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五○三章 小国寡民

    第五○三章 小国寡民

    北方的战事一直稳定在许昌、周口、六安、武穴一线,黄泛区已经成了日本人的大后方。()这个区域的出现,没有让国民政府得到一点好处,反而让日本人背后无忧,可以不管不顾的往前冲。不知道出现这样的结果,当时制定掘开花园口计划的人将作何感想。

    许昌的卫立煌、周口六安一线的张自忠、武穴的罗卓英牢牢的把守住这一条防线,以防局势进一步恶化。至1939年4月止,长江以北豫南、陕南、皖西、湖北全省还掌握在国军手里。其它地区,或者控制在日军手里,或者就是一些插花地区。最典型的要数在晋察冀地区,城市掌握在日军手里,广大的农村已经基本掌握在第十八集团军,也就是传说中的八路军手里。

    之所以能够被国军死死守住,日本大本营总结为一个原因,那就是能源危机。失去了南洋的石油,让日本人太过为难。中国大陆也是贫油区,已经探明的石油产区只有两个,一个是1907年就开始产油的延长油田,一个则处于偏僻的玉门,这两个油田,一个控制在袁振武手里,一个更是被中共八路军牢牢的收在手中,本来想从绥远打过去,直奔玉门,结果先是被绥远的傅作义挡住,之后又被宁夏的徐向前威胁,只能远远的看着玉门油田干着急。延长油田虽然近,却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黄河和一个战乱重重的山西,好不容易赶跑了阎老西,不提防第十八集团军又成了气候,最重要的是,如果深入晋陕地区,察哈尔的傅作义和宋时轮往屁股上一兜,那才是首尾难顾。日本人很着急,最着急的还不是因为得不到延长的成品油,而是着急那个地方炼油水平很低,因此采油量也很低,悠哉游哉,把急着用油的日本人差点没急死。

    日本大本营作出决定,哪怕付出相当的代价,也必须在中国已经探明的延长石油和玉门石油中拿到一个,然后建立大型炼油厂,大量供应日军需求。

    1939年4月5日,清明节,日军第34、35、36、37、38五个师团在塘沽登陆,然后进入河北保定地区集结,成立华北方面军第三军和第四军。

    华北方面军第三军,由土肥原贤二担任,下辖第34、35师团。

    第34师团,1939年2月7日在日本本土组建,辖步兵第216、217、218联队及野炮兵第34联队等,师团长关龟治

    第35师团,1939年2月7日在日本本土组建,辖步兵第219、220、221联队及野炮兵第35联队等,师团长前田治。

    华北方面军第四军,由坂垣征四郎担任,下辖第36、37师团

    第36师团,1939年2月7日在日本本土组建,辖步兵第222、223、224联队及山炮兵第36联队等,师团长舞伝男。

    第37师团,1939年2月7日在日本本土组建,辖步兵第225、226、227联队及山炮兵第37联队等,师团长平田健吉

    第38师团开往许昌,进入第一军序列。

    第38师团,1939年2月7日在日本本土组建,辖步兵第228、229、230联队及山炮兵第38联队等,师团长藤井洋治。

    还有三万人的补充兵,分别去到聊城和德州,补充13、14师团。此两师团,改为华北驻屯军,在黄河故道北岸进行日常管理,督促耕种和生产,同时防备淮海特别行政区有意外事件发生。

    日军的兵力调动,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揪了一把心,这一次将战火烧向何处,成了每一个人的关心,有猜是南下的,有猜是北上的,就是没有一个人猜是西进的。

    陈维政也没有想到这两个军的主攻方向是西边,重点居然是延长油田。他的记忆提醒自己,在1939年的上半年,日本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应该是在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的边境冲突事件,也简称诺门坎事件。

    陈维政知道,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一方是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国乔巴山元帅领导的苏蒙联军,一方是日本的关东军,总司令是植田兼吉大将。

    在这次战役中,集中了双方的坦克、战车和最先进的武器,仅6月底的一次战役,日本就出动了2万多人、84辆坦克、180架飞机和400辆汽车。6月27日上午3时,137架日机在海拉尔机场起飞,对塔木察格布拉格机场上空进行狂轰滥炸,击落苏机99架,击毁地面飞机25架。7月1日,日军在小林少将的指挥下,6000人的部队向哈拉哈河西岸攻击,中午时攻占河东岸的谢尔陶拉盖高地。朱可夫组织150辆坦克、154辆装甲车、90门大炮和全部飞机及其它部队,分三路反攻。 近60架日本飞机被打落在草原上。此后,苏机不断增多,而且出现新型战斗机,日军则逐渐丧失主动权,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此役,苏军一共498辆坦克、346辆装甲车,542门大炮,515架飞机参加了战斗。

    战争一开始,石井部队在诺门罕地区展开细菌战。这一地区此后数十年一些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怪病,应该与这一行动有关。

    诺门罕之战,历时135天。双方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亡6万余人。

    诺门坎事件,是日本人对苏联战力的一次试探,在这次战役得到的经验教训,让东北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进而促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北进政策”而选择“南进政策”,进攻太平洋诸岛,偷袭珍珠港,最终导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灭。日本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

    为了不让日本人打这一场必败的败仗,陈维政曾让赵克之等人去苏联偷回来一辆中型坦克,目的就是让日本人了解苏联人军事能力远在他们之上,不能凭着想当然的就向苏联展开进攻,更不能改变“北进政策”而选择“南进政策”,进攻太平洋诸岛。而是要等到德国进攻苏联后,再向苏联进攻,还到东西夹攻的目的。

    陈维政也没有想过,战争最大的诱发点是能源,正是因为自己过早的抢占了日本石油的供应地,才出现了这一场历史上并未发生过的战役。

    想到这里,陈维政居然笑了:第十八集团军从开战以来,一直处心积虑的想隐藏自己的实力,这回,他们还能再跑吗?

