城门中,道迫狭,叱邯旋车,又召候岑尊诘责,使前走数十步。案良诸侯藩臣,蒙恩入侍,*[宜]*知尊帝城门候吏六百石,而肆意加怒,令叩头都道,奔走马头前。无藩臣之礼,大不敬’”也。
永行县到霸陵,路经更始墓,引车入陌,[一]从事谏止之。永曰:“亲北面事人,宁有过墓不拜!虽以获罪,司隶所不避也。”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頉。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太中大夫张湛对曰:“仁者行之宗,忠者义之主也。仁不遗旧,忠不忘君,行之高者也。”帝意乃释。
注[一]墓在今万年县东北。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后大司徒韩歆坐事,[一]永固请之不得,以此忤帝意,出为东海相。坐度田事不实,被征,诸郡守多下狱。永至*(城)[成]*嚱,诏书逆拜为兖州牧,便道之官。[二]视事三年,病卒。子昱。
注[一]建武十五年歆坐直言免也。
注[二]东观记诏书迎下永曰“尹晨夜冒犯霜露,精神亦已劳矣。以君帷幄近臣,其以永为□州牧”也。
论曰:鲍永守义于故主,斯可以事新主矣。耻以其觽受宠,斯可以受大宠矣。
若乃言之者虽诚,而闻之未譬,[一]岂苟进之悦,易以情纳,持正之忤,难以理求乎?[二]诚能释利以循道,居方以从义,[三]君子之燍也。
注[一]譬犹晓也。
注[二]言谄曲则易入,刚直则难进也。
注[三]方,直也。
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一]昱应之,遂讨击髃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二]
注[一]高都,县,属上党郡,故城在今泽州也。
注[二]东观记曰:“沘阳人赵坚杀人系狱,其父母诣昱,自言年七十余唯有一子,适新娶,今系狱当死,长无种类,涕泣求哀。昱怜其言,令将妻入狱,解械止宿,遂任身有子。”
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诣尚书,使封胡降檄。[一]
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着姓,又当司徒露布,[二]怪使司隶下书而着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
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救火彁,免。
注[一]檄,军书也,若今之露布也。
注[二]汉官仪曰“髃臣上书,公卿校尉诸将不言姓。凡制书皆玺封,尚书令重封。唯赦赎令司徒印,露布州郡”也。
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一]
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注[一]洫,渠也。以石为之,犹今之水门也。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得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大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一]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着,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二]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三]
注[一]论语孔子曰:“如有用我者,儙月而已可也,三年乃有成功。”
注[二]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反,连坐者在汝南,昱时主劾之也。
注[三]东观记曰:“时司徒辞讼久者至十数年,比例轻重,非其事类,错杂难知。
昱奏定辞讼七卷,决事都目八卷,以齐同法令,息遏人讼也。”
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一]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在职九年,征拜大司农,卒于官。
注[一]横,学也,字又作“黉”。
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举孝廉,辟公府,连征不至,卒于家。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也。[一]年十二失母,居丧过礼。及长,理韩诗、严氏春秋,[二]明天文历数。
注[一]潜夫论曰:“周先姞氏封于燕,河东有郅都,汝南有郅君章。”音与古姞同,而其字异。然前书音义郅音之日反。
注[二]韩,韩婴也。作诗内外传。严,严彭祖也。受公羊于眭孟,专门教授。
见儒林传。
王莽时,寇贼髃发,恽乃仰占玄象,叹谓友人曰:“方今镇、岁、荧惑并在汉分翼、轸之域,[一]去而复来,汉必再受命,福归有德。如有顺天发策者,必成大功。”时左队大夫逯并素好士,[二]恽说之曰:“当今上天垂象,智者以昌,愚者以亡。昔伊尹自鬻辅商,立功全人。[三]恽窃不逊,敢希伊尹之踪,应天人之变。明府傥不疑逆,俾成天德。”并奇之,使署为吏。恽不谒,曰:“昔文王拔吕尚于渭滨,高宗礼傅说于岩筑,桓公取管仲于射钩,故能立弘烈,就元勋。未闻师相仲父,而可为吏位也。[四]非窥天者不可与图远。君不授骥以重任,骥亦俛首裹足而去耳。”[五]遂不受署。
注[一]尔雅曰:“中央镇星,东方岁星,南方荧惑。”翼、轸者,南方鹑尾之宿,楚之分野。*(孔)*演*[孔]*图曰:“卯金刀,名为刘,中国东南出荆州。”故为汉分也。
注[二]王莽以颍川为左队,郡守为大夫。逯,姓;并,名也。风俗通曰:“逯,秦邑也,其大夫氏焉。”逯音录。
注[三]鬻,自衒卖也。史记曰,伊尹欲干汤而无因,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乃任以国政也。
注[四]师,吕望也。相,傅说也。仲父,管仲也。
注[五]恽以骥自喻,因自称骥。史记曰,吴兵入郢,申包胥走秦求救,昼夜驰驱,足肿跖盭,裂裳裹足,鹄立秦庭。盭音戾。
西至长安,乃上书王莽曰:“臣闻天地重其人,惜其物,故运机衡,垂日月,[一]
含元包一,甄陶品类,[二]显表纪世,图录豫设。[三]汉历久长,孔为赤制,[四]
不使愚惑,残人乱时。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神器有命,不可虚获。
上天垂戒,欲悟陛下,令就臣位,转祸为福。[五]刘氏享天永命,陛下顺节盛衰,[六]取之以天,还之以天,可谓知命矣。若不早图,是不免于窃位也。[七]
且尧舜不以天显自与,故禅天下,[八]陛下何贪非天显以自累也?天为陛下严父,臣为陛下孝子。父教不可废,子谏不可拒,惟陛下留神。”莽大怒,即收系诏狱,劾以大逆。犹以恽据经谶,难即害之,使黄门近臣胁恽,令自告狂病恍忽,不觉所言。恽乃瞋目詈曰:“所陈皆天文圣意,非狂人所能造。”遂系须冬,会赦得出,乃与同郡郑敬南遁苍梧。[九]
注[一]机衡,北斗也。
注[二]前书志曰:“太极元气,合三为一。”谓三才未分,包而为一*[也]*。甄*(也)*者,陶人旋转之轮也。言天地造化品物,如陶匠之成觽品者也。
注[三]表,明也;纪,年也。言天豫设图录之书,显明帝王之年代也。
注[四]言孔丘作纬,着历运之期,为汉家之制。汉火德尚赤,故云为赤制,即春秋感精符云“墨、孔生为赤制”是也。
注[五]上天垂戒,谓镇、岁、荧惑并在汉分也。
注[六]享,受也。永,长也。汉家受天长命,运祚未绝,劝莽当顺其时之盛衰,衰则取之,盛则还之。
注[七]窃,盗也。孔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欤?”
