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五四五章 豫南战火

    第五四五章 豫南战火

    刘书香走进军令部一厅,没有人来迎接他,甚至没有人来理睬他,整个一厅忙得乌烟瘴气,作战地图、作战计划、作战资料、敌我双方态势分析,乱成一团。*  *

    刘书香摇摇头,心想:“群龙无首,就是这样子的,可以理解。”

    径直走到厅长办公室大班椅上坐下,对自己的办公环境打量了一番,小,第一个印象就是小,小得完全不象一个泱泱大国军令部的堂堂厅长办公室,如果说是一个小公司的策划部,比较切合。

    老旧的木桌,老旧的木椅,不是檀木也不是楠木,只是普通的杂木,木纹杂乱,没有条理,很不上档次。地板是杉木地板,很薄,人走在上面,震得铺在地龙骨上的杉木板微微发抖。

    一部黑色的电话机,是这个办公室里唯一的时尚家具,此外就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东西,如果说特色,有一个从中南国来的小型汽灯算是比较与众不同,这种汽灯,圆溜溜的油壶有一个打汽泵,石棉纱罩上面有一个宫灯的造型,顶上还有一个小草帽般的集光盖,很有艺术气习。刘书香在这个汽灯前面站了好一会,不知道是真的在欣赏还是看到一些别的什么。

    很无聊的在办公桌前坐了很久,终于有人进来了,是个年轻的小参谋,来到刘书香的办公桌前,对伏案看材料的刘书香说:“厅长,中午了,厅里的同事在食堂订了个简单的宴席,给厅长接风,还请厅长赏脸。”

    刘书香有点意外的抬起头来,心想,这些人也不是那么不懂人情世故,还知道接风,不错。嘴里却说:“现在事情这么多,大家都很忙,就不用搞这种事了吧!你贵姓?”

    “再忙,饭总是要吃的。”年轻参谋的话说得很到位:“厅长,我姓李,叫李重,是作战处的参谋。”

    刘书香跟着李重来到食堂,所有的一厅人员都已经到位,满满的坐了三桌,把主位留给了刘书香,很恭敬的态度。

    李重把4个处12个科的人一一向刘书香介绍,级别最高的是一厅的副厅长封裔忠,这位封中将是军令部的副部长,老蒋的嫡系,是真正第一厅不倒的常青树,杨遇春担任一厅厅长时,他就兼任副厅长,之后的数任厅长走马灯似的换,他却一直不动。因此,人们认为,军令部一厅厅长都是摆设,最多也只是一把利刃,真正拿着刀柄的,就是这位封中将。他深受老蒋信任,却能力有限,因此只能担任副职,起到监督和协调作用。

    对于这个人的存在,刘书香早有所知,他也知道,自己在一厅最大的阻力就是这位上司兼下属,

    “封部长好!”刘书香立即把自己的位置放了下来,恭敬的请封裔忠上坐。

    “呵呵呵呵!”封裔忠笑道:“刘厅长别搞错了,这是在一厅,一厅,你是老大,我,坐你旁边。”

    两人推来让去,结果还是刘书香坐在首位。坐在这个位子上,刘书香一点也不自在,一个既是上司又是下属的坐在身边,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知道这些年军令部一厅毫无作为的原因了,就是这种诡异的状态,让所有的人都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因此在指挥作战时也找不准部队的准确定位,难怪国军每战必输,原因就出在这里。真不知道蒋介石是怎么定位自己的军令部的,参谋部、国防部、军政部、军令部权力交错,互相牵制互相制约,最后都是老蒋说话算数。而最无聊的要数这个军令部,部长是晋军系统的徐永昌,这个人从来就没有得到过蒋介石的信任,让他来主持军令部,如果没有老蒋的认可,军令估计难出院门。

    刘书香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简单的接风宴结束了,没有喝酒,宴也不太成宴,大家都说了几句场面上的话,也就算是认识了而已。回到办公室,刘书香才知道,军令部之所以忙乱,是因为第十军114师团在东久迩宫稔彦王的率领下,居然与俞济时的第九集团军在河南东南部信阳一带打起了运动战,双方几次接触,日本人变得滑不溜手,一沾即走,却几次都让俞济时吃上一定的亏。除了张灵甫部在潢川设了一次成功的埋伏,与102联队进行了一次互有伤亡的缠斗,其它各部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孙元良72军第185师方天部545旅1089团遭到偷袭,竟然全团无一生还。

    78军宋希濂部在罗山与114师团主力66联队相遇,钟彬36师一下子落入日军布好的口袋,幸好186师郭忏师长夹击66联队侧翼,才把钟彬36师残部救出,不至于全军覆没。

