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四八一章 钱塘劫掠

    第四八一章 钱塘劫掠

    长江舰队被劫,江西战局随之一变。*  *

    不等杨遇春率部反击,日本第十军已经全面撤退。在湖口一带征用了大量的民用船只,把三个师团运到江北,与第6、18师团会为一处。

    至此,长江南岸的压力顿解。而长江北岸的压力随之而升。

    中央命令,取消第四战区,俞济时第九集团军退入武汉整编。吴奇伟第八集团军进驻南昌成为江西驻军,贺耀祖第十集团退回湖南。在林森的要求下,蒋介石给这两个省派出了自认为最强大的管理队伍,要求整合两省经济,在短时间内产生经济效益,以备长期抗战。总参谋长程潜被任命为湖南省主席,而熊式辉则继续担任江西省主席,这位已经担任了八年江西省主席的江西省安义县万埠镇鸭嘴垅村人,地位不可动摇。杨遇春马当大败,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升迁,代替程潜出任军政会总参谋部参谋总长,呼声最高。

    在贵阳的陈维政和薛岳对于杨遇春也很看好,陈维政认为杨遇春虽然果断不足,魄力不够,但是担任参谋总长还是很适合的,薛岳则不看好,他不是不看到杨遇春的能力,而是认为在按资排辈的国民党中央,杨遇春的资历不支持他出任参谋总长的高位。果然,在一群老朽的讨论下,杨遇春只能出任告陪末座的副总参谋长一职,排名还在张发奎、朱绍良等之后。至于总参谋长,落在了何应钦的身上。得到消息的陈维政大笑,直夸薛岳有见识,对国民党的管理了解得透彻。薛岳苦笑不已,有何应钦压着,杨遇春即使是块金子,也不能发光。陈维政说,也许老蒋是想让何应钦过度一下,担任一个形式上的总长,实际大权交给杨遇春。薛岳摇摇头,说:按照他的理解是不太可能,何应钦是一个极有权力欲的人,他不可能放手自己到手的权力。现在只能希望杨遇春别让何应钦把自己身上的棱角磨光,真到用时还能派上用场,不至于要用时才发现,已经变得跟顾墨三们一样了!陈维政大笑,还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

    熊式辉从1931年起就开始担任江西省主席,是位充满传奇的人物。一接获任命消息,人在上海的熊式辉随即飞赴南昌履新,不料中途飞机失事,从空中摔下,幸而接近地面时被树枝挂住,只跌坏了踝骨,治愈后脚仍有些瘸,人称“熊拐子”。 他是第一个认识到“要致富先修路”的人,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只不过他的修路,目的不是致富,而是为了方便剿共。巧立名目由中央剿总拨下修路款,大发剿共财。不过客观上也起到了好的作用,借剿共的东风,在红军长征之前,一举修了三千多公里的公路,成为中国仅次于广东的交通大省。红军主力离开江西后,1935年元旦,熊式辉向2000余万江西人发表新年贺词,宣布从这一年开始,全省官民上下一心,咬紧牙根,拼着三年流汗,努力用双手来做“复兴事业”,建设新江西。在熊式辉主持下,几年下来,收拾残破,力行革新,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创办了数十家省营工厂,涉及电力、机械制造、冶金、化学、纺织、印刷、碾米等多个轻重工业部门。头号工程则是创办工矿企业,江西盛产的钨、锡,开拓本省钨、锡矿的资源来增加收入成为他的重要举措。

    得以继续担任江西省主席的要职,熊式辉第一件事就是把担任战时经济管理委员会主任的蒋经国调到江西,担任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之前的省经济委员会主任萧纯锦出任江西省政府办公厅主任。这大半年来,蒋经国的战时经济管理工作大有成效,也怨声载道,他的工作说白了就是巧立名目,杀富聚财。在国民党管辖范围内,凡是日资企业,通日企业,都被他用各种手法抢夺,拍卖转移,所得费用充当军费。黑手何正因为心恨手辣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在何正的眼里,天下全无活人。何正率领的执法队屠刀亮遍了大江南北,可惜国军节节败退,能够执法的区域越来越小,最后止余下一个武汉,如果继续在武汉执法,连最后的大本营都要后院起火。这段时间,何正的执法队基本处于休息状态,蒋经国也处于闲置之中。熊式辉是个很精明的人,他知道,抱老蒋的大腿不如抱小蒋的大腿,在这个时候,他向小蒋抛出了媚眼,让小蒋难以推辞。

    小蒋也不是弱者,他有着强大的海外关系,上任的第一步,就是带着他的白俄妻子去了苏联,既然苏联方主动提出援助,送上门来的竹杠不敲白不敲,不仅仅要军备,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苏联人也不含糊,立即组织了一大推的农业和工业设备拉往广州,然后从粤汉铁路送进江西,这些设备中最主要的是采矿设备和冶金设备。有了这些设备,小蒋在西华山建立矿场,投资经营东西大巷,进行坑采,成为世界最大的钨矿开采场。

    从苏联来回,花了十天的时间,当苏联的设备还在印度洋上旅游时,蒋经国又来到了龙游,找到了他名义上的弟弟蒋纬国,让蒋纬国把他推荐给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黄中恒。