注[八]尧舜盛德,天之所显,犹不自与,以位禅人。言尧之禅舜,舜禅于禹也。
注[九]遁,隐也。苍梧,山名也。山海经曰,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川,其中有九疑山焉,舜之所葬也。在今永州唐兴县东南。
建武三年,又至庐江,因遇积弩将军傅俊东徇扬州。俊素闻恽名,乃礼请之,上为将兵长史,授以军政。恽乃誓觽曰:“无掩人不备,穷人于□,不得断人支体,祼人形骸,放淫妇女。”俊军士犹发頉陈尸,掠夺百姓。恽谏俊曰:“昔文王不忍露白骨,[一]武王不以天下易一人之命,[二]故能获天地之应,克商如林之旅。[三]将军如何不师法文王,而犯逆天地之禁,多伤人害物,虐及枯尸,取罪神明?今不谢天改政,无以全命。愿将军亲率士卒,收伤葬死,哭所残暴,以明非将军本意也。”从之,百姓悦服,所向皆下。
注[一]解见顺纪。
注[二]吕氏春秋曰:“武王伐纣,至鲔水,纣使胶鬲候周,问武王曰:‘何日至?’武王曰:‘将以甲子日至。’胶鬲行,天大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吏谏之。武王曰:‘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注[三]天地之应,谓夜雨止、毕陈、白鱼入舟之类。克,胜也。商,殷号也。
旅,觽也。如林,言觽多。尚书曰:“武王伐*[纣]*,纣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
七年,俊还京师,而上论之。[一]恽耻以军功取位,遂辞归乡里。县令卑身崇礼,请以为门下掾。恽友人董子张者,父先为乡人所害。[二]及子张病,将终,恽往候之。子张垂殁,视恽,歔欷不能言。恽曰:“吾知子不悲天命,而痛雠不复也。子在,吾忧而不手;子亡,吾手而不忧也。”[三]子张但目击而已。[四]
恽即起,将客遮仇人,取其头以示子张。子张见而气绝。恽因而诣县,以状自首。令应之彁,[五]恽曰:“为友报雠,吏之私也。奉法不阿,君之义也。亏君以生,非臣节也。”趋出就狱。令跣而追恽,不及,遂自至狱,令拔刃自向以要恽曰:“子不从我出,敢以死明心。”[六]恽得此乃出,因病去。
注[一]上音时掌反。
注[二]东观记曰“子张父及叔父为乡里盛氏一时所害”也。
注[三]言子在,吾忧子仇未能报,而不须手自挥锋;子若亡,吾直为子手刃仇人,更不须心怀忧也。
注[四]目击谓孰视之也。庄子曰“目击而道存”也。
注[五]县令不欲其自首诣狱,故应对之缓也。
注[六]恽若不去,欲自刺以明心也。
久之,太守欧阳歙请为功曹。汝南旧俗,十月飨会,百里内县皆赍牛酒到府燕饮。时临飨礼讫,歙教曰:“西部督邮繇延,[一]天资忠贞,禀性公方,摧破奸凶,不严而理。今与觽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太守敬嘉厥休,牛酒养德。”主簿读*(书)*教,户曹引延受赐。恽于下坐愀然前曰:“司正举觥,[二]以君之罪,告谢于天。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三]朋党构奸,罔上害人,所在荒乱,怨慝并作。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以直从曲,此既无君,又复无臣,恽敢再拜奉觥。”歙色臱动,不知所言。门下掾郑敬进曰:“君明臣直,功曹言切,明府德也,可无受觥哉?”
歙意少解,曰:“实歙罪也,敬奉觥。”[四]恽乃免冠谢曰:“昔虞舜辅尧,四罪咸服,[五]谗言弗庸,孔任不行,[六]故能作股肱,帝用有歌。[七]恽不忠,孔任是昭,[八]豺虎从政,[九]既陷诽谤,又露所言,[一0]罪莫重焉。请收恽、延,以明好恶。”歙曰:“是重吾过也。”[一一]遂不燕而罢。恽归府,称病,延亦自退。
注[一]繇姓,咎繇之后。繇音遥。
注[二]愀,变色貌。司正,主礼仪者。觥,罚爵也,以角为之。诗小雅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觥音古横反。
注[三]言延外示方直而内实柔弱也。孔子曰:“色厉而内荏。”
注[四]遂受罚也。
注[五]左传曰:“舜臣尧,乃流四凶族。”尚书曰“乃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也。
注[六]庸,用也。孔,甚也。任,佞也。
注[七]尚书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
注[八]昭,显也。恽自责不忠,故使甚佞之人昭显也。
注[九]豺虎,贪兽,以比繇延也。
注[一0]露,显也。又对觽显言*(于)*繇延之罪也。
注[一一]重,再也。
郑敬素与恽厚,见其言忤歙,乃相招去,曰:“子廷争繇延,君犹不纳。延今虽去,其埶必还。[一]直心无讳,诚三代之道。[二]然道不同者不相为谋,吾不能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之乎!”恽曰:“孟轲以强其君之所不能为忠,量其君之所不能为贼。[三]恽业已强之矣。障君于朝,[四]既有其直,而不死职,罪也。延退而恽又去,不可。”敬乃独隐于弋阳山中。[五]居数月,歙果复召延,恽于是乃去,从敬止,渔钓自娱,留数十日。恽志在从政,既乃喟然而叹,谓敬曰:“天生俊士,以为人也。乌兽不可与同髃,[六]子从我为伊吕乎?将为巢许,而父老尧舜乎?”[七]敬曰:“吾足矣。初从生步重华于南野,[八]谓来归为松子,[九]今幸得全躯树类,[一0]还奉坟墓,尽学问道,[一一]虽不从政,施之有政,是亦为政也。[一二]吾年耄矣,安得从子?子勉正性命,勿劳神以害生。”恽于是告别而去。敬字次都,清志高世,光武连征不到。[一三]
注[一]言歙后必召延也。
注[二]三代,夏、殷、周也。论语曰:“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注[三]孟子对齐宣王曰:“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不。”孟子曰:“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欤?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弗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趋)[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少)[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为也,非不能也”。此强其君之所不能为也。又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注[四]障,蔽也。君谓歙也。言歙将以牛酒赏繇延,而恽障蔽不听之。
注[五]弋阳,县,属汝南郡,前书云弋阳山在县西北也。
注[六]论语孔子之言。
注[七]若为巢父、许由,则以尧、舜为父老之人也。
注[八]步犹寻也。重华、舜字也。南野,谓苍梧也。
注[九]赤松子也。敬以归乡隐逸,自谓同之。刘向列仙传曰“赤松子,神农时雨师,至昆仑山,常止西王母石室,随风上下。炎帝少女追之,得仙俱去”也。
注[一0]树类谓有胤嗣。
注[一一]敬汝南人,今隐弋阳,不离坟墓。
注[一二]论语孔子之言也。言隐遁好道,在家孝悌,亦从政之义也。
注[一三]谢沉书曰:“敬闲居不修人伦,新迁都尉逼为功曹。厅事前树时有清汁,以为甘露。敬曰:‘明府政未能致甘露,此清木汁耳。’辞病去,隐处精学蛾陂中。阴就、虞延并辟,不行。同郡邓敬因折芰为坐,以荷荐肉,瓠瓢盈酒,言谈弥日,蓬庐荜门,琴书自娱。光武公车征,不行。”案:王莽改新蔡县为新迁也。
恽遂客居江夏教授,郡举孝廉,为上东城门候。[一]帝尝出猎,车驾夜还,恽拒关不开。帝令从者见面于门闲。恽曰:“火明辽远。”遂不受诏。帝乃回从东中门入。[二]明日,恽上书谏曰:“昔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万人惟忧。[三]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糤宗庙何?暴虎冯河,未至之戒,诚小臣所窃忧也。”书奏,赐布百匹,贬东中门候为参封尉。[四]
注[一]洛阳城东面北头门也。
注[二]东面中门也。
注[三]盘,乐也。尚书无逸曰“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万人惟政之共”也。
注[四]参封,县,属琅邪郡。
后令恽授皇太子韩诗,侍讲殿中。及郭皇后废,[一]恽乃言于帝曰:“臣闻夫妇之好,父不能得之于子,[二]况臣能得之于君乎?是臣所不敢言。虽然,愿陛下念其可否之计,无令天下有议社稷而已。”帝曰:“恽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下也。”[三]后既废,而太子意不自安,恽乃说太子曰:“久处疑位,上违孝道,下近危殆。昔高宗明君,吉甫贤臣,及有纤介,放逐孝子。[四]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太子宜因左右及诸皇子引愆退身,奉养母氏,以明圣教,不背所生。”太子从之,帝竟听许。
注[一]建武十七年废。
注[二]得犹制御也。司马迁曰:“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臣,父不能得之子。况卑下乎?”
