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四七一章 以水代兵

    第四七一章 以水代兵

    一直到七月八日,陈维政还没有得到掘开花园口的消息,超过上一世已经足足一个月,他猜想,历史有可能又一次被改变,中国抗战史上的三难之首也许不会再发生。()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和黄河改道称之为抗战三难,其中尤以黄河改道影响深远。但是,没有了掘开花园口,没有了千里黄泛区,没有了这条阻挡日军前进的屏障,下一步的第一战区将会遇到什么样的麻烦。

    在上一世,台儿庄的胜利让老蒋冲昏了头脑,在全国调集可能调集的大军,准备在徐州一带扩大战果。日军大喜,也调集大军准备与国军决战。蒋介石发现自己的主力部队来到徐州,不是歼灭敌人,而上有被包围在徐州的危险,又匆忙决定放弃徐州,所谓的徐州会战刚开始就失败了。

    国军又一次大溃退,日军土肥原14师团约二万人却乘机渡过黄河,孤军深入,逼近兰封。第一战区司令程潜组织了6个军12万人包围土肥原1个师团2万人,认为“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

    土肥原见势不妙开始突围,进攻的重点放在了兰封。

    镇守兰封的是蒋介石的爱将桂永清第27军,这个第27军是在淞沪大战的残部拼凑起来的,虽然装备不错,却没有核心也没有军魂。兰封只守了不到一天就宣告失守。日军没有冲锋桂永清所部就开始全线溃退。

    土肥原跳出包围圈后,逃往商丘。守商丘的第八军黄杰所部又一次不战而逃,柏章辉师居然不放一枪,望风而去。

    程潜无奈撤退,土肥原立即重新占领了兰封,并向开封进攻,郑州岌岌可危。

    这么快被土肥原逼到城下,这是蒋介石根本没料到的。蒋介石决定孤注一掷,扒开黄河。 6月9日凌晨,经过两天两夜不停的挖掘,花园口终于挖开。

    花园口决口后,黄河水顺着贾鲁河迅速下泄,混浊的河水向东南方向迅猛推进,黄河水在黄淮平原随性肆虐,西边一路沿颖河下泻淮河,东边一路沿涡河到安徽怀远流入淮河,黄、淮合流后涌入洪泽湖,淮河、洪泽湖沿岸立即变成了一片汪洋。 这次洪灾,河南、安徽、江苏共计44县市被淹,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390万人背井离乡,冲毁140万民房、淹没近2000万亩耕地,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89万人。黄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饥民遍野,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

    这一世,第五集团军横空出世,黄中恒横扫苏北,巫剑雄、张云逸坐拥雄兵,不仅把进入该区域的日军大半消灭,还成功的在华东沿海建立起两个根据地,把华北日军和华东日军分割开来。

    同时,第5师团向西进军的通道也被挡住,第5、10两个师团呆在济宁,忍受着彭雪枫游击队对运输线的蚕食骚扰。即使是这样,从济南源源不断送来的物资也把第5、10两个师团基本补充到位。

    由于日军第14师团师团长土肥原贤二中将一直不能撕开黄河防线,被大本营调回总部,由安井藤治中将出任司令,要求强渡黄河。配合第5、10两个师团进攻兰封地区。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调回了总部,新任师团长为安藤利吉中将,第10师团矶谷廉介调往东北,接任师团长为筱冢义男中将。由于两个师团在鲁南战役中一败再败,大本营将两个师团降为乙类师团,步兵三联队,配套山炮联队和工兵联队等,每个师团的总人数为一万五千人。

    两个师团齐头并进,镇守荷泽的刘汝明部自知不敌,之前在与第5师团的战斗中,李必蕃战死,才拖到王仲廉部的到来,如今两个补充到位的两个师团来势汹汹,自己却一直没有得到补充,以残部对抗生力军,太不自量。等不到援兵又没有补给,刘汝明只有一条路,退往商丘。

    第一战区并非没有士兵,在商丘,就有三支部队,一支是韩德勤的89军,一支是于学忠的51军,还有一支是李延年的第2军。这三支部队,之前都是第五战区的部队,张治中带着第一集团军撤往六安金寨后,他们被军政部调入第一战区,等待补充,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月。第5、10两个师团进军荷泽,第一战区本想让他们支援刘汝明,但是他们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就是缺枪少弹,这样的部队,即使支援也没有太多的作用,只好作罢,让刘汝明跟他们一起,在商丘等待补充。

    荷泽望风而下,第5、10师团很是高兴了一回,上一次在这里的恶梦,如今还历历在目,李必蕃部不要命般的对抗,仍然记忆由心,筱冢义男中将感叹:跟中国人打仗,主动是看将领,支那军的将领大多是不会打仗的,枪一响就会跑。但是,真要遇上一个能打的将领,帝国陆军就未必是对手,比如说这个李必蕃,就是自己来到中国遇到过的可以称为对手的人。筱冢义男带着安藤利吉来到李必蕃的坟前,告诉他,土里埋着的这个支那将军,是一个不辱落军人这个称呼的人,很值得尊重。安藤利吉笑道:如果中国军人都是这种人,我们来中国就不仅是错误,简直就是犯罪,好在中国这样的将领不多,这才给了帝国一个机会,一个占领广阔中国的机会。机会难得,一齐努力!