    消息传到武汉,蒋介石大惊,俞济时的第九集团军,已经是他的最后一张王牌,如果不敌114师团,湖北的北大门将被提前打开。

    怎么样保住北大门,军委会要求军令部一厅迅速拿出一个作战方案。被逼无奈的封裔忠走进了刘书香的办公室,想听听刘书香的意见。

    “刘厅长,时间不多,切不可推托,你是柳青将军推荐的厅长,我相信你不会辜负柳青将军的厚望。如今豫南局势,已迫在眉睫,一厅责任重大,只怕不能让你有太长的适应时间。” 封裔忠的态度,是真的为老蒋担心。

    看着封裔忠殷切的目光,刘书香说:“如今之计,是收缩,先把第九集团军收缩,取守势,不让第十军有任何的偷袭之机,然后请俞司令和郭忏师长回来述职。没有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不能瞎指挥。请空军对豫南的敌我情况进行侦察,把实况汇报,如今之际,空军就不要再小气那点油料了!”

    封裔忠笑笑,说:“空军不是小气油料,是当真没有油料了,从苏联弄回来的油还没轮到空军用,就都用来点汽灯了。”

    刘书香看了看屋角的汽灯,这个小小的汽灯,能耗掉那么多的油料吗?也许是看出了刘书香的想法,封裔忠说:无论你有多少物资,只要化整为零,就都不见了。刘书香说:战备物资不是统一管理的吗?封裔忠说:在皇亲国戚眼里,什么战备物资也不过是寻常物品。刘书香摇摇头,不再说话。

    一架飞机直飞信阳,把俞济时和郭忏接到武汉。俞济时下飞机第一句话就把所有人都说懵了,俞济时说:“谁让我们部队收缩的?这一收缩,日军趁机脱离开我们的纠缠,轻松北上,到时,卫立煌腹背受敌,河南一省只怕就会易手。”

    所有的人都不敢回答,一时场面万籁俱寂,过了一会,只听杨遇春说了一句:如果114师团舍第九集团军北上,则将其全部暴露在我们面前,这个时候,第九集团军尾追而上,迫使114师团放弃运动战而与我们展开阵地战,以第九集团军之力,拿下114师团,并非不能。

    听了杨遇春的话,刘书香冲回一厅,随着他一起跑回一厅办公室的,是俞济时的186师师长郭忏。

    中将郭忏,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从杨遇春的话中,立即找到了战机,第一想法就是要找一张地图,对敌我态势进行分析,于是,不经长官俞济时同意,就一头冲进了一厅作战室。与他想法完全一致的是一厅厅长刘书香,两人冲进办公室,又不约而同的冲向大厅中央的河南敌我态势图,趴在地图面前。

    俞济时走到杨遇春面前,说:“柳青还是你能,一句话,开了一个天窗,让那两个立即见了天日。”

    杨遇春笑笑:“良桢学长好,我也没有说什么,至于他们两个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应,也很出乎我的意料。”

    “你呀!还是这样不愿意表露自己。”俞济时说:“柳青,现今局势危急,你在总参谋部,应该多多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再任由那些碌碌之辈妨碍国事。”

    杨遇春还是一如既往的笑笑,对俞济时说:“学长放心,必须要说的时候,我一定会说。”

    在接下来的作战会议上,俞济时把河南战局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要说俞济时司令这个老蒋的外甥,对于蒋家王朝还是相当的上心,以国家兴亡为已任,以王朝存亡为责任,语里话中充满着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战局的牵挂。

    “假的!”杨遇春身边的张发奎凑到杨遇春耳边说:“俞济时在这里信誓旦旦要与日寇决一雌雄,其实早就把家里人送到香港了。俞夫人陈志英带着孩子南下时,经过韶关换车,山妻还去火车站接待。纵观武汉上下,现在还能把夫人留在当地的,除了蒋委员长恐怕就只剩下柳青你了。”

    自从上一次杨遇春对他发了一通牢骚,张发奎就开始把杨遇春引为知已,无话不谈,他在武汉,也是孤家寡人一个,不属于任何一个小集团,难得有人跟他说起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听到俞济时在侃侃而谈,不由得生出一点蔑视之心。

    “除却后顾之忧,一心只为杀敌。”杨遇春微笑着说。

    “没有后顾之忧,随时可以走人。”张发奎白眼一翻:“柳青,你和孔二小姐是青春作伴,又无老小,真要到了那一天,走起来也快,我就不同了,上有老下有小,所以,早早就让他们回了广东始兴。”张发奎说。

    杨遇春叹了一口气,军心已散,只怕难以长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