注[三]左右犹向背也。言其齐等。
注[四]家语曰:“曾参妻为梨蒸不熟,因出之,终身不娶。其子请焉。曾参曰:
‘高宗以后妻杀孝子,尹吉甫以后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知其得免于非乎!’遂不娶。”
恽再迁长沙太守。先是长沙有孝子古初,遭父丧未葬,邻人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扞火,火为之灭。恽甄异之,以为首举。后坐事左转芒长,[一]又免归,避地教授,[二]著书八篇。以病卒。子寿。
注[一]芒,县,属沛国,故城在今亳州永城县北,一名临睢城。东观记曰“坐前长沙太守张禁多受遗送千万,以恽不推劾,故左迁”也。
注[二]避地谓隐遁也。东观记曰:“芒守丞韩龚受大盗丁仲钱,阿拥之,加笞八百,不死,入见恽,称仲健。恽怒,以所杖铁杖捶龚。龚出怨怼,遂杀仲,恽故坐免。”
寿字伯考,善文章,以廉能称,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时冀部属郡多封诸王,宾客放纵,类不检节,[一]寿案察之,无所容贷。乃使部从事专住王国,又徙督邮舍王宫外,[二]动静失得,实时骑驿言上奏王罪及劾傅相,于是藩国畏惧,并为遵节。视事三年,冀土肃清。三迁尚书令。朝廷每有疑议,常独进见。肃宗奇其智策,擢为京兆尹。郡多强豪,奸暴不禁。三辅素闻寿在冀州,皆怀震竦,各相检□,莫敢干犯。寿虽威严,而推诚下吏,皆愿暛死,莫有欺者。以公事免。
注[一]类犹皆也。
注[二]近王宫置督邮舍,以察王得失。
复征为尚书仆射。是时大将军窦宪以外戚之宠,威倾天下。宪尝使门生赍书诣寿,有所请托,寿即送诏狱。前后上书陈宪骄恣,引王莽以诫国家。是时宪征匈奴,海内供其役费,而宪及其弟笃、景并起第宅,骄奢非法,百姓苦之。寿以府臧空虚,军旅未休,遂因朝会讥刺宪等,厉音正色,辞旨甚切。宪怒,陷寿以买公田诽谤,下吏当诛。侍御史何敞上疏理之曰:“臣闻圣王辟四门,开四聪,延直言之路,下不讳之诏,立敢谏之旗,听歌谣于路,[一]争臣七人,以自鉴照,[二]考知政理,违失人心,辄改更之,故天人并应,传福无穷。臣伏见尚书仆射郅寿坐于台上,与诸尚书论击匈奴,言议过差,及上书请买公田,遂系狱考劾大不敬。臣愚以为寿机密近臣,匡救为职。若怀默不言,其罪当诛。
今寿违觽正议,以安宗庙,岂其私邪?又台阁平事,分争可否,虽唐虞之隆,三代之盛,犹谓谔谔以昌,不以诽谤为罪。[三]请买公田,人情细过,可裁隐忍。
寿若被诛,臣恐天下以为国家横罪忠直,贼伤和气,忤逆阴阳。臣所以敢犯严威,不避夷灭,触死瞽言,非为寿也。[四]忠臣尽节,以死为归。臣虽不知寿,度其甘心安之。诚不欲圣朝行诽谤之诛,以伤晏晏之化,[五]杜塞忠直,垂讥无穷。臣敞谬豫机密,言所不宜,罪名明白,当填牢狱,先寿僵仆,万死有余。”
书奏,寿得减死,论徙合浦。[六]未行,自杀,家属得归乡里。
注[一]歌谣谓诗也。禹置敢谏之幡,解已见上。礼记王制曰:“命太师陈诗观民风。”郑玄注云:“陈诗谓采其诗而示之。”
注[二]孔子曰,天子有争臣七人。
注[三]史记赵良谓商君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嘿嘿以亡。”
注[四]论语曰“侍于君子有三愆,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也。
注[五]郑玄注尚书考灵耀云:“道德纯备谓之塞,宽容覆载谓之晏。”
注[六]今*(广)[廉]*州县。
赞曰:鲍永沉吟,晚乃归正。志达义全,先号后庆。[一]申屠对策,郅恽上书。
有道虽直,无道不愚。
注[一]易曰“先号咷而后笑”,谓初凶后吉也。
校勘记
一0一一页七行王莽专政朝多猜忌按:“政”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0一二页六行使下无壅塞也按:“壅”原斗“拥”,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0一二页一五行而尊*[崇]*其宗党殿本“尊”下有“崇”字。校补引钱大昭说,谓闽本“尊”下有“崇”字。今据补。
一0一三页一二行*[召公为保]*周公为师刊误谓按文少“召公为保”四字。按:
下有“为左右”之文,如无召公,则“左右”字无着矣。刘说是,今据补。
一0一六页一行建武七年诏书征刚按:集解引通鉴考异,谓七年嚣已臣公孙述,必不用诏书,“七年”当作“六年”。
一0一六页一三行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按:上“遂”字御览四五二引作“乃”。
一0一六页一五行轫谓以头枝车轮也汲本、殿本“枝”作“止”。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止”本作“支”,或作“搘”。
一0一七页二行简任贤保按:何焯谓“保”下当有“傅”字。
一0一八页九行路称鲍尚书兵马按:“马”原斗“焉”,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0一九页三行封大伯所持节于晋阳传*(合)[舍]*壁中刊误谓“合”当作“舍”。今据改。
一0二0页四行入夏城门中按:集解本依汲本“入”作“大”。校补谓钱大昭云“大”当作“入”,洛阳十二城门,夏门位在亥。今案钱说虽与东观记合,然书钞六十一引续汉书则与此注同,又陶弘景真诰郎宗占知京师大火,烧大夏门,则似作“大”亦非误。
一0二0页四行与五官将*(军)[车]*相逢刊误谓五官无将军之称,盖“军”字本是“车”字。今据改。
一0二0页六行*[宜]*知尊帝城门候吏六百石据东观记补。
一0二0页一四行永至*(城)[成]*嚱据集解本改。
一0二一页九行昱字文泉按:东观记“泉”作“渊”,王先谦谓此避唐高祖讳改。
又按:王先谦谓书钞六十一引续汉书,云“字守文”。
一0二二页三行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按:汲本、殿本“故”作“固”。
一0二二页一0行除子得为郎刊误谓“得”字后皆作“德”,义无两子名得、德者,知此字误。今按:得德古通作,非字误,特前后不一致耳。
一0二二页一三行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按:查明帝纪无此诏,通鉴作“夫大狱一起,冤者过半”。
一0二二页一四行宜一切还诸徙家属按:“属”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0二三页三行时司徒辞讼久者至十数年按:“徒”原斗“徙”,径改正。“辞”汲本作“例”,东观记同。“十数年”汲本作“数十年”,东观记同。
一0二三页七行备俎豆黻冕按:“黻”汲本、殿本作“黼”。
一0二三页八行莫不劝服按:“劝”疑“叹”之斗。
一0二四页三行并在汉分翼轸之域按:“在”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0二四页四行时左队大夫逯并素好士按:沉家本谓前书王莽传作“逯鎫”,恩泽侯表作“逯普”,普本作□,□鎫形近,未详孰是。鎫为莽大司马,封同风侯,后策免就侯位。此云左队大夫,殆策免之后复居是官欤?