    兰封的桂永清部,对黄河北岸第14师团的严防死守已经很吃力,远远的看到从东边而来形成夹攻的第5、10师团,完全没有一战之力,依托工事进行了大半天的阻截后,把防守责任交给27军第88师师长龙慕韩,无奈退却。龙慕韩在桂永清退走后,不到半个小时,城破逃走,日军占领陇海路上的战略要地兰封。此时,据守砀山的第8军第102师在日军猛攻下,师长柏辉章也不得不下令放弃阵地西逃,日军占领砀山。

    郑州的程潜,对这个结果,只能接受,他也知道,三万日军是什么回事,也知道,桂永清部一万多人能够抵挡半天,已经算是尽力。占领开封后,在第5、10师团的接应下,第14师团顺利渡过黄河。开封的日军部队多达五万三千人。

    第一战区司令部,立即组织了一支拦截部队前往中牟,力图阻止日军西进,因为在郑州黄河北岸,安井藤治第2师团已经翘首以盼,什么时候第5、10、14师团到达郑州,什么时候就是第2师团跨过黄河驰骋河南的开始。一旦第2师团再过黄河,四个师团齐头并进,河南再无对手。因此,阻止第5、10、14师团到达郑州成了第一战区的首要任务。

    如何完成这个任务,武汉军政会却提出了另外的意见:炸开花园口,以水代兵阻击日军。方案的首倡者是陈果夫,他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将领的同意,采用天然力量进行军事行动,是中国军事文明的重要部分,想当初智伯引水灌晋阳,孙权火烧赤壁军,都是利用天然力量的典范。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这一次让大家比较意外的是,首先否认陈果夫“以水代兵”放水方案的是过去从不表达意见的张治中上将,这位现在是闲职,第五战区已经失去领地,下一步何去何从还没有定。张治中虽然失去了第五战区,但是第五战区的战绩却是有目共睹,侵入第五战区的日军十个师团,除了一个进攻蚌埠的第3师团可以称之为胜利,其它的可谓死伤惨重,虽然最终被日军突破,但是,在敌后方建立了鲁南苏北两个根据地,仍然象钉子一样扎地敌人的后方。这个名存实亡的司令在军政会上的分量比过去要大得多,他的话得到了一少部分人的附合。

    张治中是安徽巢县人,他很清楚只要炸开花园口,虽然他的老家巢湖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半个安徽就是一片泽国,安徽一省会有超过数以百万计的人流离失所,安徽一地也会因为黄河改道而倒退百年。因此他认为无论如何不能以水代兵,从军事上来说,也没有太大的意义,面对泽国,日军只需要绕绕路,还是会进入华中。以伤害千万百姓的利益达到没有多大意义的军事目的,是得不偿失。

    陈果夫与张治中进行了一次激烈的争论,最后,张治中落败,因为这是战争,一切服从战争。张治中愤怒的提出,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凡是损伤民众的事都是不应该的,为了统治者得一夕安寝,不惜把数百万人的安危弃之不顾,这种政府到底是不是人民的政府,这种党派是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派?如果军委会一意孤行,坚持放水,张治中要求辞去所有党内军内职务,他不耻于与鼠辈为伍。

    蒋介石还是第一次看到张治中如此旗帜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让何应钦顾祝同去劝说张治中,不仅没有让张治中消气,反而让他更火冒三丈。何应钦还劝他从大局着想,如今之势,如果不采用这种方法退却一路敌人,凭军政会的力量,已经无法与敌人周旋。顾祝同则用一种哀求的口吻说:“学长!我知道你是心痛水淹地区的民众安全,如今已是国破家亡,生死存亡之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你就看开点吧!”

    张治中不再说话,回到办公室,很认真的写下辞职书,交给军政部。交了三天,没有得到批准,也没有人来挽留,就这样拖着,中国人的管理有一种习惯,就是解决不了问题时就先放下,等到有能力解决时才重新拿出来,古人称之为搁置。这种搁置,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极好手段,因为有一个溶剂是时间。张治中没有理睬这种搁置,他带着家人子女,当天就坐火车前往南宁。

    历史会不会修正这桩惨案,国民党到底会不会以水代兵?直到七月十二日,陈维政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花园口的大坝虽然迟了一个月,但还是被掘开了。