    黄中恒刚刚结束了杭嘉湖地区的军事行动,这一次收获很大,损失很小,黄中恒得意非凡。打劫最彻底的是萧之楚的26军,他们悄悄的渡过杭州湾,从海宁22师团62联队的身后出其不意的杀出,打了62联队一个冷不防,这些刚刚端起枪的日本农民完全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枪枝一扔就跑。跑到杭州湾边才发现无路可逃,身后是中国大军,前面是滔滔海潮,勇敢者跳下了大海,不勇敢者拼死杀向中国军队,在职业军人面前,这些业务军人显得很不是对手,很快就被打得稀碎,残部沿海塘乱跑,有的跑到了上海,有的跑到了杭州。看着夏收在即的海宁城乡,萧之楚笑了,这一季的农作物,日本人从日本运来种子,运来农具,运来生产资料,真正收果子的是自己,这种感觉超级好。海宁一带的日资也望风而逃,萧之楚对他们留下来的产业笑纳不误,让所有能够找到的船只日夜不停的在杭州湾运了五天,终于全部运到南岸。最有意思的是海宁城乡的农民,对26军的官兵说:你们把我们也带走吧,家里的地里的你们全部弄走,我们留下来也是死路一条。26军的官兵说:你们可以问日本人要吃的,如果饿死了你们,谁帮他们种田。农民说,那多少你们留点下来,起码在日本人的救济到来之前,不至于让我们断顿。26军的官兵也很好说话,留了一些口粮下来,也留下一句话:下一季采收时,我们还来。农民大恸!日本人帮忙种田,反而是中国人来抢劫,这都是哪跟哪!黄中恒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大笑,说真正的战争乐趣就在于此。同时也长叹,在战争游戏面前,老百姓真如鹿豚,永远是任人宰割的对象。保护自己的百姓,不让其它人欺负,是每一个军人的义务。杭嘉湖地区的百姓与第三战区其它地区的百姓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它地区有一支保护他们的军队,而杭嘉湖地区则只有一支没有责任感的殖民军队,这才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吴桐岗的67军压根就没有想到要去打嘉兴的82联队,吴桐岗的字典里,没有攻坚一词。在金山卫登陆后,他们第一件事就是去金丝娘桥祭奠在这里死亡的67军亡灵,前军长吴克仁的遗像安放在当日炮击的地点,全军三万人,在遗像前敬礼,誓师,这一次,一定要把血债从日本人那里讨回来。

    佯攻嘉兴,引出上海的23师团,然后打伏,这是吴桐岗的基本套路。

    军参谋长金壁奎自告奋勇带着警卫团去佯攻嘉兴,一定演出大兵团围攻的架势,引出23师团,问题是23师团会走哪一条路来增援,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中恒命令高志航派出飞机侦察。在飞机的监视中,23师团行进的路线一目了然,兵分两路,一路从松江过嘉善,一路从苏州出吴江。

    是集中兵力吃掉一部,还是把两部全部拿下,考虑再三,吴桐岗想贪这一回,23师团也是一个三联队师团,辖步兵第64、71、72联队,出来支援,不可能倾巢全出,最多也只是两个联队,起码要留一个联队守大本营,既然如此,就让108师张文清、第109师赵毅各负责一路。这两个师都是一万二千人的甲级师,对待一个不到五千人的联队,而且是以逸待劳,如果再不能战胜的话,真的只能回去抱孩子了。

    听到军长的话,张文清和赵毅两人都笑了,自己的部队经过这大半年的整顿,早已鸟枪换炮,打埋伏,不用重炮,光是每个师上千支手炮,就够日本人喝上一壶。

    相对而言,赵毅的工作比较难一些,他在嘉善地区迎战71联队,没有地形优势。而张文清的工作就简单得多,他把埋伏地点放在草荡一带的湖泊中,前堵后包中间用炮轰。看了他们的方案,吴桐岗知道,战役还没有开始,胜利就已经到手。

    下一步就是与萧之楚配合,吓一吓嘉兴城里的22师团82联队,最好是把他们吓出嘉兴城这个乌龟壳,在野外消灭他们。攻城,这种劳民伤财的事吴桐岗是不做的,大了不起让82联队继续留在嘉兴,下回再用他们来诱出一两个联队打援。

    战役进行得很顺利,不到一天结束,全歼23师团71、72联队。嘉兴的82联队也正如吴桐岗所预料的那样,缩在嘉兴城里把城防弄得铁桶一般,吴桐岗表现出兴趣全无,带着部队在周边劫掠了五天后,退回宁波。

    最可怜的是21师团,从南京走到宜兴,就得到南京方面的命令,让他们不要再去杭州,立即返回南京,因为南京已经翻天了,不能因为杭州而放弃南京,孰轻孰重,畑俊六还是分得清的。

    既然完成了任务,罗明初们顺利过了南京进入洪泽湖,黎可为也放弃了攻击杭州城的打算,留下156师副师长谢友胜在周边劫掠,什么时候杭州的日军出城,什么时候走人。谢友胜大喜,认为他最适合的不是打仗,就是抢劫,对此,他从不推辞。

    大获全胜的黄中恒,心情极佳,在办公室里会见了蒋家大公子,传说上的太子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