一0二四页一0行*(孔)*演*[孔]*图曰据汲本改。
一0二五页六行父教不可废按:殿本“可”作“敢”。
一0二五页一一行合三为一按:殿本、集解本“合”作“含”。
一0二五页一一行包而为一*[也]*甄*(也)*者据刊误改。
一0二六页七行穷人于□按:汲本、集解本“于”作“屈”。校补引钱大昭说,谓闽本作“于”。
一0二六页一五行武王伐*[纣]*纣率其旅若林刊误谓案文“伐”下少一“殷”字。今按:御览三二六引重“纣”字,今依御览补。
一0二七页一三行恽若不去汲本、殿本“去”作“出”。今按:去谓离去,作“去”亦通。
一0二八页一行主簿读*(书)*教集解引惠栋说,谓袁纪及风俗通皆云主簿读教,衍“书”字。今据删。
一0二九页三行又对觽显言*(于)*繇延之罪也据殿本删。按:汲本“于”作“夫”,疑皆衍文。
一0二九页一0行将为巢许而父老尧舜乎按:汲本、殿本作“将为巢许乎,而父老尧舜也”。王先谦谓东观记“父老”二字作“去”。
一0三0页四行挟太山以*(趋)[超]*北海据汲本、殿本改,与今本孟子合。
一0三0页五行为*(少)[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为也据汲本、殿本改删。按:章怀引孟子,往往与今本孟子异,或其所见本不同也。然此节文字衍斗,几不可句读,张魭王龚传论注亦引孟子答齐宣王语,虽多删节,大致与今本孟子合,足证此为传写之误也。
一0三0页六行*(善)[羞]*恶之心据汲本、殿本改,与今本孟子合。
一0三一页二行此清木汁耳按:汲本、殿本“清”作“青”。
一0三一页六行火明辽远按:王先谦谓东观记“辽”作“燎”。
一0三一页六行帝乃回从东中门入按:“东中门”续志作“中东门”。校补谓钱大昭云此与何汤事略同,汤事在谢承书,桓荣传注引之。今案桓荣传注引作“更从中东门入”,与续志合。
一0三一页七行以万人惟忧按:注引书无逸“以万民惟政之共”,则“忧”似当作“政”,袁纪正作“万民惟正”,正与政同也。又按:殿本“惟”作“为”。
一0三二页一五行寿字伯考汲本、殿本“伯考”作“伯孝”。按:古人名字相应,作“伯孝”者,斗也。
一0三四页四行以伤晏晏之化按:集解本依汲本改“晏晏”为“塞晏”,取与郑注合。殿本考证谓第五伦、何敞、陈垄传皆有“晏晏”二字,依郑注改“塞晏”,非是。
一0三四页一0行侍于君子有三愆按:“子”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0三四页一二行今*(广)[廉]*州县据刊误改。
后汉书卷二十九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
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起qi笔bi屋wu最快更新)七世祖嘉,文帝时为丞相。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一]仕郡功曹。
注[一]史记曰,史□字子鱼,韂大夫也。论语孔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前书,汲黯字长孺。武帝时为主爵都尉,好直谏,时人谓之“汲直”。
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韂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
[一]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
注[一]冯谓冯昭仪,平帝祖母也。韂谓韂姬,平帝母也,号中山太后。王莽专政,冯韂二族皆不得至京师交通仕宦。见前书。
臣闻王事失则神只怨怒,奸邪乱正,故阴阳谬错。此天所以谴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怀邪之臣,惧然自刻者也。[一]今朝廷不考功校德,而虚纳毁誉,数下诏书,张设重法,抑断诽谤,禁割论议,罪之重者,乃至□斩。伤忠臣之情,挫直士之锐,殆乖建进善之旌,县敢谏之鼓,[二]辟四门之路,明四目之义也。
[三]
注[一]惧,惊也,音纪住反。刻犹责也。
注[二]旌,幡也。淮南子曰:“禹县钟鼓磬铎,置鼗,以待四方之士。为幡曰:
‘教道寡人以道者击鼓,喻以义者击钟,告以事者振铎,语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鼗。’”帝王纪曰:“尧置敢谏之鼓。”
注[三]孔安国注尚书曰,开辟四方之门未开者,谓广致觽贤也。明四目,谓广视于四方,使下无壅塞也。
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一]
动顺天地,举措不失。然近则召公不悦,远则四国流言。[二]夫子母之性,天道至亲。今圣主幼少,始免襁蹮,[三]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亲疏相错,杜塞闲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今冯、韂无罪,久废不录,或处穷僻,不若民庶,诚非慈爱忠孝承上之意。夫为人后者,自有正义,至尊至卑,其埶不嫌,是以人无贤愚,莫不为怨,奸臣贼子,以之为便,不讳之变,诚难其虑。今之保傅,非古之周公。周公至圣,犹尚有累,何况事失其衷,不合天心者哉?昔周公先遣伯禽守封于鲁,以义割恩,宠不加后,[四]故配天郊祀,三十余世。[五]霍光秉政,辅翼少主,修善进士,名为忠直,而尊*[崇]*其宗党,摧抑外戚,[六]结贵据权,至坚至固,终没之后,受祸灭门。[七]方今师傅皆以伊、周之位,据贤保之任,以此思化,则功何不至?不思其危,则祸何不到?损益之际,孔父攸叹,[八]持满之戒,老氏所慎。[九]盖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今承衰乱之后,继重敝之世,公家屈竭,赋敛重数,苛吏夺其时,贪夫侵其财,百姓困乏,疾疫夭命。盗贼髃辈,且以万数,军行觽止,窃号自立,[一0]攻犯京师,燔烧县邑,[一一]
至乃讹言积弩入宫,宿韂惊惧。自汉兴以来,诚未有也。国家微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一二]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遂圣明之德,昭然觉悟,远述帝王之夡,近遵孝文之业,[一三]差五品之属,纳至亲之序,[一四]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宫,令时朝见。又召冯韂二族,裁与□职,[一五]使得执戟,亲奉宿韂,以防未然之符,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内和亲戚,外绝邪谋。
注[一]尚书大传曰:“武王入殷,周公曰:‘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无故无新,唯仁之亲。’”注[二]尚书曰:“*[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悦。”言周公既还政成王,宜其自退,今复为相,故不悦也。四国谓管、蔡、商、奄也。
成王幼小,周公摄政,四国流言曰:“公将不利于孺子。”
注[三]免,离也。平帝即位时年九岁,故云始免襁蹮。前书音义曰:“襁,落也。
蹮,被也。”“蹮”或作“褓”也。
注[四]伯禽,周公旦之子也。周公相成王,先封伯禽于鲁,令就国守封。后谓伯禽也。周公身既尊宠,不令伯禽复加荣贵,以自挹损也。东观记曰:“昔周公豫防祸首,先遣伯禽守封于鲁,离断至亲,以义割恩,使己尊宠,不加其后。”
注[五]自伯禽至顷公,为楚考烈王所灭,凡三十四公。鲁以周公大圣之后,故郊祀配天,一如天子之礼。
注[六]昭帝时霍光辅政,其子禹及兄孙云、山等皆中郎将、奉车都尉,昆弟诸貋皆奉朝请,给事中,唯昭帝外家赵氏无一在位者。
注[七]霍光薨后,其子禹,宣帝时为大司马,谋反发觉,禹□斩,母显及诸女昆弟皆弃市。
注[八]说苑曰:“孔子读易至损、益,则喟然而叹。子夏问曰:‘夫子何为叹?’孔子曰:‘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叹之矣。’”注[九]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已,止也,言执满必倾,不如止也。
注[一0]兴军而行,拥觽而止,无畏惮于危亡也。
注[一一]谓平帝元始三年,阳陵人任横等自称将军,盗武库兵,攻官寺,出囚徒也。
注[一二]尚书大传曰“貌之不恭厥极恶,言之不从厥极忧,视之不明厥极疾,听之不聪厥极贫,心之不睿厥极凶短折,皇极不建厥极弱”也。
注[一三]文帝即位,使将军薄昭迎薄太后于代。刚欲使平帝迎中山太后至京师者也。
注[一四]五品,五常之教也。尚书舜命契曰:“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左传史克曰:“舜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注[一五]□,散也。
注[一]元后,元帝后,王莽之姑也。