    从红河边回到办公室,放下鱼杆,让通讯员把新鲜的河鱼送回去,李靖阳快要生了,还是那么爱吃陈维政亲手给他钓的河鱼,按照陈明的说法,弟弟生出来,可能身上都会生出鳞片。黄采薇笑着说:弟弟才不会生出鳞片,是你小妈不吃就会长出鳞片,而且是倒着长的鳞片。李靖阳搂着肚子大笑回答:姐,我可不会有逆鳞,明明,让你给弟弟想名字,想好了没有?陈明想了想,回答:没准是妹妹呢!

    顾准告诉他,陕北来人了,是很重要的人物,陈维政一边洗手一边问:“是谁,重要人物也不知道提前去叫我!”

    “是陕北的周恩来副主席,他不让我们去叫你,说别打断你的钓鱼雅兴。”顾准说。

    “呵呵,还有钓鱼雅兴?真成了三顾茅庐了!我可不是诸葛亮,有午睡的雅兴。更不会做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酸诗。”陈维政大笑,放下卷起的袖子,走了出去。

    在茶室里,周恩来已经等候多时。

    对面前这位,陈维政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必竟在上一世,周总理过世时,他还没有出生,只是从电影电视里看到过艺术夸张形象。当面一看,这位远胜电视里那些山寨货,仅是两颗眼珠,就不是一般的电影明星能够表达出来的,就更不用说眼上的眉毛,眉尾飞扬,如同一对大刀,顿生一股杀气,而不是演员们用别的毛沾上去那么不伦不类。身材不高,偏瘦,脸上有一种男人的微笑,一种淡淡的笑,让人感觉到很智慧很理性,还让人感觉到很压力。这是陈维政来到这一世,第一次感觉到人与人之间无形的压力,陈维政认为,面前这位,做总理属于业余,他的本行应该是位将军。

    四十岁的周恩来一见到陈维政,连忙站了进来:“不请自到,总统大人,不会怪罪吧!”

    陈维政伸出右手,准备握手,周恩来连忙伸手双手,亲热的握在一起,陈维政记得周恩来因为坠马伤了右手,现在一切正常,看来还没有受伤,他却没有想到,因为没有了康生,江青压根就没有去到陕北,周恩来也不会因为江青突然停下马步而马失前蹄受伤。最重要的是,贺子珍也没有在黔西受伤,身体康健,跟"mao ze dong"过得挺好,两年前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名叫李敏,也许过上年把,老毛努力一把,再生下一个女孩,取名为李讷也不一定。

    “周先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南国,也不提前打个招呼,让我去机场迎接,也好尽到地主之谊。”陈维政笑着说。

    “哪里敢劳驾总统大驾,我是突然起心,随性而来,没有专门的准备。这次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邓小平、陈毅、黄松坚等同志都去延安参加政治局,他们都是土豪有专机,我就搭乘邓小平的飞机到成都,然后乘坐欧亚航空的航班到了中南国南都,买机票的证明还用的是四川省政府办工作人员身份。”周恩来说:“不想一到这里,还是一大群人等着我,以冯达飞和郑进阶为首,杨挺斌、郭远勤、黎鸿峰等等一群黄埔学生,那份热情,让我受宠若惊。”

    “你是他们的老师,这样做是应该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夸张,但是,师长师长,兄长还是可以当的。”陈维政请周恩来坐下,行云流水般的泡上一杯茶,小檀木夹夹着青花小瓷杯送到周恩来面前。

    周恩来的右手食指轻轻的叩着茶桌,算是谢过。拿起茶杯,轻轻的泯了一口,点点头,叹道:“好茶更胜酒,好酒不如茶!”

    陈维政笑笑:“茶如君子,酒似豪杰。”他不知道这位的来意,只是谈茶。

    干坐了一会,听到周恩来不说话,陈维政笑道:“周先生千里迢迢来到我这里,不是专程来陪我喝茶吧!”

    “喝茶!”周恩来展颜一笑:“也只能来你这里喝了,我那里,很快就放不下一张安然的茶桌了!”

    “你那里放不下,还有大把地方可以放,天下之大,何处不可为家。”陈维政笑笑:“想当年我在百色不也是走投无路,只好离乡背井来到境外,刀光剑影总算有了容身之地,如今也算事业有成,还成了家,甚至还娶了两房妻妾,够了,我已经很满意了!我这个人,胸无大志,满足现状,小国寡民,足矣!”

    听到小国寡民四字,周恩来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跟中国相比,中南国的确是小国寡民,如果跟陕北相比,这里就是世外天空。陈维政是个滑头,周恩来想,年纪不大,城府不浅,东拉西扯,就是不入主题,比多少老政客还要油滑得多。周恩来此番来到中南国,不为别的,就为了日军大举进犯,陕北中央觉得自己之力有所不逮,如果能够得到中南国的支持,胜算就大了许多。话,几次到了嘴边又咽下,不知道从何开口,在这个油滑的陈维政面前,周恩来第一次有了无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