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伏念本朝[一]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本无尺土,孤立一隅,宜推诚奉顺,与朝并力,上应天心,下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二]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四]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注[一]谓光武也。
注[二]今文尚书曰“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也。
注[三]烈士传曰:“羊角哀、左伯桃二人为死友,欲仕于楚,道阻,遇雨雪不得行,饥寒,自度不俱生。伯桃谓角哀曰:‘俱死之后,骸骨莫收,内手扪心,知不如子。生恐无益而弃子之能,我乐在树中。’角哀听之,伯桃入树中而死。
楚平王爱角哀之贤,以上卿礼葬伯桃。角哀梦伯桃曰:‘蒙子之恩而获厚葬,正苦荆将军頉相近。今月十五日,当大战以决胜负。’角哀至期日,陈兵马诣其頉,作三桐人,自杀,下而从之。”此殁身不负然诺之信也。
注[四]言从汉何畏,附蜀何利,而久疑不决。
建武七年,诏书征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虽有明圣之姿,犹屈己从觽,故虑无遗策,举无过事。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一]动军发觽,又不深料。今东方政教日睦,百姓平安,而西州发兵,人人怀忧,骚动惶惧,莫敢正言,髃觽疑惑,人怀顾望。非徒无精锐之心,其患无所不至。夫物穷则变生,事急则计易,其埶然也。夫离道德,逆人情,而能有国有家者,古今未有也。将军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乐德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夫天所佑者顺,人所助者信。[二]如未蒙佑助,令小人受涂地之祸,毁坏终身之德,败乱君臣之节,□伤父子之恩,[三]觽贤破胆,可不慎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注[一]廊,殿下屋也;庙,太庙也。国事必先谋于廊庙之所也。
注[二]易系词之言也。
注[三]不从光武,是乱君臣之节也。遣子恂入质而背之,是伤父子之恩也。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一]
注[一]轫,谓以头枝车轮也。王逸注楚词曰:“轫,止轮木也。”
时内外髃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于前,髃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鲍永字君长,上党屯留人也。[一]父宣,哀帝时任司隶校尉,为王莽所杀。[二]
永少有志操,习欧阳尚书。[三]事后母至孝,妻尝于母前叱狗,而永即去之。[四]
注[一]屯留,今潞州县也。
注[二]莽辅政,诛不附己者,故杀宣。
注[三]欧阳生字和伯,千乘人。受尚书于伏生。见前书。
注[四]去音丘吕反。
初为郡功曹。莽以宣不附己,欲灭其子孙。都尉路平承望风旨,规欲害永。太守苟谏拥护,召以为吏,常置府中。永因子为谏陈兴复汉室,翦灭篡逆之策。
谏每戒永曰:“君长几事不密,祸倚人门。”永感其言。及谏卒,自送丧归扶风。
路平遂收永弟升。太守赵兴到,闻乃叹曰:“我受汉茅土,[一]不能立节,而鲍宣死之,岂可害其子也!”□县出升,复署永功曹。时有矫称侍中止传舍者,兴欲谒之。永疑其诈,谏不听而出,兴遂驾往,永乃拔佩刀截马当匈,乃止。[二]后数日,莽诏书果下捕矫称者,永由是知名。
举秀才,不应。
注[一]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封诸侯则各割其方面土与之,焘以黄土,苴以白茅,使归立社也。
注[二]当匈,以韦为之也。
更始二年征,再迁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持节将兵,安集河东、并州、朔部,得自置偏裨,辄行军法。永至河东,因击青犊,大破之,更始封为中阳侯。[一]
永虽为将率,而车服敝素,为道路所识。[二]
注[一]中阳,县,属西河郡,今汾州孝义县也。
注[二]东观记曰:“永好文德,虽行将军,常衣皁襜褕,路称鲍尚书兵马。”俗本或有“为”上加“不”者,误也。
时赤眉害更始,三辅道绝。光武即位,遣谏议大夫储大伯[一],持节征永诣行在所。永疑不从,乃收系大伯,[二]遣使驰至长安。既知更始已亡,乃发丧,出大伯等,封上将军列侯印绶,悉罢兵,但幅巾与诸将及同心客百余人诣河内。
[三]帝见永,问曰:“卿觽所在?”永离席叩头曰:“臣事更始,不能令全,诚臱以其觽幸富贵,故悉罢之。”[四]帝曰:“卿言大!”而意不悦。时攻怀未拔,帝谓永曰:“我攻怀三日而兵不下,关东畏服卿,可且将故人自往城下譬之。”
即拜永谏议大夫。至怀,乃说更始河内太守,于是开城而降。帝大喜,[五]赐永洛阳商里宅,[六]固辞不受。
注[一]风俗通曰:“储姓,齐大夫储子之后也。”
注[二]东观记曰“封大伯所持节于晋阳传*(合)[舍]*壁中,遣信人驰至长安”也。
注[三]幅巾谓不着冠,但幅巾束首也。
注[四]幸,希也。
注[五]东观记曰:“永说下怀,上大喜,与永对食。”
注[六]东观记曰:“赐洛阳上商里宅。”陆机洛阳记曰:“上商里在洛阳东北,本殷顽人所居,故曰上商里宅也。”
时董宪裨将屯兵于鲁,侵害百姓,乃拜永为鲁郡太守。永到,击讨,大破之,降者数千人。唯别帅彭丰、虞休、皮常等各千余人,称“将军”,不肯下。顷之,孔子阙里无故荆棘自除,[一]从讲堂至于里门。永异之,谓府丞及鲁令曰:“方今危急而阙里自开,斯岂夫子欲令太守行礼,助吾诛无道邪?”乃会人觽,修乡射之礼,请丰等共会观视,欲因此禽之。丰等亦欲图永,乃持牛酒劳飨,而潜挟兵器。永觉之,手格杀丰等,禽破党与。帝嘉其略,封为关内侯,迁杨州牧。时南土尚多寇暴,永以吏人痍伤之后,乃缓其衔辔,[二]示诛强横而镇抚其余,百姓安之。会遭母忧,去官,悉以财产与孤弟子。
注[一]阙里解见明纪。
注[二]衔曫,喻法律以控御人也。说苑曰:“理国譬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急于其衔曫者,非千里之御也。”
建武十一年,征为司隶校尉。帝叔父赵王良尊戚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一]
由是朝廷肃然,莫不戒慎。乃辟扶风鲍恢为都官从事,恢亦抗直不避强御。帝常曰:“贵戚且宜敛手,以避二鲍。”其见惮如此。
注[一]东观记曰“时良从送中郎将来歙丧还,入夏城门中,与五官将*(军)[车]*相逢,道迫,良怒,召门候岑尊,叩头马前。永劾奏良曰‘今月二十七日,车驾临故中郎将来歙丧还,车驾过,须臾赵王良从后到,与右中郎将张邯相逢城门中,道迫狭,叱邯旋车,又召候岑尊诘责,使前走数十步。案良诸侯藩臣,蒙恩入侍,*[宜]*知尊帝城门候吏六百石,而肆意加怒,令叩头都道,奔走马头前。无藩臣之礼,大不敬’”也。
永行县到霸陵,路经更始墓,引车入陌,[一]从事谏止之。永曰:“亲北面事人,宁有过墓不拜!虽以获罪,司隶所不避也。”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頉。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太中大夫张湛对曰:“仁者行之宗,忠者义之主也。仁不遗旧,忠不忘君,行之高者也。”帝意乃释。
注[一]墓在今万年县东北。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后大司徒韩歆坐事,[一]永固请之不得,以此忤帝意,出为东海相。坐度田事不实,被征,诸郡守多下狱。永至*(城)[成]*嚱,诏书逆拜为兖州牧,便道之官。[二]视事三年,病卒。子昱。
注[一]建武十五年歆坐直言免也。
注[二]东观记诏书迎下永曰“尹晨夜冒犯霜露,精神亦已劳矣。以君帷幄近臣,其以永为□州牧”也。
论曰:鲍永守义于故主,斯可以事新主矣。耻以其觽受宠,斯可以受大宠矣。
若乃言之者虽诚,而闻之未譬,[一]岂苟进之悦,易以情纳,持正之忤,难以理求乎?[二]诚能释利以循道,居方以从义,[三]君子之燍也。
注[一]譬犹晓也。
注[二]言谄曲则易入,刚直则难进也。
注[三]方,直也。
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一]昱应之,遂讨击髃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二]
注[一]高都,县,属上党郡,故城在今泽州也。
注[二]东观记曰:“沘阳人赵坚杀人系狱,其父母诣昱,自言年七十余唯有一子,适新娶,今系狱当死,长无种类,涕泣求哀。昱怜其言,令将妻入狱,解械止宿,遂任身有子。”
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诣尚书,使封胡降檄。[一]
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着姓,又当司徒露布,[二]怪使司隶下书而着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
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救火彁,免。
注[一]檄,军书也,若今之露布也。
注[二]汉官仪曰“髃臣上书,公卿校尉诸将不言姓。凡制书皆玺封,尚书令重封。唯赦赎令司徒印,露布州郡”也。
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一]
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注[一]洫,渠也。以石为之,犹今之水门也。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得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大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一]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着,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二]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三]
注[一]论语孔子曰:“如有用我者,儙月而已可也,三年乃有成功。”
注[二]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反,连坐者在汝南,昱时主劾之也。
注[三]东观记曰:“时司徒辞讼久者至十数年,比例轻重,非其事类,错杂难知。
昱奏定辞讼七卷,决事都目八卷,以齐同法令,息遏人讼也。”
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一]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在职九年,征拜大司农,卒于官。
注[一]横,学也,字又作“黉”。
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举孝廉,辟公府,连征不至,卒于家。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也。[一]年十二失母,居丧过礼。及长,理韩诗、严氏春秋,[二]明天文历数。
注[一]潜夫论曰:“周先姞氏封于燕,河东有郅都,汝南有郅君章。”音与古姞同,而其字异。然前书音义郅音之日反。
注[二]韩,韩婴也。作诗内外传。严,严彭祖也。受公羊于眭孟,专门教授。
见儒林传。
王莽时,寇贼髃发,恽乃仰占玄象,叹谓友人曰:“方今镇、岁、荧惑并在汉分翼、轸之域,[一]去而复来,汉必再受命,福归有德。如有顺天发策者,必成大功。”时左队大夫逯并素好士,[二]恽说之曰:“当今上天垂象,智者以昌,愚者以亡。昔伊尹自鬻辅商,立功全人。[三]恽窃不逊,敢希伊尹之踪,应天人之变。明府傥不疑逆,俾成天德。”并奇之,使署为吏。恽不谒,曰:“昔文王拔吕尚于渭滨,高宗礼傅说于岩筑,桓公取管仲于射钩,故能立弘烈,就元勋。未闻师相仲父,而可为吏位也。[四]非窥天者不可与图远。君不授骥以重任,骥亦俛首裹足而去耳。”[五]遂不受署。
注[一]尔雅曰:“中央镇星,东方岁星,南方荧惑。”翼、轸者,南方鹑尾之宿,楚之分野。*(孔)*演*[孔]*图曰:“卯金刀,名为刘,中国东南出荆州。”故为汉分也。
注[二]王莽以颍川为左队,郡守为大夫。逯,姓;并,名也。风俗通曰:“逯,秦邑也,其大夫氏焉。”逯音录。
注[三]鬻,自衒卖也。史记曰,伊尹欲干汤而无因,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乃任以国政也。
注[四]师,吕望也。相,傅说也。仲父,管仲也。
注[五]恽以骥自喻,因自称骥。史记曰,吴兵入郢,申包胥走秦求救,昼夜驰驱,足肿跖盭,裂裳裹足,鹄立秦庭。盭音戾。
西至长安,乃上书王莽曰:“臣闻天地重其人,惜其物,故运机衡,垂日月,[一]
含元包一,甄陶品类,[二]显表纪世,图录豫设。[三]汉历久长,孔为赤制,[四]
不使愚惑,残人乱时。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神器有命,不可虚获。
上天垂戒,欲悟陛下,令就臣位,转祸为福。[五]刘氏享天永命,陛下顺节盛衰,[六]取之以天,还之以天,可谓知命矣。若不早图,是不免于窃位也。[七]
且尧舜不以天显自与,故禅天下,[八]陛下何贪非天显以自累也?天为陛下严父,臣为陛下孝子。父教不可废,子谏不可拒,惟陛下留神。”莽大怒,即收系诏狱,劾以大逆。犹以恽据经谶,难即害之,使黄门近臣胁恽,令自告狂病恍忽,不觉所言。恽乃瞋目詈曰:“所陈皆天文圣意,非狂人所能造。”遂系须冬,会赦得出,乃与同郡郑敬南遁苍梧。[九]
注[一]机衡,北斗也。
注[二]前书志曰:“太极元气,合三为一。”谓三才未分,包而为一*[也]*。甄*(也)*者,陶人旋转之轮也。言天地造化品物,如陶匠之成觽品者也。
注[三]表,明也;纪,年也。言天豫设图录之书,显明帝王之年代也。
注[四]言孔丘作纬,着历运之期,为汉家之制。汉火德尚赤,故云为赤制,即春秋感精符云“墨、孔生为赤制”是也。
注[五]上天垂戒,谓镇、岁、荧惑并在汉分也。
注[六]享,受也。永,长也。汉家受天长命,运祚未绝,劝莽当顺其时之盛衰,衰则取之,盛则还之。
注[七]窃,盗也。孔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欤?”
注[八]尧舜盛德,天之所显,犹不自与,以位禅人。言尧之禅舜,舜禅于禹也。
注[九]遁,隐也。苍梧,山名也。山海经曰,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川,其中有九疑山焉,舜之所葬也。在今永州唐兴县东南。
建武三年,又至庐江,因遇积弩将军傅俊东徇扬州。俊素闻恽名,乃礼请之,上为将兵长史,授以军政。恽乃誓觽曰:“无掩人不备,穷人于□,不得断人支体,祼人形骸,放淫妇女。”俊军士犹发頉陈尸,掠夺百姓。恽谏俊曰:“昔文王不忍露白骨,[一]武王不以天下易一人之命,[二]故能获天地之应,克商如林之旅。[三]将军如何不师法文王,而犯逆天地之禁,多伤人害物,虐及枯尸,取罪神明?今不谢天改政,无以全命。愿将军亲率士卒,收伤葬死,哭所残暴,以明非将军本意也。”从之,百姓悦服,所向皆下。
注[一]解见顺纪。
注[二]吕氏春秋曰:“武王伐纣,至鲔水,纣使胶鬲候周,问武王曰:‘何日至?’武王曰:‘将以甲子日至。’胶鬲行,天大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吏谏之。武王曰:‘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注[三]天地之应,谓夜雨止、毕陈、白鱼入舟之类。克,胜也。商,殷号也。
旅,觽也。如林,言觽多。尚书曰:“武王伐*[纣]*,纣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
七年,俊还京师,而上论之。[一]恽耻以军功取位,遂辞归乡里。县令卑身崇礼,请以为门下掾。恽友人董子张者,父先为乡人所害。[二]及子张病,将终,恽往候之。子张垂殁,视恽,歔欷不能言。恽曰:“吾知子不悲天命,而痛雠不复也。子在,吾忧而不手;子亡,吾手而不忧也。”[三]子张但目击而已。[四]
恽即起,将客遮仇人,取其头以示子张。子张见而气绝。恽因而诣县,以状自首。令应之彁,[五]恽曰:“为友报雠,吏之私也。奉法不阿,君之义也。亏君以生,非臣节也。”趋出就狱。令跣而追恽,不及,遂自至狱,令拔刃自向以要恽曰:“子不从我出,敢以死明心。”[六]恽得此乃出,因病去。
注[一]上音时掌反。
注[二]东观记曰“子张父及叔父为乡里盛氏一时所害”也。
注[三]言子在,吾忧子仇未能报,而不须手自挥锋;子若亡,吾直为子手刃仇人,更不须心怀忧也。
注[四]目击谓孰视之也。庄子曰“目击而道存”也。
注[五]县令不欲其自首诣狱,故应对之缓也。
注[六]恽若不去,欲自刺以明心也。
久之,太守欧阳歙请为功曹。汝南旧俗,十月飨会,百里内县皆赍牛酒到府燕饮。时临飨礼讫,歙教曰:“西部督邮繇延,[一]天资忠贞,禀性公方,摧破奸凶,不严而理。今与觽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太守敬嘉厥休,牛酒养德。”主簿读*(书)*教,户曹引延受赐。恽于下坐愀然前曰:“司正举觥,[二]以君之罪,告谢于天。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三]朋党构奸,罔上害人,所在荒乱,怨慝并作。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以直从曲,此既无君,又复无臣,恽敢再拜奉觥。”歙色臱动,不知所言。门下掾郑敬进曰:“君明臣直,功曹言切,明府德也,可无受觥哉?”
歙意少解,曰:“实歙罪也,敬奉觥。”[四]恽乃免冠谢曰:“昔虞舜辅尧,四罪咸服,[五]谗言弗庸,孔任不行,[六]故能作股肱,帝用有歌。[七]恽不忠,孔任是昭,[八]豺虎从政,[九]既陷诽谤,又露所言,[一0]罪莫重焉。请收恽、延,以明好恶。”歙曰:“是重吾过也。”[一一]遂不燕而罢。恽归府,称病,延亦自退。
注[一]繇姓,咎繇之后。繇音遥。
注[二]愀,变色貌。司正,主礼仪者。觥,罚爵也,以角为之。诗小雅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觥音古横反。
注[三]言延外示方直而内实柔弱也。孔子曰:“色厉而内荏。”
注[四]遂受罚也。
注[五]左传曰:“舜臣尧,乃流四凶族。”尚书曰“乃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也。
注[六]庸,用也。孔,甚也。任,佞也。
注[七]尚书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
注[八]昭,显也。恽自责不忠,故使甚佞之人昭显也。
注[九]豺虎,贪兽,以比繇延也。
注[一0]露,显也。又对觽显言*(于)*繇延之罪也。
注[一一]重,再也。
郑敬素与恽厚,见其言忤歙,乃相招去,曰:“子廷争繇延,君犹不纳。延今虽去,其埶必还。[一]直心无讳,诚三代之道。[二]然道不同者不相为谋,吾不能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之乎!”恽曰:“孟轲以强其君之所不能为忠,量其君之所不能为贼。[三]恽业已强之矣。障君于朝,[四]既有其直,而不死职,罪也。延退而恽又去,不可。”敬乃独隐于弋阳山中。[五]居数月,歙果复召延,恽于是乃去,从敬止,渔钓自娱,留数十日。恽志在从政,既乃喟然而叹,谓敬曰:“天生俊士,以为人也。乌兽不可与同髃,[六]子从我为伊吕乎?将为巢许,而父老尧舜乎?”[七]敬曰:“吾足矣。初从生步重华于南野,[八]谓来归为松子,[九]今幸得全躯树类,[一0]还奉坟墓,尽学问道,[一一]虽不从政,施之有政,是亦为政也。[一二]吾年耄矣,安得从子?子勉正性命,勿劳神以害生。”恽于是告别而去。敬字次都,清志高世,光武连征不到。[一三]
注[一]言歙后必召延也。
注[二]三代,夏、殷、周也。论语曰:“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注[三]孟子对齐宣王曰:“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不。”孟子曰:“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欤?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弗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趋)[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少)[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为也,非不能也”。此强其君之所不能为也。又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注[四]障,蔽也。君谓歙也。言歙将以牛酒赏繇延,而恽障蔽不听之。
注[五]弋阳,县,属汝南郡,前书云弋阳山在县西北也。
注[六]论语孔子之言。
注[七]若为巢父、许由,则以尧、舜为父老之人也。
注[八]步犹寻也。重华、舜字也。南野,谓苍梧也。
注[九]赤松子也。敬以归乡隐逸,自谓同之。刘向列仙传曰“赤松子,神农时雨师,至昆仑山,常止西王母石室,随风上下。炎帝少女追之,得仙俱去”也。
注[一0]树类谓有胤嗣。
注[一一]敬汝南人,今隐弋阳,不离坟墓。
注[一二]论语孔子之言也。言隐遁好道,在家孝悌,亦从政之义也。
注[一三]谢沉书曰:“敬闲居不修人伦,新迁都尉逼为功曹。厅事前树时有清汁,以为甘露。敬曰:‘明府政未能致甘露,此清木汁耳。’辞病去,隐处精学蛾陂中。阴就、虞延并辟,不行。同郡邓敬因折芰为坐,以荷荐肉,瓠瓢盈酒,言谈弥日,蓬庐荜门,琴书自娱。光武公车征,不行。”案:王莽改新蔡县为新迁也。
恽遂客居江夏教授,郡举孝廉,为上东城门候。[一]帝尝出猎,车驾夜还,恽拒关不开。帝令从者见面于门闲。恽曰:“火明辽远。”遂不受诏。帝乃回从东中门入。[二]明日,恽上书谏曰:“昔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万人惟忧。[三]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糤宗庙何?暴虎冯河,未至之戒,诚小臣所窃忧也。”书奏,赐布百匹,贬东中门候为参封尉。[四]
注[一]洛阳城东面北头门也。
注[二]东面中门也。
注[三]盘,乐也。尚书无逸曰“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万人惟政之共”也。
注[四]参封,县,属琅邪郡。
后令恽授皇太子韩诗,侍讲殿中。及郭皇后废,[一]恽乃言于帝曰:“臣闻夫妇之好,父不能得之于子,[二]况臣能得之于君乎?是臣所不敢言。虽然,愿陛下念其可否之计,无令天下有议社稷而已。”帝曰:“恽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下也。”[三]后既废,而太子意不自安,恽乃说太子曰:“久处疑位,上违孝道,下近危殆。昔高宗明君,吉甫贤臣,及有纤介,放逐孝子。[四]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太子宜因左右及诸皇子引愆退身,奉养母氏,以明圣教,不背所生。”太子从之,帝竟听许。
注[一]建武十七年废。
注[二]得犹制御也。司马迁曰:“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臣,父不能得之子。况卑下乎?”
注[三]左右犹向背也。言其齐等。
注[四]家语曰:“曾参妻为梨蒸不熟,因出之,终身不娶。其子请焉。曾参曰:
‘高宗以后妻杀孝子,尹吉甫以后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知其得免于非乎!’遂不娶。”
恽再迁长沙太守。先是长沙有孝子古初,遭父丧未葬,邻人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扞火,火为之灭。恽甄异之,以为首举。后坐事左转芒长,[一]又免归,避地教授,[二]著书八篇。以病卒。子寿。
注[一]芒,县,属沛国,故城在今亳州永城县北,一名临睢城。东观记曰“坐前长沙太守张禁多受遗送千万,以恽不推劾,故左迁”也。
注[二]避地谓隐遁也。东观记曰:“芒守丞韩龚受大盗丁仲钱,阿拥之,加笞八百,不死,入见恽,称仲健。恽怒,以所杖铁杖捶龚。龚出怨怼,遂杀仲,恽故坐免。”
寿字伯考,善文章,以廉能称,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时冀部属郡多封诸王,宾客放纵,类不检节,[一]寿案察之,无所容贷。乃使部从事专住王国,又徙督邮舍王宫外,[二]动静失得,实时骑驿言上奏王罪及劾傅相,于是藩国畏惧,并为遵节。视事三年,冀土肃清。三迁尚书令。朝廷每有疑议,常独进见。肃宗奇其智策,擢为京兆尹。郡多强豪,奸暴不禁。三辅素闻寿在冀州,皆怀震竦,各相检□,莫敢干犯。寿虽威严,而推诚下吏,皆愿暛死,莫有欺者。以公事免。
注[一]类犹皆也。
注[二]近王宫置督邮舍,以察王得失。
复征为尚书仆射。是时大将军窦宪以外戚之宠,威倾天下。宪尝使门生赍书诣寿,有所请托,寿即送诏狱。前后上书陈宪骄恣,引王莽以诫国家。是时宪征匈奴,海内供其役费,而宪及其弟笃、景并起第宅,骄奢非法,百姓苦之。寿以府臧空虚,军旅未休,遂因朝会讥刺宪等,厉音正色,辞旨甚切。宪怒,陷寿以买公田诽谤,下吏当诛。侍御史何敞上疏理之曰:“臣闻圣王辟四门,开四聪,延直言之路,下不讳之诏,立敢谏之旗,听歌谣于路,[一]争臣七人,以自鉴照,[二]考知政理,违失人心,辄改更之,故天人并应,传福无穷。臣伏见尚书仆射郅寿坐于台上,与诸尚书论击匈奴,言议过差,及上书请买公田,遂系狱考劾大不敬。臣愚以为寿机密近臣,匡救为职。若怀默不言,其罪当诛。
今寿违觽正议,以安宗庙,岂其私邪?又台阁平事,分争可否,虽唐虞之隆,三代之盛,犹谓谔谔以昌,不以诽谤为罪。[三]请买公田,人情细过,可裁隐忍。
寿若被诛,臣恐天下以为国家横罪忠直,贼伤和气,忤逆阴阳。臣所以敢犯严威,不避夷灭,触死瞽言,非为寿也。[四]忠臣尽节,以死为归。臣虽不知寿,度其甘心安之。诚不欲圣朝行诽谤之诛,以伤晏晏之化,[五]杜塞忠直,垂讥无穷。臣敞谬豫机密,言所不宜,罪名明白,当填牢狱,先寿僵仆,万死有余。”
书奏,寿得减死,论徙合浦。[六]未行,自杀,家属得归乡里。
注[一]歌谣谓诗也。禹置敢谏之幡,解已见上。礼记王制曰:“命太师陈诗观民风。”郑玄注云:“陈诗谓采其诗而示之。”
注[二]孔子曰,天子有争臣七人。
注[三]史记赵良谓商君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嘿嘿以亡。”
注[四]论语曰“侍于君子有三愆,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也。
注[五]郑玄注尚书考灵耀云:“道德纯备谓之塞,宽容覆载谓之晏。”
注[六]今*(广)[廉]*州县。
赞曰:鲍永沉吟,晚乃归正。志达义全,先号后庆。[一]申屠对策,郅恽上书。
有道虽直,无道不愚。
注[一]易曰“先号咷而后笑”,谓初凶后吉也。
校勘记
一0一一页七行王莽专政朝多猜忌按:“政”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0一二页六行使下无壅塞也按:“壅”原斗“拥”,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0一二页一五行而尊*[崇]*其宗党殿本“尊”下有“崇”字。校补引钱大昭说,谓闽本“尊”下有“崇”字。今据补。
一0一三页一二行*[召公为保]*周公为师刊误谓按文少“召公为保”四字。按:
下有“为左右”之文,如无召公,则“左右”字无着矣。刘说是,今据补。
一0一六页一行建武七年诏书征刚按:集解引通鉴考异,谓七年嚣已臣公孙述,必不用诏书,“七年”当作“六年”。
一0一六页一三行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按:上“遂”字御览四五二引作“乃”。
一0一六页一五行轫谓以头枝车轮也汲本、殿本“枝”作“止”。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止”本作“支”,或作“搘”。
一0一七页二行简任贤保按:何焯谓“保”下当有“傅”字。
一0一八页九行路称鲍尚书兵马按:“马”原斗“焉”,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0一九页三行封大伯所持节于晋阳传*(合)[舍]*壁中刊误谓“合”当作“舍”。今据改。
一0二0页四行入夏城门中按:集解本依汲本“入”作“大”。校补谓钱大昭云“大”当作“入”,洛阳十二城门,夏门位在亥。今案钱说虽与东观记合,然书钞六十一引续汉书则与此注同,又陶弘景真诰郎宗占知京师大火,烧大夏门,则似作“大”亦非误。
一0二0页四行与五官将*(军)[车]*相逢刊误谓五官无将军之称,盖“军”字本是“车”字。今据改。
一0二0页六行*[宜]*知尊帝城门候吏六百石据东观记补。
一0二0页一四行永至*(城)[成]*嚱据集解本改。
一0二一页九行昱字文泉按:东观记“泉”作“渊”,王先谦谓此避唐高祖讳改。
又按:王先谦谓书钞六十一引续汉书,云“字守文”。
一0二二页三行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按:汲本、殿本“故”作“固”。
一0二二页一0行除子得为郎刊误谓“得”字后皆作“德”,义无两子名得、德者,知此字误。今按:得德古通作,非字误,特前后不一致耳。
一0二二页一三行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按:查明帝纪无此诏,通鉴作“夫大狱一起,冤者过半”。
一0二二页一四行宜一切还诸徙家属按:“属”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0二三页三行时司徒辞讼久者至十数年按:“徒”原斗“徙”,径改正。“辞”汲本作“例”,东观记同。“十数年”汲本作“数十年”,东观记同。
一0二三页七行备俎豆黻冕按:“黻”汲本、殿本作“黼”。
一0二三页八行莫不劝服按:“劝”疑“叹”之斗。
一0二四页三行并在汉分翼轸之域按:“在”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0二四页四行时左队大夫逯并素好士按:沉家本谓前书王莽传作“逯鎫”,恩泽侯表作“逯普”,普本作□,□鎫形近,未详孰是。鎫为莽大司马,封同风侯,后策免就侯位。此云左队大夫,殆策免之后复居是官欤?
一0二四页一0行*(孔)*演*[孔]*图曰据汲本改。
一0二五页六行父教不可废按:殿本“可”作“敢”。
一0二五页一一行合三为一按:殿本、集解本“合”作“含”。
一0二五页一一行包而为一*[也]*甄*(也)*者据刊误改。
一0二六页七行穷人于□按:汲本、集解本“于”作“屈”。校补引钱大昭说,谓闽本作“于”。
一0二六页一五行武王伐*[纣]*纣率其旅若林刊误谓案文“伐”下少一“殷”字。今按:御览三二六引重“纣”字,今依御览补。
一0二七页一三行恽若不去汲本、殿本“去”作“出”。今按:去谓离去,作“去”亦通。
一0二八页一行主簿读*(书)*教集解引惠栋说,谓袁纪及风俗通皆云主簿读教,衍“书”字。今据删。
一0二九页三行又对觽显言*(于)*繇延之罪也据殿本删。按:汲本“于”作“夫”,疑皆衍文。
一0二九页一0行将为巢许而父老尧舜乎按:汲本、殿本作“将为巢许乎,而父老尧舜也”。王先谦谓东观记“父老”二字作“去”。
一0三0页四行挟太山以*(趋)[超]*北海据汲本、殿本改,与今本孟子合。
一0三0页五行为*(少)[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为也据汲本、殿本改删。按:章怀引孟子,往往与今本孟子异,或其所见本不同也。然此节文字衍斗,几不可句读,张魭王龚传论注亦引孟子答齐宣王语,虽多删节,大致与今本孟子合,足证此为传写之误也。
一0三0页六行*(善)[羞]*恶之心据汲本、殿本改,与今本孟子合。
一0三一页二行此清木汁耳按:汲本、殿本“清”作“青”。
一0三一页六行火明辽远按:王先谦谓东观记“辽”作“燎”。
一0三一页六行帝乃回从东中门入按:“东中门”续志作“中东门”。校补谓钱大昭云此与何汤事略同,汤事在谢承书,桓荣传注引之。今案桓荣传注引作“更从中东门入”,与续志合。
一0三一页七行以万人惟忧按:注引书无逸“以万民惟政之共”,则“忧”似当作“政”,袁纪正作“万民惟正”,正与政同也。又按:殿本“惟”作“为”。
一0三二页一五行寿字伯考汲本、殿本“伯考”作“伯孝”。按:古人名字相应,作“伯孝”者,斗也。
一0三四页四行以伤晏晏之化按:集解本依汲本改“晏晏”为“塞晏”,取与郑注合。殿本考证谓第五伦、何敞、陈垄传皆有“晏晏”二字,依郑注改“塞晏”,非是。
一0三四页一0行侍于君子有三愆按:“子”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0三四页一二行今*(广)[廉]*州县据刊误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